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圈党建:区域化党建在城市的探索——基于宁波市海曙区商圈党建实践的思考

2010-02-15 17:38陈奕君
治理研究 2010年2期
关键词:商圈党组织党员

□ 陈奕君

随着经济社会的加快转型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城市结构形态、产业组织形式、人们活动空间等方面都发生了深刻变化,这些重大变化都给城市基层党建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着重研究了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问题,指出要以改革创新精神,不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①参见《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人民出版社2007年,第52页。海曙区作为宁波市的中心商贸商务区②根据2006年宁波市“十一五”规划之《海曙片区分区规划》,海曙区的发展定位为宁波市中心商贸商务区和历史文化名城核心区,规划2020年常住人口由现在的30万人增加到40万人。,以天一商圈为代表的一批商贸商务活动的现代商圈逐步形成,使在商圈内从业或居住的党员越来越多,从而也逐渐成为拓展城市基层党建的新领域。

一、从单位党建到区域化党建

海曙区是宁波市的中心城区,随着建设宁波中心商贸商务区步伐的加快,各种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日益发展壮大,在中心城区形成了一大批商贸商务高度集中的现代商圈,成为中心城区经济发展的核心标志、社会管理的重要舞台和城市党建的新型阵地。无论是从发展城市经济、加强公共治理、提升城市形象等方面来说,还是从整合党建资源、加强基层基础、保持党的先进性等方面来看,商圈党建都具有普遍的现实意义。

(一)城市商圈:现代城市的重要功能区域

1.从产业集聚的视角看,商圈已成为现代城市的重要经济现象

产业集群作为一种为创造竞争优势而形成的产业空间组织形式,已是各地推动城市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路径。特别是近10年来,随着城市产业结构由第二产业主导型向第三产业主导型加速转变过程中,商业集聚地的辐射范围不断扩大,容量不断变大,商业网点不断增加,业态业种不断完善,从而使商圈作为一种特殊的商业企业集群模式逐步形成与发展起来,成为各大城市重要的经济现象。世界上有名的大都市都有不同专业功能的系列商圈,其从业人员可达到每平方公里5万多人。①周永生论著《:前车之鉴:荣极转衰的日本经济——从1988到2008》,美国中文网,http://www.sinovision.net/index.php?module=news&act =details&news-id=67992&articlepage=1.杭州市提出未来杭州商业网点要努力形成1个市级商业中心、3个市级商业副中心、4个区域商业中心和12个区域商业副中心的格局,打造成一个现代化、多功能、世界级的商业服务中心。②参见《杭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杭州市区商业网点2003-2010年发展导向性规划纲要的通知》(杭政函[2004]6号)。从宁波市来看,近年来以天一商圈等主商业中心为核心,积极推进各城区商业副中心和县市区商圈。到2020年,中心城区将形成“一个主商业中心、八个区域商业副中心”的商业体系。③参见2009年9月23日《宁波日报》第A01版《宁波人均商业面积接近发达国家水平》。从海曙区来看,多形式、多功能的现代商圈逐渐形成和发展,其经济地位也不断提高。目前已形成天一、鼓楼、中山路、城隍庙、南站区域、丽园尚都等一批商圈,有9层以上商务楼宇90多幢,占到宁波市总量的60%;280万平方米的商圈和商务楼宇,以不到全区土地面积1%的区域却创造了占全区20%以上的经济总量。④刘亭、王质明等“:改革开放以来浙江城市化的主要成就”,中国城市化期刊杂志电子版,2009年。http://www.curb.com.cn/dzzz/sanji.asp?id-forum=012535。从这个角度说,商圈已是城市商业繁荣程度的标志,是城市消费水平的指南针,是城市社会面貌和经济面貌的综合体现。

2.从城市形态的变化发展看,商圈已成为城市的基本空间形态

本世纪初开始,宁波市就高度重视在城市功能化分区的规划下建设现代商圈,使天一商圈、万达广场、城隍庙、老外滩、现代商城等一批综合性、专业性商圈蓬勃发展,有的已成为城市的形象和标志。从城市空间形态变迁规律可以看出,商圈同居民社区、工业区、高教区等一样将长期成为城市的基本空间形态和功能区域,一种新的公共治理单元,这是城市发展的历史必然。

