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药并用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2010-04-03 22:19吴丽莉李雅书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0年4期
关键词:血行补法印堂

吴丽莉,李雅书,罗 莹

(长春市中医院神经内科,吉林长春130022)

糖尿病时发生小动脉和毛细血管病变,以及代谢障碍等原因,可引起神经系统任何部分病变,但主要累及周围神经和植物神经系统,尤以多发性周围神经病变最常见[1],也是糖尿病主要的致残因素之一,发生率高达85%以上。自2005年以来,笔者采用中药配合针刺疗法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30例,取得较好疗效,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30例均为长春市中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患者,男12例,女18例,年龄41~72岁,糖尿病病程2~18年,周围神经病变病程6个月~2年。

1.2 诊断标准 符合《实用内分泌学》(2版)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诊断标准,表现为四肢对称性麻木、疼痛、蚁行感、烧灼感,神经系统检查跟膝腱反射减弱或消失,深浅感觉减退。

1.3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均给予适当的降糖药物或胰岛素治疗,糖尿病饮食,使空腹血糖控制在7.0 mmol/L以下,餐后2 h血糖控制在10.0 mmol/L以下。

1.3.1 中药治疗 予化瘀通络,益气养阴中药,药物组成:桃仁10 g,红花10g,,水蛭10g,党参20 g,山药20 g,生地黄20 g,麦冬15 g,天花粉15 g,桂枝10 g。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疗程1个月。

1.3.2 针刺治疗 采用醒脑开窍针刺法配合局部取穴,选穴:内关、人中、上星、印堂、三阴交;配合合谷、曲池、足三里、丰隆、八邪、八风。

操作方法:先刺双侧内关,直刺0.5~1寸,采用提插捻转结合的泻法,施手法1 min;前3 d针刺人中,向鼻中隔方向斜刺0.3~0.5寸,采用雀啄手法,以流泪或眼球湿润为度,3 d后改为针上星、印堂,先刺印堂,刺入皮下后使针直立,采用轻雀啄手法,以流泪或眼球湿润为度,继刺上星,选3寸毫针沿皮刺透向百会,施用小幅度、高频率捻转补法,行手法1 min;三阴交穴,沿胫骨内侧缘与皮肤呈45度角斜刺,进针0.5~1.0寸,针尖刺到原三阴交穴的位置上,采用提插补法,针感到足趾,下肢出现不能自控的运动,以抽动3次为度;其它局部穴位均施捻转补法,得气后留针30 min,每日1次,疗程30 d。

1.4 疗效标准 显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或显著改善,肢体感觉及活动功能正常;有效:主要临床症状改善;无效:临床症状、体征均无变化。

2 结果

本组30例中,显效17例,占56.6%;有效10例,占33.3%,;无效3例,占10%。总有效率为90%。

3 讨论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主要基于微血管病变,普遍认为是血管障碍,代谢紊乱,神经营养因子减少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目前西医多用B族维生素、血管扩张剂、醛糖还原酶抑制剂等,效果均不理想。中医学认为本病是由于消渴日久,气阴亏耗,血行凝滞,脉道瘀阻,阳气不能达于四未所致。其病机关键是气阴两虚、脉络瘀阻,气虚则运血乏力,阴虚则血行艰涩,均可导致血行不畅,络脉瘀阻,则表现为肢体麻木、疼痛等症。故笔者采用化瘀通络、益气养阴为治疗大法,方中桃仁、红花、水蛭破瘀行血,活血通络,祛瘀生新;党参、山药健脾益气;生地黄、麦冬、天花粉养阴清热,生津止渴;桂枝通达一身之阳气,舒筋止痛。

醒脑开窍针刺法是由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石学敏教授创立的治疗脑卒中为主的有效方法。以调治脑神为主。该法的另一作用是治疗痛证,疼痛的发生总病机为神不导气,气滞则血瘀,经脉不通,不通则痛;经脉不通,损伤脑神,更加重了不通而痛更甚[2],针刺合谷、曲池、足三里、丰隆、八邪、八风属局部取穴,以增强活血通络之功。

[1]胡维铭,王维治.神经内科主治医生699问[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8:820.

[2]石学敏.中风病与醒脑开窍针刺法[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210-214,338.

猜你喜欢
血行补法印堂
基于络病理论探讨络虚通补法在气虚血瘀型椎动脉型颈椎病中的应用
基于少数类过采样的倾向得分匹配插补法
金黄色葡萄球菌血行感染对外周血血小板数量影响的研究
血行播散型肺结核合并结核性脑膜炎患者低T3综合征发生率及其对短期预后的影响
PCT和白介素6对危重患者导管相关性血行感染的早期诊断及预后的预测价值评价
响应倾向得分匹配插补法
血液透析置管患者发生导管相关血行感染的影响因素分析
浅谈间接补法在内科疾病中的运用
球迷·缪印堂荐评
缪印堂的“年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