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的理性思考

2010-02-17 19:54
职教论坛 2010年28期
关键词:职业技能职业院校大赛

张 倩

近年来,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轰轰烈烈的开展,使得“普通教育有高考,职业教育有技能大赛”的局面逐渐形成。高考是普通教育的指挥棒,也就意味着技能大赛将成为职业教育的指挥棒。作为职业院校展示和交流的平台,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是检阅和评价职业教育与职业院校办学成果的一种手段,也是职业院校办学的一个方向标。但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在一定程度上已成为部分职业教育主管部门以及职校校长的负担,这显然已违背了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举办的初衷。那么我们不禁要产生这样的疑问: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举办的初衷是什么?技能大赛是如何背离初衷的?职业院校应如何理性地看待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目前,国内学者主要集中于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的功能、价值与作用研究,而对这三个问题的研究极少或只涉及其中一个方面,本文尝试探索与回答这三个问题。

一、相关政策背景探析

职业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具有职业技能的人才,学生技能水平是实施职业教育的重要目标,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标志。职业技能大赛作为我国高素质劳动者和高水平技能型人才培养选拔以及培养和提高学生技能的一个重要方式和途径,是国家大力推动职业教育发展的具体落实。国家政府部门与各地区对其相当重视,纷纷颁布相关政策保障其实施。因上海市和江苏省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有突出表现,且两地的职业教育也较为发达,故本文以上海市、江苏省及国家的相关政策规定为基础,探析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的有关政策规定。

2004年上海市为推进中等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培养知识型技能人才,印发了《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上海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关于实施上海市“星光计划”通知》。《通知》决定举办“星光计划”上海市第一届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职业技能比赛,并规定从2004年起,职业技能大赛每两年举办一次。“星光计划”在国内为首创,比赛项目的内容、证书与职业资格考核要求接轨,对获奖学生发给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为学生就业创造条件,同时也作为报考高等院校学生的加分奖励。[1]

2005年,为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迫切需求,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决定》强调,职业教育要加快技能型人才特别是高素质技能专门人才的培养,要提高生产服务一线技能人才特别是高技能人才的社会地位和收入,要定期开展职业技能竞赛,对优胜者给予表彰奖励。这是国家有关职业技能大赛的最早的政策规定。在这一精神指导下,国家和各地区积极开展职业院校技能大赛。

为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方针,进一步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切实加强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展示职业院校学生积极向上、奋发进取的精神风采和熟练的职业技能,检阅职业教育办学成果,按照《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关于要“定期开展全国性的职业技能竞赛活动”的要求,2008年教育部、天津市人民政府等11个部门联合在天津举办了第一届中、高职院校共同参与的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自此以后,天津每年举办一次中、高职院校共同参与的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

2008年江苏省教育厅为进一步深化职业教育改革,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着力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印发了《关于在全省职业学校建立和完善技能大赛制度的意见》(苏教职[2008]40号),就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制度化、规范化建设提出一系列政策措施,提出实现技能竞赛由阶段性工作向常态性工作转变,由少数师生参与向全体师生参与转变的工作思路,要求建立“人人参赛、逐级竞赛”的机制,做到“校校有比赛、层层有选拔”,形成“普通教育有高考、职业教育有技能大赛”的新局面。[2]

根据党的十七大关于“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战略部署,为全面提高国民素质,2010年国务院颁布了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在《纲要》有关职业教育的章节中明确指出要开展职业技能竞赛。

2010年3月31日,教育部印发了《关于举办2010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的通知》,对大赛的比赛时间、举办单位、比赛项目、各项目的比赛内容、比赛方式以及选手要求作了具体规定和说明。《通知》还指出了此次技能大赛的目的是“充分展示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丰硕成果,集中展现职业院校师生的风采”,“促进职业院校与行业企业的产教结合,更好地为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3]

从这些政策中可以看出,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作为激发学生对技能的热情、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为社会培养所需的高素质技能专门人才的一种途径和方式,其实施对象除上海市是面向中等职业院校全部在校生以外,其他的省市及国家级的技能大赛多是面向中、高等职业院校全部在校生。但无论上海市还是其他,实施对象都是“全部”的在校生。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的实质是一种评价。通过为职业院校师生提供展示风采的舞台,侧重学生现场操作技能的考察,检阅职业院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并对其作出评价,促进职业院校办学模式、教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推动职业教育不断提高质量。