3.从党建资源的视角看,商圈已成为城市区域化党建探索新领域

随着城市商圈的快速发展,集中了大量的组织资源、社会资源和人才资源,使商圈成为一种新的组织活动单元和党建拓展的重要领域。如宁波天一商圈内有“两新”党组织23家,党员669名,每月客流量达100万人次。从社会资源看,在这些商圈内已入驻企业7532家,占全区的70%左右。⑤陈奕君“:以思维创新推动城市基层党建新发展”《,今日浙江》,2009年第22期。仅鼓楼商圈就有2000多家企业或个体工商户,且商圈内集聚了一大批业态多元、高端高效的著名企业品牌或商业品牌。从人才资源角看,商圈内集聚了大量有一定专业素养的从业人员,仅鼓楼商圈就有从业人员1万多人。在这个就业群体中,年纪轻、专业性强、文化程度高是其一个基本特征,据统计,天一商圈党员中30岁以下占到78%以上,91%的党员具有大专以上学历;从2000多份员工调查来看,30岁以下的占61%,82%具有大专以上学历,远远高出区域平均水平。⑥宁波市海曙区天一商圈综合党委“:积极发挥天一广场党员服务中心平台作用,切实加强商圈党员教育管理”《,锋领天一·服务月报》20098年第11期。与此同时,商圈内党组织相对分散、党建工作缺少可以依托的平台和支撑点等因素,致使大量的有效资源和优秀人才游离于组织之外,一些党员存在脱管现象,出现了大量党建盲点。发展商圈党建有利于夯实城市党建基层基础、实现区域组织共建,有利于整合各类党建资源、实现区域合作共治,有利于满足多元主体服务需求、实现区域互惠共赢,更有利于最大程度地服务党员群众、最大范围地凝聚党员群众、最大限度地调动党员群众。

(二)城市基层党建新特点

1.党建框架呈现区域性特点

各种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大量涌现,对依靠行政建制设立党组织、以纵向控制为主要特征的传统的单位党建模式带来一定的冲击。以“两新”组织为例,虽然海曙区规模以上“两新”组织党组织覆盖率达到了100%,但8600多家“两新”组织只有300多家实现了组织覆盖,建立党组织数量也仅仅200家左右,显然,依靠传统的单位党建模式已经很难解决“两新”组织党建工作覆盖问题,特别是对那些党员人数少、流动性大的商务楼宇、工业园区、商业市场等综合性区域,实现党建工作全覆盖更是难上加难。①海曙区委中心组学习材料“:宁波市海曙区城市党建工作机制研究”,2009年。

2.党建形式呈现社会化特点

随着城市管理体制改革不断转型,原由政府和企业承担的许多职能逐步转移、分离到社会,各种民间组织和社会团体承担了更多管理职能,城市管理体制已经由政府领导的单一管理模式向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新型城市管理体制转变,原先基层党组织垂直的组织体制和运行机制,已越来越不适应基层党建组织化的要求。②吴建胜“:关于深化海曙区城市基层党建工作的思考”《,调查与思考——海曙区委中心组成员理论学习和调研文章专辑》,2007年。当前,“共建共享、集约利用”已逐步成为一种共识,探索多元化的各种资源整合形式,积极发挥各类驻区单位在城市基层党建工作中的协调作用,弥补以纵向控制为主要特征的行政化领导方式,倡导条块结合、优势互补、共驻共建的社会化领导方式,最大限度地实现组织资源与社会资源的整体互动,不断推进城市基层党建工作集聚有效的社会资源。

