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湖北“两圈一带”发展战略的思考

2010-02-14 05:34金正鉴
中国水利 2010年10期
关键词:用水湖北全省

金正鉴

(湖北省水利厅,430071,武汉)

一、湖北“两圈一带”发展战略与水资源的重要地位

1.“两圈一带”发展战略的内涵

中共湖北省委在省九届四次全会上提出“两圈一带”发展战略。湖北省委、省政府确定以武汉城市圈、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和长江经济带为战略抓手和战略平台,重新审视省情,把握经济社会发展规律,适应新的发展要求,将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分为三大区域板块,通过良性互动,实现全省各个区域的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调发展、整体联动,逐步探索形成了一个管宏观、管全面、管长远的总体发展战略,对湖北省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2.“两圈一带”发展战略需要可靠的水资源支撑

实施“两圈一带”战略,水是重要的支撑和关键的要素。湖北省的经济社会发展因水而兴,长江在湖北省的距离最长,黄金水道历来是长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载体和纽带;振兴武汉城市圈工业,需要充分发挥长江、汉江等江河优势,进行工业产业布局;发展鄂西生态文化旅游业,必须紧紧依靠青山碧水优势;而长江经济带本身就是依江而布,只有充分利用水运、水能、水量、水质优势,才能打造现代产业集结带、新型城市连绵带和生态文明示范带。

“两圈一带”战略目标的实现很大程度上既取决于水,又受制于水。在充分利用水资源优势的同时,更要高度重视水问题,采取有效的法律、行政、经济、技术等手段,保护好、利用好水资源。

3.“两圈一带”战略需要良好的水生态环境

“两圈一带”发展战略的内涵决定其需要良好的水生态环境。武汉城市圈定位于“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和体制机制创新,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定位于生态文明建设和区域协调发展,长江经济带定位于新型流域经济带和横向布局,水资源、水生态环境是“两圈一带”发展战略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条件。“两圈一带”的自然保护区、珍稀动植物、集中式供水、娱乐、景观等,对水质、水量和水土资源要求很高,对水生态环境依赖性很大。没有良好的水生态环境不可能有 “两圈一带”的可持续发展。

二、湖北省水资源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湖北省地处长江中游,境内水系发达,河流纵横,湖泊众多,素有“洪水走廊”“千湖之省”之称。长江自西向东横贯全省,境内流程1061 km;汉江由西北向东南斜插过境,于武汉市汇入长江,流程878 km,年过境客水量6395亿m3。全省有5 km以上中小河流4228条,总长5.9万多km;100亩(6.67hm2)以上湖泊843个。湖北多年平均年降水总量2193亿m3,自产水资源总量1036亿m3,居全国中等偏下水平。要为“两圈一带”的沿江高新技术产业带、沿江先进制造业带、沿江大运量原材料工业带、优质特色农产品加工带、沿江生态文化景观带和物流大通道提供可靠的水资源支撑和良好的水生态环境,必须重视和解决“水多﹙洪灾﹚、水少﹙旱灾﹚、水浑﹙水土流失﹚、水脏﹙水污染﹚”四大问题。

1.水多——洪灾问题

湖北省过境客水资源丰富,多年平均入境客水量为省内自产水资源的6倍多。巨量的入境客水为全省“两圈一带”提供了充足的水源,同时也构成了巨大的洪水威胁,导致湖北历史上洪灾频发。随着三峡工程的全面建成,湖北长江防洪压力得以减轻,但防洪形势绝非高枕无忧。连江支堤防洪标准较低,荆江段安全泄量与峰高量大的洪水矛盾仍很突出,尤其是众多中小河流和病险水库,仍是湖北防汛的心腹之患,防汛仍是湖北天大的事。湖北水资源相对丰富,但水资源所有权、配置权属于国家。也就是说,湖北虽然过境客水丰富,但取用总量要受国家控制,水资源的大规模开发、利用需要经过国家批准。

