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淀区:加强地下水管理制度与能力建设

2010-02-13 20:50刘素芳宋凤义
中国水利 2010年17期
关键词:海淀区用水节水

刘素芳,宋凤义,何 思

(北京市海淀区水务局,100089,北京)

一、海淀区地下水资源概况

海淀区位于北京市中心城区西北部,地处山区与平原交界地带,平均年降水总量2.40亿m3,形成地表径流0.45亿m3,地下水资源量1.81亿m3,多年平均年水资源可利用总量为1.52亿m3,其中,地表水可利用量0.17亿m3,地下水可开采量1.42亿m3。

地下水利用主要分农村地区用水(包括农村生活及农业灌溉)、工业用水及城市生活用水,1996—2008年年利用地下水2.0亿~2.6亿m3(向外区供水约0.6亿m3除外)。地下水资源在这样的开发利用强度下,自1980年以来,平原区地下水水位呈现出下降趋势,到2008年的28年来地下水水位累计下降19.54 m。引起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地下水的过量开采以及气候的持续干旱,特别是1999年以来的持续干旱。

点评:

北京市海淀区在地下水保护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主要创新点:

一是积极探索适宜的取水计量管理模式。根据相关规定建立了四级水务管理体系,实现了安装、利用、管理、维护一体化的取水计量管理模式,并根据实际逐步建立了地下水管理 “五个一”管理制度,结合“五个一”管理要求和水行政执法巡查工作,实现了水井单位自查(月统月报)、管理机构巡查、执法部门抽查的取水计量管理模式。

二是划定了详尽的地下水管理水位,制定了相应管理预案。海淀区根据当地的水文地质条件、地下水开发利用程度、地下水水质变化情况及敏感建筑物情况等,划定了海淀区地下水管理中允许的最低水位与最高水位,并制定了相应的管理预案。

三是探索了适宜的地下水保护、涵养管理模式。近年,海淀区在地下水保护、涵养,非常规水源利用,污水处理等方面作了积极的探索,形成了法规规范、远期规划、基础研究、严格管理、科技投入、产业结构调整、水资源优化配置一体化的地下水保护、涵养管理模式。

海淀区浅层地下水的水质在近十几年内恶化程度加剧,1985—2008年间,浅层地下水Ⅳ类水质面积在不断扩大,主要污染指标为总硬度、硝酸盐氮及细菌总数,小范围存在氟化物、挥发酚超标。海淀区地下水污染主要原因包括:①城市污废水垂直入渗补给地下水加速了地下水水质的恶化;②非正规垃圾场产生的渗滤液通过包气带进入地下水中,污染地下水;③地下水水位的降低,改变了地下水动力条件和地球化学条件,有利于溶解作用和硝化作用的进行,这些因素的综合影响导致地下水水质逐渐变差;④农业活动的非点源污染,包括污水灌溉、化肥农药长期过量及不合理施用等。

二、海淀区在地下水保护行动方面的探索

2006年海淀区被水利部确定为“十一五”期间第一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2009年被列为 “地下水保护行动”项目试点,在区委区政府、北京市水务局的领导下和区各委办局的共同努力下,坚持“向观念要水、向科技要水、向机制要水”,着力推进水资源的集约利用、高效利用、循环利用,实行了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综合运用行政、法律、经济、科技、工程和宣传教育等措施,全面推进海淀区地下水保护和节水型社会建设,在取水计量管理模式、地下水管理水位、地下水水源地保护涵养措施、南水北调进京前地下水开发利用策略等方面的制度建设、能力建设作了积极探索。

1.节水型社会建设现状

(1)强化管理,推进水资源集约化管理

一是全面实行用水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海淀区对非居民用水实行“以定额为基础、以供定需、总量控制”的定额管理与指标考核相结合的用水管理制度,2008年全区用水总量控制在2.72亿m3,比2007年少用了2000 万 m3。

二是大力推广和普及节水器具。通过上门换装、节水设施检查等多种措施,大力推广和普及节水器具,落实建设项目节水“三同时”政策,居民家庭节水器具普及率达到95%,公共场所节水器具普及率达到99.9%以上。

