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流通理论创新 推动流通产业快速发展

2010-02-16 14:07黄国雄
中国流通经济 2010年4期
关键词:生产性流通利润

黄国雄

(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北京市 100872)

一、对流通的认识问题

分工是交换的前提,没有分工就没有交换,社会性分工产生社会性交换,流通是一连串的交换,是总体上的交换。从这一点来看,没有流通就没有交换,社会分工的目的就无法实现。不过,在商品流通问题上始终存在不同的认识,需要深入探讨,这里需要解决以下四个方面的基本认识问题:

1.流通是否生产性劳动,是否创造价值

长期以来,我们衡量生产性劳动的标准有两个:其一,是不是创造有形产品;其二,是不是体力劳动。只有同时具备这两个条件,才是生产性劳动,才是创造价值的,这种观点在理论界长期占主导地位。而本人认为,流通是生产性劳动。对于生产性劳动的衡量应建立一个这样的标准,即能否为社会提供有益的产品或有效的服务。只要符合这一标准,就是生产性劳动。这样,我们就可以把许多创造价值的服务归为生产性劳动,而不是单一地认为只有体力劳动者和产业工人才能创造价值。生产性劳动的衡量标准需要转变,应把能否为社会提供有益的产品或服务作为我们的衡量标准。只有如此,我们才能正确认识“科学是第一生产力”的深层含义,才能确立商业服务业在社会中的地位,才能更为深刻地体会发达国家经济发展以第三产业为主体的原因以及我国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战略部署的深远意义。

2.生产与交换的关系到底如何

传统观点认为,生产决定交换,交换在一定条件下也会影响生产。把交换、流通和商业放在被决定的依附地位,于是就产生了诸如流通无用论、流通依附论等观点。而实际上,随着经济发展阶段的不同,生产与交换的主体地位也会发生变化。本文认为,生产与交换的关系大体经历了以下三个不同的阶段:

第一个阶段:小商品生产条件下,交换完全取决于生产,没有生产就没有交换,交换的是剩余产品。生产多少就交换多少,生产什么就交换什么,交换依附于生产,被生产所决定。

第个二阶段:商品经济条件下,商品是为了交换而生产的,生产与交换是互相决定的关系。

从社会再生产的第一个阶段来看,没有生产就没有交换,生产决定了交换的内容和范围。而进入社会再生产的第二个阶段,没有交换就不可能进行再生产。没有了交换,就没有了生产的条件,生产的价值就无法实现,生产就会失去意义。因此,生产与交换互为条件,互相决定,互相促进,共同推动社会再生产的不断进行。

第个三阶段:交换决定生产。一切生产都是为了交换而进行的,交换集中体现了社会的需要,交换的深度和广度决定了生产的规模与结构,决定了社会价值的实现。这就是订单经济的本质,就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交换决定生产的现实含义。

3.流通的利润来源是什么,流通是否创造利润

流通本身是否创造利润呢?我们传统的教科书里曾经提到,流通不创造价值,流通的利润是产业的让渡。本文认为,流通的利润是多元化的,是价值创造的最终成果,是社会总价值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流通的利润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第一,是生产企业利润的让渡,是生产职能在流通领域的延续。例如,包装、整理、加工、保管等活动是生产在流通领域的延续,而为实现产品价值、开拓市场所作的贡献则是生产企业给流通产业应有的报酬或者说价值让渡。

第二,是追加利润,是流通产业的劳动者作为一般劳动者所创造的价值和应得的回报。它既包括作为一般劳动者所应获得的平均价值,也包括作为流通产业劳动者所创造的行业平均利润。

第三,是级差利润,指商业企业由于距离市场远近不同而导致的收益差别,以及由于投入状况、设备条件、消费环境不同而创造的级差收益。

第四,是转移利润,指由于政策性原因,对某些商品和服务的收费采取特殊政策而产生的转移利润。比如,烟酒行业实行的高税高价政策及其他垄断价格。

第五,是管理利润。主要包括:(1)机会利润。利用市场的间隙,抓住市场机会,使商品能够首先或抢先进入市场,获得他人没有的机会利润。(2)信息利润。信息创造利润,信息带来利润,借助信息指导企业行为能够产生利润。(3)集聚利润。有效利用产业内部的各种元素进行集聚、配备,可产生群体效应,提高劳动或工作效率,进而产生利润。(4)因勤俭管理而使自身费用率降低,使自身成本低于社会成本,从而获得利润。

4.商业行为是利他行为还是利己行为

很多人认为,商业是利己行为。而本文认为,商业本身是利他经济、利他行为,商业所有的利润都建立在利他的基础之上。商业只有为社会提供有益的产品和服务,才有价值,才能得到社会的承认并取得合法收入。因此,商业行为必须以利他为前提,以利他为手段,只有如此才能达到利己的目的。任何利己不利他甚至损人利己的行为,都违背商业道德,是商人、商法人机会主义行为和逐利行为的表现,这样取得的收益是非法或违法的,要受到社会的谴责。因此,应对商业本质与商人个人行为的关系以及合法经商与非法经商的界限进行严格区分。“投机倒把”、“长途贩运”已经成为历史名词,而把许多社会恶习和不道德行为全部视为商业现象也有失公允。

二、确立流通产业的基础性地位

对流通产业认识的正确性,并不能完全代表流通产业在社会中的地位。改革开放以来,流通产业的地位已经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从无用论发展到先导论,又发展到现在的支柱论、基础产业论。这在理论上是一个重大的突破和创新,是对市场经济本质的认识。流通产业的地位应该是:

