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开发中保护,全力推进雅砻江锦屏水电站鱼类增殖站的建设

2010-02-23 06:09吴世勇王红梅
四川水力发电 2010年3期
关键词:雅砻江场址锦屏

吴世勇, 王红梅, 曹 薇

(二滩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四川成都 610051)

1 流域及工程概况

雅砻江是金沙江的最大支流,发源于青海省玉树县巴颜喀拉山南麓,自西北向东南流,在呷衣寺附近流入四川省境内。干流全长 1 571 km,流域面积约 13.6万 km2。其中卡拉至河口为下游河段,长 412 km,规划分 5级开发,依次为锦屏一级、锦屏二级、官地、二滩和桐子林水电站,总装机容量 14 700 MW。其中二滩水电站已于 2001年建成投产,锦屏一级、二级水电站已开工建设,官地、桐子林水电站已完成核准的各项准备工作。

锦屏一级水电站位于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盐源县和木里县境内,是雅砻江下游的控制性梯级电站。电站为堤坝式开发,主要任务为发电,电站装机容量3 600 MW,水库正常蓄水位高程1 880 m,死水位高程 1 800 m,调节库容 49.1亿m3,具有年调节能力,已于 2005年 5月开工建设。

锦屏二级水电站位于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木里、盐源、冕宁三县交界处的雅砻江干流锦屏大河湾上。电站为低闸引水式枢纽,开发任务以发电为主,兼顾河道生态环境用水,闸厂址间河道距离 119 km。锦屏二级水电站装机容量为 4 800 MW,水库调节库容 496万 m3,为日调节水库。

官地水电站位于四川省凉山州西昌市和盐源县境内。电站为堤坝式开发,主要任务是发电。电站装机容量 2 400 MW,水库调节库容 1.28亿m3,具有日调节性能。

2 鱼类保护措施与增殖站概况

根据审批的《四川省雅砻江锦屏一级水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四川省雅砻江锦屏二级水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和《四川省雅砻江官地水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及其批复意见,为减轻工程建设对鱼类资源的影响,三电站需采取增殖放流措施。鉴于雅砻江下游锦屏一级、二级、官地水电站工程河段鱼类资源组成相似,为发挥鱼类增殖站的规模效应,批复意见要求兼顾锦屏一、二级和官地水电站鱼类保护要求,在锦屏二级水电站闸址下游业主用地——大沱建设增殖放流站。

锦屏鱼类增殖站位于锦屏一级水电站业主营地所在地——大沱营地内,总面积约 47.39亩(1hm2=15亩),全年放流 4~12 cm长的苗种150~200万尾。近期放流鱼种主要包括长须裂腹鱼、短须裂腹鱼、细鳞裂腹鱼、四川裂腹鱼、鲈鲤和长薄鳅;远期增殖放流对象有裸体异鳔鳅鮀、圆口铜鱼、西昌高原鳅、中华鮡和青石爬鮡等。工程概算投资 1.5亿元。

3 增殖站设计

3.1 增殖站场址选择

(1)场址要求。根据鱼类增殖站建设规模,需 40~60亩相对较为平缓的土地,且其不存在重大地质灾害隐患;水源水质、水量能够得到有效保证,尤其是 4、5月份,鱼类繁殖期间约需流量 0.5~1.0 m3/s;要求距离业主营地近,便于管理;距离放流水域近,交通便利,能够兼顾三个电站的增殖放流。此外,建设和运行管理成本、周边社会环境等均为站址选择时需要考虑的因素。同时,根据锦屏一级水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批复意见要求,鱼类增殖站需建在业主大沱营地内。

(2)场址选择。锦屏水电站山高谷深,地形狭窄,鱼类增殖站用地要求较高且与电站主体工程同期建设,场内用地紧张,选址非常困难。为此,设计院与业主开展了广泛深入的选址工作,详细比选了 5个可能的场址,最终选定在大沱营地土料场。该场址为一古滑坡体,稳定性较差,需进行大量的地基处理工作方能保证场地的稳定,并非增殖站理想的场址。但与其它场址进行综合比较,其可行性、可靠性相对较高。

