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图书馆学大门的金钥匙——评蒋永福教授的《图书馆学通论》

2010-03-22 19:37洪伟达
图书馆建设 2010年9期
关键词:通论图书馆学教授

洪伟达

(中共黑龙江省委党校图书馆 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0)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图书馆事业迎来迅速发展的黄金时期。但是我国的图书馆人才显得尤为匮乏,如何为图书馆事业培养和输送优秀的人才,是图书馆学与教育学领域专家、学者致力解决的问题。虽然目前市面上图书馆学教材众多,但是普遍缺乏对图书馆历史的全面梳理、对国外现代图书馆管理与职业理念的融合,而图书馆学教育更是缺少既能深入介绍图书馆学相关专业知识又能指导图书馆实践工作的综合型教材。为了补充图书馆学相关知识、完善图书馆学学科教育体系、满足图书馆的职业需求并更好地为图书馆学教学、研究和实践工作服务,黑龙江大学蒋永福教授于2009年出版了《图书馆学通论》(以下简称《通论》)一书。该书由黑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分为7章,共31节,洋洋洒洒57万余字。由于其以独特的体系结构与研究视角综合了图书馆学各研究领域的信息与知识,堪称图书馆学专业学子们踏入“天堂”之门的金钥匙、遨游知识海洋的航向标。

1 研究背景

我国最早的图书馆学通论性著作可以追溯到1923年出版的《图书馆学》(杨昭),该书以编译结合的方式打破了一味译书的局面,是我国第一部图书馆学概论性著作[1]。其后,洪有丰、杜定友、刘国钧等“新图书馆运动”时期的图书馆学家致力于图书馆学基础理论研究,促进了应用图书馆学的发展[1]。20世纪80年代,图书馆学教育逐渐恢复,为满足图书馆学本科正规教育的需要,一批图书馆学基础理论的教材相继问世[1]。吴慰慈等人编写的《图书馆学概论》、黄宗忠编写的《图书馆学导论》、宓浩等人编写的《图书馆学原理》等图书馆学教材体现了当时的学者对图书馆学理论的新思考,内容上吸收了国外图书馆学的新成就[1]。但是由于当时研究条件有限,图书馆学理论研究与图书馆学教育发展在某种程度上受到时代的限制。新世纪以来,以于良芝、王子舟、蒋永福为代表的新一代图书馆学者在广泛引入、借鉴及融合国外先进图书馆理念的基础上,对图书馆学理论体系重新解构与建设,其系列研究成果丰富了图书馆学理论专著与教材。

纵观图书馆学理论研究的发展,国内图书馆学研究曾出现过4部以通论命名的专著和教材,分别是杜定友的《图书馆通论》(商务印书馆,1925年)、俞爽迷的《图书馆学通论》(中正书局,1936年)、朱华平和高健主编的《图书馆学通论》(中国文史出版社,2003年)及武德运的《图书馆学通论》(陕西人民出版社,2005年)。蒋永福教授继续沿用了《图书馆学通论》这一书名,再创历史上又一通论性著作。

2 《通论》的特点

2.1 定位清晰准确,具有较强的针对性。

蒋教授将《通论》准确定位于“专著性教材”,通过“章—节—知识点”的体例结构重点阐述了图书馆学基本概念、原理、理念及历史沿革,重构了图书馆学学科体系。书中对于图书馆学基础知识的整理内容全面、条理清晰、自成体系,给初涉图书馆学领域的学生一个全面、直观、感性的认识,可以说《通论》出色地扮演了图书馆学知识和图书馆实践工作引路人的角色。同时,书中通过对其他相关学科知识的引入和介绍,向学生传达了一种正确的学习观——“学习图书馆学知识需要广博的知识面”[2],引导和激发学生广泛阅读,拓宽和充实其相关知识,为其今后从事图书馆学学术研究和图书馆实践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可见,《通论》既满足了图书馆学科建设的需要,又迎合了图书馆职业实践的需求,不但可以作为图书馆学本科生、研究生的基础性教材,为其打开通向图书馆学知识殿堂的大门,而且,也可以作为图书馆从业人员掌握与了解图书馆学专业知识、进行图书馆学学术研究的高层次的学术参考资料。

