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云计算下的高校图书馆网络信息交流

2010-03-22 11:34上海应用技术学院图书馆上海200235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2010年11期
关键词:信息中心交流图书馆

●冯 蕾(上海应用技术学院 图书馆,上海 200235)

1 引言

在互联网Web2.0的推动下,网络信息量呈爆炸式的增长,人们通过网络进行信息获取不仅成为时尚而且已经逐渐成为人们获取信息和交流信息的主要渠道,多样化的信息来源和读者个性化的信息需求确定了图书馆是信息获取和信息交流的中心,但是由于种种因素图书馆不能完全满足读者的信息需求,网络信息交流也不是很通畅,这使得再丰富的信息读者也得不到最大限度的满足。云计算的出现对网络信息交流产生了巨大影响,云环境下的网络信息交流改变了以往信息交流的一般模式,读者信息获取和信息发布的双向交流更为流畅,网络信息交流的环境大为改善,云计算带来了图书馆网络信息交流模式的根本改变。2图书馆网络信息交流改革的必要性

2.1 网络信息交流的特殊性和网络系统的复杂性

信息交流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图书馆网络信息交流的特殊性就是一方面读者通过信息交流对图书馆发布他的信息需求,图书馆根据读者的信息需求及时为读者提供准确的、全面的信息;另一方面图书馆通过信息交流掌握读者的个性特点、兴趣爱好、研究方向进而再为读者推荐相关联的信息。所以,图书馆的网络信息交流是一个信息发布、信息获取、信息整合、信息推荐的过程。[1]

网络系统的复杂性体现在:① 结构复杂性。网络连接结构错综复杂,极其混乱,而且可能随时间变化。② 节点复杂性。网络中的节点可能是具有分岔和混沌非线性行为的动力系统。③ 各种复杂性因素的相互影响。实际的复杂网络会受到各种各样因素的影响和作用。

2.2 图书馆网络信息交流调查问卷分析与存在问题

现在大多数高校图书馆都开展了基于Web2.0的信息服务。图书馆2.0的应用包括维基、博客、RSS等等项目。从理论上讲,图书馆2.0的应用拓展了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延伸了图书馆的信息服务,方便了读者信息交流。为更好地提升信息服务质量,我们对读者使用图书馆网络信息交流情况作了书面调查和网络问卷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300份,实际回收280份,其中教师发放100份,回收90份,回收率90%;学生发放200份,回收198份,回收率99%。参加回答网络调查问卷的各类人员200人。问卷主要内容分为三大部分:① 你对现行图书馆网络信息交流系统评价;② 对于维基、博客、RSS、Instant Message、Tagging等图书馆2.0的应用技术,你经常选用哪种;③ 你希望图书馆提供怎样的网络信息交流环境。

根据我们回收的调查表来看,图书馆网络信息交流存在如下问题:

(1)现行图书馆网络信息交流系统由于技术的改进已较为通畅,但读者并不十分满意。由于互联网的飞速发展,95%的被调查者都认为现在通过网络在图书馆获取信息比以前更便捷,内容也更丰富,信息交流也比以前通畅。但是读者更需要图书馆网络信息交流内容有针对性,提供的信息有真实性,信息的内容要有时效性,信息交流的渠道要有保密性。

从调查情况来看,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对现行图书馆网络信息交流系统评价不是很高,满意程度一般都在60分上下(满分100),且年龄越小对信息的敏感度也越高,对信息的要求越高。丰富的网络信息和数字图书馆资源使得读者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容易获取自己想要得到的信息,但是由于信息急剧增长,垃圾信息始终影响人们对于真实信息的获取。有些信息资源本身的分类缺乏逻辑,分类过多或者说分类缺乏标准体系,还有些错误的分类,导致读者不能快速、准确辨别和选择、判断信息资源。随着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及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新信息不断涌现,读者对新信息的需求越来越广泛而迫切,信息的扩张和更新已成为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的重要工作,但是由于各种原因,图书馆信息更新缓慢,内容滞后,不能保证其时效性。目前,图书馆网络信息交流大都通过BBS、QQ图书馆网站上留言平台、在线咨询平台、博客、WiKi等进行,这些信息交流通道保密性不强,从调查中可以看出,此项打分是四个项目中最低的,基本都在60分以下。

