炙甘草汤治疗心悸(室性早搏)气阴两虚证60例

2010-02-11 11:27吕志军
中国中医急症 2010年8期
关键词:胃经性温气阴

吕志军

山东省烟台市中医院(烟台264000)

中医学认为,心悸的病因多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本虚多由气、血、阴、阳亏虚,标实多为痰浊、瘀血、寒凝、热毒等。炙甘草汤为气血阴阳并补之剂。本文回顾性分析2008-2009年应用炙甘草汤治疗心悸气阴两虚证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60例均为我院心血管门诊及住院患者,所有病例均符合《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1]中心悸及气阴两虚辨证诊断标准。其中男性27例,女性33例;年龄42~72岁,平均(55.15±7.40)岁;病程为6个月至6年,平均(3.11±1.52)年;冠心病30例,高心病17例,风心病13例;60例患者均有心悸、气短乏力、神疲懒言、口渴少津、心烦失眠、盗汗等症状,中医辨证为气阴两虚,舌质暗有瘀点瘀斑者22例,脉沉、细、弱者46例;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均有异常;心电图示室性早搏,按照Lown分级,1A7例,1B12例,Ⅱ级32例,Ⅲ级9例。

1.2 治疗方法予炙甘草汤:炙甘草9~18g,生地黄20~30g,人参6 ~9g,麦冬 15 ~30g,阿胶(烊化)9g,桂枝 9g,麻子仁 9g,生姜9g,大枣10枚;舌质紫暗或有瘀斑瘀点加丹参9g;阳气不足去生姜加干姜6g;大便偏稀去麻子仁。每日1剂,凉水浸泡30min,加黄酒50mL,水煎2次,共取汁500mL,分3次饭前或饭后1h温服。共治疗4周。

1.3 疗效标准按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1]心悸部分关于室性早搏疗效标准制定。(1)室性早搏疗效标准:显效为心悸症状消失,动态心电图明显改善,室性早搏次数较治疗前减少90%以上,或室性早搏Lown分级提高2级;有效为心悸症状大部分消失,动态心电图有所改善,室性早搏次数减少50%以上,或Lown分级提高1级;无效为心悸症状和动态心电图无变化或加重。(2)中医证候疗效判定标准:证候疗效率=(治疗前总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总积分×100%。临床痊愈为疗效率≥90%,显效为疗效率≥70%,<90%;有效为疗效率≥30%,<70%;无效为疗效率 <30%。

2 结果

60例经治疗,依室性早搏疗效标准,显效29例,有效24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88.33%;依中医证候疗效标准,临床痊愈3例,显效25例,有效26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90.00%。52例患者血脂有不同程度改善(86.67%),停药后随访2个月,共有8例复发。

3 体会

心悸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目前社会竞争日趋激烈,工作和生活压力增大,人体正气虚弱,易感外邪,耗气伤阴,日久导致气血阴阳不足。炙甘草汤方中炙甘草,味甘、平,归心、肺、脾、胃经,其味甘以补中,可滋五脏之阴精,化五脏之气,使五脏气充,以助血运,其滋阴益营之效可使血脉充盈、营卫通行,心神得养,从而心悸得平;人参,味甘、微苦,性微温,归心、肺、脾经,补心气、通血脉而治心动悸;生地黄,味甘、苦,性寒,归心、肝、肺经,方中重用本品以补益阴血以通血脉而止心悸;麦冬,味甘、微苦,性微寒,归心、肺、胃经,养心通脉而止心动悸;阿胶,味甘,性平,归肺、肝、肾经,擅补阴血,充血脉而止心悸;麻子仁,味甘,性平,归脾、大肠经,性滋润以复血脉;桂枝,味辛、甘,性温,归心、肺、膀胱经,其辛以散结,甘以补虚,温以通阳,温阳通脉而止心悸;大枣,味甘,性温,归脾、胃经,为补益中焦之要药,本品既扶正祛邪,又能制约生地黄之寒凉;生姜,味辛,性温,归肺、脾、胃经,其辛温以通脉而收复脉止悸之效;黄酒,温通血脉、行药势,又能制约生地黄的寒凉之性。本观察显示,炙甘草汤可以有效改善心悸(室性早搏)气阴两虚型症状,调整血脂水平,疗效满意。

[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125-126.

猜你喜欢
胃经性温气阴
参芪地黄汤加减治疗气阴两虚型慢性肾炎的效果及对肾功能、免疫的影响
张唐法主任医师针药结合治疗膝骨关节炎临床经验
一条经络,可让你“面如桃花”,不信试试
艾草
暖胃可饮桂花茶
洪雅中草药·低等植物·鬼笔科名录
漫话中医之十二经络的值班表
常见食物的性味归经,别私藏,给朋友们都看看!
春节吃豆腐加点料
生脉饮在气阴两虚型心力衰竭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