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自身发展规律创新中医药科研决策
——由中西医发展比较引发的思考

2010-04-03 22:19杜月英何革顾水均李立任延刚沈园园胡全兵毛文明练维生袁铄慧0施云福肖鲁伟冷怀明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0年4期
关键词:西医中医药医学

杜月英,何革,顾水均,李立,任延刚,沈园园,胡全兵,毛文明,练维生,袁铄慧0,施云福,肖鲁伟,冷怀明

循自身发展规律创新中医药科研决策
——由中西医发展比较引发的思考

杜月英1,何革2,顾水均3,李立4,任延刚5,沈园园6,胡全兵7,毛文明8,练维生9,袁铄慧10,施云福1,肖鲁伟1,冷怀明11

(1.浙江中医药大学,浙江杭州310053;2.杭州市红十字会医院,浙江杭州310003;3.杭州市萧山区第一人民医院,浙江杭州311201;4.辽宁中医药大学,辽宁沈阳110032;5.中国医科大学,辽宁沈阳110001;6.第二军医大学,上海200433;7.人民军医出版社,北京100842;8.温州医学院,浙江温州3250035;9.浙江省肿瘤医院,浙江杭州310022;10.浙江省诸暨市人民医院,浙江诸暨311800;11.第三军医大学,重庆400038)

通过对中西医学科起源、立足点、发展模式及诊疗理念的比较,引发出对中医药科研创新的思考,认为中医药科研创新,必须遵循中医药自身发展规律予以决策并提出了中医药科研创新决策的相关议题。

中西医;发展规律;理论体系;中医药科研;决策创新

中西医都是以人体疾病作为研究对象,但二者起源不同,指导理论不同,导致两个学科向着不同的方向发展,最终形成了完全不同的理论体系,由于中西医思维具有巨大的差异性,中西医的建设与发展就必须要遵循其各自的发展规律,这对探讨中医药科研创新决策工作的方法与思路,促进中医药学术的发展,显得十分必要。

1 中西医起源与立足点不同

中医的经典著作是《黄帝内经》,西医的开山之作是《希波克拉底文集》。众所周知,《黄帝内经》是以五行理论作为指导理论。《希波克拉底文集》则以四体液理论为指导。二本著作不同,奠定的基础也就不同[1]。中医学是建立在阴阳五行的基础上的,它把人体视为以五脏为中心的一个网络系统,强调整体性。把人的五脏与情志联系起来,无论是生理还是病理状态,强调人体状况与精神有着密切的关系,即形神合一。强调气候对人体的影响,外界六气既可为正气,也可为六淫之邪,人体想要维持良好的健康状态,除了内在的正气充足外,还要不断地顺应外界的环境,强调人与环境的统一,即天人合一。中医的核心问题是阴平阳秘,“亢则害,承乃制。”也就是强调人体内脏腑阴阳气血的平衡。西医学的发展是建立在可视的物质——解剖学基础上的,从最初的解剖学到细胞学、直至今日的分子生物学,西医的研究特点是一直侧重于实物与实验研究。它是建立在自然科学基础上的,强调形态学的改变。具有自然科学的特性,因此与所有的自然学科具有良好的相融性。

2 发展模式不同

中西医由于起点不同,决定二者在发展模式上也有所不同。由于西医学的发展是建立在解剖与实验的基础上的,在不断积累的前提下,其发展模式具有创新性的特点。其发展过程中,无论是胡克发现并证明了细胞的存在,还是孟德尔通过实验证明了遗传基因的存在,以及分子生物学的建立,它一直遵循着进步——创新这一自然科学的发展模式。由于其发展与自然科学具有良好的相融性,故易于传播,易于为民众所接受,其发展具有良好的前景。

中医的发展与西医截然不同,中医的发展一直是以经典为基础进行发展,它是在不断地对经典重新认识中发展起来[2]。《黄帝内经》奠定了中医的基本理论和原则。在以后的经典中,如《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等医学著作,都是在《内经》指导下,结合临床的典范。以后,包括金元四大家和后来的温病学派,无不是通过经典进行派生,中医的发展重视温故而知新,在阴阳五行整体性指导下,是通过对医学经验不断总结后获得发展的。