1.交换是经济的基础

所有的经济行为最终都要表现为交换行为,经济始于交换,终于交换,也是为了实现交换而进行生产,为了交换而从事一切经济活动。没有交换的经济实际上会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和停滞。所有的经济学研究基本上都是围绕如何交换、在什么地方交换、以什么形式交换、谁与谁交换以及如何提高交换效率而展开的。比如,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前34届中有29届获奖者都是在研究交换的程序、交换的效益、交换的场所、交换的手段等。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交换是经济的基础,产品卖不出去,既不能实现商品的价值,也不能实现企业的增值,不仅会使企业失去存在和发展的基础,而且会对社会资源造成极大的浪费,企业社会责任的实现也就无从谈起了。

2.流通是国民经济运行的基础

流通直接服务于各个部门,为各个部门的生产创造前提和条件,为各个部门产品价值的实现提供服务,流通所有的设施都是为社会服务的。对于这一点,我们应该有所了解。如果没有流通,恐怕没有哪个部门能够生存和发展下去。本文认为,应该从贡献率、就业率、社会性及不可替代性等方面去验证流通的重要作用,重视流通的发展,加大流通的投入,完善与提升为所有产业服务的流通平台。

3.商业是现代城市的基础

工业园区的产生、工业集群的出现、新工业区的开拓、城市化的发展以及环境的改变,导致了城市由工业城市转变为商业城市这一世界性现象的产生。西方国家仅用一百年左右的时间就完成了从工业城市到商业城市的转化,我国所实施的“退二进三”策略正是要推动这个进程。因此,今后我们应该以第三产业为主体、以商业为基础构建城市经济的基本框架。

4.零售业是人民生活的基础

计划经济条件下,人民群众的生活是通过分配来实现的;而市场经济条件下,是以交换的形式通过零售来完成的。零售业本身是一项民生工程,应该体现民情,反映民心,维护民权,推动民生的发展。零售业正在引导生活,改善生活,促进生活方式的改变。没有哪一个行业能够像零售业这样,与广大消费者建立起了如此密切、亲切、广泛的经济联系,零售业已经构成了人民生活的基础。零售业在营造宜居环境、营造和谐生活、促进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三、正确认识流通领域的“九五”(95%)现象

流通是再生产的中间环节,它的状况不仅取决于自身的效益与生存的条件,而且直接关系到整个国民经济的运行,关系到社会和企业的经济效率与经济效益。其中,需要特别注意流通领域存在的“九五”现象。

第一个“九五”现象。指一般条件下我国产销率只有95%左右,也就是说有5%的产品有产值而没有价值,第一次就在生产部门沉淀了下来,再加上流通领域商品积压,销售不出去,导致我们的经济发展有速度而缺乏效率。世界平均经济增长速度达到2.5%就可实现正常发展,这是因为多数国家推行的是订单经济,按订单组织生产,产值几乎可以百分之百实现。而我们是按产能生产,按计划生产,按就业需要生产,有相当一部分产品是脱离市场需要的,容易造成产能过剩、产品滞销问题,影响整个国民经济的有效运行。

第二个“九五”现象。指社会再生产时间中,生产时间不到5%,而流通时间却超过95%。在流水线作业条件下,一部汽车或一件衬衣只需很短的时间就可以完成,而产品走出车间、进入市场到最终销售出去的过程则十分漫长,需要经历运输、储存、待售、营销等不同的阶段,所占用的时间甚至不止95%。特别是在现代生产条件下,生产时间的压缩非常有限,而加速商品周转、压缩流通过程却存在着巨大的潜力和空间。

第三个“九五”现象。指社会再生产对物质的占用,生产过程所占用的物资不到5%,而产前的采购、储备和产后的销售却占用了大量的物资,许多产品散落在流通的各个环节,尽管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必要的,但更多是由于人为或制度性原因所造成的,部门利益、条块分割、市场待售、重复运输等占用了大量的物资和商品。

第四个“九五”现象。指社会再生产费用方面,生产领域占用的不到5%,而流通过程却占用了95%。当然,其中也有必要、合理的成分,有各环节、各部门应有的利润,但更多是由于环节过多、层层加码而形成的。欧洲市场上销售的汉特尔切割机,价格为600欧元,而我国的出厂价只有30欧元,仅占销售价格的5%;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生产的声控地球仪,成本3美元,出厂价5美元,而在美国市场上的售价却在100美元以上。

“九五”现象对我们最大的启示在于,它告诉我们不论从宏观角度看,还是从微观角度看,要改变经济增长的方式,必须重视市场,重视流通,重视交换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作用,摆正它们的位置,发挥它们的效率。只有如此,才能最大限度地加快流通过程,降低成本,提高竞争力,进而以较小的投入实现最大的产出。我们要借助流通改变社会进程,通过流通提高社会效益。

猜你喜欢
生产性流通利润
富“鳜”逼人!标鳜最高38元/斤,订单去到39元/斤,流通商疯狂抢订!这条鱼成“抢手货”
The top 5 highest paid footballers in the world
圣物的流通——蕃尼古道上的尼泊尔鎏金铜佛流通考察
利润1万多元/亩,养到就是赚到,今年你成功养虾了吗?
少数民族传统医药知识生产性保护研究
“流通空间”的中西方比较
基于生态的京津冀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探讨
中国先进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互动发展研究
利润下降央企工资总额不得增长
高职校企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