3.党建对象呈现开放式特点

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城乡二元结构体系被打破,人员流动性不断增大,宁波市的1.5万名流动党员在城市地区间、产业间、企业间的流动多变特征更加明显,流动党员的教育与管理,已成为城市基层党建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③宁波市委政研室“:战略转换:从社区党建向城市党建的新跨越”《,宁波市党建研究报告》,2007年,第390页。传统的单位党建体系中,各类党组织都自觉或不自觉地游离于街道的管理体系之外,仅仅把党组织的社会职能定位在促进自身组织发展,而忽视了本地区社会性、群众性、公益性的工作发展,这显然是与当前时代发展的趋势和潮流相违背的。以开放的理念推进城市基层党建工作的改革创新,才能有效巩固和扩大党在城市基层的群众基础和执政基础,才能更加促进地区的和谐、稳定、发展。

4.党建手段呈现服务性特点

随着和谐社会建设深入推进,迫切要求提升城市基层党建工作水平,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发挥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开展党内党外服务。④浙江省委组织部“:关于加强党的群众工作、巩固党的执政基础问题研究”《,浙江党建研究报告》,2006年,第32页。作为具有先发优势的中心城区,党建工作要更加注重区域的均衡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更加注重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的互动互联,更加注重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使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中央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四个长效机制文件之一《关于做好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的意见》中明确指出,要忠实践行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拓展党员联系群众的途径,丰富党员服务群众的内容,畅通群众表达意愿的渠道,把帮扶困难群众作为重点,努力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显然,强调服务为主已成为加强城市基层党建工作的一种根本价值取向,城市基层党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二、海曙区商圈党建的主要做法

(一)总体思路

1.发展商圈党建需要立足组织形态的区域性和管理理念的开放式特点

在城市基层特别是中心城区商圈开展党建工作,客观上存在“两新”组织发展变化快、党员流动性大、单位人员思想多样化等问题,主观上也存在传统单位建党模式的惯性思维。发展商圈党建是建党思路由封闭向开放、静态向动态的一次转变,既要从微观上进一步发挥“两新”组织党组织和党员的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又要从宏观上进一步巩固党在城市基层的执政基础。要通过组织和工作的全面覆盖,使商圈各单位党组织的日常运作更加正常和规范,党员的归属感和责任感进一步增强,投身党的事业、支持企业发展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明显提高。

2.发展商圈党建需要立足资源分布的多元化和工作方式的服务型特点

城市商圈的党建工作面广量大,一方面是处理好商圈各单位关系相对松散和党建工作整体推进之间的关系,另一方面则是处理好党组织纵向的工作任务落实和横向的资源整合联动之间的关系。发展商圈党建要以科学化、信息化为导向,把包括活动场地、组织文化、政府系统、社会环境、网络信息、各类人才和组织等各方面的资源有机整合起来,构建多元化、综合性区域党建服务平台,建立健全一整套扎实管用的党建工作机制和党员作用发挥驱动机制,形成资源共享、平安共保、文明共创、和谐共建的商圈党建新格局,从整体上提升中心城区城市基层党建工作的标杆和水平。

3.发展商圈党建需要立足内生增长的集聚性和效益溢出的外部性特点

城市商圈特别是核心商圈,往往是一个区域内各类资源要素汇聚流动的集散地,是引领区域经济发展的龙头。发展商圈党建要立足实际,加强对商圈企业的引导、规范和保护,把原来比较分散的各类经济社会组织,通过党建工作载体更紧密地联系起来,切实增进商圈内各单位之间资金、人才、信息等方面的合作、交流与互通,提升核心竞争力。同时通过培育商圈文化,进一步感染企业主体和消费群体,打造繁华、文明而又充满活力的城市形象,真正做到“围绕经济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以商圈持续繁荣带动区域经济较快发展。

(二)工作特色

近年来,海曙区把城市商圈城市党建的新型阵地,通过培育发展商圈党建,使新时期城市基层党建工作得到新的突破和提升。目前,在天一广场、鼓楼、中山路、城隍庙、南站区域、丽园尚都等商圈新建党组织17家(其中党委4家,总支3家,支部10家);建立商圈党建共建联席会议3个,会员单位62家,其中市级单位11家。特别是2009年6月以天一商圈党员服务中心为代表的综合性党建服务平台的建立和使用,标志着海曙区商圈党建已经迈出了规范化、制度化的实质性探索步伐。

