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羊血矛线虫和支原体性肺炎混合感染的治疗

2010-02-10 17:32浙江省缙云县畜牧兽医局杜美丹
中国畜牧业 2010年18期
关键词:缙云县病料病羊

○浙江省缙云县畜牧兽医局 杜美丹

2008年11月23日,浙江省缙云县某羊场的山羊,因腹泻使用头孢噻肟、青霉素等多种抗菌药物,久治无效,先后死羔羊13头。经剖检与实验室诊断,本次疫病的主要致病原因是血矛线虫和支原体混合感染。报告如下:

一、发病情况

该羊场饲养山羊53头,2008年9月初为了扩大饲养规模,从外地引进40只小羊,约在当年10月中旬,部分小羊开始出现死亡。2008年11月23日,20多只羊发病,畜主用头孢噻肟等抗菌药物治疗但效果不好,先后死亡羊13头,遂就诊。

二、临床症状

病羊精神沉郁,食欲减退,肌体消瘦,被毛粗乱,呼吸困难,体温升高,贫血,眼睑、下颌和下腹肿胀,有的发生臌胀和腹泻,流泪或有黏液性分泌物。出现流泡沫状唾液和清鼻涕,咳嗽,鼻涕由清稀变成淡黄色或黄色脓性分泌物,干咳,肺部叩诊有实音区,听诊肺呈摩擦音,触压胸壁,羊表现敏感、疼痛,腰背拱起作痛苦状。病羊在濒死前体温降至常温以下,心力衰竭死亡。

三、剖检

全身皮下呈胶冻样水肿,下颌皮下水肿,血液稀薄,血凝不良,胸腔及心包有积液,真胃黏膜水肿,小肠黏膜卡他性炎症。真胃、十二指肠内有大量呈毛发状、红白线条相间的寄生虫;呈纤维蛋白性肺炎,肝变区突出于肺表面,颜色红至灰色不等,切面呈大理石样变化,肺小叶间质变宽,界限明显,血管内有血栓形成。支气管淋巴结、纵膈淋巴结肿大、出血,切面多汁。胸膜增厚且粗糙,胸壁粘连,气管内充满白色泡沫。

四、实验室诊断

1.显微镜观察虫体:低倍镜下虫体呈毛发状,淡红色,表皮上有横纹和纵嵴。颈乳突显著,头端尖细,口囊小,内有一称背矛的角质齿,雄虫长15~19毫米,交合伞有由细长的肋支持着的小背叶。交合刺长0.36~0.5毫米,末端有小钩,雌虫长27~30毫米,因白色的生殖器官环绕于红色含血的肠道周围,形成了红白线条相间的外观,阴门位于虫体后半部,有一个显著的瓣状阴门盖。对照文献,鉴定该线虫为捻转血矛线虫。

2.病料采集。无菌操作采集急性病例肺组织、胸腔渗出液等作为病料。

3.染色镜检。病料制片检查未见细菌,呈革兰氏阴性,但因着色不佳,又用姬姆萨染色法、瑞氏法和美蓝染色法进行染色观察。姬姆萨染色可见0.3~0.5微米的菌体。

4.分离培养。将病料接种于血清琼脂培养基,37摄氏度培养3~6天,长出微小、半透明、微黄褐色的菌落,中心突起呈“煎蛋”状,涂片染色镜检,可见革兰氏阴性、极为细小的多形状菌体。

5.动物接种试验。采集新鲜病料或用纯培养物,分别接种于山羊、家兔和小鼠胸腔或气管内,经3~7天后,实验羊出现与自然病例相同的症状和病变。家兔和小鼠不发病。

五、治疗方法

1.羊血矛线虫。用丙硫咪唑治疗,剂量5~10毫克/千克体重,配成悬浮液灌服,进行驱虫。

2.羊支原体肺炎。恩诺沙星注射液肌肉注射或静脉注射,2.5毫克/千克体重,每日一次,连续使用5~7天,同时给病羊服用中草药方剂:紫花地丁15克、金银花15克、黄芩10克、苦参10克、生石膏10克、甘草5克共研细末,开水冲调,一次灌服,每天2次,连用5天。

六、预防措施

1.加强饲养管理。搞好环境卫生,对羊舍内外环境用氯毒杀消毒液进行彻底消毒。将病羊与羊群隔离,粪便进行无害化处理。不在低湿牧场或小雨后的阴天放牧,避免吃露水草,注意饮水卫生。

2.定期给羊注射羊传染性胸膜肺炎疫苗。6个月以上及成年羊5毫升/只,6个月以下的羊3毫升/只,颈部肌肉注射。预防性驱虫每年不少于3次。

七、小结

山羊吃了被血矛线虫卵污染的牧草后,机体抵抗力下降,缙云县11月份经常受冷空气影响,阴雨连绵,病菌乘虚而入,从而引发羊支原体肺炎的发生。综合治疗的同时应用清热解毒的中药治疗本病,且效果非常理想,用药后症状迅速减轻,病羊很快康复,使病情得到控制。

猜你喜欢
缙云县病料病羊
羊肠毒血症的诊断技术和防治方法
对肉羊瘤胃积食中西医结合治疗分析
浙江省丽水市缙云县紫薇小学五(6)羲之中队
羊脑包虫病的诊断及防治技术
羊咳嗽怎么治
基层兽医猪病料常用采集操作技术
毛皮动物病料采集及送检注意事项
微生物学检验材料采集、保存和运送
缙云县团结小学
浅谈野生动物病料的采集与寄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