在国家及地方政策的推动下,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在各地区迅速推开。但随之也遇到了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这些问题已经给技能大赛带来了一些负面的影响,使得技能大赛在某些方面违背了其举办初衷。

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问题透视

(一)重结果,轻过程

有报道指出个别地方的职业教育主管部门为在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拿奖以彰显自己的业绩,强硬地给职业院校下指标、定任务,于是,职校校长不得不将全部教学资源用于职业技能大赛的准备,教师和选手也将全部的精力投入到紧张的集训中去:职业院校花费大量资金购买比赛设备,职业院校的优秀教师放弃正常的教学活动,参加职业技能大赛的选手放弃正常的学习。将所有可用资源投入到几个参赛选手的培训上,这样的学校取得好成绩那是必然的。但是这些成绩背后,众多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必然影响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造成教学资源的极大浪费。职业院校在参与技能大赛的过程中存在“重结果,轻过程”的倾向,这与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重在参与、重在学习、重在提高”的原则相背离。

(二)在校学生的参与率不高

“普通教育有高考,职业教育有技能大赛”,这是将人才的选拨和评价辟为了两条并行的轨道,但是技能大赛的实施对象却远少于高考:高考由当初的面向应届高中毕业生,现在扩大为面向全体中国公民;而技能大赛目前还只是面向部分职业院校的部分在校生。只有4000余名中高职在校生参加了在天津举办的2010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当然,有学者认为一个因素是不可忽视的: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是采用“逐级竞赛”机制的,先是经过职校初选,再到省市预赛,最后到全国大赛,经过层层选拨,最后能到天津参加比赛的是其中的佼佼者。但是,据不完全统计,2010年参加各级比赛的中等职业学校学生400多万人次,只占在校生总数的20%以上。各级职业院校技能大赛20%的学生参与率与“技能大赛要覆盖到每一个学生”这一初衷存在差距,其学生的参与率还是远远不够的。

(三)竞赛内容单一

有报道指出,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的比赛题目中,比操作技能的多,比相关能力的少;比技术内容的多,比思想文化的少。同时,职业院校若在技能大赛中取得优异成绩,会增强对生源的吸引力,所以,参与技能大赛的职业院校为了拿奖,将大部分的时间用于锻炼选手的操作技能,忽视了选手专业理论的学习和人文素质的提高。过度强调学生操作技能的培养与《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规定的“实施职业教育必须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对受教育者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传授职业知识,培养职业技能,进行职业指导,全面提高受教育者的素质”这一理念存在着偏差。再者,当今社会,技术的更新速度加快,可能学生还没毕业,社会已不需要其在校习得的操作技能了。学生在职业院校习得的操作技能难以接受时间的检验。

(四)评价标准缺乏灵活性

教育部职成司黄尧司长指出,通过举办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把具有中国特色的“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经验和做法加以制度化和规范化。作为企业行业深入参与职业教育发展的一个很好平台,技能大赛是由相关企业和行业统一命题,命题的基本依据是相应岗位的职业标准,这种技能考核的方式回归了职业教育的本位。但是,采用统一的评价标准限制了学生个性和特色的体现,难以真实反映部分学生的技能水平。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使用的比赛设备是由企业行业赞助的最新设备,这使得技能大赛密切跟踪了行业企业的生产实际,但是却为参与技能大赛的职业院校制造了一个难题:每年技能大赛所采用的设备都不一样,学校今年为参与比赛花费巨资采买了实训设备,可是到明年竞赛时就不能再用了,造成了教育资源的极大浪费。

三、对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的理性思考

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本身以及职业院校参与技能大赛时出现的这些问题,要求职业院校应理性地看待技能大赛。职业院校在参与技能大赛的过程中应正确认识以及处理下列几对关系:

