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钴胺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老年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观察

2010-03-15 03:59蔡红莉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0年3期
关键词:丹红传导注射液

蔡红莉 杨 敏 邵 良 符 建

江苏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 南通 226000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发生率高达60%~90%。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可累及感觉神经、运动神经及自主神经,使患者产生麻木、疼痛等感觉及运动障碍,甚至下肢坏疽,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积极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对减少糖尿病患者的致残率和提高其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目前由于生活方式、营养过剩、机体功能下降等因素,老年人患糖尿病的比例越来越高。近1年来我们应用甲钴胺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50例,且与对照组比较,取得良好效果。现分析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择2008-07~2009-07住院的老年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100例,均为2型糖尿病,符合1999年WHO制定的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1],并具有下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表现:(1)出现肢体运动、感觉神经病变症状,如痛、温觉过敏与迟钝、麻木、末端束缚感、手足袜套感、烧灼、刺疼、钝疼、撕裂疼、肌无力、走路不稳脚似踏海绵感等。(2)深浅感觉明显减退,跟腱反射减退或消失。(3)糖尿病神经性膀胱表现,如排尿困难、尿不尽等。(4)肌电图检查显示运动、感觉神经传导障碍,B超检查显示膀胱残余尿量增加。(5)除外其他原因所致周围神经病变。有出血性疾病或出血倾向及合并严重心、肝、肾功能异常者不能入选。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50例,男27例,女23例,年龄65~95岁,糖尿病病程3~32年,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病程8个月~14年;对照组50例,男26例,女24例,年龄65~91岁糖尿病病程2~34年;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病程6个月~13年。血脂、血压、血糖控制较满意。2组患者性别、年龄、病情、病程、血糖控制水平诸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上述2组患者均接受基础治疗,即糖尿病教育,饮食控制,常规口服降糖药物和(或)胰岛素控制血糖。联合治疗组给予甲钴铵(日本卫材公司,商品名为弥可保)2 mg稀释于100 m l生理盐水中静滴(避光),1次/d;丹红注射液(荷泽步长制药公司)40 m l稀释于250 m l生理盐水中静滴,1次/d;对照组仅给予甲钴铵(治疗用法、用量同联合治疗组)。2组治疗均以14 d为1个疗程,间隔1周,连续使用2个疗程后观察疗效。不使用其他影响血流变化的药物。

1.3 观察指标 在对比治疗期间,观察并记录每例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包括肢体疼痛、麻木、感觉减退、腱反射减弱、出汗、发热、腹泻、排尿障碍等。使用日本光电肌电诱发电位仪(MEB—9200K)测定治疗前后腓神经、正中神经等感觉神经传导速度。疗效判定为显效:四肢感觉障碍、疼痛、麻木等症状消失,触觉、腱反射减退明显改善,周围神经传导速度显著改善;有效:四肢感觉障碍、麻木、疼痛等症状减轻,触觉、腱反射减退有所恢复,周围神经传导速度有所改善;无效:症状、体征及周围神经传导速度无改善[2]。

1.4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均用SPSS10.0统计软件包作数据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单项方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四格表χ2检验。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比较 见表1。

表1 2组患者疗效比较

2.2 神经传导速度比较 见表2。

表2 2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传导速度比较(±s)

表2 2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传导速度比较(±s)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