三是开展节水型单位、小区的创建活动,共创建市级节水型单位、小区160个。

四是节水宣传深入人心。开展大型节水宣传活动,在大中小学中成立节水护水志愿者服务队;建立了节水宣传基地,使节水理念深入人心。

(2)调整结构,推进水资源的高效利用

为克服水资源短缺的制约,海淀区率先将节水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宏观调控体系中,大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基本取消了高耗水、高污染的产业,2008年全区万元GDP耗水量为13.15 m3,远远低于北京市33 m3的平均耗水量。

(3)优化配置,推进水资源循环利用

海淀区把开发利用新水源作为缓解水资源短缺状况的一项重要举措,用再生水、雨洪水替代部分新水,减少地下水的开采,做到优水优用,分质供水。几年来建设雨洪利用项目100多个,年收集利用雨洪水约1100万m3;以集中处理和分散处理相结合为原则,加快污水处理设施及污水管网的建设,截至2008年年底,全区污水处理率达到93.7%。

2.水资源保护建设现状

为应对水资源危机,海淀区制定了《海淀区水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规划》《海淀区水系总体规划》《北京市海淀区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等一系列规划、政策和措施,从水资源保护、供水安全、节水型社会建设、污水处理与再生水利用、雨洪利用、水生态环境治理等方面全方位地开展了大量的工作。

以海淀区苏家坨镇为试点,积极推广再生水应用于农业及绿地灌溉,以节约清水资源,涵养地下水源,恢复河道生态环境。该工程启动后,每年可减少地下水开采500万m3,可有效地保护当地地下水资源。

三、海淀区在地下水保护行动方面主要的做法与经验

1.制度建设

(1)建立了地下水功能区管理制度

按照《北京市地下水功能区划》、《海淀区“十一五”时期水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发展规划》及《北京市海淀区地下水保护试点研究报告》,进一步详细划定海淀区地下水功能区,对于已划定的地下水水源保护区(如水源三厂、城镇集中供水水源地),按照分段目标及分区(核心区、防护区、保护区)治理原则,加强地下水治理区和水源保护区点、面源污染地区污染源的治理和消除工作,使地下水水源得到涵养,保障城乡安全供水。

(2)实施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

海淀区严格贯彻执行国务院颁发的《取水许可和水资源费征收管理条例》和北京市制定的实施条例工作方案、《北京市农业用水水资源费管理暂行办法》及水资源论证制度,全面实行用水计量、计划供水、定额管理、总量控制;制定行业用水标准,加快淘汰高耗水、高污染产业;建立节水认证和市场准入制度;加强对洗浴、洗车等特殊行业的用水管理;贯彻执行《北京市节约用水办法》及其相关条例,实施节水奖惩制度,建立社会节水监督网络,加大节水执法检查力度;制定再生水利用、雨洪水利用、回灌水等管理条例及标准;制定南水北调和应急水源保护区保护办法;制定新建各级水源保护区管理办法或规定等;保证全区地下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改善地下水水质,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

(3)严格执行用水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制度

根据水法的规定,以取水计量为基础,制定全区年度用水计划和单位用水定额两套指标,实行宏观控制、微观管理。制定单位用水指标,实行“每月监控,逐月考核,季度小结,半年会商,全年总量控制”。充分发挥取水计量的作用,保证年度用水总量不突破全市可供水资源量;严格执行超定额用水累进加价收费标准和考核制度,对超量用水单位提示预警。

(4)完善地下水开发利用管理制度

一是完善法律法规建设。完善相关规定,建立以《北京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办法》和《北京市节约用水办法》为核心的取水计量及节水法规体系,加强对违法行为的监督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取水许可和水资源费征收管理条例》,出台海淀区取水许可和水资源费征收使用管理办法及取水计量模式。严格自备井的审批,加大对报废自备井的监管力度,避免地下水受到污染。

二是建立用水监督管理制度。建立市、区、乡镇三级取水计量管理部门年度考核制度,用水大户节水责任落实制度,用水的实时监测和超量用水预警制度,发布特殊行业用水管理政策。出台滑雪场、高尔夫球场、洗浴业、洗车等行业节水管理办法。严格落实特殊用水行业和高耗水行业的节水措施。制定地下水源热泵空调建设与运行管理的规定,避免地下水不能实现完全回灌浪费地下水资源。