1.推动居民社区与经济商圈相分离,形成上下贯通、纵横联动的商圈党建工作网络

居民社区与商圈是两种不同性质、不同特点的城市公共治理空间。以往两者党建工作混杂在一起,或由社区党组织统一管理“两新”组织,这一定程度上不利于针对性地开展商圈党建工作。针对这种情况,海曙区探索把不同的党建对象区分开来,通过两者的相对分离,建立起一种共建共进的关系。这种布局模式有利于按照各自特点设置组织、开展活动,更加符合新形势下的城市党建规律,更能取得实际成效。在构筑商圈党建网络上,主要做到三个方面的体制机制创新。一是构建整合性的领导体制。建立组织关系直接隶属街道党工委的“两新”组织党委,突出街道党工委在商圈党建工作中的核心作用,下设“两新”组织党建工作办公室,统筹管理辖区“两新”组织党建工作,在全区建立起以街道、社区为基础,以商圈为重点,发挥辖区单位优势,区域党组织和党员共建共享、共建共创、共同发展的党建工作新机制。二是形成复合化的工作体系。在主要“两新”组织集聚区建立商圈综合党委,根据商圈内商务楼宇、专业市场、行业协会的不同特点,通过单独组建、片区联建、挂靠联建、行业统建等模式建立党组织,并将其纳入商圈党委统一领导,形成“商圈综合党委(总支)——楼宇(功能区、行业)联合党组织——‘两新’组织党支部”的组织构架。目前,在区内5个主要商圈,共建立党组织31个(党委5个,总支、支部26个)。三是建立多向度的沟通机制。建立区委城市党建工作协调指导委员会、街道党建工作协调指导委员会、商圈党建工作联席会议三级协调机构,以“组织共建、党员共管、设施共享、活动共办”的形式促进商圈内各类组织的横向互动,着力构建商圈党建工作的“互联网”。

2.推动党建服务与公共服务相融合,形成广泛覆盖、普遍受惠的商圈党建服务阵地

服务功能是党组织的基本属性之一。海曙区坚持把党建服务寓于经济服务和公共服务之中。商圈党建以服务党员、服务群众、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延伸服务触角,构建宽领域、多层次、全覆盖、广受益的服务格局,让包括党员在内的社会群体真正感受到服务带来的便捷与实惠:一是打造区域综合服务网络。依托城区81890710党员服务网络,不断完善党员服务站点布局结构,通过设站、设点等形式以商圈为单位加快推进党建服务平台建设。①2007年2月11日成立的宁波市81890710流动党员服务中心,依托81890求助服务平台和网站,设立81890710热线电话和服务平台,设有流动党员服务网www.81890710.gov.cn,无偿为全市流动党员提供信息服务。该中心实行全天候24小时服务,全方位提供党务服务、生活服务、公共事务服务等三大类,全程式跟踪监督,确保服务质量,服务内容达42大类402项。2008年,海曙区投资4000多万元新建了建筑面积2700多平米,配套齐全、设施一流的天一广场党员服务中心,并在各大商圈广泛推进特色党建服务平台建设,基本形成以天一广场党员服务中心为核心,鼓楼商圈、中山路传统商业区、南站综合区域、丽园尚都区域、中信银行大厦等站点为补充的覆盖全区的各商圈党建服务体系。二是探索党建服务新模式。重点探索建立以党建为龙头,促进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共同发展的党建服务模式,打破地域分隔、职能分割,把服务对象拓展到辖区居民群众、流动党员、“两新”组织党员、机关事业单位在职党员等各个层面,将综治、武装、群团、经济、社会事务等工作纳入到党建服务工作中,充实商圈党员服务中心工作内涵,不断增强党员服务中心统筹协调商圈各类单位和党组织的能力。如在鼓楼商圈,商圈党员服务中心的党务工作者既是党建工作人员,又是招商服务人员、矛盾化解人员,通过主动走访、主动沟通、主动协调,积极吸纳企业入驻商圈,帮助商圈企业和谐共处。三是提升综合服务标准。按照“四室两网一栏一窗口”功能要求(“四室”即党员活动室、电化教育室、接待谈心室、图书阅览室,“两网”即党员信息管理网、服务热线电话网,“一栏”即党务公开栏,“一窗口”即要有接待党员群众的窗口或服务台)建设商圈党员服务平台,将基层党校、远程教育站点、党内信息管理网络、党员IC卡管理系统、党员志愿者队伍等纳入党员服务中心,实现功能厅室的综合性、整体化、多用途布局;将党务工作者纳入社工管理范畴,实现与街道、社区服务中心的人员交流;设立专项经费,把商圈党员活动经费、党员互助金纳入党员服务中心管理;建立健全工作登记、活动预告、服务承诺等多项制度,有效加强党员服务中心自身建设。

