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届中国北京流通现代化论坛在京召开

2010-02-16 06:58林英泽
中国流通经济 2010年11期
关键词:流通现代化物流

第四届中国北京流通现代化论坛在京召开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陈昌智、原副委员长成思危致信祝贺,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刘国光、张卓元、周叔莲及著名物流学家徐寿波、丁俊发、王之泰等出席并演讲

本刊讯由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中国市场学会、北京物资学院共同主办,中国流通经济杂志社、北京物资学院经济学院承办的第四届中国北京流通现代化论坛暨搞活流通,扩大内需,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高层峰会于2010年10月17日在北京物资学院国际交流中心隆重举行。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陈昌智,原副委员长成思危、中国市场学会会长俞晓松致信祝贺。陈昌智在贺信中指出,搞活流通,促进消费,是扩大内需的重要切入点。流通产业在促进生产、发展经济中具有先导和基础作用,加快流通产业发展,促进流通产业现代化,降低流通成本,是实现国家扩大内需长期发展战略,消除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保持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举措。他希望论坛建言献策,为进一步发挥流通产业的先导和基础作用,加强流通经济理论研究,发展社会化大流通,推动流通现代化,促进我国流通产业跨越式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刘国光、张卓元、周叔莲,著名物流学家徐寿波、丁俊发,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常务副会长何黎明,中国市场学会理事长高铁生、常务副会长郭冬乐,中国物流学会副会长王之泰,商务部商贸服务管理司副司长王选庆,日本物流学会副会长丹下博文,日本流通经济大学原校长野尻俊明、流通信息学院院长百合本茂,北京物资学院领导刘木春、王旭东、龚树生、沈小静、翁心刚、王志鸣、赵凤琴、王文生等中外流通、物流产业理论界、实业界的专家、学者、企业家及高校师生代表300余人出席会议。

上午9时,论坛正式拉开帷幕。开幕式由北京物资学院副院长、中国流通经济杂志社社长龚树生主持,中国流通经济杂志总编陈建中教授宣读贺信。

北京物资学院院长王旭东教授致欢迎辞。他说,每年一届的中国北京流通现代化论坛已成功举办了三届,为促进流通经济理论研究、学科建设、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一个好的交流平台,受到了国内外同行的关注,产生了较大的社会影响。北京物资学院作为一所以培养流通领域高级专门人才为主要任务的高等院校,面对中国流通业发展的新形势,有责任、有义务与国内外同行进行交流、合作,为推进中国流通现代化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

何黎明在致辞中提出,要立足国情,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生产资料流通模式,完善政策体系,加强行业管理;发展现代物流,实现产业升级;做大做强企业,提高产业集中度;集聚流通功能,提升批发市场;构建供应链,延伸产业链;加强理论研究,重视人才培养。

高铁生在致辞中提出,搞活流通,不仅仅是对商品而言,也是针对服务而言;扩大内需不仅要增加商品内需,而且要从供给和需求两个方面努力增加服务内需;顺应经济服务化趋势,大力推进现代服务业发展;经济服务化对流通理论和实践的影响是深刻而长远的,应高度重视。

厉以宁在演讲中提出,扩大内需最重要的是搞活农村经济,通过多种渠道提高农村居民收入。一是给农村居民发房产证,使其通过房屋抵押、转让、出租扩大收入来源;二是大力发展中小企业,尤其是微型企业、服务企业,拓宽农民工的就业渠道;三是稳定农产品价格,使农村居民通过扩规模和降成本提高收入。

刘国光在演讲中认为,发展流通产业,实现结构升级,既要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又要用好宏观计划调控的手段;不仅要在实践中切实贯彻十七大方针,而且要在理论宣传中重新强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计划性,但现在的计划不再是行政指令性的,而是指导性的、战略性的、预测性的。

张卓元在演讲中认为,加快调整经济结构,推进经济转型和发展方式的转变,需要明确几个问题:第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不但包括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而且必须包括使公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第二,适当放缓经济增速;第三,主要着力于深化改革和调整政策,加快政府转型特别是财政转型。

周叔莲在演讲中提出,只有改革分配制度才能扩大内需。要认识我国收入差距问题的严重性,并进一步研究有关分配理论;当前收入差距问题是经济问题,也是社会问题和政治问题;只有积极稳妥地加快政治体制改革步伐,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收入差距问题,也才能顺利实现扩大内需。

丹下博文认为,在信息化和全球化发展的背景下,从重视生产者向重视消费者转变,从产品导向向市场导向转变,从商流向现代物流转变,中国也从“世界工厂”向“世界市场”转变;经济危机导致了全球范围内需求的下降,世界市场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要重新认识满足消费者需求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

王之泰认为,“物流发展,平台先行”,物流平台发展刻不容缓。我国目前物流平台的数量少、水平低,当务之急是要解决物流平台尤其是专用的物流平台短缺的问题。专用物流平台建设长期被忽视,需要给予特别关注。

王选庆认为,我国在实践中对流通业重视不够,内贸市场不规范,内资企业难以和外资企业竞争,零供关系紧张,零售企业经销功能弱化,电子商务管理滞后、法律法规严重缺失,物流企业专业化和现代化水平低等问题,应尽快加以解决。

野尻俊明认为,物流作为一项综合性的服务,应力求进一步满足消费者的需要。在全球化的经济环境中,仅仅依靠一国的政策力量必然会遇到很大的困难,日本和中国应紧密联系,互相协作,共同研究,减轻环境负担,建立高效的物流系统。

徐寿波、丁俊发、丹下博文作了专场学术报告。

北京物资学院党委书记刘木春在闭幕辞中指出,北京物资学院愿把中国北京流通现代化论坛办成我国流通理论研究的高水平论坛,办成在国内外具有广泛影响的学术论坛,办成为政府制定流通和物流产业政策、进行决策提供咨询的论坛,办成为流通和物流行业提供切实服务的论坛。我们要不断深化论坛主题,不断深入开展现代流通经济理论、物流理论研究与创新,为我国物流产业现代化、为流通产业发展、为经济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下午17时许,论坛圆满完成各项议题落下帷幕。

《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新华网、人民网、《科技日报》、《中国教育报》、《北京日报》、北京电视台等媒体记者30余人到会并进行了报道。

(本刊记者林英泽报道)

猜你喜欢
流通现代化物流
富“鳜”逼人!标鳜最高38元/斤,订单去到39元/斤,流通商疯狂抢订!这条鱼成“抢手货”
边疆治理现代化
中国现代化何以起飞和推进
——评《中国现代化论》
圣物的流通——蕃尼古道上的尼泊尔鎏金铜佛流通考察
本刊重点关注的物流展会
“智”造更长物流生态链
企业该怎么选择物流
“流通空间”的中西方比较
基于低碳物流的公路运输优化
The Japanese keiretsu syst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