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痹重症的中医护理

2010-02-11 11:27张卫平
中国中医急症 2010年8期
关键词:胃气胸痹气虚

张卫平

胸痹重症的中医护理

张卫平

胸痹 中医 护理

河南省开封市中医院(开封475001)

胸痹是以心前区闷痛、严重时胸痛彻背、短气、喘息不得卧为主症的一种病症,多见于冠心病、心绞痛以及心肌梗死等。中医学认为其发病的根本原因为正气虚;病机的关键在于气血瘀滞、痰湿壅滞、脉络痹阻而发疼痛。因此,中医护理应以首护元气,及时止痛,处理好兼症,保持精神愉快,维护脏腑平衡为基本原则。现将胸痹重症的中医护理介绍如下。

1 急性期的护理

1.1 中医学认为,心静则养神,神静则元气固。胸痹急性期应绝对卧床休息,停止会客,保持室内安静,避免不良刺激促使病情加重。同时进行精神安慰与沟通,避免恐惧、烦躁、暴怒等不良情绪发生,使肝气舒畅,心情平和则有利于病情稳定。

1.2 给予高流量吸氧。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瘀,心主血脉有赖于肺与宗气的推动。胸痹患者由于气血运行不畅,吸氧则能增加宗气运行功能,推动气血循环,减少脉络瘀阻,有利于疾病恢复。

1.3 针灸止痛。急性期给予针灸止痛也有较好的疗效。胸痛较重者可配合药物针刺内关、合谷、通里、膻中。心率与心律的快慢节奏是心神是否内守的关键;心动过速者针刺内关、少商、间使;心动过缓针刺通里;意识不清可针刺人中、十宣;胸闷气短、动则加重者可灸关元、三里、三阴交。

2 一般护理

2.1 病情观察 持续心电监护。除了每小时准确测量和记录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变化外,要特别注意观察心率、心律、舌脉象、尿量及大便情况的变化,同时还要观察患者精神、语言、情绪变化。因心藏神,又主血脉,真心痛时心脉瘀阻不通,易致心神骤失,心阳暴脱。故脉搏和缓有力,节律一致,谓有“胃气”、“有神”预后较佳;反之,预后较差,因而须密切观察之。肾与心经脉相连同属少阴,为先天之本,又主二便,观察患者尿量及大便可提示全身的气化状况,对疾病的恢复密切相关。

2.2 生活起居护理 因胸痹患者正气虚,生活护理要以不伤元气为原则,应避免过多搬动患者,饮食及大小便要协助患者节省气力。卧床患者应训练腹式呼吸,意守丹田,以利于安定情绪,促进胃肠运动,保持大便正常。

2.3 饮食调护 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饮食调护尤为重要。其原则在于饮食清淡易消化,开胃醒脾;同时还要注意饮食有益于大便通畅。因此可多食汤、粥、稀面条等半流质饮食,食用新鲜蔬菜、水果和含纤维素多的食物。

2.4 情志护理 胸痹病属内伤,多因七情致病,因此要特别注意与患者的心理沟通,在交流过程中发现有不良的七情因素,如喜怒之人要告知悲惨的预后;悲恐之人要告知多思及恐惧对身体的危害,只有树立信心,才能战胜疾病。总之,用五行相克的方法可避免不良情绪对康复的影响。

2.5 保持大便通畅 卧床重症胸痹患者保持大便通畅尤为重要,因为肺与大肠相表里,久卧伤气,气虚清气不升,浊阴不降,脾虚运化无力,以至便秘;反之,气虚湿浊影响血脉运行,不利于胸痹恢复。因此在病情重时,及早帮助患者按摩腹部,方法是饭后,正时针按摩50次,反时针50次;若2d仍不解,属气虚运化无力而便秘者,可用鲜葱捣碎置于脐中,艾卷灸3~5柱;或针刺三里、天枢、关元;或者用生土豆汁加蜂蜜口服,每日3次,每次20~50mL,效果较好。

R248.1

B

1004-745X(2010)08-1445-02

2009-11-16)

猜你喜欢
胃气胸痹气虚
张景岳对《黄帝内经》脉中胃气的阐发与运用
活血化瘀法论治胸痹
胸痹气虚证疗效评价量表探讨
胃气足 活百岁(上)
胃气痛片质量标准的研究
胃气理论的形成与发展及其临床意义
气虚发热病机探析
辨证施护胸痹60例
胸痹治则治法源流探析
气虚痰湿型晚期肺癌治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