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防治面临的难题与对策①

2010-02-10 10:02甘劭安朱新春辜明东任波邓注红张雄伟
中外医疗 2010年27期
关键词:艾滋病人群病人

甘劭安 朱新春 辜明东 任波 邓注红 张雄伟

(1.汨罗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湖南 汨罗 414400; 2.平江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湖南平江 414500)

艾滋病是当今世界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和社会问题,也是人类共同关注的焦点问题和难点问题,是由多种复杂的社会和自然因素所致。由于人类族群之间的传统观念、伦理意识、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不尽相同,影响到艾滋综合防治措施的多层面落实,其防治作用和实际效果差别很大。作者等人认为:当前,在实施艾滋病综合防治项目工作进展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难点问题,需要引起各国政府和全社会的高度重视和悉心关注,也亟待得到有关部门和专业机构的有所作为,不断探索和完善适合本地特点的可及措施与对策,有效遏制艾滋病的传播蔓延,降低对全球经济社会发展的负面影响和人类生命安全的严重危害。

1 造成的重大危害很难逆转

艾滋病是人类迄今为止前所未有的最具有毁灭性的重大新发传染病种,死亡率特别高,波及到全球几乎所有的国家和地区,给人类社会造成的负面影响和经济损失特别巨大。目前,全世界有近8千万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3千多万艾滋病病人,按每个病人每年抗病毒治疗2万元和抗机会性感染治疗3万元人民币计算,世界各国直接用于艾滋病人的治疗费高达1500亿元以上。中国大陆估计存活的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约为74万,病人10.5万,每年直接用于艾滋病病人的治疗费用也高达50亿元人民币以上,显然是一笔巨大的经费支出。且目前各国治疗艾滋病的药物只能抑制病毒复制,延长患者生命而不能治愈病人,合并机会性感染的晚期病人的病死率高达100%,艾滋病在全球已经夺去了2500多万人的生命,无论对个人、对家庭、还是对社会造成的危害特别巨大且很难挽回。在部分高发地区出现家毁人亡,人均寿命下降,国民经济负增长的悲惨态势。

2 人们的歧视观念很难改变

艾滋病的传染性强,潜伏期久,病死率高,青中年多,其传染的方式主要是通过婚前或婚外不安全的多性伴行为、注射毒品行为,买卖血液行为和男男同性恋行为等受到人们唾弃、指责的不良行为传播,病人和感染者很难得到常人的谅解、同情和关心,社区群众歧视、嫌弃或者拒绝与病人及其家人交往的事例时有发生。有的甚至简单地把艾滋病划归为性病管理,参保的艾滋病人的医疗费用不予报销,人们对艾滋病人的恐惧意识和鄙视心态很难消除,驱赶排斥可疑病人及其家人的事件一再发生,致孤儿童和未成年人入托入学受阻,造成社会的恐慌和局部的不安,使实施艾滋病高危行为干预和病人关怀救助等项目工作阻力重重,严重影响到综合防治措施效果。有的地方甚至出现艾滋病人报复社会,围攻政府社区领导、持针扎人或者残杀他人的恶性刑事犯罪案件屡见不鲜。

3 社区的高危行为很难消除

艾滋病是一种最适合在人类之间相互传播的行为传染病,病人和感染者是特定传染源,通过不安全的性接触行为,不卫生的采供血方式,相互共用注射器吸毒和母婴(胎盘、产道和乳汁)垂直途径传播。发病的窗口期和潜伏期一般为3个月和7~10年左右。在观念不断更新的现实社会中,每一个自然人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行为观千差万别,潜意识中的个人原始欲望和本能需求难以自我规控,不少人因追求享乐或为生存生活所需而自发或被迫与他人发生极容易感染艾滋病的卖血、卖淫、嫖娼、吸毒和同性恋等高危险行为。一些地方官员和娱乐场所业主以搞活地方经济为由,在各种利益链条的制约下,消极应付或暗中抵触艾滋病行为干预措施的落实,加之各种媒体的宣传教育力度不够,消除黄、毒、赌等违法行为的措施不力,社区高危行为人员不断增多,甚至呈几何倍数递增,构成传染的危险性越来越大,导致感染发病的人数越来越多。

