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猪场的雪球是如何滚大的

2010-02-10 17:32河南省济源市畜牧技术推广站韩金枝
中国畜牧业 2010年18期
关键词:场长济源市饲养员

○ 河南省济源市畜牧技术推广站 韩金枝

近年来,在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畜牧业持续快速发展,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做出了积极贡献。但在快速发展的同时,前所未有的挑战也伴随而生。如何减缓压力,规避风险,日前,河南省济源市畜牧局进行了专题调查,通过调查发现,济源市的众帮猪场十年养猪十年赢、年销生猪数量从200头发展到3000头、规模扩张十多倍的经验,很值得推广学习。

一、标准化建场

众帮猪场为济源市小官庄村村长贾小方私人所办,2001年建场时,他还是个普通村民,虽然只有两三千元,但是依靠自己的信誉东赊西欠,硬是建起了标准化猪场。在选址方面,该场远离村庄,不影响村民生活;在建场初期,同步考虑绿化,一个只有13亩地的猪场,足足栽了700棵树,猪舍与猪舍之间,猪场四周全部种上白杨,不留空地。如今十年过去,小白杨长成了参天大树,整个猪场绿树成荫,不仅环境优美,更重要的是净化了空气,形成了防疫保护屏障;猪舍防暑降温设施齐全,夏天有水帘降温,冬天有电烤灯取暖,猪在冬暖夏凉的环境下生活,生产性能达到最大程度发挥。

二、人性化管理

众帮猪场的管理经验首先体现在对人的关心上。无论哪个饲养员有个头疼脑热的,场里免费为其看病就医;谁的家里有急事难事,场长想方设法帮助解决;为改变单调的猪场生活,只有5名职工的猪场,专门建立了文化活动室,工作之余,饲养员可以在此打牌,上网聊天,或一展歌喉。对饲养员家人般的关怀,换来的是员工把猪场事当家事一样操心,对猪尽心尽职地照料。为减少疫病传播,猪场规定饲养员每周只允许回家一次,他们都严格遵守;猪场给每个饲养员划分了卫生责任区,他们坚持天天打扫,不留死角;场区实行的三天一消毒制度,不管春夏秋冬始终如一。人性化的管理,不仅留住了人,也留住了心,给猪场带来了可观的效益:平均每头母猪年产仔20头,仔猪成活率95%以上,肥猪头均饲养成本较本地水平低150元左右,所以大家养猪赔钱时,众帮猪场能够做到保本经营;大家养猪赚小钱的时候,该场则稳赚大钱。

三、生态化养殖

近几年,为预防疾病,在一些经销商的引导下,许多养殖户往饲料里添加保健药物,众帮猪场则认为“是药三分毒”,盲目喂药一方面会使猪的免疫力下降,另一方面会产生大量的药物残留。所以该场从来不往饲料里添加药物,而是靠提高饲料质量,改善猪的生存环境,来增加猪的抗病能力。该场对饲料质量要求很高,宁愿比别人多掏几分钱,也要选优质放心饲料。凡场里采购的饲料包括原料,场长贾小方亲自检验,批批把关,凭眼观确定不了的就拿到市畜牧局检测,安全系数大增。母猪也讲究自然分娩,坚决不用缩宫素等强迫猪的正常生产行为。

粪便污染问题是当前发展养猪业面临的重大问题,解决不好,不但污染农田,影响邻里关系,更重要的是传播疫病,也影响自身发展。众帮猪场采取建立贮粪塔和三级沉淀池的办法,分别对干粪和污水进行处理,取得了明显效果。即在猪场下风口,建立一个圆柱形贮粪塔,每天将清理出的干粪贮存到塔内,经过二三十天密闭(厌氧)发酵,有害菌和寄生虫卵全部杀死,再从塔下出粪口放出,即变为无臭无味无公害的猪粪,可直接施于农田。污水则采取建设三个相连的沉淀池,通过逐级沉淀发酵的方法进行处理,也可直接灌溉农田。过去臭不可闻的猪粪、污水,在众帮猪场如今变成了农民的抢手货,猪场的滚滚财源。

四、节流增效

场长贾小方是一个爱动脑筋的人,他的许多小发明、小创造给猪场节省了不少的投入。如猪场大门口使用的红外线感应自动喷淋消毒设备,是他和一个电工合伙设计的,整套设备安装下来,成本只有五六百元,比市场上要便宜好多倍。

在别人为市场而担忧、为污染而发愁、为效益而挣扎时,众帮猪场却对养猪充满了希望。下半年场里准备扩建,扩建后年出栏规模将达到5000头,他们坚信,只要提高建设标准,规范生产,守信经营,养猪赚钱的时候肯定比赔钱的时候多。

猜你喜欢
场长济源市饲养员
济源市关工委领导看望帮教失足青少年
快乐的饲养员
死去活来
济源市
村社贸易的形成与社庙演剧的传承*——以济源市南姚汤帝庙为例
水中放牛
全民健身背景下济源市业余太极拳开展现状研究
熊猫饲养员:我给“滚滚”当“奶妈”
苍鹰是我女朋友
情系熊猫,一个饲养员的独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