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闲:现代人精神生活的风标

2010-04-08 05:27刘海春孙东屏
关键词:精神家园现代人精神

刘海春,孙东屏

(华南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广东广州 替换为 510631)

休闲:现代人精神生活的风标

刘海春,孙东屏

(华南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广东广州 替换为 510631)

近、现代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人类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物质财富。然而,由于工具理性、欲望主义和消费主义的横行使人类逐渐变得无视他人和自己的生命价值,在无止尽的消费中使一切自由都被虚幻所掩饰,过分追求名利和财富而禁锢自由的精神家园。现代人的精神生活因此受到了极大挑战,人的自由面临着异化的危险。因此,时代呼吁我们关注人的精神生活,呼吁我们构建健康的精神生活方式,提高精神生活的质量,寻找人类美丽的精神家园。休闲正是一个通往人类美丽精神家园的康庄大道,同时又是现代人精神生活的风标,人们在休闲中可以找到自由、还原人的本质,可以实现自我的全面发展,解除工具理性、欲望主义及消费主义对人的束缚,最终回归精神家园。

一、精神生活:现代人生活质量的核心

1958年,美国经济学家加尔布雷思 (John Kenneth Galbraith)在其所著的《丰裕社会》中最早提出“生活质量”(life quality)一词,主要用来解释美国居民较高的生活水平与满足社会的、精神的需求方面相对落后之间的矛盾现象,与通常为了表达“满足物质、文化生活需要而消费的产品和劳务的多与少”而运用的“生活水平”(life level)一词相比,“生活质量”一词主要回答生活得好不好。生活质量必须以生活水平为基础,但它更侧重于对人的精神文化等高级需求满足程度和环境状况的评价,是一个全面评价生活优劣的概念。[1]]65-66可见,精神生活质量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意味着现代人生活质量高低。我们认为,在物质水平大幅度提高的现代社会,精神生活是现代人生活质量的核心,因为只有个体对自己的精神生活感到满意才能由衷地感受到幸福。

(一)现代人精神生活的内涵

学者基本认同精神生活具有以下特点:其一,精神生活是对人的价值、人的尊严、人的本性的一种肯定,它关涉人的发展。因此,注重人的心灵的净化、道德品行的锤炼、理想人格的完善是精神生活的应有之义。其二,精神生活高于物质生活,表征着人的本质,使人区别于禽兽。其三,精神生活与人的精神需要紧密相关,精神需要的产生与满足是人的精神生活发展的原动力。[2]113我们认为,精神生活是指社会现实中的人在一定物质生活基础之上选择、运用、创造精神资源以获得精神满足并进一步超越自身,实现自我发展的精神活动及其状态,是现实个人的本质存在方式。精神生活的满足需要一定的物质条件,经历一定的过程,并且结果有好坏之分,正确高雅的精神活动方式能给人带来享受和满足,错误低俗的精神活动方式则会让人精神更加颓靡。另外,要获得精神上的满足还需要一个前提就是闲暇时间的保证,并通过一定的休闲方式方能获得精神享受。因此,休闲与精神生活是分不开的,尤其在现代社会,人们开始步入普遍有闲生活状态,闲暇时间的增多和休闲方式的丰富将给精神发展提供更多原动力,带来精神生活的更大满足。

(二)现代人精神生活的实质

马克思曾说过:“一个种的全部特性、种的类特性就在于生命活动的性质,而人的类特性恰恰就是自由自觉的活动。”[3]96这种自由自觉的活动实际是人与动物的区别,也即是人类特有的精神生活,它是人的本质的体现。人的精神生活作为人的本质的表现方式,它的发展会推动人的本质的发展,并决定着人能否实现全面发展。而且,人的精神性在构成人的本质的要素特性中的核心地位决定了人的精神生活的发展状况会从根本上影响人的本质发展。由此我们可以看到,重视现代人的精神生活实质是重视对人的本质的确认及对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推动。

精神生活要得到发展,首先就必须是自由自觉的。德国著名思想家鲁道夫·奥伊肯(Rudolf Eucken)一生致力于精神哲学的研究,他曾明确指出:精神生活“使人摆脱本能自我的狭隘限制而又不因此使他消失在无限之中。通过分享精神世界,分享现实的自我直接性,他开始占有一个无限的自我,他的生命活动则呈现出一种越来越积极的方向”。[4]]61可见,精神生活对人来说是对自我的占领,是对生命的一种积极的导引。现代社会人被各种物质、欲望所“异化”,人的精神被禁锢了,或是迷失自我、或是走向堕落。因此,提高人的精神生活质量,对促进人的精神自由发展,使人重新确认自己的本质,拥有真实的幸福感从而提升生命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总的来说,现代人重视精神生活质量实质是为了提升生命质量,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二、休闲:现代人精神生活的风标