4 现有的医学防治很难突破

艾滋病毒是一种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感染力强、传播速度快,在人的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和母乳中能生长繁殖2周以上,其生存时间久、传播方式多、构成威胁大。尽管人类攻克艾滋病的探索研究已持续30年,但由于艾滋病毒在不断适应生存环境的过程中,基因出现难以恒定的持续性突变,而目前人类的生物医学技术还不能测定和掌控艾滋病毒的基因,至今仍没有研制出治愈艾滋病的药物和预防艾滋病毒感染的疫苗。很多使用一线药物治疗的艾滋病人,因产生耐药或合并多种感染而失去疗效。人类对艾滋病的生物医学防治,遇到很难逾越的严重阻力和新的挑战,有的研究项目进入瓶颈甚至误入盲区。而现阶段艾滋病的综合防治,也只是采取被动的行为干预方式来间接遏制艾滋病的泛滥,涉及到个人隐私保密和权益面临侵害的行为干预,很难得到目标人群的理解接受而达到预期效果。

艾滋病的防治关系到国家的繁荣和民族的兴旺,涉及到社会的各个层面和千家万户及每一个人,需要大面普及大众宣传教育、人群咨询检测、高危行为干预、病人关怀救治和社会广泛动员的综合防治措施,多方投入并持之以恒才能显效。面对艾滋病防治的多种难题和各种挑战,经过多年的防治工作体会,作者等人建议在现阶段采取以下应对措施是卓有成效的。

广泛开展艾滋病宣传教育:各国政府和各类机构及宣传媒体,应结合各自的职能并发挥各自的特长,全社会积极倡导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享乐观,大力广泛开展防治艾滋病的宣传教育运动。学校、党校设立课程,社区设立讲坛,报刊设立专栏,电视设立专题,广场设立画展,全方位、立体式、多层面构成视觉冲击,滚动播报和面对面宣讲艾滋病防治知识和政策倡导信息,重点针对高危人群和外出务工人员、娱乐场所人员、在校中学以上学生及社会青少年、孕产妇和社区人群,采用多种方式利用各种平台开展“抗痨防艾”、“禁毒防艾”“科普防艾”的全民教育,全面提升大众防治艾滋病的个人意识和行为能力。

大力开展艾滋病筛查检测:各国政府应制定法规政策,规定公共娱乐场所从业人员、不安全性行为人员(卖淫、嫖娼者)、注射吸毒人员、有偿献血人员、男男性行为人员和性病患者及羁押人员,每年必须定期强制接受艾滋病抗体检测;广泛动员外出务工人员、涉外归国人员、长途车司机、自由职业者、孕产妇、新婚人群和所有就诊病人自愿接受艾滋病抗体检测,及早发现、及时治疗、规范管理病人和感染者,降低艾滋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

有效实施艾滋病行为干预:各国政府应制定相关政策,规定所有公共娱乐场所发生的商业性性行为(同性或异性卖淫嫖娼),必须100%的使用合格安全套;注射吸毒人群免费提供清洁针具;吸毒成瘾人员强制接受美沙酮维持治疗;艾滋病毒阳性孕产妇实施母婴传播阻断;男男性行为人员使用专用安全套,定期接受艾滋病抗体检测;性病患者必须100%使用安全套并强制接受疾控部门的监测管理。各相关单位应积极协调配合各项行为干预工作,有效降低高危桥梁人群的艾滋病感染率和传播率。

积极探索艾滋病医学防治:省级以上疾控机构和医学院校及专业研究机构,应强强联手形成合力,组成专门课题研究机构和精英团队,整合各种资源和筹集社会资金,积极探索中西医结合防治艾滋病的方法和药品,加强跨地区、跨部门的国际性多边合作,扩大信息、技术和人才交流,共享人类先进经验和研究成果,引用先进设备和科学配方,全面推进艾滋病疫苗的研制开发,尽快实施人群免疫接种,有效遏制艾滋病的传播蔓延并最终消除艾滋病的危害。

艾滋病的综合防治是全世界一项需要长期实施的社会系统工程,必须建立完善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长效工作机制,列入各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整合资金多方投入,形成合力,全面规范落实。现阶段的工作重点是开发政府领导层,建立志愿者队伍,支持社会力量参与,发挥名人导向效应和社区机构功能,多层面开展艾滋病综合防治。主要针对外出务工流动人群,实行全国联网追踪管理;针对男男同性恋人群开展有效行为干预;针对中学以上在校学生开展性道德观念教育;针对男性老年人引导开展自我防护;针对孕产妇开展母婴传播阻断,针对新婚人群主动接受婚前检测。要从每一个程序入手,从每一个环节做起,因时应变,不断探寻适合本国特点的有效模式和可及对策,长期坚持才能有所作为并取得实效。防治艾滋病,我们坚信:全球共讨,征服有期!

猜你喜欢
艾滋病人群病人
谁是病人
《 世界艾滋病日》
艾滋病能治愈吗
预防艾滋病
财富焦虑人群
我帮病人“走后门”
医生,你怎样面对生命垂危的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