指压复位鼻中隔软骨前脱位 10例

2010-02-09 13:23邢光海贾全凡
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 2010年1期
关键词:指压偏曲鼻中隔

邢光海 贾全凡

我科采用指压复位法治疗鼻中隔软骨前脱位10例,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2003年 5月至 2008年 12月我科收治鼻中隔软骨前脱位患者 10例,其中男性 7例,女性 3例;年龄 15~60岁,平均(35.0±0.5)岁;病程 30 mi n至 5 d。车祸致伤 5例,打球致伤 3例,打架致伤 2例。单纯鼻中隔软骨前脱位 4例,合并鼻骨骨折和(或)上颌骨骨折 6例。患者受伤前均无鼻腔持续性阻塞史,伤后出现单侧鼻腔持续性阻塞。局部应用鼻黏膜减充血剂未见明显改善。体格检查:鼻中隔前份软骨部呈“矩状”偏向一侧鼻腔,前鼻孔软骨膨出,部分脱出于鼻前庭,无血肿及穿孔,触之左右摆动。CT检查结果示鼻中隔前份软骨部偏曲。纤维鼻咽喉镜示鼻中隔软骨前脱位。

1.2 方法 单纯鼻中隔软骨前脱位者,用含肾上腺素的 1%丁卡因棉片行鼻中隔黏膜表面麻醉,合并其他骨折者,加行局部浸润及阻滞麻醉。食指或小指自前鼻孔达鼻中隔脱位的下方、前方,向上、向后及对侧适当均匀用力施压、复位,当感觉鼻中隔明显后退移位或闻及“咔嚓”声时,提示复位成功。合并其他骨折者予相应处理。术毕以油纱条填塞固定 2~5 d。口服或静脉滴注抗生素,抽取纱条后用曲安奈德鼻喷剂喷鼻,涂红霉素眼膏于鼻中隔黏膜。禁止用力擤鼻3个月。

2 结 果

10例患者均恢复受伤前通气。鼻中隔软骨居中、固定、触之无左右摆动,鼻黏膜完整,无肿胀、撕裂及穿孔,无活动性出血、鼻腔粘连、血肿及脓肿,复位良好。随访 6个月,所有患者均无通气异常,无鼻中隔软骨偏曲及再脱位。纤维鼻咽喉镜示鼻中隔居中。

3 讨 论

鼻中隔软骨前脱位即鼻中隔软骨前端从两侧大翼软骨内侧脚间向一侧脱出[1-2]。鼻阈是鼻腔的阀门系统,是调节气流方向与阻力的重要因素。鼻中隔前脱位时软骨向前错位,突入鼻前庭,鼻阈结构改变,前鼻镜检查时可见一侧前鼻孔软骨膨出致鼻阈狭窄,影响鼻腔通气及正常生理功能,部分外鼻畸形明显者可影响面部表情甚至毁容,故一旦确诊应及早手术。

传统鼻中隔软骨脱位多采用器械复位或切开复位[3],操作复杂、需特殊设备。器械复位时易损伤鼻腔黏膜甚至导致鼻前庭粘连,复位时也不易掌握力度,致复位不够或过度,术后效果不理想。切开复位需剥离黏骨膜,切口易感染并发鼻中隔前份穿孔,且创伤大、费用高。我科采取指压复位治疗鼻中隔软骨前脱位,操作简便,疗效确切,并达到微创的目的。本术式以手指作为复位工具,容易掌握力度;无需切开皮肤及黏膜,对鼻腔黏膜及组织损伤小,术后无瘢痕挛缩,不改变鼻腔本身的结构和功能;手术成本低,不需特殊器械;患者痛苦小,术后恢复快 。本组 10例患者病程都在 1个月内。有报道[4]称 1个月内的外伤性歪鼻可行闭合性鼻骨矫正复位术。本科同期共收治鼻中隔软骨前脱位患者 13例,其中 3例病程超过 1个月者行切开复位。笔者建议鼻中隔软骨前脱位应尽早指压复位,以免发生畸形愈合。但本组病例较少,其具体手术时机的选择还需进一步探讨。本手术方法对已经发生畸形愈合的脱位无效,且对鼻前庭本身狭窄或伴筛骨垂直板等脱位的患者单纯徒手复位较困难,建议 3个月后切开复位。本术式适宜在基层医院推广。

[1]隆琰,林春招,周序玲,等.高位鼻中隔偏曲伴鼻中隔前脱位 59例治疗分析[J].中国基层医药,2007,14(7):1097-1098.

[2]张志德,刘书博,郑风芝.鼻内镜下治疗鼻中隔骨折脱位 23例报告[J].实用诊断学与治疗杂志,2005,19(11):844-845.

[3]高卓平,刘军,段学军.鼻内镜下改良鼻中隔前脱位矫正术 24例[J].陕西医学杂志,2007,36(12):1708-1709.

[4]刘邦华,吴蕾,孔维佳,等.外伤性歪鼻 136例的矫治[J].中华创伤杂志,2006,22(8):606-608.

猜你喜欢
指压偏曲鼻中隔
指压穴位操并护理干预对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下肢血管病变患者的影响
鼻中隔偏曲要手术吗
指压穴位治闪腰
鼻石致鼻中隔巨大穿孔1例
指压穴位治闪腰
德国没收35吨中国产指压陀螺
尖吻腹蛇血凝酶在鼻中隔偏曲矫正术中止血疗效及安全性观察
鼻中隔软骨在鼻尖整形和隆鼻手术失败后修复术中的应用研究
鼻中隔矫正术后采用鼻中隔褥式缝合的疗效观察
慢性上颌窦炎与高位鼻中隔偏曲相关性的CT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