我们认为休闲是现代人提升精神生活质量的一个重要途径。因为,休闲的本质也是自由,走向休闲就是走向生命的自由,所以,休闲与提升精神生活的目的是一致的,并且过程是同路的,甚至休闲导引着现代人精神生活的发展,是现代人精神生活的风标。休闲作为人类个体价值的目标追求,在当代社会获得了迅猛发展的必要和充分条件,已经成为人的现实生活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它不仅满足了人生存需求的多样性,更重要的是满足了人精神需求的多元选择,从而为人的个性化兴趣的产生、强化和提升培植了土壤,最终使休闲成为人自身合目的性与手段性的存在方式。

(一)休闲的目的是提升人的精神生活质量

人是一种最复杂的存在物,生活中有多元价值追求,本能的和合理性的,形下的和形上的,物质的和精神的等等。休闲就属于后者。休闲生活是一种远却功利物欲的生活。瑞典天主教哲学家皮普尔(Josef Pieper)称:“闲暇所代表的可以说是一个非功利性质,但却是最符合人性的世界”,它“是一种精神的现象”,“是一种灵魂的状态”,它“强调一种内在的无所忧虑,一种平静,一种沉默,一种顺其自然的无为状态”。[5]69、40我国休闲学学者马惠娣女士也认为:休闲的目的“不在于提供物质财富或实用工具与技术,而是为人类构建一个意义的世界,守护一个精神家园,使人类的心灵有所归依。”[6]60

休闲有不同的目标层次,一是休息放松,二是休闲娱乐,三是个体发展。通过积极健康的休闲,不仅可以使人摆脱身心疲劳,恢复精神与活力,还能培养人对生活的审美态度,使人明白感性的满足应提升到理智的、心理的、社会的层面,使自己的精神世界更加丰富多彩,更加热爱生活;并通过休闲拓展个体兴趣爱好,充实个体的生活,实现个体的自由发展。总之,积极健康休闲使人实现精神生活的满足与发展,净化人的灵魂,提升人的品味,回归美丽的精神家园。

(二)休闲的过程是享受精神生活的过程

休闲过程是一个情感体验的过程,一方面是因为休闲过程蕴含着许多至关重要却又无法通过行动、知识理解的韵味;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惟有过程性休闲才是生成体验和丰富情感的重要源泉。[7]171在休闲的过程中,人们参与并投入了自己的情感,内化休闲所带来的对身心的调节,可以获得深层次的精神体验。休闲的最高境界体现为一种“畅”的感受。“畅”是指在工作或休闲时产生的一种最佳体验,类似于马斯洛提出的“高峰体验”(Peak experience),是人在进入自我实现状态时所感受到的一种极度兴奋的喜悦心情。“畅”强调主体自我的作用。[8]254“畅”表达的是生命的一种自由的体验,它是一种摆脱了外界的压力身心处于完全放松状态下的自由和自得,达到心无羁绊。心理学家从心理学的角度,对休闲体验的性质及其意义作了深入的研究,认为真正的休闲是具有高度的自由选择与很强的内在动机的活动,有着积极的意义,它为人们实现自我、追求高尚的精神生活、获得“畅”或“迷狂”的心灵体验提供了机会。可见,在休闲的过程中,人的精神生活得到享受,甚至可以达到最高境界,实现身心的发展。

(三)休闲的性质决定了精神生活的性质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类的文明进步和全球化浪潮的冲击,人们的生活方式从封闭单一型逐步向开放多元型转变。人们闲暇时间越来越多,休闲的方式也越来越丰富。多元化的现代休闲方式已是当下社会生活的一种常态。这种多元化的现代休闲方式,从其所产生的社会效果来看,有正面的影响也有负面的影响,主要体现为“雅闲”、“俗闲”和“恶闲”。

