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部专家组发布渔业抗寒技术要点

2010-02-14 06:06
中国农业信息 2010年2期
关键词:增氧河蟹鱼种

近日,我国大部地区连续遭遇强冷空气影响,气温骤降,部分地区发生强降雪天气。为应对寒潮来袭,做好水产养殖防灾减灾工作,农业部科技入户渔业专家组发布鱼类、对虾以及河蟹养殖防冻、抗冻技术要点,并对死鱼和池塘无害化处理提出技术建议。

专家说,遇到灾害时要千方百计做好灾后恢复生产工作。一是制订恢复生产实施方案。为掌握生产救灾的主动权,要做到三早:“早谋划、早部署、早启动”,来恢复生产。重点做到“四保”,即“保苗种、保生产、保供应、保安全”。二是补充养殖新品种,做好套养夏花鱼种计划。增补鱼种或新品种,必须做好鱼种的检疫工作,补放的鱼种必须药浴消毒后才能下塘。夏季套养夏花的鱼种现在就要做好供应、采购计划。三是强化苗种和亲本的培育,做好紧缺鱼种的调动工作。除加强已养苗种的培育外,要做好紧缺苗种的供应问题。培育好亲本,关键是做好定单渔业。四是做好恢复生产的技术服务工作。每一位水产技术指导员要进村入户,帮助养殖户挽救损失,开展科技服务,让养殖户恢复生产,并制定放养后的生产计划,做到一年的生产早知道。五是加强病害监测和防控工作。在做好池塘清洁卫生工作,严禁乱丢死鱼、死蟹、死虾的同时,对外来苗种一定消毒。最好本地调剂,不强调苗种长途运输。六是做好养殖基本设施的修复工作。在做好棚舍、供电、渔机设施修复的同时,要做好养殖水体的改造工作,特别是池塘的改造要做好。要统计出老化池塘的面积和投资额度,制定池塘改造方案,筛选池塘改造的机械设施,组建池塘改造工程队,改善池塘的基本条件。七要做好巡塘管理、加强疫病测报、强化消毒管理、做好防疫物资储备和强化投饲管理5方面工作。如发现水体变色、变臭,表明水质变坏,需要及时更换新水。对已死鱼类要及时捞起,掘坑深埋,加生石灰或漂白粉,进行无害化处理。八要保障供应,做好防疫物资的储备和供应。低温后易发生水霉病、小瓜虫病和细菌性疾病,要做好水质改良调控剂、消毒剂和杀虫、杀真菌、治疗细菌病等疫病防治物资的储备工作,如漂白粉、生石灰、碘制剂、高锰酸钾以及一些常规调理和杀灭病原的中草药、微生物制剂等。以下是各种养殖的防冻措施。

1.鱼类

防治鱼类冻伤,应采取以下技术措施:(1)保持养殖水位在1.5m以上。(2) 在气温低于2℃的冰冻或雨雪天气不进引拉网、运输、转塘等操作。(3) 全池泼洒食盐,每667m21 000~1 500g。(4) 商品鱼囤养时间尽量减少,干塘的鱼应尽早全部卖掉。(5) 在天气晴好的中午每667m2水深1m用硫酸铜450g和混杀王(阿维菌素)50mg,全池泼洒。隔4~5天再用1次。(6) 在天气晴好的中午投喂添加多维或免疫增强剂的精饲料,增强鱼的抗寒能力。

冻灾发生后,养殖水域水质调控的技术要点:(1)存塘商品鱼应及时起捕出售,空塘晒池,彻底清塘消毒后,根据自身的养殖模式加水,鱼种池加水1m左右,成鱼池加水1.5m左右,为春季放养做好准备。(2)存塘鱼种或成鱼继续养殖的池塘,要加强管理,及时捞出水体中的死鱼,清除水体中的杂物,避免水质恶化。尽量减少拉网,以免机械损伤鱼体。坚持早、中、晚巡塘,及时加注新水调节好水位,水深保持在1.5m以上,透明度保持在30cm左右。每667m2用50kg生石灰全池泼洒。随着气温的回升,注意观察鱼体的活动情况,并适量投饵施肥。如果水质偏底,适量施氮肥,并适时开启增氧机,使沉积底泥的营养成分释放出来,这样降低了氨氮又肥了水,对水质起到调节作用。