3.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资源,形成灵活多样、高效便捷的党员教育管理体系

商圈党建在运作中,十分注重运用现代教育手段和现有教育资源,构建敞开式、全天候的商圈党员学习、教育、管理及活动平台,努力为他们提供既具高效率又具亲和力的软环境。一是革新党内教育方式。针对商圈党员工作忙、组织难的问题,在运用好“三会一课”等传统教育方式基础上,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党员干部学习网等作用,按照“小型、灵活、务实”的原则,探索商圈党员QQ群、党建博客、网络组织生活等党员学习教育新方式。二是改进党务工作手段。针对商圈党组织党员流动性大、管理难的问题,在整合人口数据库、党员数据库、党建服务网络资源基础上,开发出城市基层党建三维地图平台和党员IC卡管理系统,形成统计分析党内资料、监控预警组织工作、提供网上办公平台、网上接转组织关系等四大功能,实现了商圈党建的信息可视化、管理即时化、共建网络化和服务一体化。同时,采取“查、联、建、管、用”五步法建立了外来流动党员技能培训当地化、组织生活当地化、文化活动当地化、生活援助当地化、发挥作用当地化等“五个当地化”管理新模式。②梅丽红“:基层党政‘一肩挑’:问题与出路”《,探索》,2007年第5期。

4.强化动力机制和保障机制齐建设,形成规范有序、党群互动的商圈党建工作机制

党建工作能否规范有序地开展,关键在于动力机制和保障机制的建设。对商圈党组织和党员而言,通过科学合理的制度设计,能够为有效地促进工作提供驱动力和保障力。商圈党建正是从加强制度建设入手,增强党员主体意识,尊重党员主体地位,发挥党员主体作用,统筹推进党员先进性建设。一是建立健全党建工作的责任机制。率先推行《“两新”组织党组织工作细则》、《关于推进区域化党建工作的实施意见》,为商圈党建工作提供政策指导。制定《“两新”组织党组织“争五星、创五好”活动办法》,在已完成“达规范、创五好”任务的“两新”组织党组织中开展争先创优活动。在商圈党建责任体系中,街道党工委主要负责对商圈内各类主体的沟通、协调和指导;商圈党委主要负责本区域内各类“两新”组织党组织的统筹管理和未建立党组织的单位的协调联络;商圈企业党组织主要负责抓好所在单位的党建工作,并主动发挥好领导核心作用。通过纵向横向的互动联动,促进党建工作各项职责任务的有效落实。二是建立健全党内事务的民主机制。党内选举是衡量党内民主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①朱伟等编《:有序:党内基层民主科学发展论》,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9年,第64页。针对商圈党员自主性强、参与意识好的特点,积极推进党内民主示范工程建设,在天一商圈率先推行“两新”组织党委领导班子“公推直选”,党委班子实行“三上三下”公开推荐,党员大会直接选举。积极推行党务公开,建立党代表工作室和联络站,邀请商圈党代表出席区委全委会和党建工作会议等。积极开展党员人才工程,大力推动商圈“两新”组织党员发展。三是建立健全党务队伍的激励机制。按专兼职相结合的原则,根据商圈经济的特点,选好配齐商圈党组织书记、党建工作指导员和党建联络员等,努力让更多既懂商业经济,又懂社会管理的人才充实到工作队伍中来。建立区党务工作者指导中心,建立健全商圈党务工作者定期轮训、上岗资格、工作交流制度,不断提高商圈党务工作者综合素质。