鱼类增殖站各场址比选情况见表 1。

表 1 锦屏一级、二级及官地水电站鱼类增殖站场址比选表

3.2 场址地质条件

拟建的鱼类增殖站场地位于大沱营地篮球场滑坡北侧,西至营地围墙,东临锦屏辅道之间的斜坡地带,场地南北长约 470 m,东西宽约 80~90 m,主要由含碎石粉质粘土、碎石土、块石土和板岩破碎岩组成,多为碎、块石土,堆积无序,分选性较差,边坡坡体透水性强。场地上共发育有 3条冲沟、1条排水沟、5条引水渠及多处泉点和湿地。

场地位于鹰嘴山 ~普子山老滑坡前缘斜坡地带,在前期老营地篮球场部位形成了局部的蠕滑,加上锦屏一级水电站料场开挖,边坡形成新的拉张裂缝,场地地质环境较为脆弱,在边坡前缘发育有两个变形体。而拟建的鱼类增殖场将修建在边坡前部和两个变形体上。

目前,场地边坡除变形体地段有下凹外,坡面总体较为平直,坡体上发育的冲沟、排水渠等未见明显变形迹象,场地整体处于稳定状态。因边坡后部坡高较大且坡陡,地表分布的含碎石粉质粘土在降雨及地下水的影响下可能会发生土滑、土溜现象,将影响其下部拟建鱼类增殖站的安全。

3.3 边坡处理

为切实保证鱼类增殖站场址的稳定,对场地边坡将采取稳定处理措施。增殖站边坡处理范围包括鱼类增殖站场平后高程 1 658 m平台以上后缘边坡,场地南北长约 470 m,高度约 40 m,边坡安全等级为Ⅱ级。

主要边坡处理措施如下:

按 1∶1.5的坡比对边坡进行削坡,约每 10 m高设置一 2 m宽马道,在整个坡面上形成了 2级或 3级 马 道(分 别 位 于 1 667.8 m、1 677.8 m、1 687.8 m左右高程处)。马道内侧边缘设置直角梯形断面排水边沟,用以排除坡面积水。

对距上游边界约 70 m位置开始至距下游边界约 70 m位置的范围内的坡脚设置抗滑桩。抗滑桩埋置于边坡内部距坡脚约 11.5 m位置处,平行于坡脚线均匀布置,桩轴线间距 5 m。

在边坡坡面设置钢筋混凝土网格梁护坡,在网格梁的节点处设置锚杆。采用截、排水措施将地表水或大气降水统一排放。

3.4 总体布置

锦屏鱼类增殖站设计场地高程为 1 640.0~1 658.0 m,用地面积为 47.39亩。锦屏增殖站共分三级平台,高程分别是 1 658 m、1 652 m、1 646 m。外侧防护平台高程 1 640 m,平台外边线沿现有公路及施工场地内侧布置,主要起支撑第三级平台的作用。各级平台外侧挡墙均采用混凝土半重力式结构,挡墙顶高程同平台高程。

一级平台高程 1 658 m,用地面积 19.28亩,从上游至下游依次布置有管理房、催产孵化开口苗培育车间、鱼苗培育车间、鱼种培育车间、环形亲鱼池及蓄水池。

二级平台高程 1 652 m,用地面积 13.90亩,从上游到下游依次布置鱼种培育池、矩形亲鱼池和污水处理池。

三级平台高程 1 646 m,用地面积 14.22亩,从上游到下游依次布置鱼种培育池、大规格鱼种培育池、环形亲鱼池和污水处理池。

管理房采用三层砖混结构,催产孵化开口苗培育车间、鱼苗培育车间和鱼种培育车间采用排架结构加网架保温夹心金属屋面,场地中布置的各池均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其中蓄水池、环形亲鱼池、大规格鱼种培育池和污水处理池的边墙与底板为分离式结构,其他鱼种培育池和矩形亲鱼池采用整体结构。鱼类增殖站养殖用水从雅砻江抽取,在场区外侧的雅砻江边设置抽水潜水泵站,安装 2台潜水泵,单台额定功率 115 kW,设计流量 420 m3/h,设计扬程 66.0 m。

