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质在决策评估模式上的成功关键因素

2010-04-03 22:19周冠中张其成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0年4期
关键词:评量体质专家

周冠中,张其成

(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100029)

目前体质定义,一般包括生理、心理、体质结构等层面。常见的定义有:体质是人群中的个体在其生长发育过程中形成的代谢、机能与结构上的特殊性。这种特殊性往往决定着他对某种致病因素的易感性及其所产生的病变类型的倾向性。体质是个体生命过程中,在先天遗传和后天获得的基础上表现出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心理状态方面综合的、相对稳定的特质[1],以及体质是人群中的个体在其生长发育过程中所形成的形态结构、机能和代谢等方面相对稳定的特殊性[2-3]。

1 《内经》体质分类法

《内经◦灵枢》以阴阳五行学说为依据,将体质划分为木形、火形、土形、金形、水形5种类型。《灵枢◦通天第七十二》依据阴阳含量的多少将体质分为5类,即“太阴之人”“少阴之人”“太阳之人”“少阳之人”以及“阴阳和平之人”。《灵枢◦逆顺肥瘦第三十八》,将人体分为肥人、瘦人、肥瘦适中人3种类型。《灵枢◦卫气失常第五十九》将肥胖者再分为“膏、肉、脂”3种类型。《素问◦血气形志篇第二十四》:“形乐志苦,形乐志乐,形苦志乐,形苦志苦……是谓五形志也”。《灵枢◦论勇第五十》“勇士者,目深以固,长衡直扬,三焦理横,其心端直,其肝大以坚,其胆满以傍,怒则气盛而胸张,肝举而胆横,眦裂而目扬,毛起而面苍”。“怯士者,目大而不减,阴阳相失,其焦理纵,短而小,肝系缓,其胆不满而纵,肠胃挺,胁下空,虽方大怒,气不能满其胸,肝肺虽举,气衰复下,故不能久怒”。

2 现代体质分类法

现代中医学对体质的分型研究,一般是从临床角度根据疾病群体中的体质变化、表现特征及与疾病的关系等方面对体质作出分类[3]。现代学者较有代表性的分类方法有王琦[4]的9类型分法(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瘀血质、气郁质、特禀质),匡调元[5]的6类型分法(正常质、晦涩质、腻滞质、燥热质、迟冷质、倦白光质),胡文俊[6]的4类型分法(协调型、功能偏亢型、功能偏弱型、偏亢与偏弱兼夹型),母国成[7]的9类型分法(无力质、苍白质、黏液质、紫滞质、迟弱质、盗热质、冷激质、奋力质、结障质)、田代华[8]的12类型分法(阴虚型、阴寒型、阳虚型、阳热型、气虚型、气滞型、血虚型、血瘀型、津亏型、痰湿型、动风型、蕴毒型)。

3 国外体质分类法

至今国外学者对体质的分类也形成了不同的学说,主要有体液说:西方医学鼻祖,古希腊医学家希波克拉底(Hippocrates公元前460~377年)把人分为4种类型:多血质、黏液质、胆汁质和抑郁质。体型说:法国学者Siguad(1908)分为脑型、呼吸型、消化型、肌型。德国学者E.Kretschmer(1925)分为瘦长型、强壮型、矮胖型。美国学者W.H.Sheldon分为内胚型、中胚型和外胚型。现代一些学者分为矮胖型、瘦长型、中间型 3种体型。血型说:1900年,奥地利K.Landsteiner发现血型后,日本学者古川竹二(1927)分为A、B、AB、O等4种类型。内分泌说:根据人的某种内分泌腺发达程度而把人划分为甲状腺型、脑下垂体型、肾上腺型、副甲状腺型、胸腺型以及性腺过分活动型。神经反应与意志说:德国心理学家冯德(Wilhelm Wundt 1832~1920)根据人的神经系统对外界反应的快慢和意志力的强弱来解释胆汁质、抑郁质、多血质、黏液质4种。高级神经类型说:俄国巴甫洛夫(Pavlov,Ivan Petrovich 1849~1936)根据大脑皮层的基本神经过程有强度、均衡性和灵活性3种基本特性,把个体的神经活动分为不同的神经活动类型。人的神经活动的类型可分为4种:兴奋型,安静型,活泼型和抑制型。四分类法:韩国的李济马在《东医寿世保元》中依据太阳、少阳、太阴、少阴的四象医学进行分类。十分类法:近代韩国学者金大元的著作《你了解自己的体质吗》将体质分为金阳、金阴、木阳、木阴、水阳、水阴、火阳、火阴10种体质。九型人格:关于九型人格的起源有很多说法。由美国近代学者Helen Palmer加以发扬光大,九型人格特质,包括完美主义者、给予者、实干者、悲情浪漫者、观察者、怀疑者、享乐主义者、保护者及调停者。

