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注射治疗女性慢性盆腔炎 86例

2010-02-10 17:53姜守信
针灸临床杂志 2010年5期
关键词:双侧针头盆腔炎

姜守信

(江苏省赣榆县人民医院,江苏连云港 222100)

慢性盆腔炎是一种常见疾患,临床往往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近年来,笔者应用穴位注射治疗本病,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172例患者,年龄在 22~52岁之间,病程最短半年,最长 8年;过去一般均接受过中西药物的治疗,因效果不显特来本科求治,本组病例均经专科确诊。所有患者按就诊的先后顺序分为治疗组 86例和对照组86例。

2 治疗方法

2.1 取穴

分两组。(1)组:关元、中极,双侧维胞、子宫、三阴交;(2)组:双侧肾俞、次髎、下髎、足三里。两组穴位隔日交替使用。

2.2 操作

2.2.1 治疗组 采用穴位注射疗法,以丹参注射液10 ml配合生理盐水 10 ml混合均匀后平均注入关元、中极、双侧维胞、子宫或双侧肾俞、次髎、下髎穴。炎症明显伴带下色黄及/或有异味时用鱼腥草注射液 10 ml代替丹参注射液 10 ml,以维生素 B1注射液 100 ml、维生素 B12注射液 0.5 ml加生理盐水 3 ml分别注入双侧足三里或三阴交,选用 5号齿科针头,每日 1次,10次为一疗程,月经期间停止治疗,两疗程间休息 3~5天,连续治疗 3个疗程(约需 40天)后评定疗效。

2.2.2 对照组 采用电针疗法,针刺得气后接通G6805电针仪,通电时间 30 min,电流大小以病人能耐受为度,每日 1次,10次为一疗程,月经期间停止治疗,两疗程间休息 3~5天,连续治疗 3个疗程(约需40天)后评定疗效。

3 疗效观察

3.1 疗效标准

痊愈:全身症状及下腹痛、腰痛消失,月经及带下色量正常,下腹部按压痛及条索状或囊性肿物消失;显效:上述症状及体征明显减轻;有效:上述症状及体征有轻微改善;无效:上述症状及体征无明显变化。

3.2 结果

治疗组 86例患者中,痊愈 48例,显效 22例,有效8例,无效 8例,愈显率为 81.4%,总有效率为 90.7%。对照组 86例患者中,痊愈 30例,显效 16例,有效 22例,无效 18例,愈显率为 53.5%,总有效率为 79.1%。

经统计学处理:两组愈显率及总有效率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

4 讨论

本病归属于中医学“痛经”、“月经不调”、“带下病”、“癥瘕”等病范畴。多因分娩或人流术中病邪感染,湿热之邪乘机侵袭胞脉与气血相搏而发病;或经期不注意卫生或行房事,湿热之邪乘虚入侵等引起;如果患慢性盆腔炎者过度劳累,正气虚弱,外邪乘虚而入也可急性发作。

现代医学认为,慢性盆腔炎常为急性盆腔炎未能彻底治疗或患者体质较差,病程迁延所致,引起的慢性输卵管炎与(或)输卵管积水、输卵管卵巢炎及(或)输卵管卵巢囊肿、慢性盆腔结缔组织炎。患者平时应注意个人卫生,增加营养,注意劳逸结合,锻炼身体,增强体质,提高身体抵抗力,及时彻底治疗急性盆腔炎。

穴位注射时力求有酸、麻、胀、困、抽动等感觉,尽量不要让患者有疼痛的感觉,针头刺入穴位后回抽无血即可注药,注射时针头对穴位的良性刺激及药物的直接局部活血消炎作用,可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改善组织的营养状态,提高新陈代谢能力,以利于炎症的吸收和消退。而电针疗法则是通过调整人体经络气血,疏通局部的流通,达到通则不痛的目的。本文的结果表明:电针及穴位注射疗法均是治疗慢性盆腔炎的有效手段,而穴位注射的疗效更优于电针的疗效。

猜你喜欢
双侧针头盆腔炎
单侧和双侧训练对下肢最大力量影响的Meta分析
具有喇叭口结构的防刺伤针头帽的设计与评价
小小针头不迷路
胰岛素针头可以重复使用吗
同期双侧全膝关节置换术在双膝骨性关节炎治疗中的效果研究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疗效观察
微创与钻孔引流术在老年性双侧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报复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30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48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