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呼吸系症状为突出表现的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误诊分析

2010-04-03 11:44欧阳章宏罗溶溶
重庆医学 2010年16期
关键词:间质性尖锐湿疣病史

欧阳章宏,李 丹,罗溶溶

(贵州省人民医院呼吸科,贵阳550002)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AIDS)又称艾滋病,发病率在我国有上升趋势,但仍未引起临床医师的足够重视。文献报道至2000年底,我国人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者已达60万人,若防治不力,至2010年预计HIV感染者将达1 000万人[1]。由于临床医师对AIDS的认识不足以及患者就诊过程中有意隐瞒病史,常延误诊治。现对本科2006年7月至2008年12月收治8例AIDS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及重视,减少误诊。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8例患者均为男性,年龄23~65岁,平均35.6岁,经抗HIV抗体检查符合《实用内科学》(第12版)中AIDS诊断标准[2]。职业分布:打工者4例,干部2例(均有出国史),驾驶员1例,经商者1例。有冶游史5例,有输血史1例。发病到就诊时间为20d至3个月。8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发热,体温38.2~39.8℃;咳嗽8例,其中干咳4例,咳黄色或白色黏稠痰4例;呼吸困难3例;慢性间断性腹泻、解黏液便3例;皮肤瘙痒伴面部及躯干湿疹1例;肺部湿啰音5例;生殖器尖锐湿疣伴肛周皮肤溃破1例;体质量下降5~10kg 6例。8例患者经本院2次初筛实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血清抗HIV抗体阳性后,送贵州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或省检验中心经免疫印迹法确认实验为阳性;肝功能检查示转氨酶异常3例。血常规:白细胞计数(WBC)>10.0×109/L 3例,WBC<4.0×109/L 5例,WBC最低1例为1.2×109/L,血红蛋白(Hb)>100g/L 3例,Hb<100g/L 5例。3例作骨髓检查,其中1例示铁利用障碍,2例为感染性骨髓象。仅5例作T细胞亚群检测:CD4/CD8<1。3例腹部B超示脾大,其中1例伴上腹部淋巴结肿大。4例进行痰培养患者中2例有白色念珠菌生长,1例有醋酸钙不动杆菌生长,1例为阴性。8例均作胸部CT扫描,其中4例示双肺间质性改变;1例示左肺下叶背段斑点状密度增高模糊影伴左侧少量胸腔积液;2例示双下肺大片密度增高影并双侧胸膜反应;1例示左下肺阻塞性炎症改变并同侧胸腔积液,右下肺多发结节影性质待定。

1.2误诊情况 本组误诊为肺结核并结核性胸膜炎1例,支气管肺癌1例,间质性肺炎4例,细菌性肺炎2例。误诊时间30~98d。

2 结 果

本组1例住院第5天因呼吸衰竭死亡;2例转省传染病院治疗,均于治疗0.5~1个月后死亡;1例经正规治疗双肺间质性肺炎明显吸收而出院;4例拒绝治疗而自动出院。

3 讨 论

3.1AIDS是由HIV引起的一种严重传染病,其传播途径有性接触传播、血液传播、母婴传播等。HIV损伤的靶细胞是人体免疫系统中的CD4+T淋巴细胞,HIV对人体的危害就是完全摧毁免疫系统,感染HIV时体内免疫系统必定受到影响[3]。临床表现初期为病毒携带者,继之发展为持续性全身淋巴结肿大综合征和艾滋病相关综合征,最后并发各种严重机会性感染和肿瘤[4]。而肺部机会性感染在AIDS并发感染中最为常见,可出现呼吸系统相应的临床症状和体征。

3.2误诊原因:(1)医师思维局限或对AIDS的流行特征及临床表现认识不足,单凭患者在发热的基础上,伴有呼吸系统症状和体征或影像学检查而主观地作出诊断,而忽视AIDS临床表现常多种多样[5]。本组8例主要因此而误诊。(2)不注意病史采集或患者及家属隐瞒病史。本组有3例在病程中出现慢性间断性腹泻,其中最长达3个月;而另2例有性病史,其中1例于3年前患有尖锐湿疣,虽经治疗,但以后反复复发伴反复性肛周皮肤溃破,入院时这些病史均未采集。5例有冶游史,病初患者均予以否认,后经向患者解释病史对疾病诊断的重要性后才得以承认。(3)过分地依靠影像学检查也是造成误诊原因之一,但AIDS合并机会性肺部感染在影像学上呈多样化[6]。临床医师往往依据影像学检查结果而想到本专业疾病作出诊断。本组病例在胸部CT检查方面表现为间质性肺炎改变、结节状或斑片状密度增高影及胸腔积液等也证实了这一点。(4)缺乏必要的实验室检查设备,特别是基层医院。本组2例因发热伴呼吸系统症状、体征,在当地县医院分别以间质性肺炎和肺结核治疗近1个月,因发热不退,而转入本院经抗HIV抗体初筛阳性及贵州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或省检验中心确认才得以确诊。

3.3为减少误诊,如遇以下情况应高度怀疑AIDS:(1)病史有AIDS的易感因素,如吸毒、冶游史、有出国经历或经商人员等;(2)有不可解释的长期发热、咳嗽、乏力、消瘦、腹泻等,如本组3例慢性间断性腹泻,其中最长达3个月,以消化系统疾病治疗无效;(3)患普通疾病却对常规治疗无效或疗效不佳,如本组误诊的2例肺炎经常规抗感染治疗无效;(4)病情变化按常规发病规律不能解释,如迅速出现呼吸困难或皮肤溃破或尖锐湿疣长期不愈等,如本组1例住院5d后出现进行性低氧血症伴反复性肛周皮肤溃破和尖锐湿疣而死亡。出现上述情况应尽早作血清抗HIV抗体检查,以明确诊断,尽可能地减少误诊及缩短误诊时间。

[1]殷大奎.在卫生部召开“第13届艾滋病大会”总结会议上的讲话[J].中国性病艾滋病防治,2000,6(4):193.

[2]陈灏珠.实用内科学[M].1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416.

[3]董婕,孙洪清,韩蓉.血β2微球蛋白在25例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疗效判断中的作用[J].上海医学,2007,30(1):44.

[4]石尧忠.实用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288.

[5]邓春青,王霞,李洁.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及人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误诊[J].临床误诊误治,2000,13(6):413.

[6]陈桂娥.AIDS肺部机会性感染X线和CT诊断[J].罕少疾病杂志,2005,12(1):12.

猜你喜欢
间质性尖锐湿疣病史
通过规范化培训提高住院医师病史采集能力的对照研究
CO2激光联合胸腺法新治疗尖锐湿疣疗效分析
ALA-PDT联合卡介菌多糖核酸肌注治疗尖锐湿疣的效果观察
尖锐湿疣患者感染HPV亚型的研究及临床分析
具有自身免疫特征的间质性肺炎的临床特点
角色扮演法在内科住院医师病史采集教学中的应用
改良肛门镜治疗妊娠合并尖锐湿疣的效果评价
基于深度学习的甲状腺病史结构化研究与实现
间质性肺炎不可逆转吗?
医生未准确书写病史 该当何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