4 决策评量工具的选择

目前体质分类的评量工具是以统计学上的“众数法”为主,也就是问卷上基本以建立条例式的问卷,让受测者回答问题,哪一分型的加总分最多者,此受测者即为此分型之体质。用学平均数或众数法整合决策者之意,有时无法完全将决策者对问题间之偏好顺序及偏好过程充分表现于结果上,虽然这些问卷经过统计验证已达可信度,但是众数的加总无法表现出一些个别问题的相对重要性,也就是各问题的重要性或权重在决策的过程中重要性应有高低不同,例如发病倾向与体型结构在决策体质分型的重要性是有高低不同的,体型结构可能占决策的比例应高于或低于发病倾向,所以若每一问题都代表一分,则此量表无法表达出测试者真正的意涵,所以评估要项或题目所占的权重高低应有所不同,如此的统计结果才能精准贴切的反映出真正的事实。

层级分析法AHP(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1971由美国匹兹堡大学Tomas L.Saaty教授提出,为针对可行方案或决策所制定的一种相对重要性之评估方法,适用于处理多层面因素与复杂之问题,会影响问题的因素很多包括有形的及无形的因素。AHP提供一个有组织性的架构,可对复杂的问题做出有效的决策,将问题分解更多的构面或层次,汇整专家学者们的判断与经验,建立不同构面并加以比较及量化,最后产生各种决策方案之权重大小或优先级,以得出解决问题方案的优劣顺序[11-13]。由于在决策过程中,问题常由很多复杂因素的组合,各个因素间彼此又互相影响,所以为求更精确选项或决策,AHP可以是一个有效客观的评量模式。

德菲法(Modified Delphi method):德菲法是整合专家观点作成预测结果之研究方法,主要目的在获取专家们的共识,寻求一群专家们对特定问题之共识。此研究方法可以透过问卷、访谈等方式进行,参与专家可以在隐密的环境中依据个人的专业认知来充分地表达自己的意见,是一种集思广益且专家可独立判断之方法。目前德菲法运用于管理及科技界的相关预测。其进行方式是选择一些专家透过讨论发展设计一套问卷,并以匿名的方式,对这群专家不断进行测验,以寻求彼此之间的共识(Dunn,1994:242)。由于专家是接受个别问卷调查或访谈,因此较为客观,所以每位专家并不必受到其它专家意见所左右。但德菲法进行常因问卷多次往返,耗时费力,回收率愈来愈低,所以有一个修正式德菲法(Modified Delphi Method)的提出。

修正式德菲法(Modified Delphi Method):Murry&Hammons(Murry&Hammons,1995)提出修正的德菲法,其实施步骤及统计方式与传统德菲法大致相同,不同之处在于省略第一回合的开放式问卷,直接经由文献回顾与专家访谈之后,将评估准则加以汇整,并将问卷发给专家群,让专家在无干扰情况下搜集专家们的意见。此法是一种专家预测法,一种群体决策法,由专家提供其专业知识及经验,藉以凝聚议题之共识,可透过书面或电子邮件或访谈等方式填写问卷。修正式德菲法可以节省许多时间,能让参与研究的专家群立即将注意力集中在研究主题上,并提高问卷回收率。

关键成功因素(Critical success factor,CSF):关键成功因素(key success factor,KSF,或称critical success factor,CSF)最早是由美国John R.Commons(1934)提出的“限制因子”(limited factor)观念,应用于经济体系中的管理及谈判运作中,至今已成为策略管理及信息管理上的重要理念。Daniel(1961)认为大部份的产业都具有2~6项决定是否成功的关键要素,若企业欲获得成功,必须将这些关键要素执行彻底。Porter(1980):关键成功因素是在考虑产业整体面所有可能的因素后,重要的几个关键点。大前研一(1985):企业把资源集中投入,于特定领域中取得竞争优势。Schendel(1987):关键成功因素为管理者找出影响产业竞争的变量,得出各项关键成功因素不同的权数,得出关键因素的相对重要性及在决策评估中的地位。吴思华(1988):关键成功因素是在特定产业内,要成功的与人竞争,所需具备的竞争技术与资产。黄营杉(1993):关键成功因素是企业指在产业中经营运作,为达到成功所必须具备的重要因素。目前的寻找关键成功要素的方法包括德菲法或层级分析法。关键成功因素的评估方法,许多学者提出不同的意见。例如1980年Saaty利用的层级分析法找出关键成功因素,1990年何雍庆认为回归分析法、因素分析法、德菲法及层级分析法可以找出关键成功因素。2003年李湘驹认为至目前为止,较常用的关键成功因素研究较常用下列4种:层级分析法、回归分析法、因素分析法、德菲法。

