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高校基建工程审计的几点思考

2010-04-03 22:19胡海峰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0年4期
关键词:概算招标审计工作

胡海峰,杨 芳,李 华

(1.辽宁中医药大学,辽宁沈阳110032;2.辽宁省审计厅,辽宁沈阳110032)

加强高校基建工程审计的几点思考

胡海峰1,杨 芳2,李 华2

(1.辽宁中医药大学,辽宁沈阳110032;2.辽宁省审计厅,辽宁沈阳110032)

近年来,高校基建工程在预决算审计中暴露出来的问题日益增多。如何合理控制工程造价、保护资金安全、提高投资效益,是高校审计人员面临的重要课题。就如何推进高校基建项目全程审计,提高投资效益等问题作了一些探讨和思考,并提出了建设性的工作指导。

高校;建设项目;投资;审计

近年来,随着高校教育事业的迅猛发展,基本建设任务愈来愈繁重,基建审计面临的情况越来越复杂。在实际工作中,盲目建设、重复建设、设计超标准、投资超计划、结算超概算等问题不断影响着建设项目的造价和质量,甚至可能产生严重的腐败问题。

1 高校基建工程审计的现状

1.1 审计机构不健全、制度流程不完善 目前,许多高校在审计机构设置上实行纪检、监察和审计合署办公,安排1~2名同志负责审计工作,很多时候审计人员不具备相应专业知识,而基建管理和审计工作客观上需要那些既懂得财务,又熟悉工程造价管理与控制的复合型人才,审计力量薄弱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同时,审计工作尚未形成一套完善的规章制度、严谨的操作流程和科学的工作规范,审计程序的主观性和随意性严重影响审计工作质量。

1.2 审计时间断章取义、工作重点舍本逐末 目前,许多高校的基建审计仅仅是对工程竣工决算阶段的审核,审计重点集中在审查工程决算是否存在高估冒算、高额取费、非法获利等问题。而对隐蔽工程的准确性、设计变更的合理性、材料价格的真实性等影响工程造价更为关键的因素却重视不够,对整体项目的立项评价、概算编制、招标投标、合同签订、设计变更、现场管理、成本核算等其他环节的工作缺乏全程关注,这种“断章取义”和“舍本逐末”的工程审计严重影响审计质量。

1.3 审计方法不科学、关键环节不深入 工程量清单模式招投标是对基建工程管理的一次变革,而审计对这一模式下影响基建工程造价的关键环节深入不够,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3.1 招标文件编制不科学 招投标文件是学校与中标单位签订工程建设合同的基础,其各项要求和工作质量直接影响基建工程的最终造价,如果因为工程量变更的计算口径、措施费(或税金)计算方法、工程款支付方式等内容不够明确,还会引起工程纠纷。

1.3.2 建设合同签订不规范 建设合同签订不规范包括许多建设合同没有加盖相应法律效力的公章(甚至部分合同没有加盖公章),这种无效合同不受国家法律的保护;许多与工程结算直接相关的合同条款(如价款结算和调整办法、风险分担的划分等)内容不够全面和准确,给未来的合同执行留下纠纷;许多款项支付条款前高后低,势必造成许多工程竣工验收后形成挂账工程。

1.3.3 工程量签证不真实 由于设计图纸不规范等原因,引起施工中一些必要的变更不可避免,但工程变更要求及时进行现场签证(既要签工程量的变化,又要签工期的顺延,并有经办人签名和主管部门盖章才合法有效)。目前,许多高校基建和审计部门不仅没有按规范要求及时作好各类签证,甚至对一些单位通过弄虚作假、以少签多、以劣签优、高套定额、提高取费标准等手段设计的签证材料敷衍了事。

2 做好高校基建工程审计的前提

2.1 健全审计机构、完善制度流程 学校领导的重视和支持是做好审计工作的前提,健全审计机构、完善制度流程是做好审计工作基础。学校应建立健全内部审计机构,实现内部审计的相对独立;特别是调配的审计人员不仅要有精湛的专业技术和广泛的业务知识,更重要的是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职业操守,时刻把学校的利益放在首位。同时,要结合实际建立健全一套完整的审计制度、审计程序和审计规范,逐步实现审计工作的制度化、程序化和规范化。

