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有附子、细辛的经方煎服方法浅析

2010-04-03 22:19刘华山张永桂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0年4期
关键词:丁香酚经方麻黄

刘华山,张永桂

(宿迁市侍岭镇医院中医科,江苏宿迁223852)

经方以其配伍精当,疗效卓著为历代医家所推崇。特别是以附子为主药组成的四逆汤,通脉四逆汤、白通汤、白通加猪胆汁汤、麻黄附子细辛汤等,用之得当能够回阳固脱,挽救阳气虚衰、垂危病人的生命。具有起死回生的功效。

附子具有温通十二经脉,补命门真火,救阳气虚衰,化气行水的功效,被“火神派”大师吴佩衡列为中药十大“主帅”之首;细辛有“温散三阴经之风寒湿三邪,通关节,利九窍,配合姜附中,纳阳归肾,温暖子宫,止咳化痰,开提肺气”等功效,亦被吴佩衡列为中药十大“主帅”之一。但由于这两味药都有毒性,而且有医籍记载和媒体报道过使用此类药曾经发生过中毒事件,以致有许多医生不敢放心使用,更不敢按照经方的剂量使用。致使中医丢失了治疗急症、重症的阵地,成了慢郎中。

笔者经过仔细反复阅读《伤寒论》《金匮要略》,发现仲景是非常注重安全用药的。现通过以下4点加以说明。

1 重视炮制

如用半夏要“洗”;用附子要“炮,去皮,破八片”;用杏仁要“去皮尖”;用水蛭要“熬”;用虻虫要“熬去翅足”等。

2 在方剂中配伍能解毒或能抑制有毒药物偏性的药物

如甘草、大黄、芍药等。如治阴寒内结,胁下偏痛发热,大便难的大黄附子汤,“用细辛佐附子,以攻胁下寒结,即兼大黄寒导而下之”;既达到了温阳与通腑并行不悖的目的,大黄又可监制附子的毒性,是绝妙的配伍;再如用治少阴病阳虚水泛的真武汤,方中用附子的辛热,温经回阳以散寒水;辅以白术温运脾阳,补土以制水;术、附合用,还可温煦经脉以除寒湿,茯苓淡渗,协白术以利水;生姜辛温,配附子扶阳消阴以散水邪,芍药活血脉、利小便,且能制约姜、附之辛燥,使之温经散寒而不伤阴。方中诸药相辅相成,相互为用。

3 长时间的煎煮

二书中共有用附子的煎服剂24首,共有用细辛的煎服剂12首,附子与细辛同用的煎服剂共3首。细辛与半夏同用的方剂7首;细辛、半夏、杏仁同用的方剂1首;附子、半夏同用的方剂1首(二书中丸散剂因不用煎煮或服用量小,未计算在内)。以附子和细辛同用方剂的煎煮方法为例,麻黄附子细辛汤、桂枝去芍药加麻黄附子细辛汤、大黄附子汤3方是附子与细辛同用,但煎煮方法不同。麻黄附子细辛汤,因方中3味都是辛热药,而且附子和细辛都有毒性,方中未配伍其他能解毒或抑制其偏性的药,故其方后要求“以水一斗,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药,煮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桂枝去芍药加麻黄附子细辛汤,也是附子与细辛同用,但因方中有三两甘草,方后则是要求“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分温三服”;大黄附子汤,附子与细辛同用,附子是用三枚,用量是以上两方的3倍,因方中有大黄150 g,大黄苦寒,可抑制附子、细辛辛热偏性,故方后要求“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分温三服”。仲景在每首方剂后面要求煎药的用水量,是有深刻用意的。因为煎药时加水量多,再严格要求所煎取的药液量,必须通过长时间的煎煮,让其蒸发消耗,才能达到要求。而通过长时间的煎煮,也就达到了降低或消除有毒药物毒性的目的。方剂中有毒性的药物味数多或用量大,要求煎药时加水量就多,要达到限定煎取的药液量就必须煎煮的时间长;相反,方剂中有毒性的药物味数少或用量小,或在该方剂中配伍了能解毒或能抑制其毒性的药物,要求煎药时加水量也相对地少,也就自然地减少了煎煮时间,同样达到安全用药的目的。

