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永泰县居民2002~2004年全死因分析

2010-04-05 05:40黄之敏彭仙娥史习舜胡志坚郭志南
当代医学 2010年19期
关键词:永泰县标化死因

黄之敏 彭仙娥 史习舜 胡志坚 郭志南

350004 福建省海警一支队卫生队 (黄之敏) 福建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彭仙娥 史习舜 胡志坚 郭志南)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医学模式的不断变化以及生态环境的改变,人类的疾病谱和死因谱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因此,找到影响居民生命及健康危害最主要的疾病及其变化规律,对制定科学并切合实际的卫生工作计划、合理利用有限的卫生资源、保证经济的持续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永泰县居民2002~2004年的死亡原因进行了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死亡资料 由永泰县公安局提供,并经村委会核实补漏,对所提供的2002~2004年所有死亡的居民进行入户调查,并严格按《居民死亡证明书》填写相关项目。调查方法参考2006年全国第三次死因回顾调查收集方法[1],调查过程中质量控制组进行抽查或入户核查,保证资料的可靠性。

1.2 人口资料 人口数、出生数、年龄、性别均由永泰县统计局提供,标化率计算采用1982年全国人口普查数为标准人口。

1.3 组织培训合格的调查员入户访问死者家属或知情者进行核实、查漏。

1.4 统计方法 报告死亡名单,死因分类按照ICD-10编码进行分类、整理、录入,用Death2002软件系统进行分析。主要应用的指标死亡率、标化死亡率、死因顺位、平均减寿年数(AYLL)、期望寿命等。

2 结果

2.1 永泰县居民总死亡率分析 永泰县2002~2004年累计死亡5514人,总死亡率为515.15/10万,标化死亡率为347.78/10万;其中男性死亡率为565.74/10万,标化死亡率为357.23/10万;女性死亡率为458.08/10万,标化死亡率为328.95/10万。各年龄组的死亡率曲线呈“V”字形,即小年龄组,婴儿死亡率较高,1~4岁明显下降,5~9岁降至最低程度,10岁以后死亡率又逐步上升,45岁开始显著增高,而且随着年龄的增大,死亡率上升的幅度也明显高,符合一般的死亡规律。

2.2 永泰县居民主要死亡原因分析 2002~2004年永泰县居民主要死因前5位依次为: 脑血管病、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病、损伤与中毒、心脏病,前五位死亡人数占总死亡人数的81.67%。进一步对死因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男性和女性前5位死因是相似的,只是顺位存在差别。男性前5位死因依次是恶性肿瘤、脑血管病、呼吸系统病、损伤与中毒、心脏病;女性前5位死因依次是:脑血管病、呼吸系统病、恶性肿瘤、心脏病、损伤与中毒;男、女前5位死因在居民全死因中的比重分别为83.60%和78.95%。

2.3 不同年龄居民主要死因死亡率分析 0~1岁组的主要死因为新生儿产伤和窒息,占全婴儿死亡总数的44.14%;1~5岁组、5~15岁组和15~35岁组的主要死因为损伤与中毒,值得注意的是15~35岁组第2位死因为传染病(在所有死亡16人中,肝炎为10例,肺结核为2例)。35~55岁组、55~75岁组的主要死因为恶性肿瘤,75岁以上的首位死因是脑血管病。

2.4 居民主要死因减寿率(PYLL%)和平均减寿年数(AYLL)分析 永泰县居民按减寿率排列前5位主要死因依次为损伤与中毒、恶性肿瘤、新生儿病、脑血管病、心脏病,占全死因的77.87%。男、女前5位主要死因顺位与合计均相同。损伤与中毒标化死亡率虽然位居第四,但由于其“早死”的寿命损失最高居首位,说明损伤与中毒的平均年龄较小,其平均减寿率最高。呼吸系统病、脑血管病、心脏病虽然标化死亡率和减寿率均居前列,但是其平均死亡年龄相对靠后,平均减寿年数(AYLL)则排位退出前10位。

3 讨论

2002~2004年永泰县居民总死亡率为515.15/10万,标化死亡率为347.78/10万。危害该县居民生命健康的前5位主要死因依次为脑血管病、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病、损伤与中毒、心脏病,死亡率分别为109.68/10万、102.86/10万、79.23/10万、67.27/10万、61.61/10万,该结果提示永泰县居民主要死因以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和伤害为主,这5种疾病所致的死亡人数占总死亡人数的81.67%,这与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在我国的流行现状一致[2],并且可能与近年来经济发展、居民生活水平提高、生活方式改变、饮食结构改变有关。因此,应加大力度做好慢性非传染病的防治工作。2002~2004年永泰县各年龄组死亡率不同,婴幼儿及老年人死亡率较高,与死亡的一般规律相符;不同性别居民总死亡率男性高于女性。这可能与男性的生活压力较女性大有关。

永泰县居民按减寿率排列前5位主要死因依次为损伤与中毒、恶性肿瘤、新生儿病、脑血管病、心脏病,占全死因减寿率的77.87%。损伤与中毒虽然标化死亡率居第四,但其“早死”的寿命损失最高居首位,说明损伤与中毒的平均年龄较小,其平均减寿率最高。损伤与中毒死因分析显示,自杀、意外跌落、机动车以外的运输事故居损伤与中毒的死亡原因的前三位,共占全部损伤与中毒的71.2%。其中自杀居首位占全部损伤与中毒死亡的30.7%,说明永泰县文化相对落后,永泰县居民心理相对脆弱,应加强心理教育。意外跌落主要集中在65岁以上人群,共99人,占全部跌落的64.70%,应加强对老年人的监护。

总之,当前永泰县居民死因以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为主。因此应重视传染病的防治,针对不同人群采取不同的预防策略。在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中重点抓好损伤和中毒因素、恶性肿瘤以及循环系统疾病的防治。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全国第三次死因回顾调查指导手册[OL]http://www.yncdc.cn/UpFi1e/LoadImg/cdc996707.pdf,2006-06-05.

[2] 李立明.流行病学[M].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95.

猜你喜欢
永泰县标化死因
2005—2016年中国喉癌发病及死亡趋势分析
《闹科场传奇》述介——兼及张懋畿死因
道光帝皇长子奕纬死因辨析
御医故里梅花开——记永泰县白云乡樟洋村驻村书记杨雪梅
企业创建安标化的意义及实施策略
黄岩长潭水电厂
无锡地区孕中期孕妇血清AFP、free β-HCG、uE3中位数标化及其应用
只有一个学生的学校
我国死因认定程序的反思与重构
某肿瘤医院2010-2014年恶性肿瘤患者死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