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治疗崩漏51例

2010-04-03 22:19许广里金京国金慧英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0年4期
关键词:经血病证经期

许广里,金京国,金慧英

(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吉林长春130021)

崩与漏虽出血情况不同,但在发病过程中两者常互相转化。青春期和更年期妇女多见,是妇科疑难病症。笔者采用针刺治疗崩漏51例,满意疗效,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诊断标准 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中崩漏的诊断标准诊断,经血无周期可循,量多势急或漏下不止,经期延长,基础体温不规则,单相无排卵,排除生殖系统器质性疾病和内科疾患。

1.2 一般资料 51例均为2006年1月-2010年3月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针灸科门诊患者,年龄最小15岁,最大54岁,病程7 d~6个月。

2 治疗方法

取穴:肓俞、气海、关元、曲骨、横骨、太冲、三阴交。具体操作:患者取仰卧位,取0.35 mm×40 mm毫针缓慢进针25~30 mm,平补平泻法。留针30 min。每日针刺1次。5 d为1疗程,2个疗程后评价疗效。

3 疗效标准与结果

3.1 疗效标准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拟定。痊愈:经量、经期、周期恢复正常,3个月内未复发者;好转:经量、经期、周期虽恢复正常,但不能维持3个月经周期以上者,或经量减少,经期缩短;无效:阴道出血无变化。

3.2 治疗结果 51例患者中,针灸4次以下,出血量减少1/3以上者20例;针灸8次以下,出血量减少1/2者18例;针灸12次以下,出血停止者10例;效果不明显者3例。结果痊愈28例,好转20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4.1%。

4 讨论

有关“崩漏”的记载,最早见于《素问·阴阳别论》“阴虚阳搏谓之崩”,此说为后世医家研究崩漏提供了理论基础。汉代张仲景在《金匮要略·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二》首次提出“漏下”“崩中下血”。《诸病源候论》首列“漏下候”“崩中漏下候”,明确了崩漏的概念。

崩漏之发病,其原因多端,中医认为,“冲为血海,任主胞胎”,冲任损伤,不能约制经血,致崩中漏下。病变非一脏一经,常是因果相干,气血同病,多脏受累。本病主要为肾虚、脾虚、肝郁、血热、血瘀造成冲任损伤,不能制约经血,经血从胞宫非时而下。临证常见虚实夹杂、气血同病、瘀热互见。故冲任损伤,不能固摄经血是崩漏的重要发病机理,不论是感受寒、热、湿邪或生活所伤、内伤七情、体质因素,还是脏腑功能失常,气血失调,往往直接或间接地损伤冲任而致崩漏。崩漏的主要病理机制是冲任损伤,不能固摄经血,而导致冲任损伤的原因有虚实之分。女子以血为本,以肝为用,肝藏血,喜条达而恶抑郁,郁而不达,至血不升而下陷,脾为后天之本,统血之脏,生血之源,易受肝木克乘。肝郁气滞,横逆克土,最终致肝失所藏,脾失统摄,冲任失调,故经血紊乱而下。太冲为肝经的腧穴又是原穴能养肝疏肝,解肝郁,调冲任。三阴交为足三阴经交会穴可清泄三经之病邪,又能疏肝理气,健脾益气,促进脾之统血的作用。气海、关元、曲骨均属任脉,而肓俞是肾经的重要穴位,为冲脉与足少阴之会,4穴配合可通调冲任,固摄经血。曲骨、横骨与胞宫邻近起着近治作用。远红外作用于皮肤后,大部分能量被皮肤所吸收,被吸收的能量转化为热能,引起皮温升高,刺激皮肤内热感受器,通过丘脑反射,使血管平滑肌松弛,血管扩张,从而促进和改善局部和全身的血液循环。

[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10.

猜你喜欢
经血病证经期
武立胜
基于病证结合的脾胃病湿热理论的创新与应用研究
侯氏黑散在糖尿病相关病证中的应用
基于太阳阳明经病证探讨颈椎病的防治规律
经期不适需调养,准确辨证药食疗
经血发黑怎么回事
从病证结合角度探析亚急性甲状腺炎的治疗
经期如何穿衣
经期综合症来袭需要多喝水吗
经血逆行说倒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