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例子宫肌瘤合并高血压病患者围术期的护理

2010-02-18 01:06田勤霞
中国医药导报 2010年17期
关键词:高血压病围术肌瘤

田勤霞

(山东省邹城市兖矿集团有限公司总医院,山东邹城 273500)

高血压病是一种全身性疾病,围术期危险性很大,高血压病患者围术期充分控制血压,是保证手术顺利进行,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关键。为减少子宫肌瘤手术并发症的出现,达到术前预期效果,笔者对2007年1月~2009年12月收治的85例子宫肌瘤合并高血压围术期患者进行了针对性的护理,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7年1月~2009年12月我院手术治疗子宫肌瘤合并高血压的患者 85 例。年龄 32~63 岁,平均(40.65±5.12)岁;所有患者入院后经询问病史及测血压被确诊为原发性高血压病,术前收缩压≥140 mm Hg(1 mmHg=0.133 kPa)和(或)舒张压≥90 mm Hg,其中1级高血压45例;2级高血压34例;3级高血压6例;合并脑血管意外1年以上的8例,合并冠状动脉心脏病17例;高血压病病程3个月~6年,平均(3.7±1.9)年。85例均在硬膜外麻醉下手术治疗,其中,腹式手术82例,阴式手术3例;子宫及双附件切除术57例,子宫及一侧附件切除术23例,子宫次全切及双附件切除术2例,肌瘤挖除术3例。

1.2 护理措施

1.2.1 子宫肌瘤手术专科护理 术前护理:按常规术前准备安排手术,做好常规的术前指导,解除患者的心理压力。术后护理:按子宫肌瘤患者术后护理常规进行护理。观察阴道流血情况,手术当天有少量淡红色液体流出,是手术结束时冲洗腹腔的残留液。如果短时间内有大量鲜红色液体流出,或者术后24 h不断有鲜红色液体流出,总量超过200 ml,或者阴道流血不多,但患者下腹发胀,血压持续下降,脉搏加快,要警惕腹腔内出血的可能,应立即通知医生,同时严密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密切观察尿管及引流管是否通畅,保持会阴部清洁。术后2 h协助患者翻身,活动四肢,拔除尿管及引流管后协助患者离床慢慢走动,促进肠蠕动。切口感染是腹部术后的常见并发症,应加强体温监测,术后3 d内体温37.5~38.5℃为外科手术热,如术后3 d患者体温仍高应提醒医生注意,以便给予相应处理。

1.2.2 高血压护理

1.2.2.1 监测血压 护士在患者入院后应详细了解病情,术前服降压药的情况,血压的控制情况,有何并发症,对于择期行手术治疗的患者一般降压目标值以149/90 mm Hg以下为宜。其次做好合理的用药指导,观察用药后的反应和效果,降压药物尽量口服逐步降压,以防血压骤然下降而产生心、脑、肾的供血不足。当出现副作用时应及时报告医生,调整用药。用药物过程中,特别应嘱患者从坐位起立或从平卧位起立时,动作要缓慢。血压控制到正常或稳定在稍高于正常范围后,按常规术前准备,安排手术。术前使血压下降并保持平稳,冠状动脉供血及心脏功能处于较好状态,则有利于麻醉和手术中循环功能稳定,减少或避免并发症的发生[1]。患者术后返回病房后每15~30分钟测1次血压,血压平稳者改为每2小时测1次血压,情况特殊者要给予心电监护。注意应激或渗血等引起的低血压,及时纠正血容量不足,直至血压平稳。术后血压监测一方面是为了监测术后低血压,防止术后低血容量及术后出血的发生[2],也要注意观察术后高血压的发生,术后血压超过术前高血压水平的30 mm Hg者应考虑为术后高血压,可继续应用降压药,血压在180~190/120~130 mm Hg时,应立即报告医生及时采取降压措施。