4 根据病人体质的强弱用药

如小青龙加石膏汤方后曰:“强人服一升,羸者减之”;再如大黄附子汤方后曰:“煮取二升,分温三服,若强人煮取二升半,分温三服”,四逆汤方后曰:“强人可大附子一枚,干姜三两”……。这些都是指导安全用药的准则。

经方用长时间煎煮以降低或消除有毒药物毒性成分的方法,与现代药理学研究的结论不谋而合。关于附子,“火神派”传人吴荣祖教授在《扶阳论坛》中说:“附子使用不当为什么会产生中毒呢?特别是对心脏的毒性是造成死亡的原因,最后导致心跳停止而终。这就是乌头碱的作用,叫做双酯生物碱,这个双酯生物碱就是附子毒性的主要的一种生物碱,但是双酯生物碱是一个不稳定的生物碱,它可以通过加热水解,去掉一个酯基后水解为苯甲酰乌头碱,它的毒性就只是原来乌头碱的二百分之一,如果再进一步加热,再去掉一个酯基,它的毒性就又降到原乌头碱的二千分之一,此时已对人类不会引起毒性反应了,安全稳定且回阳救逆的功效保存完好,所以附子减毒就是加热、水解。“附子不在制透而在煮透”。

关于细辛,高家骏先生撰文说:“古云细辛不过钱,是指细辛散剂而言,……细辛中的有效成分主要在其挥发油中的甲基丁香酚,其中还有毒性成分黄樟醚,黄樟醚确有致青蛙、小白鼠、家兔等动物呼吸中枢麻痹而死亡的毒性。这与本草所言‘气闭而亡'十分吻合。进一步实验证实,细辛全草经一定时间的煎煮,煎液内挥发油中有毒成分黄樟醚的含量,随着煎煮时间的延长而较快降低,而挥发油中含量最高的主要成分之一的甲基丁香酚含量的下降速度较黄樟醚慢,即黄樟醚的挥发性远胜于丁香酚,因而含量下降较快。所以细辛全草煎煮一定时间,煎汁中仍保留着足够量的有效成分甲基丁香酚,而有毒成分黄樟醚的含量已大为降低,不足以引起毒害。实验证实,煎剂中细辛用量即使是散剂的4倍、12倍,也不会引起毒性反应。我们用至散剂的51倍和62倍,不仅未见明显不良反应,且对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等痹症,其疗效远较常规剂量细辛明显为优”。

[1]刘渡舟,傅世垣.伤寒论诠解[M].天津:天津科技出版社, 1983:10.

[2]谭日强.金匮要略浅述[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1: 98.

[3]吴生元,吴元坤.吴佩衡医案[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9:113-125.

[4]卢崇汉,李可,吴荣祖,等.扶阳论坛[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8:95.

[5]李可.李可老中医危急重症专辑[M].太原:山西科技出版社,2002:403.

[6]高家骏.重用细辛能治顽痹[N].中国中医药报,2008-05-14 (4).

[7]清罗美.古今名医方论[M].南京:江苏科技出版社,1983: 59.

猜你喜欢
丁香酚经方麻黄
对经方薯蓣丸的认识及临床思考
A Network Pharmacology Study on the Effects of Ma Xing Shi Gan Decoction on Influenza
Systematic Pharmacological Strategies to Explore the Regulatory Mechanism of Ma Xing Shi Gan Decoction on COVID-19
张仲景:经方善用姜
关注麻黄的配伍禁忌
丁香酚吸嗅对MCAO模型鼠神经行为学影响
丁香酚、小檗碱及苦参碱对荔枝霜疫霉的抑制作用
GC法测定蒙药其顺通拉嘎胶囊中丁香酚的含量
气相色谱法测定肉豆蔻-8散中的丁香酚的含量
麻黄多糖提取工艺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