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救护培训及社区救护普及探索

2010-02-18 01:06闫远杰殷振瑾郭洪杰张九娜武亚丽
中国医药导报 2010年17期
关键词:承德普及技能

闫远杰 ,殷振瑾 ,郭洪杰 ,于 群 ,张九娜 ,武亚丽

(1.承德医学院附属肛肠医院,河北承德 067000;2.承德医学院中医系,河北承德 067000;3.承德医学院军事教研室,河北承德 067000;4.承德医学院临床医学系,河北承德 067000)

在日常生活中,随时可能出现各种意外伤害、突发事件和一些危重急症。由于这些事件发生的不可预知性和突然性,对急重伤病员的救护需求就非常急迫。资料显示,由急救机构实施的院前急救客观上存在一定应急反应时间,国内平均10 min左右,西方国家大部分为7~8 min。对于心跳骤停等急危重症患者,要得到较高生存、康复可能,必然要求第一目击者进行及时合理的救治,以弥补急救机构和医生不能及时到达现场所导致的时间间隙,从而达到减少死亡和伤残的目的。因此,培训大量第一目击者,使更多的人能够及时地实施现场救护,就具有较大的社会意义。

1 救护知识普及现状及大学生救护培训意义

1.1 救护知识普及现状

1.1.1 国外对现场急救知识重视和普及的现状 在国外,很多发达国家对现场急救知识相当重视。据有关资料显示,在美国,经过现场急救培训的人数达7 000万人,占全国人口的1/3;每年约有20万人发生心跳呼吸骤停,经过现场急救,存活人数高达7万人以上;在挪威,自1965年起已在学生课程中开展现场急救教育,全国200万人口中有40万人受训,占全国人口的1/4;在日本,消防厅印发大量现场救护手册,并举办市民讲座,每年受训人数超过15万人[1]。由此可见,发达国家对市民的自救知识相当重视和普及。

1.1.2 国内对现场救护知识重视和普及的现状 近几十年来,我国也十分重视救护知识的宣传和普及。1987年中国红十字会等部门发出“关于开展群众卫生救护训练的通知”,全国各地加速了对现场救护知识的普及[2]。到2000年全国已有1 000万人接受过心肺复苏初级救生培训[3]。瞿惠春等[4]在1996年6至12月开展上海地区人群急救意识抽样调查显示,医疗呼救号“120”知晓率平均为50.85%,其中老年人、大学生、患者的知晓率依次为40%、35.57%、50.87%,而美国旧金山几乎每个人都知道患急病时应拨打“911”呼救号。比较而言,我国的急救知识普及率还很低,大量的宣传和普及工作紧紧依靠红十字会和医疗机构是很不够的。

1.1.3 在校大学生救护知识了解的现状 覃思等[5]对穗港澳三地大学生急救知识认知情况调查,结果显示:三地大学生急救知识平均得分为(49.70±13.86)分,最低分只有14.29分,说明三地大学生急救知识水平还较低。其他地区在校大学生急救知识调查也显示类似的结果。近年来,我国许多地区已开展在校大学生的救护知识培训,但大多是利用讲座的形式使同学们对现场救护的重要性和一些简单的救护知识有所了解,而没有在救护的实践操作上加以重视,更没有利用大学生的集体优势向社会宣传和普及。

1.2 在校大学生救护知识培训的意义

1990年,国务院批准的《学校工作条例》中明确规定:“学校应当把健康教育纳入教学计划。普通高等院校应当开设健康教育选修课或讲座”,而救护知识正是高校健康教育内容之一。笔者认为,向大学生普及救护知识,使他们掌握一些基本的救护知识和技能,成为救护志愿者,参加社会实践,向社会特别是重点人群进行广泛的宣传和普及,有利于较快地提高社会人群的救护知识普及率。