1.2.2.2 去除应激因素 妇科手术合并高血压病者,对手术、麻醉的耐受性降低,各种不良刺激如疼痛、意识恢复后反应、气管插管刺激、高碳酸血症、低温和寒战、输液过量,和低氧血症[3]等因素极易诱发血压剧烈波动而造成严重后果。术后疼痛多由手术创伤和引流管刺激所致,护理人员应及早告诉患者,让患者了解疼痛属于术后正常的现象,随着时间的推移,疼痛会慢慢消失,注意观察疼痛情况并正确评估术后疼痛程度,及时处理。首先妥善固定各类引流管;其次,指导患者在翻身、咳嗽或做深呼吸时用手按压伤口部位以减轻疼痛;另外,支持患者术后使用镇痛泵(PAC),可有效镇痛。麻醉的影响、腹部切口疼痛常迫使子宫肌瘤手术患者浅快呼吸,肺活量下降而缺氧,术后为患者捆扎腹带,松紧适宜,早期协助患者翻身、叩背,指导有效的咳嗽排痰、深呼吸,及时给氧,防止因缺氧刺激引起血压进一步升高。手术常导致患者产生以焦虑为代表的心理应激反应,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分泌增加,从而引起诸如心率加快、血压升高等一系列生理变化[4],护士要灵活运用沟通技巧,了解患者的个性特征、情绪特点、心理感受方面的信息,给予耐心细致的解释、安慰和帮助,降低其心理应激反应,减轻焦虑状态,从而使血压稳定。一般随着刺激因素的消除,体内儿茶酚胺、醛固酮的代谢排出,术后高血压很快恢复正常。因此,加强对术后血压的监控,给予充分的术后止痛、镇静、保温、吸氧等治疗,及时去除各种不良应激因素,确保患者顺利康复。

1.2.2.3 保证良好的睡眠 有研究证实,高血压患者睡眠障碍的发病率显著增加,睡眠质量也较正常人差,觉醒次数显著大于正常人群,睡眠持续时间也短于正常人群,而不良的睡眠会进一步使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显著升高[5]。环境因素是影响住院高血压患者睡眠障碍的重要因素。诸如病室内光线的强弱、温度的高低、噪音的大小等都直接影响住院患者的睡眠质量[6],陌生的住院环境,床铺不洁、温湿度不适宜,特殊气味等均影响入眠;病房内其他患者的鼾声,监护仪的报警声,陪人及医护人员的交谈声等都是导致患者不能正常睡眠的直接原因;保持病室床铺整洁,温湿度适宜,通风良好,消除异味;调整打鼾患者的床位,夜间撤掉不必要的报警器等;护理人员入院教育时详细介绍病房环境及工作人员情况,消除陌生感;有计划地安排护理工作,避免在有效的睡眠时间内实施影响睡眠的护理操作,尽量减少对患者睡眠的干扰,尊重患者的睡眠习惯,努力为患者提供安静的睡眠环境;鼓励其多与其他患者交流,并取得患者家属和子女的协助,获得心理上的满足感和安全感,维持稳定的情绪,减少睡眠障碍发生。

2 结果

术后发生下肢静脉栓塞1例,无高血压危象发生;切口感染3例,切口愈合延迟1例。无死亡病例,住院时间9~14 d,均痊愈出院。

3 讨论

高血压病患者由于外周小动脉硬化、心血管代偿能力下降,外科疾病、手术创伤、麻醉和心理因素等可诱发血压急剧波动、产生脑血管意外、心肌梗死、充血性心力衰竭和肾衰等严重后果,直接关系患者的安危和手术效果[7]。我院通过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保证患者良好的睡眠,保持良好的心态,及时去除应激因素,有效监控血压,帮助患者安全度过围术期。

[1]汪静,吴言涛.高血压病的围手术期处理[J].四川医学,2001,22(4):395-396.

[2]汪耀军,麻安秀.胆石症合并高血压病的围手术期护理[J].实用临床医学,2005,7(7):127-128.

[3]孙宝贵,吴莹.围术期高血压合理用药[J].中国临床医生,2005,33(8):13-14.

[4]李玉和.心理卫生[M].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2003:97-98.

[5]Silva AP,Moreira C,Richo M,et al.Nocturnal sleep quality andcircadian blood pressure variation[J].Rev Port Cardio1,2000,(19):991-1005.

[6]方慧.老年患者睡眠障碍护理[J].浙江中医学院学报,2003,28(6):82.

[7]方玉强,张晔,杨成明,等.协助高血压患者外科手术466例临床分析[J].重庆医学,2008,37(6):582-583.

猜你喜欢
高血压病围术肌瘤
基于“脾为生痰之源”探讨高血压病痰瘀互结证
子宫肌瘤和怀孕可以共存吗
你了解子宫肌瘤吗
围术期舒适干预应用于口腔颌外科的效果
内镜下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的围术期处理
肺淋巴管肌瘤病肺内及肺外CT表现
你了解子宫肌瘤吗
围术期血液管理新进展
β受体阻滞剂在围术期高血压中的应用
高血压病中医规范化管理模式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