(一)大赛的评价功能与职业院校的日常教育

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作为职业教育领域的一大盛事,其实质是一种评价,属于教育评价的范畴。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袁振国在 《当代教育学》一书中认为教育评价的主要功能包括诊断教育情况、改进教育效果、区分教育水准、激励教育热情和引导教育改进。因此,职业院校在参与技能大赛时,要将技能大赛当作一面镜子,通过技能大赛透视职业教育与职业院校存在的问题,并加以改进。另外,教育评价只是职业教育的一个环节,并非全部。因此,职业院校参与技能大赛时,要合理定位技能大赛在学校工作中的地位,处理好参赛选手的集训和学校日常教育活动之间的关系,合理地分配教学资源,以避免出现某些报道认为的 “以赛代考”、“以赛代学”,防止职业教育走向另一种“应试教育”。

(二)关注个体与面向全体

能有幸参与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的学生占全部职校生的比例不高,能到天津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的学生更是其中的佼佼者。有学者指出,如果技能大赛培养的只是几个技能能手而不是全体学生素质的提高,那就是技能大赛的失败。因此,技能大赛在关注这些优秀学生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对大多数普通学生的培育。这就要求参与技能大赛的职业院校要正确处理好关注个体与面向全体的矛盾。为此,职业院校要将技能大赛与学生的技能考试结合起来,通过公正、公平的技能考试,既扩大了技能大赛的学生参与率,也使职业院校为技能大赛选拨了优秀的参赛选手。这样,既有利于职业院校整体素质的提高,也对提高技能大赛的水平有所帮助。技能大赛应成为职校生成长成才的重要平台和重要经历。

(三)操作技能与职业能力

《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提出职业教育要为提高劳动者素质特别是职业能力服务。而在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意见》中,强调职业能力是“综合职业能力”。著名职教专家赵志群博士将“综合职业能力”定义为 “一个人在现在社会中生存生活,从事职业活动和实现全面发展的主观条件,包括职业知识和技能,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信息接受和处理能力,经管能力、社会交往能力,不断学习的能力”。可以看出,这种认识的定位在兼顾企业需要的基础上,强调人的全面素质发展。[5]赵志群还认为对职业能力的不同理解,势必影响我们对职业教育人才目标的定位。职业院校应强调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正如学者们所说的职业教育在改革“黑板上种田”这一倾向的时候,也要注意防止“单纯技术化”的倾向。

(四)校企合作中的职业院校与企业行业

“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是我国职业教育的办学方针;服务于企业行业的发展需要,是职业教育的办学宗旨;依靠行业企业办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是职业教育发展的方向。为此,职业教育应建立为用户服务的理念,为企业发展担负起应尽的职责,培养符合企业需要的人才。同时,作为校企合作中的另一主体——企业行业也应认识到参与职业教育发展是提升企业形象、储备人才资源、提升企业未来竞争力的核心所在。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作为推进校企合作的平台,校企合作不仅是大赛中的合作,也应包括大赛前与后的合作。因此,职业教育要转变办学模式,鼓励企业参与到职业院校的办学中来,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技术指导、实训设备等。

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作为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助推器之一,在一定程度上为职业教育作出了贡献。职业院校在承认职业技能大赛的价值、功能和作用的同时,应避免夸大职业技能大赛作用的倾向,职业技能大赛不是职业教育的全部,也不是职业院校存在的最主要目的,应理性看待及参与职业院校技能大赛。

[1]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上海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关于实施上海市“星光计划”的通知(沪教委职成[2004]22号).http://www.shmec.gov.cn/attach/xxgk/825.doc.

[2]江苏省教育厅关于在全省职业学校建立和完善技能大赛制度的意见(苏教职[2008]40号).http://www.cvae.com.cn/.

[3]教育部关于举办2010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的通知教职成函 [2010]2号.http://www.moe.edu.cn/edoas/website18/53/info1270779973036153.htm.

[4]潘光.技能大赛要赛出综合能力[N].中国教育报,2008-8-14(002).

[5]赵志群.对职业能力的再认识[J].职教论坛,2008,(3).

[6]彭年敏.对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热的辩证思考[J].职业教育研究,2010,(4).

[7]袁振国.当代教育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猜你喜欢
职业技能职业院校大赛
插秧大赛
基于职业院校创新人才培养的数学建模实践活动探索
职业院校财务会计网络化建设
人社部将组织开展2021年全国行业职业技能竞赛
大英县职业技能培训调研
试析职业技能鉴定质量体系建设的重要性及落实方案
如何加强职业院校学生的德育教育
浅谈职业院校中的美术教育
说谎大赛
“7匹狼”征联大赛启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