(2)对于图书馆2.0推出的运用于信息交流的各类技术,读者感觉名目繁多,无从下手。图书馆2.0大量运用了Web2.0的Blog、RSS、WiKi、Ajax等核心技术,通过这些技术进行内容整合、资源整合,继而建立个性化门户。在个性化门户中有“我的收藏夹”“我的书架”“我的音乐”“我的影集”“我的订阅”“我的兴趣相同的好友”等等栏目,而这些栏目并未引起读者很大兴趣,读者反而觉得名目繁多,无从下手,根本不起实际作用。另外,图书馆的Blog、WiKi都需要学科馆员日常的维护、管理,但是由于学科馆员队伍建设明显落后于图书馆技术的进步,因此,Blog、WiKi的实际使用效果和读者的反映都不是很好,不能达到预期效果。

(3)读者希望图书馆提供更好的网络信息交流环境。对于希望图书馆提供怎样的网络信息交流环境,读者提出了很多建议,概括起来有两点,一是希望图书馆可以提供随时进行信息交流的虚拟空间,并有实事咨询功能;二是希望操作界面直观、简洁、方便使用。

3 云计算下的图书馆信息交流

云计算通过数据中心来协同全球各地的各种数据计算,能随时随地地去满足用户的各种要求,它有超大规模、虚拟化、高扩张性等特点。[2]云计算技术日益成熟,当前搜索引擎、网络信箱、网络存储、文件处理服务等简单云计算技术在互连网服务中已经被广泛使用。

3.1 建立云计算下的高校图书馆信息中心的可行性

在同类高校中建立云计算下的图书馆信息中心,可以从根本上改善目前信息交流存在的问题。高校图书馆作为重要的教育辅助部门,肩负着同样的教育职能,他们的办馆理念、办馆宗旨、服务对象、服务模式都是一致的,这是云计算环境下建立高校图书馆信息中心的基础,我们利用云计算的特点建立统一的信息中心(或者称为信息银行),在信息中心这片“云”下进行信息获取和信息交流。信息中心拥有大容量的存储,可以存储各类数字资源,并同时提供各类平台服务功能,如软件服务平台、咨询服务平台、信息获取平台、数据存储服务平台、信息交流服务平台、数据挖掘服务平台、学科馆员服务平台等等,为高校读者提供全方位的服务。信息中心由各高校图书馆集资建设,中心统一购买数字资源版权,聘请资深云计算机技术团队来进行日常管理、数据实时更新和维护,信息中心提供的所有服务都是有偿服务,有明确的价目表,各高校读者按照其图书馆出资比例享受应得服务。信息中心提供给高校每个用户的登入号是唯一的身份证明,根据登入号系统自动判别读者并提供相应的服务。

3.2 建立云计算下高校图书馆信息中心的必要性

(1)云计算彻底改变了各类高校读者信息交流模式,不但能使不同类别高校读者都能享受到同样服务,方便读者信息获取和信息交流,同时也更方便学科馆员进行信息挖掘,以便为读者提供更好的个性化服务。在信息获取上,由于云计算提供的云存储服务使读者凭借个人账户和密码无论何时何地都能方便存取。在信息交流中,读者可以随意地跟“云”中任何一个用户进行信息交流。云存储可以记录读者的日志,根据日志实现实时索引,读者把日志信息提供给“云”中某一学科资深学科馆员与其共享;学科馆员可以根据日志记录进行深层次的挖掘,为读者提供更全面的个性化服务,不管是哪个高校的读者都可以享受到资深学科馆员的服务,使得读者获取的信息更准确有效。

(2) 云计算将信息和数据集中存储、集中处理、集中管理,避免资源重复建设,倡导图书馆低碳经济。据报道:生产一台电脑需要使用1.8吨的化石燃料和水,一台电脑使用时会产生0.1吨的CO2,每台服务器的功耗平均是300-400瓦,现在全球服务器每小时的耗电量是1400万度,因此减少服务器机房就可以降低“碳排量”。[3]现在每个高校图书馆都建有自己的服务器机房,服务器数量多则十几台甚至几十台,少则七八台,每年的“碳排量”可想而知。图书馆纸质图书的馆藏量也是影响低碳经济的一个重要指标,合理调整纸质图书的馆藏量同样也能起到“节能减排”的作用。当今社会人们已经越来越重视低碳经济的发展,以有效应对气候变化,图书馆的发展也要走低碳经济道路,这样才可持续发展。