一是“雅闲”,指文化精神层面的休闲生活方式,是一种高雅、有品位的休闲,其特点是超越性和发展性,最终指向精神的愉悦和自我的提升。“雅闲”这种生活方式已经超越了对物质的单纯追逐和依赖,追求一种自由的精神生活或精神消费,不断地完善自我、实现自我。可以说,“雅闲”就是一种生活品位、一种社会地位的体现。“雅闲”又是一种精神消费,具有创造性,有利于发挥人的本质力量,成为生产力水平提高和物质财富丰富后的人们日常生活的必然需求。“雅闲”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二是“俗闲”,指一种大众化的休闲生活方式,能满足大众休闲心理的需要,是社会的主流休闲方式,其主要特点是娱乐性和闲适性。随着生活越来越好,人民大众的普通休闲也越来越多,看看电视、聊聊天、出外旅游、品尝美食、泡泡酒吧等等。“俗闲”主要是放松人们的身心,使人们生活变得轻松、有意义,使人能在日常生活中满足精神生活的基本需要,保持健康的精神状态。

三是“恶闲”,指对社会、自然和自己产生不和谐的休闲生活方式,是一种极不健康、不文明、不科学的生活方式,同时是反道德、反文明、反科学的,具有破坏性和自毁性等特点。[9]59如果没有进行正确引导和必要的遏制,对社会的发展和个人的幸福将造成危害。如有的人有钱之后就在休闲中去寻欢作乐、纵情声色,甚至赌博、吸毒、犯罪。这种不健康的休闲方式带来的后果是使人的精神颓靡、迷失自我,它把健康向上的人从生活的正规上拉下来走向歧途。

休闲方式是否健康、合理直接导致了人们获得怎样性质的精神体验,最终获得怎样的生活质量和命运。

(四)休闲是现代人享受精神生活的主要方式

要获得精神的享受,需要有精神投入和精神交流从而获得精神满足甚至实现精神文化的创造,而这一个过程需要有两个基本条件:一是闲暇时间,二是物质基础。休闲正是满足这两个条件,因而成为现代人享受精神生活的主要方式。正如清人涨潮在《幽梦影》中说:“人莫乐于闲,非无所事事之谓也。闲则能读书,闲则能游名胜,闲则能交益友,闲则能饮酒,闲则能著书。天下之乐,孰大于是?”现代人的休闲方式非常丰富,如艺术创造、文化欣赏、旅游观光、享受美食、体育健身、网络漫游、珍品收藏,等等。这些休闲活动方式都能在不同程度上促进现代人身心恢复和发展,使人在活动中获得精神满足、实现精神文化的创造。可以说,休闲是心灵的驿站,在这里,你可以驱逐精神的劳顿,安抚疲惫的心,或者得到一次精神的解脱,或者促进一次精神的升华。休闲是现代的人享受精神生活的主要方式。

三、学会休闲,构建人类美丽的精神家园

休闲对精神生活如此重要,但是并不是所有人天生就懂得休闲,因此,现代人要享受精神生活、提升生命质量就要先学会休闲。而学会正确休闲则需要加强对民众的休闲教育。休闲教育是对人们休闲生活方式的理念、方法和行为进行科学合理的引导,使人“成为人”的过程。“‘成为人’意味着,摆脱‘必需’后的自由;探索和谐与美的原则;承认生活理性和感性,物质与精神层面的统一;与他人一起行动,使生活内容充满朝气并促进自由与自我创造。”[8]导言1通过休闲教育,教育人们懂得休闲的意义、选择正确休闲的方式、体验休闲的过程,从而使个体的生命与生活世界的需求得到满足,在精神上得到升华,构建起美丽的精神家园并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一)学会休闲有利于引导现代人树立正确的精神生活的导向

学会休闲要使人类从注重物质消费转换到注重物质与精神平衡消费。人类在消费的过程中既体现了个体对物的现实需求,也反映了个体在消费过程中自我精神上的满足。人们对于物质生活的追求是无法阻挡的,而且消费生活的欲望也不可遏止,但精神生活是生活世界中更为重要的部分。恩格斯把人的需要分为生存需要、享受需要、发展需要,精神消费是人的发展需要的集中体现。休闲教育就是让人们更加关心这种精神上的需求,在更大程度上选择文化精神的享受消费。21世纪人类的生活方式将发生一种质的更新,人们将作出极大的努力,寻求一种在本质上更能使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处理得比较和谐、平衡的生活方式。这种“平衡”的生活方式来自人们对 20世纪过分重视物质主义生活方式的反思。休闲教育要通过人们消费理念的转换让人们更加理智地面对商品,面对物的诱惑,最终实现合理的、更高层次的消费;同时也能让人们在现实的生活世界中把握未来消费的方向,引领未来消费时尚的潮流。