2.水少——旱灾问题

湖北自产水资源并不丰富,全省人均占有水资源量1719m3,低于全国人均2200m3的水平,接近国际公认的人均1700m3的“用水紧张警戒线”,亩均占有水资源 2104m3,低于长江流域亩均2560m3和四川、重庆、湖南、江西等省(直辖市)的水平,不仅存在工程性缺水和水质性缺水,而且还存在资源性缺水。据统计,中等干旱年 (P=75%),全省缺水55.7亿m3;特大干旱年(P=95%),全省缺水120.8 亿m3。

湖北地貌类型多样,山区丘陵较多,水资源利用条件差,导致引用水困难;部分河流湖泊由于污染加剧,可有效利用的水资源量减少;有的河流因过度开发产生脱水河段,不少湖泊过度围填萎缩严重,加之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极端天气致使干旱与洪涝并存,旱灾发生的频率和影响范围不断扩大,持续时间和遭受的损失不断增加。

目前,国家有关部门正在制定各地用水总量控制标准,即将划定省级用水总量控制“红线”,今后从长江、汉江取水,必须服从国家的计划管理和宏观调配,当前正在建设的南水北调工程就是国家实施水资源宏观调配的典型范例,湖北水资源将面临更加紧缺的严峻形势。

3.水浑——水土流失问题

湖北多山多雨,山地丘陵面积约占全省面积的80%,平均年降雨量1170mm,特殊的地理条件极易造成水土流失。全省现有水土流失面积5.59万km2,占全省面积的30.1%。近年,湖北水土保持工作在上级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取得了较大成绩,但仍存在许多问题。各类工程建设造成水土流失的现象依然存在,每到汛期,大量泥沙流入江河,导致山体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频发。全省年平均土壤侵蚀总量达1.78亿t,每年流失的表土按20cm厚计算,相当于流失了87.5 万亩(5.83 万 hm2)耕作层,流失有机质达 273万 t,对“两圈一带”生态环境构成一定影响。

4.水脏——水污染问题

湖北境内长江、汉江干流水质尚好,但宜昌、荆州、武汉、鄂州、黄石、武穴等沿江城市江段均存在长度不等的岸边污染带。汉江1992年以来发生5次“水华”,且一次比一次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广。因过度开发水资源而产生的脱水河段、过度围填造成的湖泊萎缩十分严重;中小河流水质形势不容乐观,污染超标(超Ⅲ类)河段长度占评价河长的21.4%,蛮河、神定河等河流严重污染,2008年,全省废污水排放总量46.91亿t(不包括火电直流冷却水);全省湖泊富营养化严重,武汉市抽查的65个湖泊中有38个富营养化,占58.5%;部分水库及供水水源地水质开始遭受破坏。特别是少数水库投肥养殖,水库水质下降,影响生产和生活用水安全,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污水排放量还在加大。农村居民生产生活垃圾、人畜粪便随意处置,农药化肥大面积使用,水环境受到严重的面源污染。虽然湖北已全面开征污水处理费,省政府发文规定县城一级以上城市须建立污水处理厂。但污水处理厂的建设步伐跟不上水生态环境保护的要求,企业废水处理率低下,工业废水未达标排放或偷排现象时有发生,大量城市污水与工业废水直接排入江河水域,造成了水质性缺水,使有限的水资源更加紧缺,加剧了供需矛盾。

三、主要对策建议

水资源、水生态环境是 “两圈一带”的重要基础和条件,只有优化配置、有效保护好水资源,维护良好的水生态环境,才能促进“两圈一带”战略的实施。为有效应对上述问题,服务“两圈一带”战略的实施和全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1.树立“保护优先”的理念