三、以商圈党建为抓手,推动城区科学发展

海曙区先后获得了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城区、2005—2008年度全国平安建设先进区、全国文化先进区等荣誉称号。②陈奕君《:以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为引领,在转型提升中实现海曙经济社会新跨越——在区委七届八次全体(扩大)会议上的工作报告》。经济社会发展所取得的这些成绩,与广大党组织和党员所发挥的积极作用是密不可分的。

1.党组织和党员在助推企业发展、服务区域经济发展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坚持把增强“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的有效性作为重点内容来抓,通过区域党建联席会等机制,加大对企业主的思想引导和沟通协调力度,积极支持企业党组织在培育企业文化、打造团队精神、强化人才支撑、协调劳资关系、增进社会效益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如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严峻形势,太平鸟集团在企业中高层开展“三对照三查找”讨论活动,即对照先进企业发展的新经验,认真查找党组织和党员助推企业创业创新、转型升级的意识和本领强不强;对照金融危机冲击带来的新挑战,认真查找党组织和党员帮助企业科学发展的思路对不对、举措实不实;对照职工群众的新期待,认真查找党组织和党员在构建和谐企业中发挥的满意度高不高,并面向企业员工开展“我为太平鸟科学发展献一计”等活动。③参见“太平鸟集团有限公司注重‘三个结合’积极开展学习实践活动”,海曙党建网,http://www.hszg.gov.cn/info-show.asp?sysid= 7787&newstype-id=5.在党组织和党员的引领下集思广益,进一步明确了“错位竞争,以小搏大”、“时尚虚拟发展模式”的经营理念和“企业与员工共同成长、企业与客户共同发展、企业与社会共同进步”发展理念,并通过积极参与第十三届宁波国际服装节、举办时尚订货会、新品发布会等措施,为企业进一步开拓市场、实现可持续发展创造条件。实践证明,立足企业实际,采取灵活务实的途径和方法,积极开展党的工作和活动,就能够实现党组织在企业健康发展中的“有为”、“有位”,赢得企业主、企业党员、企业员工的普遍认可,使企业健康发展,进而实现区域经济的平稳较快发展。

2.党组织和党员在确保基层稳定、促进城区社会和谐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针对中心城区维护和谐稳定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问题,海曙区深入推进“基层和谐促进工程”,从2007年初开始建立了一支由1.2万余名群众参加的和谐促进员队伍。这支队伍以社区内的热心居民为主体,实行社区和谐促进会、小组、墙门(楼道)“三级联动”的运作模式,并逐渐向辖区企业和商务楼宇拓展延伸,成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生力军。在商圈,和谐促进员秉持“楼宇是竖起来的社区”这一理念,积极开展爱心服务、热心服务、温心服务,为维护商圈和谐、促进商圈繁荣作出了贡献。如在当前防治甲型H1N1流感的形势下,华联大厦的楼宇和谐促进员充分发挥自身来自各个楼层和企业单位,对各方面情况比较熟悉的优势,利用MSN建立信息沟通群,大力宣传正确的预防措施,并组织开展相关的科普展览、文体活动等,起到了很好的思想引导作用。不仅如此,和谐促进员在凝聚商圈企业、促进商圈发展方面作出了积极努力。2008年5月,鼓楼商圈恒隆大厦和谐促进服务中心成立。该中心依托街道,协调企业与政府各职能部门相关事宜,将劳动和社会保障、民政、计生管理等方面的行政服务工作延伸到写字楼内,实行“60秒回应制”,帮助企业解决涉税、工商、贸易等难题,增强楼宇凝聚企业的能力,保证企业的稳定和发展。成立至今,和谐促进服务中心帮助70多家企业,解决了包括经济、社保等30多个困扰企业的难题,帮助调解企业与企业、企业与员工的纠纷27起。①参见“宁波有个做法特别好——把写字楼变成了竖起来的社区”,新华网。http://www.xinhuanet.com/chinanews/2009-06/08/content-16744974.htm.正因为有了如此周全细致的服务,恒隆大厦的企业入驻率由2008年的56%提升到2009年的82%。

