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胆管损伤21例分析

2010-04-04 12:54李强刘勇刘延生
当代医学 2010年26期
关键词:术者吻合术人民卫生出版社

李强 刘勇 刘延生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已成为胆囊切除的金标准手术,但随着手术范围的扩大及技术的推广,术中胆管损伤的发生也随之增加,临床上医源性胆管损伤绝大多数发生胆囊切除术,尤其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1]。我们总结了我院的21例LC胆管损伤病例,对其发生原因及处理方法经过临床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21例,男13例,女8例;年龄35~69岁,平均49.3岁。胆管损伤部位:胆总管损伤11例,肝总管损伤6例,右肝管损伤1例,肝门部胆管损伤3例。其中即时发现中转开腹手术11例,延后发现开腹手术9例,保守治疗1例。

1.2 处理方法 行胆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12例,肝门部胆管成形胆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2例,胆管修补T管引流术5例,胆管单纯修补1例,单纯腹腔引流1例。

2 结果

在本组21例LC胆管损伤患者中,即时发现中转开腹手术11例,延后发现开腹手术9例,保守治疗1例。住院12~29d,平均17.6d。除1例术后6个月并发胆管狭窄再次手术外,其余患者术后随访6个月无严重并发症发生。

3 讨论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已成为胆囊切除的“金标准”手术,但随着手术范围的扩大及技术的推广,术中胆管损伤的发生也随之增加,LC胆管损伤发生是开腹胆囊切除术的2~4倍[2]。目前的资料统计[3],在LC中胆管损伤的发生率0.37 ,最常见的依次是胆管撕裂伤、胆管横断与夹闭和胆管电灼伤。本组病例损伤原因:有13例属于复杂、困难情况,5例属于术者粗心大意,2例属于解剖变异,1例属于术中出血。本组发生胆管损伤的原因一是胆囊炎症较重,胆囊三角粘连严重,解剖层次不清,术中分离时三管关系辨别不清,易造成致胆管横断或误夹损伤。本组大部分都是此种情况。二是胆囊管过短,本组有3例,在游离胆囊管时由于过短,分离钳将胆总管或肝总管戳孔或撕破。三是术中出血,盲目乱夹,本组有1例即是此种情况。四是电烧灼伤,本组1例右肝管损伤就是由于在胆囊三角处用电凝钩烧灼所致。五是术者粗心大意,操作不当。本组有3例就是在手术视野清晰、术中无粘连的情况下,术者自认为操作简单,而大意造成胆管损伤。

如果术中即时发现胆管损伤后,应采取积极有效的处理措施:中转开腹。本组有11例及时中转开腹手术者,行胆肠吻合、胆管修补等措施,术后未发生1例并发症,均治愈出院。其余病例均为术后1~4天发现,再次手术时,由于组织水肿、解剖层次不清,给手术造成极大困难,其中1例行肝门部与空肠Roux-Y吻合术,1例术后6个月并发胆管狭窄在外院再次手术。此类情况术后患者恢复较慢,住院时间明显延长。

总结经验,我们认为预防胆管损伤是首要任务,首先,要有高度负责的责任心,认真对待每一个患者,认真做好每一例手术。其次,手术过程中一定要三管关系清楚,在未确认各管解剖关系前,决不轻易剪断管道组织和上钛夹。第三,遇术中出血时,一定不要惊慌,用吸引器吸尽积血后,在视野清晰的情况下用钛夹夹闭止血,切勿盲目乱夹。第四,胆囊三角解剖时尽可能操作轻柔,避免强拉撕扯;用分离钳分离时,不用电钩。第五,及时中转开腹,当LC中遇到胆管及其他脏器的损伤时,必需终止LC改行开腹手术,中转开腹是确保患者安全、减少手术失误、减少并发症和保证手术质量的重要措施和明智之举[4]。第六,对术中操作困难和有怀疑的手术,应放置腹腔引流。第七,手术结束后应常规对所有切除的胆囊进行检查,以确定被切除胆囊中有无异常管道,判断胆管有无损伤。

[1]吴在德,吴肇汉.外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557.

[2]张松柏,杨卫华,张静.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胆管损伤的处理[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08,10(8):947.

[3]冯双成,高振华,杨新春,等.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胆管损伤的原因与处理[J].腹腔镜外科杂志,2003,8(4):237.

[4]黄洁夫.腹部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626-630.

猜你喜欢
术者吻合术人民卫生出版社
冠状动脉介入术者上肢辐射的影响因素及防护
经皮冠脉介入术中术者头颈部辐射强化防护效果研究
慢性泪囊炎鼻腔泪囊吻合术围手术期的护理体会
人民卫生出版社
人民卫生出版社
人民卫生出版社
人民卫生出版社
辐射防护舱在心脏射频消融术中对术者辐射防护效果的体模研究
传统和无痛人工流产术式选择对术后恢复的影响*
下消化道切除吻合术应用胃肠减压46例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