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的“汲取”和“再现”

2010-02-16 19:46河南省开封市花园小学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10年6期
关键词:书面语言写作方法课文

■ 刘 影(河南省开封市花园小学)

语文的“汲取”和“再现”

■ 刘 影(河南省开封市花园小学)

叶圣陶曾说:“什么是语文?平时说的话叫口头语言,写在纸面上叫书面语言。把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连在一起说,就叫语文。”老先生还告诉我们:“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都有两个方面的本领要学习:一方面是接受的本领;另一方面是表达的本领;说给别人听,写给别人看,口头语言的说和听,书面语言的读和写,四种本领都要学好。”看了叶老的话,身为小学语文教师的我们对平时的工作范畴有了更明确的认识:要以课本上的书面语言为依托,发展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

我们的语文教材其实具有很好的范例作用。每一篇课文的入选都经过了许多教育专家的精挑细选,课文不仅大都出自名家名篇,而且紧跟时代的步伐,具有丰富的内涵,在题材、体裁、风格上丰富多彩,孩子们从中能学习到中国传统的文化,悠久的历史;世界多元的信息,奇异的风俗;人类社会的发展,人性的善恶。

学习语文的方式,最基础的是“读”,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就是阅读。

阅读是吸收,是在汲取语文的丰富营养;写作是表达,是将心中的文化养分再现成文字,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因此,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学生从阅读中汲取营养,利于学生从读学写,促进写作能力的提高,这也是作文教学的基本途径。我们要引导孩子们从书面语言中吸收些什么呢?该怎样做好学习生活中“读”与“写”的结合呢?

首先,吸取文中优美语句,为写作打基础。

为什么学生在习作之时,绞尽脑汁、搜肠刮肚,却无处落笔呢?究其原因,主要是读的太少,占有的材料太少,“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就拿课本来说,教师安排充足的时间去读,但学生读了一遍之后,好奇心,兴趣便消失殆尽。接下来囫囵吞枣地读,也达不到阅读的要求。“操千剑而后识器,抚千琴而后知音”,阅读是获取作文材料的重要途径,语文教材以及各种阅读课本,是一个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作文材料库”。它的内容无所不有,足以让我们的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丰富语言的积累。

在教学中,我们必须对学生加强朗读训练。要正确朗读好一篇文章,必须做到眼到、口到、心到。可就我们班来说,往往那些朗读能力强的学生,敢于表现自己,读书时声情并茂,而其他学生都是懒于启齿进行朗读,他们连读书最起码的兴趣都没有,更别说读书时做到“三到”了。为了让学生朗读课文,我们就需要采取一些新颖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读文的兴趣。如:范读;分角色朗读;配乐朗读;小组赛读;指名领读;表演读;师生合读,等等。各种不同的朗读方式,能让学生体会到读书的乐趣,孩子们在读中会渐渐明白遣词造句的妙处,从而为作文打下坚实的基础。其实,语文就是个慢功夫,是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慢慢领悟的,“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在学习语文时,还要适当增加背诵的量。通过读、背使学生把课本的语言转化为自己的语言。

常言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其中道出一个深刻道理:文章源于积累。只有语言积累到一定的程度,才可能文思如涌,笔下生花。否则,纵有思绪万千,笔下也难有片言只语。所以语言的积累,语感的形成,有赖于多读多背。

其次,找准仿写的训练点,再现心中的语文。

叶圣陶先生说过:“大凡传授技能技巧,讲说一遍,指点一番,只是个开始,而不是总结。讲说和指点过后,接下去,有一段必要的功夫,督促受教育的人多多练习,硬是要按规格练习。”叶老的话充分强调了“讲”和“练”对形成技能的必要性。因此,教师在讲授过程中务必做到精讲多练,认真处理好读和写的关系。要使读与写结合在一起,就要找准仿写的训练点。

结合每篇课文的特点可训练的地方非常多,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学习课文的写作方式

上课前,老师总有这样的导入方式:让学生读课题,然后问“看到课题,想想,课文会写些什么内容”?学生回答后,再读课文,看看课文到底写些什么,这其实就是潜意识地引导学生明白课文是如何围绕中心进行写作的。