5 研究步骤

第一阶段 文献探讨:搜集中西医相关体质学说文献及评量指标,用以建立体质之评估指标。其中文献探讨将收集整理国内外之历代相关体质有关学说,包括体质,人格,个性或性格学说,透过归纳各学说的分行特点或相关问卷题目加以分类及比较,指诊断特点的分析比较,如头、面、肩、手足大小、肤色、认知能力、情感、意志、性格、社会道德、发病倾向、时令适应能力、行为举止、脉、舌苔、饮食习惯、二便、阴阳多寡、声音高低、精气神等项目来加以比较。

第二阶段 决策评估模式的评量指针的建立:首先透过相关文献及修正式德菲法(Modified Delphi Method)找出合适的体质评估指标。专家访谈乃应用于决策时,以多位中医专家作为谘商者,寻求团体判断与共认的一种方法。本研究透过文献探讨,草拟出一套衡量体质的指标,再透过医师或专家进行访谈,针对专家意见进行指标的修正,依据专家访谈结果,拟定出本研究之中医体质学说的评估指标。而本研究所拟定之指标,经过专家多次访谈及修正,达成专家共识后所拟定,故指标之内容效度应无问题。

目前学者体质的研究基本上是依据人的体型,心理特征,生理特征及中医诊断的角度等来归类。决策评估模式在建立的第二阶段,必须建立一个评量构面,以作为AHP模式的建立判断准则。以文献探讨法,找出目前中外学说体质的评估要素,比较的项目将以体质的评估要素进行比较探讨。第二层级构面的建立,包括体型结构与外貌特征,心理特征,生理特征及病理特征等构面。第三层级的体型特征可分为头、面,肩,手足大小及肤色指标等。心理特征:可包括:认知能力,情感方面,意志方面,性格等方面,社会道德等评量指标。病理特征可包括:发病倾向,时令适应能力等评量指标来加以判断。生理特征:可包括脉,舌苔,饮食习惯,二便,阴阳多寡,声音高低,精气神等评量指标来加以判断。

第三阶段 问卷设计:将找出的衡量体质的评估指标,依据分析层级程序法的架构,进行问卷设计。再利用专家访谈法对条目进行筛选,透过专家的咨询和反复论证,形成测量问卷。

第四阶段 问卷调查:透过期刊文献,专家建议及学校专家,找出相关的专家,利用电子邮件及邮寄方式将问卷寄出。问卷对象包括学校研究生导师,中医师,西医师,研究人员。

第五阶段 问卷统计:将回收的问卷进行筛选,找出有效问卷。透过相关AHP统计软件进行问卷分析。软件包括EXCELL,SPSS或Expert Choice,接着进行效度及信度分析,并找出各项评估指标的权重,评估哪些重要指标可作为重要的成功关键因素。本研究搜集所有专家所填答之AHP问卷,经分析后可得到每位专家对于各构面及指标之重要性权重,再将所有专家的各构面与指标权重进行整合,利以算数平均数法得出每个构面及指标之相对权重。

藉由得出各项评估体质要素之权重值后,可提供未来评估体质问卷的参考,使得体质的评估更为合理及准确。

[1]王琦.中医体质学说的研究现状与展望[J].山东中医学院学报,1994,18(2):74.

[2]何裕民.新编中医基础理论[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6:113.

[3]边海云,陈利国.中医体质学说理论研究回顾[J].江苏中医药,2006,27(9):35-36.

[4]王琦.9种基本中医体质类型的分类及其诊断表述依据[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5,28(40):1-8.

[5]匡调元.中医病理研究[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0:66.

[6]孙理军.中医解读人的体质[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8.

[7]母国成.中医体质学说及其异化[J].新中医,1983,15(9):9.

[8]田代华.论体质与证候[J].山东中医学院学报,1983,7(1):6.

[9]杨秋莉,薛崇成.中医学心理学的个性学说与五态人格测验[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6,12(10):.

[10]冯明清,林平,徐丹慧,等.脱发与阴阳五态性格关系的探讨[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1998,4(9):.

[11]Dolan JG,Bordley DR.Using the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to develop and disseminate guidelines[J].Quality Review Bulletin,1992,18:440-447.

[12]Dolan JG.Medical decision making using the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choice of initialantimicobialtherapy for acute pyelonephritis[J].Medical Decision Making,1989,9:51-56.

猜你喜欢
评量体质专家
中医“体质”问答
中医“体质”问答
中医“体质”回答
致谢审稿专家
计算机通识课德育渗透的评量方法与手段研究
28天吃出易瘦体质
大数据时代基于OBE的线上会计基础培训评价
基于“成果导向”教学理念下《动物微生物及免疫》课程评量方法的开发与设计
我国台湾地区身心障碍者职业辅导评量及启示
请叫我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