2.罗非鱼

防冻技术措施有两点:一是保温技术,二是恢复生产技术。

保温的技术要点:(1) 在池塘北面搭建用尼龙薄膜或稻草覆盖的0.3~0.5m的挡风棚,阻挡北风直接吹到池塘表面,减缓池水交替作用,从而减慢池水降温。(2)面积较小的池塘或用于亲本、鱼种培育的池塘,可采用全池覆盖塑料大棚方法。池中放置增氧机,大棚内温度过低时可在棚内烧木炭等增加温度。有条件的可在池塘底部用热水管注入热水或温泉水,使池塘底部形成热岛,有利于鱼类聚集越冬。(3)对于面积较大的成鱼养殖池塘,可采用集中越冬法,通过对池塘局部水域的分隔和保温,使鱼类聚集越冬。(4)网箱保温。可将网箱尽量下沉,保持2m以下水深。

恢复生产技术要点:(1) 气候好转时应尽早清塘、晒塘,并用生石灰等消毒,清除过多淤泥。气温回升后,先注水,并放入适量鲢、鳙等混养鱼种。(2)投放早苗时,应注意降低放养密度,投喂优质配合饲料,以保证上半年有一定数量的商品鱼投放市场。(3)对死鱼现象较轻的池塘,由于受长期阴雨天气及为保温大量灌入地下水的影响,应严密注意水质变化,保持水质清新,发现水质偏酸,要用适量的生石灰调水进行全池泼洒,调节酸度,用量为10mg/L。(4) 加强日常管理和巡塘,发现病鱼、死鱼及时捞出,以防止因长期低温冻伤导致的水霉病的发生和快速传播,并可用碘制剂治疗因低温导致的水霉病。

3.对虾

专家说对虾防冻要注意保温和管理技术。有关保温的技术要点:(1) 养殖池塘上方加盖透明薄膜温棚,可提高水体温度5℃以上,在室外水温7~8℃时,可保持温棚内水温为12~13℃。(2) 采用全封闭养殖模式,加固池塘堤埂,防止漏水,避免水交换。有条件的地方可抽取地下水提高池水温度。

有关管理技术:(1) 温棚里空气不流通,对虾密度大,连续低温阴天导致浮游微藻繁殖不好,溶解氧较低,水质容易恶化,要多使用光合细菌、乳酸菌等不耗氧的有益菌净化水质,降低氨氮、亚硝酸氮,保持良好水体环境。(2)保持水体溶解氧含量在5 mg/L以上,尽量使用增氧剂增加溶解氧,谨慎使用增氧机,以免搅动水体,降低底层水温和促使对虾应激。(3)使用活性钙、沸石粉等改良剂,改善水体质量。(4)减少投喂饲料,内服维生素C、中草药、免疫多糖,提高对虾抗应激、抗病能力。

4.河蟹

针对河蟹防冻,专家提出以下技术措施:一是商品蟹的管理技术要点:(1)破冰。商品蟹暂养密度大,雪后温度偏低,养殖管理难度较大。通过打冰眼或破冰,一方面可以观察越冬池中是否缺水、缺氧,另一方面,可以使水体中的部分有害气体逸出。水中缺氧时(低于18mg/L),在冰眼附近可看到剑水蚤、松蚤虫等水生昆虫聚集,根据观察到的情况及时采取增氧措施。(2)增氧。水中氧气85%来源于浮游植物光合作用增氧,少部分来源于空气的融入和补水时带入。保持明冰。越冬池应以明冰封冻,若冻成乌冰,应破除后重新结冰,保证明冰区占50%以上。雪后及时清除积雪,清雪面积占池塘面积的80%以上。如乌冰去除或扫雪不及时,造成冰下光照不足,阻断光合作用,易造成缺氧。机械增氧。可用1.5~3.0kW增氧机连续开机2~3小时进行增氧。还可在越冬池缺氧又缺少水源的情况下,利用水泵进行循环水增氧。还可利用气瓶或气泵,将空气压入水中进行增氧。化学增氧。在紧急情况下可利用增氧灵等化学药物进行增氧。(3)补水。保证越冬池冰下水深在0.8m以上,若低于此数,应随时加水补满。补水的水温要超过4℃。(4)起捕。0℃以上可干池捕捉,0℃以下不宜起捕,可向蟹池进水。具体操作方法:白天干池捕捉蟹,傍晚蟹池回进水。