其实,每篇文章都有学生可模仿的结构方式。有的用的是“总—分—总”的构段方式。如:《彩色的非洲》这一课,就是按“总—分—总”的布局去介绍非洲的美丽景色的,在构段中采用了并列关系,从非洲的“动物”、“植物”、“日常生活”、“艺术”四个方面展示了非洲“彩色”的特点。有的课文用了简单易懂的过渡句的写法,如《颐和园》这篇课文,每个段落的开头,都用了承上启下的过渡句,让整篇文章中心明确,整齐划一……学生学的文章多了,就会见到风格各异、各具特色的作品,会学到各类文章的篇章结构、写作技巧、组织选材等知识,从而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2.学习课文的描写方法

名家的文章,对各种事物的描写总是非常细腻,渗入了精妙的描写手法,体现了各具特色的写作技巧,很值得我们去揣摩,学习。

描写动物的文章,有“按照一定的顺序,抓住特点”的方法。如:三年级的课文《燕子》,第一段写道:“一身乌黑光亮的羽毛,一对俊俏轻快的翅膀,加上一个剪刀似的尾巴,凑成了活泼机灵的小燕子。”有“抓特点,发挥想象,运用恰当的修辞”的方法。如《翠鸟》一文中是这样描写小翠鸟的:“翠鸟喜欢停在水边的苇杆上,一双红色的小爪子紧紧地抓住苇杆。它的颜色非常鲜艳。头上的羽毛像橄榄色的头巾,绣满了翠绿色的花纹。背上的羽毛像浅绿色的外衣。腹部的羽毛像赤褐色的衬衫。它小巧玲珑,一双透亮灵活的眼睛下面,长着一张又尖又长的嘴。”这两段文字都惟妙惟肖地表现出小动物的特点。老师在教学的时候,要着重引导学生总结出作者的写作方法。然后,利用合适的时间指导学生运用方法,自己观察、描写一个小动物。

描写人物的文章,有的“抓住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方面”写出人物的特点;有的“抓住细节,恰当地使用比喻、反问、设问等修辞方法”来描写人物;有的“适当通过别人的心理、语言描写,从侧面反映所写人物的特点”等。

当然最关键的是运用。五年级下册的《人物描写一组》这篇课文,节选于三部名著,表现了“小嘎子”、“严监生”、“王熙凤”的性格特点。讲课后,我引导学生结合课文总结出写人的写法。了解了人物的写作方法后,再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某个人物,运用课文中学到的方法进行描写。学生在有了可写的材料的基础上,运用本课的写作方法进行写作,班里一个个逼真的形象跃然纸上。我将学生写的精彩的片段粘贴在“我的佳作园地”中,让全班同学欣赏。让孩子们将文章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抄写在自己的“蜜糖”本上,供同桌欣赏。当孩子们在别人的文章中,听到描写自己的句子时,有的害羞地低下了头,有的高兴得合不拢嘴。学生在练习中不仅享受到习作的乐趣,而且掌握了描写人物的方法,真是一举两得。“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掌握了方法,学生还会为写作而发愁吗?脑子里储备的语言和方法一旦多起来,提起笔来就不会难了。

每篇课文所用到的方法并不是单一的,我们可以只就一种方法对学生进行训练,天长日久,积少成多,熟能生巧。

3.结合课文启发想象

想象是一切创造的基础,我们要充分地利用教材,培养学生的想象力,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学文之前,让学生先预设课文叙述事件的结果,说一说,写一写;学文之时,让学生根据课文描述的情景,想象外貌、心理、动作;学文之后,让学生结合课文情节的发展进行续写,等等,都可以成为孩子们很感兴趣的写作素材。

在讲授课文时,提炼各种方法,让学生得到有效的作文训练。在汲取各种语文知识的同时,会根据自己的需要再现语言文字。这是一个持之以恒,循序渐进的过程。我们语文老师在授课之前,一定要细读文本,对课文的写作方法了然于心。在教学中潜心钻研,恰当地针对教材,结合学生特点设计适当的训练,学生的读写能力一定能得到提高。

秉承语文教育的神圣职责,为了学生能在语言文字的浩瀚宇宙中自由驰骋,我愿“秉着一颗心来,不带一棵草去”,无私地为学生的发展而鞠躬尽瘁。

猜你喜欢
书面语言写作方法课文
把握课文特点,习得写作方法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研究性论文摘要的写作方法
网络新闻写作方法与技巧刍议
加强阅读教学促使幼儿理解图书中的符号探微
将语言的训练落到实处
背课文
交际化语文课堂的构建策略研究
英语写作方法浅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