3 诊疗理念不同

中西医学是在不同思维方法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不同的医学体系。中医学是宏观整体医学,强调天人合一,强调整体辨证。西医学是微观分析医学,强调形态学上的改变。在医学模式上,中医属于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西医学则是重视生物医学模式,近年来也开始强调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在对疾病的认识上,西医学强调重视人体形态结构改变,强调外界因素的作用,如病原微生物、过敏原等,而中医学则认为“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强调人体正气在发病中的重要意义。中西医是两种模式完全不同的医学,两个不同的理念,导致了两种不同的思维模式,二者具有不相融性,这种思维用于临床,可以造成相互干扰,最终影响疗效。西医思维具有客观性、易操作性,故易于掌握。在对疾病的认识方面,西医学的认识是以形态学为基础,疾病的总体分类多是以形态改变为基础,强调各系统的完整性,如消化系统、呼吸系统等。在诊治疾病方法,强调微观及超微观结构的变化,对于理化及各种仪器检查具有较强的依赖性。中医在认识疾病[3]的过程中,在观察疾病各个层面时、也十分重视人体的正气情况,同时注意八纲辨证,强调病位及阴阳寒热的进退与转化,以及病证的顺逆、错杂,病程的长短等,通过对立面的变化来分析、掌握病情,再根据病情不同,或采用六经辨证、或卫气营血辨证、或脏腑辨证等方法,把握疾病的动态演变。中医在治疗中,既强调治病,也强调防病,无论治病还是防病,最终的用药目的均在以平为期,在配伍上强调“君臣佐使”组方原则,以适应纷纭复杂的病情变化。中医的治疗十分强调个体化方案。由于中医的整体观,导致中医疾病界线与西医不一定相同,如咳痰、腹泻、下肢水肿,都与湿气有关,都有可能是脾虚所导致,这样就出现了异病同治现象。在治疗原则上,西医侧重于实验研究,认为“杀灭”等手段[4]是治疗外源微生物感染的最好途径,如抗菌、抗病毒等。而中医的治疗具有多样化的特点,中医有祛邪扶正两大法门,祛邪强调因势力导、邪去正安。正虚强调调整阴阳,以平为期。在治疗手段上,西医往往是对因治疗为主,辅以对症治疗。中医是对因治疗为主,由于病位不同,在治疗的具体方法上可能有很大的不同,如腹泻一病,可用健脾、可用利湿、可用消积、也可用固涩等。

4 结语

医学的发展必须遵循自身发展规律,二者在学科分级及整体思维模式上存在着巨大的差异,故在其发展过程中,也将遵循不同的规律,否则将会失去各自最本质的东西。

中医药基础理论、临床应用、新药开发及现代化研究的现状及利弊,清晰地提供了中医药科研创新决策应紧紧围绕中医药特点及发展规律,坚持统筹兼顾这一基本原则为研究主线。对中医药继承与创新、人才队伍建设;中药产业发展水平;中药资源、现代中药工业和商业体系建设等方面做重点科研决策要略布局。中医重点专科(专病)、中医医院中药制剂能力、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中医医院基础设施等的重点建设。在中医药基础理论的研究,既要整理继承,更要注意创新;中医药临床应用研究,既要探讨疗效机理,更应重视提高疗效的手段、方法、方案的研究;中医药现代化研究,既要应用现代医学方法,更应重视多学科方法、手段的使用;中药新药的开发研究,既要鼓励提取有效成分新药的开发,更要重视与中医药理论相符合为重点展开中医药科研的思路与方法[5-6]。

认清中医药理论体系的规律、优势及其特点,选择合适的科研方法,对促进中医药学术的进步、临床疗效的提高以及中医药产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参考文献:

[1]高驰.中西医差异之思想导源[J].中医药学报,2007,35(5):48-49.

[2]王良滨.中西医知识划分及增长模式比较研究[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8,14(10):734-735.

[3]张庆祥.论强化中医思维是中医学术发展的关键[J].中医药管理杂志,2006,14(6):21-22.

[4]杜月英,丛丽.对中西医抗感染概念的再认识——由中西医对感染性疾病的差异性比较引发[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2006,29(4):55.

[5]范永升.对中医药科研工作若干问题的思考[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01,25(1):1-2.

[6]杜月英,胡全兵,赵金文,等.中医药科研发展与决策创新要略思考[J].科技通报,2010,26(3):462-466.

R-05

A

1007-4813(2010)04-0628-02

2010-06-20)

浙江省科技厅计划项目(No:2007C25021);浙江省教育厅计划项目(No:YB06041)。

杜月英(1958-),女,编审。研究方向:编辑学研究及科研项目管理与评估。

猜你喜欢
西医中医药医学
中医药在恶性肿瘤防治中的应用
中医药在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中的应用
医学的进步
预防新型冠状病毒, 你必须知道的事
从《中医药法》看直销
中医药立法:不是“管”而是“促”
浅谈心房颤动的蒙西医治疗
蒙西医结合治疗肺结核进展
蒙西医结合治疗眼底出血的临床疗效
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