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教学中开展与检验沟通教育的探索

2010-02-09 13:36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0年12期
关键词:医师科室医学

张 弘

(北华大学附属医院,吉林吉林132011)

21世纪的医学需要扩展的多学科间解决问题的能力,目的是更好的实现价值成本,医疗服务。然而现在很多医学院校仍然在相对独立学科教育他们的学生,却很少有学科之间的交叉。临床与检验就是如此,从17世纪发明显微镜观察血细胞和细菌到19世纪单胺染料、细菌培养和化学定量检验的应用以及科技的进步奠定了从检验观点研究疾病的检查,临床检验做为检查疾病的方法得到了发展[1]。如今检验医学已经成为了一个独立学科,不再是临床科室的辅助科室,在疾病诊断治疗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加强与临床沟通联系是带动学科发展,提高学科地位最有效的途径[2]。但多种原因造成临床与检验沟通不畅,造成检验资源不能有效利用,检验不能正确指导及配合临床工作。所以临床与检验的沟通协作显得尤为重要,在临床教学过程中这种沟通的教育就显得十分必要,使学生有良好的沟通意识,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有利于新的医学模式下的医疗活动,利于医患关系发展,利于患者诊治。

临床教学中对于临床与检验沟通存在的诸多问题,需要我们不断学习及改进,探索应对策略,不断提高教学水平,使培养的学生适应现代医学发展,适应现代医学国际化、全球化发展要求。

1 缺乏对临床与检验沟通重要性的认识

在临床授课过程中,学生只知道什么疾病需要做什么检查及化验,只需要会开及会看化验单就可以了,不知道临床医生与检验科室沟通的重要性。现代医学检验已由原来的临床辅助科室正逐渐发展为以生物学、生物化学、病理学、微生物学、免疫学与分子生物学等多专业为基础,面向临床各科室的多学科结合的应用学科。同时临床医学的发展与检验医学飞速前进关系密切,检验医学为临床疾病的早期诊断、疗效观察、病情变化监测及预后提供重要数据,在整个医疗活动中有重要的地位及作用,即实际上不仅在疾病诊断上,患者治疗也有很多地方需要实验室的配合,有时甚至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现代从事检验医学人员逐步发展为有扎实实验室技术工作的理论基础和高超的技术,为提供准确和及时的报告。另一方面又有扎实的医学理论和实践经验并正确地对各种检验结果作出合理和恰当的解释。同时为临床提供咨询服务,帮助临床将这些数据正确地应用于诊断治疗和预防工作中去,由于这些变化与检验科技术和仪器有关,检验医师往往更早了解这些新发展。并随着科学的发展,常常在发病早期通过实验室检查便可查出各种病变,此时需要集中各科专家的综合判断和智慧。同时检验医师为临床提供咨询服务,当诊断困难和结果有问题时,能建议选用适当合适的检验项目和作出合理的解释,所以临床医生与检验医生沟通更加重要,临床医生应听取检验医生的建议更好的诊断治疗及评估疾病的预后。并且应和检验医师共同制定诊断和疗效标准。临床医生应注意与检验科室沟通,做到对病人的辅助检查合理化,根据病情变化在适合的时间进行辅助检查,对不正常检查结果及时与检验科室沟通分析产生此结果的原因暨实验选择、结果解释方面检验医师对临床医生有指导和教育作用。临床医生与检验科室沟通的好会最大化的利于患者的诊治,杜绝病人无关的检查,降低患者的费用,避免浪费社会资源。做为临床医学教师应在教学中灌输临床与检验沟通重要性的概念,在这信息飞速发展的年代,临床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接受继续教育更新教学观念,只有临床教师更新观念才能把临床与检验沟通的重要性传达给学生,学生就业后才有与检验沟通重要性的认识,才能更好的服务于患者。临床工作中曾经遇到过患者月经规律,停经40天有早孕反应,就诊是否妊娠,临床医生提检血HCG,回报阴性,患者2个月后仍然未有月经来潮,再次就诊已妊娠3月余,患者对此提出质疑,要求赔偿。如果临床医师在看到与临床不符的结果时能及时与检验医师沟通,必要时再复查血HCG,就不会出现漏诊的结果,不会给患者造成了身体及心理的伤害。