二是针对河蟹蟹种:(1)水位控制。要经常检查越冬池有无渗漏现象,蟹池不能较长时间处于低水位状态。越冬池要保持水深1.5m左右,河蟹只有在较深的水体里才不会被冻伤、冻死。否则,河蟹尽管藏在洞穴或泥土里,但仍然暴露在空气中,会被冻伤或冻死。发现水位下降,要及时加水,进水水温温差不超过2℃。(2) 饵料投喂。河蟹雪灾后基本停食。冰雪溶化时,河蟹活动量加大,注意保持清新水质。当水温升高到5℃左右,适当增加含脂肪、蛋白质高的动物性饲料、煮熟的麦粒、玉米等。

三是灾后针对成蟹,生产要点:(1)池塘清整。在放养前,须对池塘进行清整,雪后池塘还要加固池埂,清除过多淤泥。蟹种放养前15天左右,彻底清池,清池方法有干法和带水清池法两种。(2)加固防逃设施。在养殖河蟹池塘的四周须建造牢固的防逃设施,以防河蟹逃逸。防逃设施内壁要光滑,常用的有塑膜、铁板、铝板等。(3)水草防冻。已种植伊乐藻等水草的养殖户,要防止水草冻死,具体方法是确保水位高于水草,使冰层在水草之上。(4)暂缓放养蟹种。气温在0℃以下或下雪天气时,不能起捕、运输及放养蟹种,以防止蟹种冻伤。等待天气回暖,气温在5℃以上时,再进行蟹种的相关操作。

为预防冻伤死鱼处理不当造成对公共环境卫生、养殖水体的危害,专家建议需及时进行无害化处理,具体措施:(1)清捞。及时清捞水体和底泥中的死鱼,以防病原滋生,造成养殖水体污染。(2)深埋。冻伤死鱼可集中后做深埋处理。掩埋应选择远离水源、河流、养殖区和居住区的地点。掩埋时先在坑底铺垫2cm厚生石灰,然后将冻伤死鱼尸体置于坑中,撒一层生石灰,最后用土覆盖,与周围持平,覆盖土层厚度应不少于0.5m;如果出现疑似疫病或其他不正常的情况,需将死鱼浇油焚烧,再覆盖厚度大于1.5m的土层;填土不要太实,以免尸腐产气造成气泡冒出和液体渗漏。掩埋后应设置清楚标识。(3)发酵。冻伤死鱼可以在选择远离水源地、河流、养殖区域等地点进行发酵处理。首先挖一发酵坑,用塑料薄膜作为土地的衬里,将冻伤死鱼置于坑内,上用塑料薄膜密封,用土覆盖,发酵后可作农业用肥。(4)焚烧。有条件的地方,可采用焚尸炉焚烧方法进行处理。(5) 水体消毒。发生冻伤死鱼养殖水体如要排放,必须进行消毒处理,达到国家废水排放标准后,方可向自然水域排放。

猜你喜欢
增氧河蟹鱼种
河蟹池塘高效混养新模式探析
北方地区湖泊河蟹养殖技术探讨
淡水水产养殖中机械增氧技术的应用分析研究
机械增氧技术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
秸秆燃气增氧燃烧特性的数值模拟
智能精准投饵 河蟹吃饱吃好
池塘鱼种如何正确投放
四种常用渔药对异育银鲫“中科5号”鱼种急性毒性研究
现代机械化设备在水产养殖业中的应用
冬放鱼种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