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廉泉、通里治疗暴喑 100例

2010-02-10 17:53刘光忠
针灸临床杂志 2010年5期
关键词:鱼际廉泉喉部

刘光忠

(四川省南充市第三人民医院,四川南充 637000)

暴喑系指突然声音嘶哑或失音的急性喉部病证。多与外感有关,或因风热邪毒内犯,引动肺胃积热上升,风火热毒蕴结于喉,以致经脉阻塞而发病;亦可因风寒外袭,壅阻肺气,寒邪凝聚于喉,致气血滞留、声户开合不利而致病。现代医学中急性喉炎所致的失音等,可归于本证的范畴。笔者应用廉泉、通里为主穴治疗暴喑病例,均收到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

本组共 100例患者,其中男性 55例,女性 45例;年龄最大者 75岁,最小者 7岁;病程最短者 1天,最长者 7天。分为风寒与风热型,风寒则兼发热、恶寒、头痛咳嗽、脉浮紧、苔薄白;风热则见发热恶风、咳嗽痰黄、口渴引饮、脉浮数、苔薄黄;如热盛,则喉痛增剧、壮热口臭、咯痰黄稠、腹胀、便秘、尿黄、脉洪大而数、舌红、苔黄厚。

2 治疗方法

主穴取廉泉、通里,配穴取天突、孔最、合谷、鱼际、内庭。风寒型加孔最,风热型加合谷、天突、鱼际、内庭。鱼际以三棱针点刺出血,余穴均用泻法,不留针。每日 1至 2次,3天为一疗程。

3 疗效观察

3.1 疗效标准

依据《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治愈:发音恢复正常,喉部检查正常;好转:发音基本恢复正常,声带及喉部充血肿胀减轻;未愈:症状及体征无变化。

3.2 治疗结果

本组病例中 3次治愈 60例,5~7次治愈 30例;针刺 7次以上好转 7例;症状无明显改善者 3例;治愈率为 90%。

4 典型病例

病例 1:患者张某某,男,52岁,公务员。声音嘶哑3天。3天前因气温下降,天气转凉加衣不及而致声音嘶哑。症见发热、恶寒、头昏痛咳嗽、脉浮紧、苔薄白,即为风寒外袭、寒邪客于喉部所致。治宜疏风祛寒、解毒利咽。廉泉、通里刺之,泻法,再以孔最祛在表之邪,以达宣调肺气,每日 1次,3次即愈。

病例 2:李某某,女,35岁,教师。声音嘶哑伴间断失音。3天前自觉喉部阵痒疼痛不适,未作治疗,2天后喉部出现奇痒疼痛。症见发热、恶风、咳嗽痰黄稠、口渴引饮、腹胀、便秘、尿赤、脉洪大而数、舌红、苔黄厚。治宜疏风泻热、解毒利喉。廉泉、通里针刺之,再配合以合谷、内庭、鱼际(用三棱针刺血),余穴用泻法,1日 2次。治疗 2次后症状缓解,喉部发痒症状消失,但仍有微痛之感,续再针 2日,1日 1次,诸症消失而愈。

5 体会

《马丹阳天星十二穴歌》及历代各家针灸专著均言通里能治暴喑,因本穴属心经之络脉。心经络脉,从心系、上挟咽、复从心系却上肺,络脉通里,别而上行,入于心中系舌本。舌为心之苗,言为心之声,心气通于舌,心肺脉气相通。肺为声之门,厌为声之户,寒邪客于会厌;或因肺为热遏,化火灼金,金实不鸣;或因阴虚久咳伤肺,金破亦不鸣放无音。针刺通里,通心气、清心热、开肺气、养肺阴故可通音。又廉泉是阴维脉、任脉之会穴,又名本池、舌本。五脏经脉皆会于咽喉,连舌本。穴位虽属任脉,与肾关系密切。《灵枢◦根结》篇云:“少阴结于廉泉”;《灵枢◦五癃津液别》张隐庵注云:“肾主藏精液,所以灌精濡孔窍者也”。所谓廉泉者,津液之窍也,言此穴主生津液,以少阴经脉结聚于此,其液不绝如泉故名。又因穴居结喉上缘凹陷处,其处有缺,不能盛水,故曰廉泉。任脉上络会厌。会厌者,声音之户也;舌者,声音之机也;喉咙者,气之上下也。《素问◦宣明五气》篇指出:“搏阴则为喑”,即指外邪搏击于心、肝、脾、肺、肾五脏阴经之脉,则阴气受伤,故声为之喑哑。针刺廉泉,生津养液、固护阴气、调理舌本、疏通气机,故可治喑。风寒所致,加肺经之郄孔最,祛在表之邪,宣调肺气;风热所致,加大肠之原合谷,大肠与肺互为表里,可清肺中风热;加天突可利喉开音,使肺金得鸣;毒热过盛,则取手太阴之荥鱼际,足阳明之荥内庭,泻肺胃之积热。

猜你喜欢
鱼际廉泉喉部
探议廉泉穴※
按压小鱼际治腹泻
低压内缸落地凝汽器喉部结构设计
电子喉镜联合窄带成像技术对喉部早期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研讨
常按“保命穴”养肺防病
喉部超声检查对儿童嗓音疾病诊断的意义*
常按『保命穴』养肺防病
慢性咽炎久不愈,常按鱼际穴有效
针刺治疗单纯鼾症1例*
针刺廉泉穴、旁廉泉治疗中度OSAHS患者的临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