笔者认为,对于图书馆学专业的学生尤其是初学者来说,最为重要的并不是掌握图书馆学深奥的理论,而是知晓“图书馆(学)是怎么来的、是什么样的、干什么的”这样一些基本问题,从而引发其学习图书馆学的兴趣,培养其从事图书馆职业的志向。蒋教授在《通论》一书中从图书馆学知识普及角度出发,介绍了图书馆相关的基本概念及图书馆发生学机理(详见第1章)、图书馆发展史(详见第2章)和图书馆学史(详见第7章)等若干基本问题,通过对最基本的理论知识的介绍,如长者讲故事般为读者缓缓展开了图书馆产生、发展和演变的恢弘历史画卷。此外,蒋教授对书中附录内容的选择也是用心良苦,包括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公共图书馆宣言》、国际图书馆协会和机构联合会(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Library Associations and Institutions,简称IFLA)的《图书馆与知识自由声明》及美国图书馆协会(American Library Association,简称ALA)的《美国图书馆协会伦理守则》,这些纲领性文件既是学习图书馆学专业、从事图书馆职业应当知晓的知识,又为书中相关理念的提出提供了理论基础和现实例证。

2.2 理念新颖前沿,具有较强的创新性。

鉴于目前国内图书馆学专业课程教育一般将有关信息组织与整理方法(微观组织原理)等内容单独编写教材并单独授课,故本书没有安排图书馆微观组织原理等方面的内容介绍,而是在先进图书馆理念方面铺以浓墨重彩。蒋教授是国内著名的图书馆学基础理论专家,20世纪80年代起便活跃在学术界,发表了一系列引领学术前沿的研究成果。书中所涉及的知识自由、信息公平、社会包容、制度图书馆学、现代图书馆理念、图书馆治理等先进图书馆学理论都是蒋教授近几年的主要研究领域,凝聚了蒋教授多年的心血,体现了蒋教授学术研究思想的精髓,更是图书馆学界的研究热点和精华。《通论》不仅仅是一部教材,更是一部具有“蒋氏后现代风范”的重量级学术论著,书中对图书馆学研究热点与前沿的总结与归纳具有明显的学术导向性。蒋教授在书中写到:“正确的图书馆理念,预示着图书馆行为的正当性,即正确的图书馆理念能够引领和指导图书馆实践,使其不偏离应负使命方向。图书馆从业者若欲出色地履行职业使命和自身的职责,应准确理解并内化图书馆理念。”[2]正是基于这样的思想,蒋教授大胆地突破意识形态的局限和制约,在书中提出部分超前于实践的图书馆学理念(如知识自由、图书馆治理、社会包容等),甚至有些理念在目前国内研究中是有所禁忌和避讳的。这些现代图书馆理念与图书馆学思想的提出可谓石破天惊,打破了学界的羞涩与遮掩,强调图书馆权利、图书馆精神、图书馆服务等图书馆学领域的主流思想,赋予图书馆理念以全新的内涵。

本书详尽展开论述的部分(第4-6章)则突显了蒋教授的学术观点与主张,例如,图书馆事业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支持;维护知识自由是图书馆员职业的核心价值;制度缺位是中国图书馆事业发展的瓶颈,等等。需要指出的是,本书设专章(第4章)论述了“现代图书馆理念”,这是国内继于良芝的《图书馆学导论》(科学出版社,2003年)之后又一次对现代图书馆学理念所作的理论阐发,体现了图书馆学学术思想的领先性和前瞻性。此外,本书具有较强的包容性,在大量引用和借鉴国外先进的图书馆理论和实践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对图书馆(学)历史沿革的梳理和阐述,以史鉴今,兼具“外为中用”、“古为今用”之通论特点。

2.3 内容融会贯通,具有较强的包容性。

本书在内容上既具有横向延展性,又具有纵向延伸性。

首先,内容的横向延展性体现在:一方面,本书融汇了图书馆学“史(图书馆史及学史)、法(图书馆学研究方法)、制(制度图书馆学、图书馆立法)、论(专论、各家之言的总结)” 等核心内容,涉及图书馆学基础理论的各个方面;另一方面,横跨哲学、经济学、权利政治学、制度经济学等多学科领域,将公共物品理论、制度理论、治理理论、政治哲学理论等其他领域的先进理论和成果与图书馆学专业紧密结合,为图书馆学高层次教育(研究生教学)提供引导。这样的内容设置源于蒋教授高瞻远瞩的认识:“图书馆学知识不应该是一个孤立的系统,所谓‘自成体系’也不应该作茧自缚式地‘与世隔绝’,而应该与其他相关学科知识相通,尤其是图书馆学基础理论研究更有必要汲取或引入其他学科的先进理念、现有思想资源”[2]。书中论及的图书馆治理和制度图书馆学内容的设置在国内以往的图书馆学教材中是鲜见的,可以说,设置这一部分内容是本书专著性的体现,也是本书的一大亮点。