做好水文章,必须树立“保护与开发并举、保护优先”的理念。正确处理水资源开发利用和节约保护的关系,既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合理需求,也要维护河湖的生态健康,做到“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坚持将积极的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贯穿于“两圈一带”发展战略的全过程,实现经济持续增长,排污持续下降,生态持续良好。在行政决策过程中,积极实施和完善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制度,防止因重大决策失误而造成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准确把握国家的产业政策,严格准入制度,严守水环境“门槛”,对新上项目严把技术水准关、资源消耗关、环境保护关,避免一些国家和地区将产品档次低下、技术落后、污染严重的项目转移到“两圈一带”。

2.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

做好水文章,必须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一是加强制度建设。认真贯彻落实水法律法规确立的水资源论证制度、取水许可和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用水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相结合制度、排污许可制度、环境影响评价和环境保护设施与主体工程“三同时”制度、节约用水制度、超定额累进加价制度等水资源管理和水污染防治制度,并健全相关配套办法。二是严格管理。围绕水资源的配置、节约和保护,各级人民政府及其发展改革、水行政主管等部门尽快明确水资源开发利用 “红线”,严格实行用水总量控制;明确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严格控制入河排污总量;明确用水效率控制“红线”,遏制用水浪费。三是加强执法监督。加大对重化工企业、造纸企业、冶金企业等用水大户的排水监督,严格达标排放,对非法取水、污染环境、侵占河道、填占湖泊等水事违法行为,依法严肃查处。

3.抓好兴利除害结合

随着三峡工程的建成和’98抗洪后长江干堤的建设加固,荆江地区防洪标准得以提高,防洪形势有了明显改观,建议对荆江分蓄洪区范围作适当调整,以便大中型工业企业入住荆江地区,扭转该地区因洪灾影响企业落户带来经济滞后的被动局面,推动长江经济带的快速发展。与此同时,有关政府、部门和企事业单位,仍要高度重视防洪工作,从财力、人力、物力等方面加强抗洪救灾工作和防洪工程建设,企业厂区、生活区的布局应遵从防洪规划,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4.加快涉水立法,理顺管理体制,营造良好的水环境保护舆论氛围

做好水文章,必须营造良好的保障环境。水资源节约、管理和保护事关全省“两圈一带”经济发展大局,事关社会和谐稳定,需要政策法规、舆论宣传、资金投入等支持保障。首先是加快涉水立法步伐。1988年以来,国家先后出台了水法、水污染防治法、取水许可和水资源费征收管理条例等水法律、法规,对推动湖北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防治水污染、防御和减轻洪涝灾害、保护水土资源起到了重要作用。为了实现“两圈一带”战略目标,更好地开发利用水资源,建议省人大尽快出台“湖北省水资源节约与保护条例”“湖北省湖泊保护条例”等地方性法规,从源头上加强水资源、水生态环境保护。其次是理顺管理体制。解决现实存在的“多龙管水”的状况,建立包括供水、用水、排水、污水处理、水量与水质统一管理的政府机构,形成“一龙管水、多龙治水”的监管格局。第三是加强舆论宣传。各级政府及部门要加大水资源现状和保护的宣传教育力度,增强民众的水忧患意识,使全社会都来关心水、珍惜水、保护水、节约水,扭转人们思想深处的“富水”观念,遏制用水浪费,厉行节约用水,限制污水排放。第四是加大资金投入。完善水资源开发、利用、节约、保护投入机制,坚持政府投入与社会投入相结合,吸纳和调动社会资本参与。加大对水资源监测、节约用水、水资源保护监督执法装备等方面的投入力度,保障各项水资源工作正常开展。

猜你喜欢
用水湖北全省
The rise of China-Chic
哪些火灾不能用水扑灭?
节约洗碗用水
驰援湖北
发挥“她”力量,打赢这“疫”战——致全省妇联执委的倡议书
全省侨务干部培训班在宁举办
湖北武汉卷
湖北現“最牛釘子戶” 車道4變2給樓讓路
前三季度山东县域经济生产总值占全省94%
滨江:全省首推工位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