2 在校大学生救护知识培训探讨

2.1 我校大学生救护知识培训概况

我校十分重视在校大学生救护知识培训,选派校医院医师参加中国红十字会举办的救护师资培训,并多次在我校举办各种类型的救护知识讲座,学生反应热烈,大多数同学感到救护讲座必要、实用。许多临床医学专业学生表示他们虽开设了急救医学课,但救护讲座的大众化、实用性,使他们受益匪浅,并纷纷表示要把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向社会宣传和普及。本课题组承担了院教育课题“医学生救护培训及社区救护普及研究”,招募志愿大学生共46人,成立救护协会,对会员进行救护知识培训,并组织他们进入社区进行以救护新概念为主题的救护知识宣传。此外我们开设了临床医学专业救护选修课,以期更系统地对学生进行救护知识和技能的培训。

2.2 在校大学生救护培训及社区普及的经验

通过救护知识培训实践,笔者认为要开展好救护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和普及,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2.2.1 获得学校领导和社会各界的支持 救护知识和技能的培训需要获得学校领导的支持。培训所需要的人体救护模型及止血、包扎、固定、搬运等技术的演示器具,教学所用的教室、多媒体等的配备和使用,请一些急救专家来进行讲课指导等等,都需要学校领导的支持和帮助。同时也需要社会各界的支持和帮助。如请当地红十字会、各级医疗机构和急救中心提供救护知识和技能的指导,需要社区管理人员和消防、公安、交通、宾馆、中小学校、旅游机构、厂矿企业等较多接触或发生突发事件和危重伤病员的单位领导充分认识到救护知识普及的重要性和急迫性,从而给予大学生救护自愿者或救护宣传员提供社会实践和救护宣传的方便与支持。

2.2.2 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和学习形式 培训的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如通过出示宣传展板、招募救护志愿者、吸引有学习救护知识意愿并乐于向社会宣传和普及的大学生参与进来。开设系列讲座和实践培训,使他们掌握基本的救护知识和技能,并带动更多的同学参与进来,使宣传队伍不断壮大。进一步申请选修课或必修课,在大学生中广泛开展救护知识和技能培训,同时组织学生成立救护协会,发挥在校大学生的积极性,以多种形式开展救护知识的学习,以巩固所学知识和技能。

2.2.3 走入社会,开展多种形式的社区救护知识普及 通过救护协会联系社会各界,开展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如一些节假日,有计划地组织救护志愿者在社区、广场、旅游场所等人群聚集处,以流动展板、救护宣传资料、咨询等形式广泛开展救护知识宣传普及。特别在“世界急救日”以某一个救护主题为主进行深入宣传。同时还可以定期组织深入社区、厂矿企业、各级学校、消防、交通等单位,对重点人群进行有针对性地培训。通过社会实践,大学生们对救护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从而更加促进他们学习救护知识和技能的积极性。通过深入社会,他们还增加了社会知识,对他们今后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会有很大的帮助。

总之,为了适应社会的经济发展和人们健康生活的需要,我们要加快向社会普及基本的救护知识和技能,笔者认为加强在校大学生救护知识的培训,并通过他们向社会宣传普及,是尽快提高社会救护普及率的一个较好的途径。

[1]滕建华.现场救护知识与职业教育课程教学初探[J].铜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5(5):48-49,65.

[2]桂莉,曾友燕,陶红.医学院校大学生院前急救知识培训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J].中国急救医学,2003,23(5):331-332.

[3]费国忠,蔡晓峰,刘艺林.急救中心和高校联合开办自救互救选修课的经验总结[J].中国急救医学,2001,21(11):676-677.

[4]瞿惠春,费国忠,钟后德.上海地区人群急救意识调查[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1998,7(1):56-57.

[5]覃思,王声湧,卢巧.穗港澳大学生急救知识认知情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医学版),2005,22(3):20-22.

猜你喜欢
承德普及技能
高级技能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承德分行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承德分行
5G手机打响“普及战”
秣马厉兵强技能
拼技能,享丰收
画唇技能轻松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承德分行
天文知识普及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承德分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