其次,内容的纵向延伸性体现在对图书馆本体发展史和理论发展史的梳理上。本书从知识的产生到记录知识的载体——图书文献的产生,再到对客观知识进行组织的人类记忆机构——图书馆的产生谈起,对中外图书馆发展史、图书馆学发展史进行了细致的梳理,填补了目前国内图书馆学基础理论教材缺乏史志教育的空白。本书不惜重墨大篇幅介绍和梳理历史沿革过程源于这样一种认识:不了解历史,就很难理解“现代为什么这样”的问题,也就是说,较全面地了解和掌握历史是全面获得图书馆学知识的基本前提[2]。重视对历史的阐述,尤其是对我国近现代图书馆学史及图书馆学家的介绍,是本书的一个特点,这部分内容对图书馆学专业学生了解学科发展的历史沿革是极其重要的。如书中除了介绍孙毓修、沈祖荣、戴志骞、李小缘、杜定友等近现代图书馆学家及其思想外,还重点论述了改革开放后的中国图书馆学基础理论的研究,阐发了中国图书馆学理论研究转型中的两大特点:一是在研究方向上,从理论批判转向理论建设;二是在价值取向上,从一元转向多元化[2]。此外,书中附有图表、书目和数据作为参考,增强了本书作为教材的实用性。

3 建议与希望

作为一部教材,本书显然是按照蒋教授设计的思路引领学生步入图书馆殿堂的,但是这样的主观设计有可能会使学生形成思维定式,妨碍思维的发散性培养,限制学生对图书馆学的全面认识。书中安排了许多其它学科的相关知识,这对于知识储备不深的学生来说(尤其是本科生)可能难以消化。笔者建议在书中适当安排“扩展阅读”内容,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形成自己的观点与认识,这样更能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此外,对于长篇著作来说,存在排版问题和错别字在所难免,但是本书这一问题较多,为读者尤其是非专业学生的阅读和学习带来了一定的障碍,这些问题是可以也是能够避免的,建议在再版过程中加以修正。

虽然本书有些许遗憾,但瑕不掩玉。《图书馆通论》一书突破了传统图书馆学教材的局限性,对图书馆学的学科建设、教材编制、人才培养等方面进行了理论创新和有益尝试,堪称图书馆学理论研究与教学实践方面的一部佳作。该书汇聚了目前图书馆学基础理论研究的先进成果,其出版标志着我国图书馆学理论研究已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必将对图书馆学学科发展与专业教育产生重要的影响和推动作用。当然,作为一本专著性教材,它的学术影响力是有限的,但我们相信它会在阅读者的心中播下无限的希望和理想的种子。正如作者在前言中写的那样:“‘通论’的目的是为了‘通识’,但任何‘通论’其实都达不到完全‘通识’的目的。这也许就是‘学海无涯’的原因吧。既然‘通论’和‘通识’之路都无涯,那么,我们只好继续行舟——努力向前、再向前……”[2]

[1]范并思.20世纪西方与中国的图书馆学——基于德尔斐法测评的理论史纲[M].北京: 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4.

[2]蒋永福.图书馆学通论[M].哈尔滨: 黑龙江大学出版社, 2009.

猜你喜欢
通论图书馆学教授
田教授种“田”为啥这么甜
刘排教授简介
协通论视佛经一例
安全通论(16)——黑客生态学
安全通论(16)——黑客生态学
寂寞与喧嚣:当代图书馆学研究现状剖析
中国图书馆学之当下:反思与瞻望
广西图书馆学会2013年年会暨第31次科学讨论会在贵港举行
广西图书馆学会2012年年会暨第30次科学讨论会在南宁举行
恐怖的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