3.党组织和党员在践行为民宗旨、优化公共服务水平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服务群众、服务社会是商圈“两新”党组织的一项重要职能,只有在日常生产生活中切实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才能使广大人民群众真切地感受到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增强对我们党执政地位的认同感。如在天一商圈成立志愿者服务总队,现有注册志愿者360余名,其中党员志愿者182名,下设政策技术、爱心帮困、社会公益和便民利民等4个服务队,另外还设有企业专业志愿者团队。志愿者服务总队有效整合各类资源,创新活动载体,面向全市开展了爱心义卖、广场服务、无偿献血、交通劝导、志愿者招募、绿色环保、科普节能、扶残助弱等八大活动,有效服务基层党员和群众,倡导商圈文明新风。联合宁波晚报等新闻媒体在天一商圈建立“天一爱心义卖基地”,设立专门的爱心留言墙和留言箱。在生活上遇到困难的市民可以把自己的遭遇写下来,放入留言箱内;想要奉献爱心的市民同样可以在留言箱内留下联系方式。②参见2009年3月23日《宁波晚报》第A06版“汇聚爱心,分享温暖——天一爱心义卖基地昨天揭牌成立”。此外,还通过搭建“锋领天一·网络义卖”平台,从40余家热衷公益事业的商家和单位筹得价值10万元的义卖物资通过网络开展义卖。“网络义卖”提供24小时网络订单服务以及邮寄和自取两种配送方式,在天一广场党员服务中心志愿者工作坊设置义卖展示台,一周7天供网友看样取货。正是因为商圈党组织和党员积极践行服务为民的宗旨,主动服务群众、凝聚群众,从而进一步充实完善了政府公共服务职能,使不同阶层、不同群体都尽可能地得到个性化服务,促进了公共服务的普惠和人民群众的实惠。

四、进一步完善商圈党建的思考

商圈党建是一个破题不久的新课题,是基层党建新的探索领域。我们的理论认识还是很肤浅的,基本做法也不完全成熟,需要按照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继续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探索发展城市商圈党建。下步,海曙区将重点在强化“三个理念”上下功夫:

(一)强化“深度覆盖”的理念,进一步完善商圈党建的体制机制建设

1.健全外部架构

深化城市基层党建工作运作机制,发挥街道党工委的区域协调和组织管理职能,强化街道“两新”组织党委职能,发挥商圈党委在区域内的政治核心作用,在全区建立起以街道、社区为基础,以商圈为重点,区域内全体党组织和党员共建共享、共同参与的党建工作机制。深化商圈建党工作模式,按照“属地管理为主、行业管理为辅”的原则,整体推进以天一广场商贸商务区为核心,以城隍庙商业街区、鼓楼步行街、丽园尚都商圈、南站区域等传统商业街区为重点,延伸覆盖和义路、鄞奉路、环月湖区域、城西商贸区等新兴商业地块的城市中心区商圈党建工作体系,实现海曙区商务楼宇、重点商业街(区)、专业市场、外来人员集聚区、“两新”组织相对集中地等场所的党建工作全覆盖。

2.完善运行机制

进一步理顺商圈内各类党组织的隶属关系,突出商圈党委在区域内的枢纽式管理地位,发挥商圈党建工作“蓄水池”、“孵化器”的作用,深化商圈建党委、楼宇建总支、楼层(企业)建支部的建党模式,实现“体外建党”和“单位建党”的结合,探索更加务实管用、灵活便捷的基层党组织设置方式,积极推进商圈内楼宇、企业的党建工作,建立覆盖广泛、功能互补的商圈党组织体系,使基层党组织更好地开展工作和活动,进一步扩大党在城市基层的组织覆盖。

(二)强化“区域协同”的理念,进一步加强商圈党建的党员教育管理

1.学习教育活动协同

要积极借鉴各种现代管理方法和手段,如目标管理方法、系统工程方法、网络技术、信息技术等,①齐玉等:《组织工作创新研究》,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2年,第264页。充分整合商圈现有各级党校、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干部党员学习网、电化教育、党员教育实践基地等培训资源,创立敞开式的学习教育课堂,拓展党员集中性学习和党员自主学习的途径。