学会休闲要发挥高雅文化的导向作用,倡导“雅闲”式的生活方式。当人们的物质需求已基本得到满足后更渴望过上高雅的生活,其渴望甚至会超越他们对贵重财产的占有欲。这种生活方式最大特征在于它是以高雅文化为基本内核。高雅文化不追求功利性、实用性、商业性,它追求超越性,力求提升人的精神境界,追求神圣和崇高,能开发人的潜能。因而休闲教育要倡导一种高雅的审美情趣,提高人们对“雅闲”式生活方式的认识,使人们树立健康、优雅的生活理念,形成高品位的生活方式。

(二)学会休闲有利于丰富现代人精神生活的内容

休闲具有追求快乐和价值的性质:在现代社会,通过休闲获得的满足和快乐能使人们从社会责任的压迫中解放出来,满足人们对内在价值的追求和情感的需要。但是,每个个体是不同的,个人的兴趣爱好、发展层次也不相同,因此每个人需要的精神生活内容是不同的。学会休闲就要学会合理地安排自己的闲暇时间,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采用适合的休闲方式去放松,去享受;同时也要根据自己身心发展的不同阶段和不同需求有层次地发展更高雅的休闲,从而促进个体的全面发展。人们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不同的休闲方式,在参与休闲活动中实现自己的内在追求时会感到满足和快乐。因为休闲活动可以令人感受到生活的意义,丰富了人生的内容并得到精神上的极大满足。前面我们分类列举了各种各样的休闲活动,宜静宜动、宜群宜己、宜易宜难、宜俗宜雅,我们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需要选择不同的休闲方式,使自己的精神生活内容不断丰富,体验不同的休闲方式给我们带来的不同感受,这样我们的精神家园才能像万花筒,绽放多姿多彩的礼花。

(三)学会休闲有利于提高现代人精神生活的质量

休闲的目的就是为了提升人的生活和生命质量。而生活和生命质量状况如何,更本质地体现在精神生活的质量状况上。休闲如何能提高现代人的精神质量呢?马惠娣女士曾说过:“休闲作为补偿当代生活方式中的许多需要创造了条件,它通过身体竞技、科学活动和接触大自然,一方面丰富了生活、锻炼了体魄,提供了激发创造思维的条件;另一方面培养了人的感情世界,铸造了人的坚韧、豁达、开朗、坦荡的性格,促进了人类理想的进步。”[10]71这一说法很好地阐释了休闲何以可能提高现代人精神生活的质量。正是在休闲活动中,人们的精神需要得到满足,精神世界得以丰富,并且养成了健康积极的精神品质。一旦人的健康的精神状态得以确立,就能获得一种无所畏惧的精神力量,以更乐观的态度面对生活,减轻个人的社会异化感,使人成为人,提升生命质量。所以,我们要侧重提高人的各方面休闲能力,使个体能够从事多种休闲活动,满足各种休闲需要,不断丰富业余生活,提高生命质量。

现代人的生活压力远比以往的人类大,在这个物质发达、欲望横飞的现代社会,如何保有自己健康积极的精神状态,不被匆匆的忙碌和无止尽的欲求所禁锢,从而拥有属于自己的自由美丽精神家园显得越来越重要。当社会逐渐步入闲暇时代之际,提出休闲是现代人构建精神家园的重要路径,显得意义非凡。

[1] 张国启.现代人精神生活质量提升面临的时代课题.甘肃理论学刊,2008(2)

[2] 廖小琴.精神生活质量的内涵及衡量尺度初探.理论与改革,2005(5)

[3]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4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4] 鲁道夫·奥伊肯.生活的意义与价值.万以,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7.

[5] 约瑟夫·皮珀.闲暇:文化的基础.刘森尧,译.北京:新星出版社,2005.

[6] 马惠娣.休闲——文化哲学层面的透视.自然辩证法研究,2000(1).

[7] 李仲广,卢昌崇.基础休闲学.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

[8] [美 ]托马斯·古德尔,杰弗瑞·戈比.人类思想史中的休闲.成素梅,等,译.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0.

[9] 刘海春.生命与休闲教育.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10] 马惠娣.休闲:人类美丽的精神家园.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4.

【责任编辑:二月风】

G913.3

A

1000-5455(2010)06-0142-06

2010-06-25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2007年度重大研究项目“现代人的精神生活与规律研究”(07JJD720047);国家社会科学基金 2007年度一般项目“休闲文化生活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研究”(07BKS019)。

刘海春 (1975—),男,广东湛江人,法学博士,华南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教授;孙东屏 (1985—),女,广东揭阳人,华南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硕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精神家园现代人精神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现代人是怎样挖煤的
现代人的避难所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拿出精神
智珠
和谐文化是澳门诗人的精神家园
强化“四个意识” 构筑各族群众共有精神家园
经营好我们共同的精神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