三是加大宣传力度,推广IC卡水表的应用。加强农村地区宣传力度,以四季青地区为典型示范区建设取水计量示范工程,逐步转变海淀区农村地区的取用水的传统观念,大力推广IC卡水表的应用,研究制定农业灌溉、绿化用水的取水计量管理模式及运行维护管理方案,切实做到在农村地区取水计量的管理中有法可依、有法可用。

(5)制定非常规水源利用制度

坚持“地表水与地下水、常规水源与非常规水源、本地水与外调水资源联合调度,统筹配置”,加大政府投资力度和水市场调节作用,优先使用非常规水源置换地下水,制定并出台了一系列的鼓励再生水、促进雨洪水利用制度、规章和鼓励优惠政策,并建立了专门的再生水、雨洪水利用试点。

(6)建立健全地下水开发利用和保护政策

①健全取水许可制度和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海淀区严格贯彻执行国务院颁发的条例和北京市制定的实施条例工作方案。

②建立健全取水计量与统计制度。完善取水计量制度。新建区推广户外、远传、智能型水表,城区实现一户一表,农村生活、生产用水全部装表;建立自备井水表安全使用保证体系;健全地下水计量收费监管系统,实现地下水管理信息化。

③划定了海淀区的管理水位并制定了管理预案。划定了海淀区的最高、最低管理水位,并制定了严格的定额管理和定水位管理制度,对于超定额和超管理水位级别的,采取累进加价的水价制度和相应的管理预案,通过经济手段和宏观调配手段调控地下水资源的利用。通过提高水资源费征收标准,遏制地下水超采。

④严格执行南水北调进京前的地下水开发利用策略。南水北调进京前海淀区的地下水开发利用策略,还需要从全北京市的角度出发,通过地表水、地下水、外调水、非常规水源的联合调度,制定合理可行的水资源的配置方案,来应对南水北调进京前水资源短缺的问题,保障首都的供水安全。海淀区积极配合全市的水资源配置方案,继续在地下水保护、管理、替代等方面努力。

2.能力建设

(1)建立分级水务管理体系,解决管理主体缺位问题

海淀区境内已建立了四级水务管理体系,即市水务局、海淀区水务局、乡镇水务站、村农民用水协会四级管理体制,统筹城乡、区域、流域水资源管理、调度、利用,实现全市涉水政务、事务、业务统一管理机制,明确了由水源到供水、排水、治污、节水、河道管理用水计量收费、节水和用水设施管理等职能,重点解决农村水务建设、管理主体缺位问题。

(2)加强地下水取水计量与监督

建立了档案资料齐全、管理规范的机井管理体系,实现一井、一表、一号、一卡、一数的“五个一”(“五个一”是指每一眼井安装一块水表、编一个井号、建一张档案卡和一个定期统计上报的取水量数据)管理目标,到2005年年底,家庭用水户、自备井安装取水计量设施率达到100%。

(3)完善地下水监测站网

从1979年以来,全区共布设了地下水监测井65眼,全区地下水监测密度达到每6.4 km2就有1眼监测井,及时准确地掌握了全区各层地下水水位和水质的动态变化过程。

(4)地下水管理信息系统建设

水务信息化建设。加强海淀区“数字水务”的建设,海淀区水务局在建立局域网的基础上,实现OA系统自动化办公,建立区水务信息数据库,与市水务局实现防汛、抗旱、水资源、水土保持等信息的资源共享。

[1]潘元全.加强用水计量管理促进计划用水节约用水[J].中国水运,2008(8).

[2]陈鹏霄,谭德宝,胡明.长江流域大型取水动态计量监控系统试点研究[J].人民长江,2006(7).

[3]左建兵,陈远生.实施取水定额管理的几个关键问题探讨[J].中国水利,2007(7).

[4]张贤铱.推进取水计量设施装置的探讨[J].水资源保护,2002(2).

[5]桑连海,黄薇,刘强.加强取水计量管理促进长江流域节水型社会建设[J].水利发展研究,2007(4).

[6]高淑琴,苏小四,杜新强,等.大庆市西部地下水库人工回灌方案研究[J].灌溉排水学报,2007,26(4).

猜你喜欢
海淀区用水节水
海淀区总工会召开第十六届委员会第九次全体会议
哪些火灾不能用水扑灭?
海淀区总工会召开“五一”节前警示教育大会
节水公益广告
节水公益广告
节水公益广告
节约洗碗用水
节水公益广告
海淀区科技主题公园建设与思考
飞吧!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