2.党建信息管理协同

整合现有党建信息化管理资源,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改进党的工作、宣传和活动方式,建立“两新”组织党建信息化管理平台。发挥党内管理信息系统作用,建立商圈“两新”组织党员管理信息数据库,依托分布全区的各级党员服务网络,探索“两新”组织党员动态、实时的党籍管理办法,配合各级党委做好“两新”组织来建撤并工作,尽可能地掌握党组织和党员情况。充分利用电子邮件、手机短信、msn、QQ等“两新”组织党员日常办公应用较为普遍、沟通便捷、融入生活习惯的信息手段通讯和联系方式,编织商圈党务工作系统,通过短信提醒、制作手机报、电子贺卡、网络通知等形式,加强与“两新”组织党组织和党员互动,及时反馈党员情况,了解和掌握党员思想动态和实际需要。充分利用广布商圈的电子显示屏、移动传媒、网络电视、局域网络等新传媒资源、新传播手段、新管理模式,在楼宇、专业市场等广泛开辟党员意见箱、党务速递栏、党务公开栏、政策宣传窗等一揽子项目沟通讯息、传达精神为内容的“党建直通车”,以楼宇、楼层、楼片为单位发挥普通党员作用做好信息采集、发放和更新工作,宣传党的政策、发布党的信息,进一步形成党的舆论和宣传工作氛围。

3.党员队伍建设协同

深化党员志愿者活动“服务月”和“服务日”制度,探索党员服务积分制度,开展党员志愿者服务之星评比活动,让更多党员参加志愿服务活动,确保党员志愿者活动深入持久地开展。注意生产、工作第一线和高知识群体、青年中发展党员工作,深化党员人才工程,建立民主开放的入党积极分子培养吸纳机制,实行全程公示制、双重考察制和责任追究制等办法发展党员,保证新党员的发展质量,把城市内各类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内来。重视做好在进城务工人员中发展党员工作。建立党员党性分析评议制度,及时处置不合格党员,保持党员队伍的纯洁性和先进性。

(三)强化“集成服务”的理念,进一步加大商圈党建的综合保障力度

1.集成服务网点

发挥党员服务中心在商圈党建中支撑作用,充分利用覆盖全区的商圈党建服务网络支撑“两新”组织党的工作体系。利用天一商圈核心地位在天一广场党员服务中心筹建“两新”组织党建工作指导服务中心;同时,依托街道、区域党员服务中心,加快商圈党员服务网络的布点力度,凡是建立党委的商圈都配套建立党员服务服务平台,并采取联建、派驻、定点等形式,把党员联络点覆盖到商圈内的有条件的楼宇和企业,扩大党在商圈的工作覆盖。

2.集成服务资源

充分整合政府资源、社会资源,进一步增强商圈党员服务中心职能,抓好党建服务基本配置外,探索设立“两新”组织政策信息服务窗口、企业家联络站、文明创建工作室、统战工作室、群团工作室、综治工作室、社会事务服务站等,构建以党建为龙头,商圈内社会各项事业共同发展的综合性服务平台。

3.集成服务人才

按照“职业化管理、专业化培训、社会化运作”的思路,依托海曙现有社会工作力量,将商圈党务工作者纳入社会工作者队伍范畴,选配一定数量的专职党务工作者到街道、商圈、楼宇党员服务中心(站、点)具体负责“两新”组织党建工作,按照商圈党员服务中心(站、点)规模配备社会工作者队伍,积极鼓励大中专毕业生在基层锻炼成才,进一步强化以“两新”组织党务工作者招聘、培训、指导、服务为主要内容的党务工作者指导中心。□

猜你喜欢
商圈党组织党员
我是党员向我看
打造世界级文旅窗口 构建千亿级黄金商圈
清华党组织公开
机器学习在商圈运用管理中的应用
以提升组织力为抓手建设全面过硬的国企党组织
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思考和实践
转移党员组织关系的要求
农产品电商圈的“乌托邦”
对慰问贫困党员的反思
商圈档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