信息中心的建立可以停止各高校图书馆的服务器机房的建设,云存储可以将各类数字资源和各类信息集中存储,并对数据提供安全防护,通过专业管理对数据资源进行有效分配、负载均衡和安全控制、病毒防范。[4]从图书馆自身角度讲还可以节省很多人力物力。首先可以避免数字资源重复建设,共建信息中心可以减少资金投入,利用云存储可以大量减少购买纸质图书。其次大量减少对计算机的日常软硬件维护工作和数据更新、数据库采购等工作,图书馆技术人员可以集中精力搞好读者信息挖掘和个性化服务工作。

(3)云计算可避免一些高校由于办学规模小而造成的数字资源馆藏不足。各高校由于办学规模不同其数字资源建设规模也各不相同,“211”工程大学数字资源非常丰富,一般地方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就非常有限,这和高校图书馆的规模与资金投入相关。这种情况给一些高校教师查阅资料带来极大不便,为了得到一些重要资料不得不到其他高校去查阅;而到了其他高校图书馆除了要交付一定查询费外还要办理繁琐的手续,而且办理的临时手续还有时间限制,过了使用期再去查阅资料又得办理同样的手续,为了求得一些重要资料教师们不得不奔波于各个高校。

云计算下高校图书馆信息中心的建立打破了各高校图书馆的围墙,“云”把成千上万电脑和服务器互联成电脑云,我们不但可以从“云”端获得超级计算机的效果,还可以使教师在任何地方通过网络和简易的终端设备(电脑、手机)随时随地用他的账号登入查阅所有资料;查询到的资料如果要下载则按下载流量进行计费,信息中心制定出一套合理的计费标准,各个高校可以从节省下来的金费中拿出一部分作为不同级别教师查阅教学、科研、管理等资料的补贴。云计算下各高校数字资源达到了彻底的共享,特别弥补了一些地方高校和非重点高校及民办高校由于金费、人力、物力不足所造成的教育资源短缺问题,提升了这类高校办学质量,同时也更丰富了一些重点高校和著名高校的数字资源。

(4)云计算从根本上保证了高校师生读者信息安全。云计算有专业“云”专家来集中处理信息,特别是数据的集中存储更容易对数据进行安全监控,既保证了读者使用数据的安全,也有效防止了病毒的传播,让读者用的省心、放心。[5]

4 结束语

实现云计算下的高校图书馆的网络信息交流要做很多前期的准备工作,重要的是要由政府部门出面成立一个部门负责建立一整套完整的系统体系,包括法规、各种规章制度、云计算标准等;协调各高校图书馆之间的工作(包括费用的支出与管理),与各个数据供应商沟通购买数据库版权,深入调研各高校读者对数字资源、计算机软件的需求,选择信誉良好的“云”服务商,组建“云”专业管理团队和技术团队等等。

尽管云计算技术在有些方面还不够成熟,但是随着从理论上的不断深入研究到实践的不断运用,一定会促进良好的图书馆网络信息生态环境的建立,开创全新的图书馆网络信息交流模式。

[1]袁文秀,余恒鑫.关于网络信息生态的若干思考分析 [J].情报科学,2005(23):144-147.

[2] Google云计算.什么是云计算 [EB/OL].[2009-07-07].http∶//www.cncloudcomputing.com/jinghua/63_2.html.

[3]郭万达,郑宇劼.低碳经济:未来四十年我国面临的机遇与挑战[J].开放导报,2009(4):5-9.

[4]Google云计算.云存储在基因研究的应用实例[EB/OL].[2009-07-07].http∶//www.cncloudcom puting.com/cunchu/229.html.

[5]王鹏.走进云计算[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9.

猜你喜欢
信息中心交流图书馆
如此交流,太暖!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2019年中国化工信息中心 7大期刊电子版联合订阅:
2019年中国化工信息中心 7大期刊电子版联合订阅:
图书馆
世界经济主要指标
2016年6月集贸市场仔猪价格
去图书馆
“交流”等5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