2.3 不良反应 联合治疗组仅1例出现胸闷,1例出现头晕,均经休息吸氧处理后症状好转,完成疗程。

3 讨论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Duby等[3]报道约30%住院糖尿病患者和20%社区糖尿病患者患有此病,年发生率约为2%,老年人是糖尿病发病的主要群体。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清楚。目前,公认的有6大学说,即:血管学说、代谢性学说、免疫学说、神经营养因子学说、蛋白合成及轴突转运学说、基因学说[4],而血管和代谢学说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占主导地位。其中主要原因为微循环障碍及血液流变学异常造成的神经纤维缺血缺氧,糖代谢障碍[5]及组织氧化代谢增加致神经组织损害。其病理改变以神经纤维发生节段性脱髓鞘改变,轴索再生能力受损,同时有雪旺细胞损害及不同程度的轴突再生能力受损,累及感觉神经,影响四肢感觉及运动功能。目前用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治疗的药物主要包括以下几类[6]:(1)调节神经细胞代谢、营养修复神经的药物。(2)直接扩血管药物。(3)改善微循环,消除自由基的药物。(4)钙拮抗剂。(5)醛糖还原酶抑制剂等。甲钴胺为甲基维生素B12,其生化学上,通过甲基转化反应可促进核酸、蛋白、脂质代谢;药理学上,可修复被损伤的神经组织且与其他B12相比,其向神经组织中传递性好。甲钴胺作为神经营养剂能促进髓鞘中脂抽卵磷脂的合成,加速轴索的再生,同时药物直接作用于损伤神经,能发挥最大药效[7]。甲钴胺的不良反应有皮疹、头痛、发烧感(<0.1%)和出汗、肌内注射部位疼痛、硬结(临床发生率低)。丹红注射液主要成分是丹参和红花。君药丹参:(1)抗血栓形成和改善血液流变学,能提高纤溶酶活性,促进纤维蛋白溶解[8];(2)改善微循环,抗氧化损伤作用[9]。辅药红花有扩血管作用,对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可提高维蛋白溶解酶活性,能有效地抑制血小板黏附、聚集、激活和释放血栓烷素A2(TXA 2),激活血管内皮细胞释放前列环素(PGI2),纠正外周循环TXA 2/PGI2的平衡失调[10]。丹红注射液偶有皮疹、瘙痒、头晕、胸闷、心悸、发热、恶心、呕吐、腹泻等过敏反应。本试验采用甲钴胺与丹红注射液联合治疗老年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并与单用甲钴胺治疗组比较,结果显示联合治疗组的显效率、总有效率分别68%、90%;对照组的显效率、总有效率52%、66%,结果表明联合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联合治疗组的神经传导速度增加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联合治疗组不良反应少且轻,该联合治疗法对老年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治疗有意义,值得推广。

[1] A lberti KG,Zimmet PZ.Definition,diagnosis and classification of diabetesmellitus and its complications.Part 1:diagnosis and classification of diabetesmellitus D rovi Sional report of aWHO consultation[J].Diabet Med,1999,16(6):442-443.

[2] 靖泽友,李华,黄伟.前列腺素E1脂微球载体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68例报道[J],重庆医学,2008,37(21): 684-685.

[3] Duby JJ,Campbell RK,Setter SM,et al.Diabetic neuropathy: an intensive review[J].Am JH ealth Syst Pharm,2004,61: 160-161.

[4] 张国华,廖晓凌,林杰,等.糖尿病神经病变发病机制研究进展[J].临床荟萃,2003,18(21):2472-2481.

[5] 胡艳红,戋尧,孙子林,等.糖基化终产物及脂代谢紊乱与糖尿病神经病变的相关分析[J].临床荟萃,2006,21(10):693-695.

[6] 于滢.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药物治疗[J].天津药学,2006, 18(2):542-57.

[7] 陈峰,苏庆军.甲钴胺六位注射与物理疗法治疗周围性面神经炎的疗效比较[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8,11(14):30-32.

[8] 胡小戎,曹凤梅.丹参的药理、临床应用与制剂研究[J].中国新医药,2003,2(6):54-55.

[9] 陈向荣,陆京伯,石汉平.丹参的药理作用研究新进展[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1,21(1):44-45.

[10] 王淑君,王万铁,熊建华,等.红花注射液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家兔血浆TXA 2/PGI2水平的影响[J].中国现代应用药学,2003,20(2):100-101.

猜你喜欢
丹红传导注射液
Effects of Shenmai Injection (参麦注射液) Combined with Meglumine Adenosine Cyclophosphate Injection on Cardiac Function and Peripheral Serum Levels of TNF-α,TGF-β1 and IFN-γ in Patients with Viral Myocarditis
神奇的骨传导
充分发挥银行在政策传导中的作用
血必净注射液与转化糖电解质注射液的配伍稳定性
“散乱污”企业治理重在传导压力、抓实举措
UPLC-MS/MS法同时测定血必净注射液中8 种成分
炎琥宁注射液不良反应的Meta分析
42例丹红注射液不良反应/事件报告分析
PI3K/AKT/Bcl-2凋亡信号传导通路的研究进展
丹红注射液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并发脑梗死52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