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中文学科汉语类课程教学现状及应对策略

2010-04-04 15:49陈会兵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 2010年5期
关键词:汉语教学内容学科

陈会兵

(重庆三峡学院,重庆万州 404100;湖南师范大学,湖南长沙 410081)

高校中文学科汉语类课程教学现状及应对策略

陈会兵

(重庆三峡学院,重庆万州 404100;湖南师范大学,湖南长沙 410081)

高校中文学科汉语类课程内容陈旧、枯燥繁难,教学矛盾突出,在高等教育“质量工程”引导下,我们应该整合课程资源、增强课程趣味、适应实际需要,全面提高汉语教学的质量。

中文学科;汉语类课程;挑战;应对策略

一、教学现状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处于历史上最为剧烈的变革之中,各国科技文化的竞争、高校扩招、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化、毕业生就业困难、世界范围的金融危机的冲击等前所未有的复杂局面,使我国高等教育面临着十分严峻的形势,高等教育质量严重下滑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高等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成为教育热点问题。

汉语类课程是高校中文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汉语言文学和其他学科学习以及人们生活生产不可或缺的基础和工具。目前汉语类课程在中文学科教学中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战。

高等教育改革的持续推进,学生需要学习的实用技能如英语、计算机、普通话等越来越多,学生需要掌握的各种职业技能要求越来越高,大量的挤占了原来的汉语类课程(包括其他传统课程)的学习时间,课时越来越少(据本人近8年来观察,各门理论课、专业课的学习时间削减超过一半),需要掌握的内容越来越多(各门课程都要求学生既掌握基本知识技能,还要了解学术前沿),形成了课程教学中时间少与内容多的突出矛盾。

随着高校扩招,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转向大众化教育,大批学生涌入高校,学生的基础、水平参差不齐,学习热情和能力严重下降,而高校的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并没有随之转变,教师、学生在短时间里难以适应形势的急剧变化,造成了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严重障碍。

汉语类课程涉及面广,包括古代语言、现代语言、普通语言学理论三大版块,《古代汉语》、《现代汉语》、《语言学概论》、《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汉语史》、《中国语言学史》、《外国语言学史》、《方言学》等10余门课程,难度大,历来被认为是“文科中的理科”,内容枯燥、繁难、乏味,教师不愿意教,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普遍不高;存在课程繁难、枯燥、乏味与学生厌学的矛盾。

二、应对策略

传统汉语类课程教学费时多、见效慢,内容庞杂,汉语类各门课程之间缺乏统筹兼顾,与其他非语言类课程更是不相往来,造成了资源浪费,教学效益不高,被社会舆论批评为“少、慢、差、费”,影响所及,人们甚至大声疾呼“误尽苍生是语文”。我们必须“知耻而后勇”,通过整合教师、学生、课程、教材、教法以及现代科学和教育技术等各类资源,改革当前汉语类课程的教学现状,使这类课程更加贴近实际、贴近学生,使中文学科汉语类所有课程形成一个科学、合理、适应当前实际的汉语类课程群,适应高校教学改革的要求。

(一)全面摸清现行汉语类课程的底细

大体上说,现行中文学科汉语类课程可以分为三个版块:古代汉语、现代汉语、语言学理论。本课程教学改革应该全面清理三块课程的全部知识点、需要培养哪些能力,哪些知识点和技能是在不同课程交叉重复出现的,哪些内容是陈旧的、与现实关系不紧密的,在当前大量削减课时的情况下,我们应该在教学内容上予以清除,避免冲击必须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时间。现在,高校教学各自为政,哪些内容重点讲解、哪些内容一般讲解、哪些内容不讲解在各位教师那里随意性大,互相缺乏沟通与交流,不利于形成合力,不利于提高教学质量。

(二)整合课程资源

在全面摸清课程底细的条件下,整合教师、学生、教学内容等课程资源,调查学生的学习情况,了解他们的学习兴趣、学习难点以及他们对教师的希望;根据教师的学术专长、爱好等整合教学内容,一些有重复交叉内容的课程,整理各门课程的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掌握课程教学的知识点和技能培养规格,确定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避免重复和随意性。可以确定不同教师根据自己的特长而重点讲授或不讲授,提高教学效率;一些过于陈旧的内容,根据实际情况予以删减,减少时间浪费,形成合理的、科学的、适应当前形势的汉语类课程体系。

(三)加强交流

通过各种形式了解当前教师和学生教学汉语类课程的情况,加强师生交流互动,提高教学效率;实行分类教学,根据不同的培养目标和学生的兴趣爱好及发展方向,科学合理的设置课程和教学方法,以适应不同的需求。充分利用现代科学和教育技术增强课程趣味性,制作各门课程的多媒体课件,实行资源共享,适当降低课程难度,精简课程内容。在不降低学生知识水平和语言能力的条件下,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

(四)注重实践

精心设计各类课程的练习实践,巩固教学内容,语言的本质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和思维的工具,高等学校中文学科的学生学习语言大多数应该立足于应用,增强语言能力,因而,语言练习和实践就具有特殊重要的作用。当前,汉语类课程的练习和实践往往注重单个的字词读音、词语结构、句子结构而缺乏篇章和口头的训练,学生花了大量的时间,掌握的却是一些零散而无用的知识,与现实明显脱节,达不到增强语言能力的效果。加强与相关课程(文学类、文学理论类等课程)的联系,形成合力。

(五)发挥政策导向作用

利用国家政策,认真研究和设计汉语职业能力水平考试(HSK),使之促进汉语学习与应用,引导学生和社会人员学好母语,充分发挥其国家政策的导向作用。

利用好国家、省、市和学校“精品课程”的网络资源,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使之科学、合理、适用,形成教师爱教、学生爱学的良好局面。

教学改革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这个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不是以一人一校之力就能完成的,需要各方面的密切关注与通力配合。我们正处于社会的转型之中,高等学校的教育教学要适应社会转型,与时俱进,必须从具体的工作入手,以量变促进质变,适应社会对高等教育的要求。

(责任编辑:郑宗荣)

Abstract:The contents of Chinese language courses in college Chinese discipline are out of date, boring, and the conflict between teaching and learning is obvious. So under the guidance of the “quality engineering” of higher education, it is necessary for us to assemble course resources suitable to the practical needs, to intensify the course interests , so as to improve Chinese teaching quality comprehensively.

Key words:Chinese discipline; Chinese language courses; challenge; countermeasures

The Status Quo of Chinese Language Course Teaching and Its Countermeasures

CHEN Hui-bing
(Three Gorges College, Wanzhou 404100, Chongqing; Hunan Normal University, Changsha 410081)

G642.3

A

1009-8135(2010)05-0147-02

2010-03-20

陈会兵(1967-),男,重庆奉节人,重庆三峡学院副教授,博士,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博士后。

本文系“重庆市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重点项目”《高等学校中文学科汉语类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09-2-037)和“重庆三峡学院高教改革研究项目”《〈汉语史〉与〈中国语言学史〉教学内容整合研究与实践》(W0902002)成果之一

猜你喜欢
汉语教学内容学科
【学科新书导览】
学汉语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轻轻松松聊汉语 后海
追剧宅女教汉语
汉语不能成为“乱炖”
“超学科”来啦
“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
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学学科在统战工作实践中的创新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