2.2 审计全程监督、节点全程关注 内部审计是高校强化自我监督和约束的重要机制,要把审计的关口前移,实现对工程立项评价、概算编制、招标投标、合同签订、工程变更、隐蔽项目、工程进度、现场管理、款项支付、竣工结算等各环节的审计监督,通过对工程造价的全程审计控制,有效保证工程质量,降低成本。

3 高校基建工程审计的主要内容

3.1 立项项目的前期审计 主要围绕前期立项手续的合法性开展审计,具体包括对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环境影响评估报告、概算批复、建设用地批准、建设规划及施工许可、环保及消防批准、项目设计及审核等文件手续的审核,重点审核工程项目的合法性和设计概算的准确性,力求避免“三超”(即概算超计划、预算超概算、决算超预算)现象。

3.2 招标投标的专项审计 主要围绕招投标文件的严密性、合规性、准确性开展审计,具体包括审查招标申请的相关手续是否齐全;招标文件内容是否完整,有关要求是否合规;招投标程序是否合规合法。审查投标单位资质、投标报价等有关资格文件,是否存在资质等级不够或投标报价不真实等问题。审查评标记录是否与评标程序、办法(或规定)相一致,是否存在哄抬标价、合谋串标、故意废标、共同围标等弄虚作假的舞弊行为。审查中标单位合同的合法性和有效性,合同条款与招标文件及其他技术资料是否叙述一致,双方的权利和义务是否明确,确保各项操作程序公开、公平和公正。

3.3 施工过程的现场审计 主要围绕现场管理过程中的真实性开展审计,包括对施工过程中的隐蔽工程、材料价款、工程进度、变更签证等内容进行监督控制,在现场跟踪审计中,可实施拍照、录像、勘察、记录、复核的技术手段,通过及时审查核对,充分发挥跟踪审计监督和鉴证职能,从源头上控制工程造价。

3.4 工程竣工的结算审计 主要围绕工程整体造价的合理性开展审计,具体包括认真审核工程量,包括检查工程数量是否真实,有无多算、重算、冒算高套情况,检查计算方法是否统一、准确,防止计算错误导致的多计或少计。严格审核材料价格,工程使用的材料来源渠道多,产品质量和价格差距较大,审计时要坚持以招投标文件为基本准绳、以市场行情为重要补充的原则,施工单位提供的相关资料必须由学校有关人员鉴证及市场核实,才可以作为审计时的参考。认真审核取费标准,施工单位必须提供建设部门核发的资质证书和有关资料(证书或合同)。工程竣工结算审计是一道重要关口,必须遵循严谨、认真、公平、合理的原则,控制工程总造价,同时把好质量关口。

3.5 工程结算后的财务审计 主要围绕工程建设中财务支出的合理性开展审计,具体包括审查建设单位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的整体情况,比如建筑安装工程投资、设备投资、待摊投资和其他投资的真实性,资金来源是否准确,会计核算是否完整。审查待摊投资和其他费用的支出情况,比如设计费、勘测费、监理费、建设单位管理费、招标代理费、征地拆迁费等各类支出是否真实合法。审查设计、勘测、监理、招标代理合同计费标准是否合理,有无重复支付或骗取等。

3.6 工程投入后的效益审计 主要围绕工程投入使用后的经济效益开展审计,具体包括建设项目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通过对建设项目投入与产出的比较,对社会发展目标(包括自然与生态环境)的贡献和影响进行综合评价,投资效益审计是我们审计的发展趋势和努力方向。

总之,高校审计部门应该以“揭露问题、提出对策、促进管理、确保质量”为总体要求,认真把握自身在基建活动中的角色,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管理功能,时刻找准监管工程造价的切入点和参与度,为高校基建项目的规范开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book=3,ebook=3

G646

A

1007-4813(2010)04-0638-02

2010-06-10)

猜你喜欢
概算招标审计工作
推动内部审计工作数字化的探究
如何做好高校基建工程跟踪审计工作
EPC项目设计的概算控制和管理探讨
公立医院招标采购集中管理模式探索与实践
“三新三化”在LNG接收站概算定额标准中应用的探讨
中国目前开展公共政策绩效审计工作的几个难点
完善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思考
统计分析在工程招标中的应用
工程招标采购中的投诉预防与处理
做好政府投资建设项目概算审核工作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