进场公路位于增殖站上游,全长 936 m,分三条支路分别到 1 658 m、1 652 m、1 646 m高程平台。在一、二、三级平台外侧布置有场内公路,道路两旁设置绿化带,站内布置会车道,各级平台间均设置两处梯步,各鱼池间以人行道串行,池旁种植草皮。

4 生产工艺

增殖放流站工艺流程主要为:亲鱼收集购置、亲鱼驯养培育、人工催产和授精、人工孵化、苗种培育、放流、放流效果监测、调整生产规模和方式。其工作流程详见图 1。

收集、购置到亲鱼后,进入亲鱼培育车间。亲鱼培育是鱼类繁殖的关键,因锦屏增殖站放流对象以长江上游喜急流鱼类为主,亲鱼培育要求水体大、溶氧充足并要保持一定流速。锦屏鱼类增殖站培育池采用微流水方式,利用潜水泵推动池内水体产生水流进行江河水流的人工模拟。增殖站共设 6个环形亲鱼池、3个长方形亲鱼池,合计面积 4 573.2 m2。

亲鱼成熟后,在繁殖季节进入催产孵化及鱼苗培育车间。车间内设 2个催产池,为直径各 3 m的圆形水泥池。

鱼卵产出后,进入孵化设备。粘性卵的主要孵化设备为玻璃钢孵化槽;漂流性卵的孵化设备主要是孵化桶。鱼苗孵化出来后,依次进入鱼苗培育缸和鱼种培育缸。苗种培育成活率的高低与开口摄食密切相关,只有适时开口摄食了饵料的鱼苗才能成活。鱼苗开口期的合理放养密度、饵料大小和密度、水质条件等直接影响鱼苗能否及时开口摄食。一般来说,鱼苗培养缸培养的鱼苗成活率相对较高。锦屏增殖站设置了 30个培养缸,一次可培育 3~5万尾鱼苗。

5 建设进展情况

锦屏鱼类增殖站建设及运行准备共划分为三个标段:鱼类增殖站场平与边坡处理工程标;构筑物与机电设备标;养殖设备与技术支持标。

目前,鱼类增殖站场平与边坡处理工程已经完成,构筑物与机电设备正在实施,养殖设备与技术支持正在进行招标准备,预计增殖站将于 2010年底完建并投入试运行。

6 运行管理模式

为切实保证鱼类增殖站的运行效果,实现雅砻江鱼类增殖的目的,锦屏鱼类增殖站采取业主直接管理模式,即增殖站主要负责人、技术人员和专业养殖工人均由公司直接聘用,公司负责增殖站运行的全部工作。电站建成前,由锦屏建设管理局负责增殖站的建设、运行工作;电站建成后,由锦屏电厂全面负责增殖站的运行工作。鱼类增殖站投产初期,受专业能力限制,需聘请珍稀鱼类养殖的专业技术单位提供技术支持,包括珍稀鱼类的养殖技术、增殖站设备的运行调试、技术人员的培养等,通过 3~5年时间,增殖站具备独立生产、管理及运行能力。

图 1 锦屏鱼类增殖站生产工艺流程图

7 结 语

锦屏鱼类增殖站在地质条件极为复杂的条件下经过进行反复、大量的设计工作,因地制宜,采取多级平台布置,应用养殖水全循环自净系统、车间式养殖等先进生产工艺,采用业主自主管理方式,后期将依附增殖站开展大量的鱼类保护试验与科研工作。该增殖站的设计、建设及未来的运行管理,将为提高水电行业鱼类保护工作水平,加强鱼类保护基础科学研究,实现水电与生态和谐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猜你喜欢
雅砻江场址锦屏
加发布深层地质处置库候选场址适宜性报告
四川省:雅砻江两河口水电站全部投产
雅砻江两河口水电站全部机组投产发电
中国高放废物地质处置地下实验室场址筛选
雅砻江杨房沟水电站并网发电
棘胸蛙养殖技术(一)——场址选择与设计
1981~2017年雅砻江流域面雨量变化特征分析
奉化市锦屏中心小学
关于地下实验室分类的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