2 缺乏关于临床与检验交叉的课程

在我国的临床教学中历来是临床的医师教授临床课程,讲到疾病检验诊断时一带而过,缺乏关于检验过程中在临床环节可能出现影响检验诊断的教育,如医师及护士采血不规范,患者准备不足,标本采集运送环节不当等。学生对临床与检验科室沟通、共同协作毫无概念,使得临床学生不能认识检验与临床协作的重要性。我认为可以由检验科医师专门对临床学生讲授关于检验前中后环节应注意的事项,让学生清楚认识医护人员与检验人员加强合作,相互学习,互相配合的重要性。使学生认识到检验前可能会影响检验结果的因素,如患者是否能正确采集临床所需的尿样,患者的心理状态、治疗方案等会影响检验结果等情况:或者临床医师经过与检验科室沟通后所获得的沟通经验在临床教学中一并教授给学生。重庆医科大学率先在全国医学检验专业中开设了“检验与临床”课程,该课程以病例为中心,以实验室数据为依据,以疾病为主线,采用启发、讨论为主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合理的评价检验结果,使检验数据转化为有价值的临床信息,利于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和咨询能力、推动检验医师岗位建设、促进学科领域的观念更新[3]。我们不妨从中得到启发,在临床专业开设“临床与检验”课程,学习检验与临床的重要关系及检验的重要性,培养临床学生的检验思维,在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下,形成循证医学思维,谨慎、明确、明智地运用当前最佳证据对每个病人做出诊断和治疗的决定,用流行病学的方法规范检验医学的研究设计和文献评价、用当前最好的检验技术和质量控制体系对检测结果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和评价。

3 缺乏关于沟通技巧的课程

我国医学教学模式中充满意识形态教育,缺少人文教育,包括缺少医学生与患者、同事沟通和交流的技能的培养。现代化越来越精准的仪器拉开了医生与患者的距离,也阻断了临床医生与检验医生的交流。医学面对的是病人,而不只是疾病,一个医师绝不只是在治疗一种疾病,而是在医治一个独一无二的人,一个活生生、有感情、正为疾病所苦的人。医生的职业性质,决定了他不仅要关心“病情”,还要关注“心情”,能对患者的痛苦感同身受。医学模式的转变使我们医生不能只是研究疾病诊治,还要研究社会及个人心理因素对疾病影响。据中国医师协会统计,90%的医患纠纷不是技术因素,而是医护人员服务不到位、沟通不当等原因造成的。所以沟通技能是现代医学生应具备的素质,良好的沟通可有效的在人与人之间进行信息的传递与交流,良好的沟通及人际关系是医学生应具备的职业素养及品格。良好的与检验医师沟通可最大化调动检验医师工作积极性,使检验医师意识到检验工作必须以病人为中心,放弃以标本为工作对象的思维模式。使检验医师了解患者病情,与检验医师通力合作治疗疾病,反过来,检验医师会给予临床医师提供临床咨询,指导临床医生的医疗活动,利于患者疾病的诊治。临床工作中经常遇到异位妊娠休克的患者需急检血常规等化验检查,这边急得“火上房”,那边还不紧不慢的出结果的情况。所以临床教学过程中应开设专门的人文社会科学的课程,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加强医学专业知识教育的同时,强调人文社会科学的教育和医学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把知识、能力、素质作为人才培养的三大要素。欧美发达国家将医学人文学科作为培养高素质医生的基础,列入医学教育的必要内容。目前,我国部分医学院校已开设医学人文课程,但内容仅占5%的比重,远低于美、英、法等国25%的水平。

医学发展日新月异,临床教学还需要根据医学快速发展进行相应的教学改革,以适应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培养临床学生与检验的沟通能力是利于临床发展、利于患者诊治的发展之路。

[1]郝彦林.美欧等国医学检验专业教育的基本情况[J].国外医学·临床生化与检验学分册,1998,19(2):49.

[2]刘铁牛,李锦宏.加强与临床的沟通联系,不断提高学科地位[J].中国实验诊断学,2009,13(2):276.

[3]朱建军,康格非,涂植光.“检验与临床”课程建设的实践和探索[J].医学教育探索,2003,2(2):38.

猜你喜欢
医师科室医学
消毒供应中心与临床科室建立有效沟通的实践与探讨
中国医师节
韩医师的中医缘
本刊可直接使用的医学缩略语(二)
科室层级护理质量控制网的实施与探讨
医学的进步
预防新型冠状病毒, 你必须知道的事
爱紧张的猫大夫
“合作科室”为何被坏了名声
医师为什么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