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压封闭引流治疗骨折合并软组织缺损80例临床观察

2010-02-10 10:02王大鹏
中外医疗 2010年27期
关键词:肉芽微孔换药

王大鹏

(黑龙江省大庆市肇源县中医院外科 黑龙江 大庆 166500)

2006年10月至2009年12月,我们应用负压封闭引流治疗80例开放性骨折合并软组织缼损的创面,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80例患者中男66例,女14例,年龄15~78岁,平均46.5岁。其中车祸伤43例、重物砸伤22例、高空坠落伤8例、机械碾压伤7例。按受伤部位分,胫腓骨骨折55例、手外伤10例、足外伤15例。受伤至入院时间1h~55d,所有创面合并不同程度皮肤缺损,大小(6×3)cm~(13×22)cm,创面及骨质感染8例,骨缺损5例。

1.2 方法

1.2.1 材料 医用泡沫敷料:为创面或创腔封闭的主体,厚0.8mm,其内密布大量彼此相通、直径0.3~0.8mm的微孔,内置1~2根多侧孔硅胶引流管;生物透性薄膜:一种具有粘合性的聚胺甲酸乙酯薄膜,厚1~3μm,上有直径0.25~1μm的微孔,水蒸气可透过但液态水不能透过;普通输血管:冲洗创面,湿润泡沫的外接通道;外固定架、克氏针或钢丝。

1.2.2 方法 术前取创面分泌物作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急性创面应尽可能清除异物及坏死组织、游离的小碎骨片,未游离骨片尽可能保留软组织附着,大块游离骨片放入0.5%碘伏浸泡5~10min后放回原处;慢性创面取出内固定物、清除异物、炎性肉芽组织、骨痂及死骨,然后用过氧化氢溶液反复冲洗。合并骨折者清创后选用合适的固定材料。根据创面形状剪裁合适大小的泡沫,使其充分接触创面,其内置的硅胶引流管末端与普通输血管相连,引流管经皮下开孔导出,再将泡沫边缘与皮肤缝合固定,生物透性薄膜覆盖密封。引流管连接负压(60~80KPa)持续吸引,输血管接0.9%氯化钠溶液间断冲洗。5~7d后拆去负压封闭引流,创面分泌物作细菌培养。根据创面及骨缺损情况采取不同修复方法:创面清洁、肉芽组织新鲜无骨外露者皮片移植修复;合并有骨缺损者,补充清创后,取自体髂骨移植。取骨时以松质骨为主,带部分皮质骨,修剪成骨粒和骨条后紧密塞入骨缺损区,骨条的长度宜超过骨折两端2cm。负压封闭引流至创面清洁、水肿消退后转移组织瓣修复。术后处理。根据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选用敏感抗生素,创面局部换药。骨折者定期复查X线片,有明显骨痂生长时取出外固定架。

2 结果

55例无骨外露者,游离植皮1~2周后伤口愈合,25例骨外露者转移组织瓣完全成活。5例软组织及骨缺损合并伤口感染者转移组织瓣后渗液,换药6~8周愈合,随访1~3年,骨折愈合,无骨髓炎表现,负重行走肢体无变形。

3 讨论

负压封闭引流治疗伤口的设想由Fleischmann[1]首先提出,方法是采用组织相容性好的多孔敷料填充创面,敷料内的引流管连接带负压源的引流瓶,外贴薄膜封闭固定,开通电源后负压作用于创面,积液被快速排出。传统术后引流常为引流管断孔及侧孔引流,是一种点状引流,引流24~48h后即无引流物流出,拔出检查几乎完全被堵塞。负压封闭引流的泡沫敷料为海绵结构,具有良好的塑形性和吸水性,可以与创面全方位接触;带侧孔的引流管包埋于敷料中,通过周围微孔的过滤,固态引流物不易堵塞管道;在持续负压吸引作用下,引流物可以被快速吸走,不会滞留,减少了细菌存活、繁殖的培养基。另外,我们观察到泡沫敷料有时出现局部干硬,逐渐失去引流作用,而用生理盐水浸泡后泡沫变软,又可以正常使用,可能与持续负压导致微孔闭塞有关[2]。通过在泡沫引流管入口处连接带生理盐水吊瓶的输血管,0.5~1h冲洗1次创面,若出现泡沫干硬,暂停负压,待盐水使泡沫变软后重启吸引。本组病例未出现1例堵管现象。

开放性骨折因软组织缺损,合并肌腱和骨外露,容易感染,甚至发生骨髓炎,严重影响骨折愈合。应用负压封闭引流可以一期闭合伤口,医用泡沫敷料俗称“人工皮”,替代软组织覆盖外露骨,使开放性骨折转为闭合性骨折;高负压状态可消除组织水肿,改善局部血循环,刺激肉芽组织生长。肉芽组织生长是创面愈合重要的组成部分,因为健康的肉芽组织不但为创面上皮生长提供附着基础,而且为后续的植皮或皮瓣手术提供必要的条件。本组25例骨外露者应用负压封闭引流联合组织瓣治疗均成活。

总之,负压封闭引流操作简便易行,可以在病房床边进行。另外不需要每天换药,免除了频繁换药给患者带来的痛苦,减少了医务人员的工作量,使用透明薄膜封闭也有利于观察伤口,适宜临床推广应用。

[1]Fleischmann W,Strecker W,Bombelli M,et al.Vacuum sealing as treatment of soft tissue damage in open fractures[J].Unfallchirurg,1993,96(9):488~492.

[2]鲍同柱,吴剑,刘万军,等.负压封闭引流的失用原因分析及对策[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09,11(4):388~389.

猜你喜欢
肉芽微孔换药
Safety and feasibility of modified duct-to-mucosa pancreaticojejunostomy during pancreatoduodenectomy:A retrospective cohort study
贴膜固定法换药在压疮治疗中的应用
芪榆油纱布外敷对糖尿病足患者肉芽生长及创面愈合的影响
换药处置架在行负压引流术糖尿病足换药中的应用
加强党建 换汤又换药
高渗盐水纱联合优拓对肉芽组织水肿创面的效果观察
强疏水性PDMS/PVDF微孔膜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美容点痣扫斑笔
膜蒸馏用PDMS/PVDF/PTFE三元共混微孔膜制备
微孔发泡塑料中成核剂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