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仔猪腹泻的综合防治

2010-04-08 10:14谭贤景
湖南畜牧兽医 2010年4期
关键词:初乳传染性仔猪

谭贤景,禹 菡,贺 斌

(湖南省邵阳市畜牧科学研究所,湖南 邵阳422000)

仔猪腹泻病是当前规模化养猪生产条件下的一种多因素性疾病,也是目前最严重的仔猪疾病之一。由于诱发原因复杂,该病常表现为多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因而造成临床诊断与防治的困难,从而引起仔猪大量死亡,给养猪业带来很大的经济损失。据调查,仔猪因腹泻死亡占到仔猪死亡总数的42.8%。近年来,我国仔猪腹泻十分普遍,据报道,30kg以下的仔猪,全年平均发病率47.6%,死亡率达11.2%。

1 仔猪腹泻的病因

仔猪因肠道内尚未建立稳定的免疫系统,自身抵抗力较低,对外界刺激敏感,易受各种病原微生物的侵袭和各种应激因素的影响。哺乳仔猪以传染性腹泻较为常见,而保育仔猪以断奶、饲料突然更换、寒冷、环境应激等非传染性因素引起的腹泻为主。这两类因素间的关系十分密切,既相互影响,又相互因果。因此,在生产实践中仔猪腹泻往往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常呈多重感染或交叉混合感染。

1.1 非传染性因素

非传染性因素主要包括:先天性因素、应激因素等。

1.1.1 新生仔猪消化器官不发达,消化功能不完善,上皮细胞不分泌消化酶,仅分泌乳糖酶,胃内仅含凝乳酶,而胃和胰蛋白酶很少,且活性很低,胃酸缺乏,造成胃内PH值偏高,使胃内细菌易于生长,易造成胃肠内菌失调,加之对饲料中蛋白质的消化率降低,消化不完全的饲料为肠内致病性大肠杆菌及有害微生物的繁殖提供的有利条件,抑制了乳酸杆菌的生长,最终因消化不良而腹泻。

1.1.2 仔猪缺乏先天性免疫力,仔猪免疫系统虽发育早,但出生后仍未发育完好,新生仔猪本身无保护性免疫机能,只通过初乳获得免疫球蛋白,才能初步建立免疫力,初乳中的免疫球蛋白虽含量高但下降也很快,仔猪肠道免疫应答反应低,因此仔猪易受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的侵袭易患病。

1.1.3 仔猪由于自身免疫系统、消化系统及其酶系统尚未发育健全,对各种应激因素如断奶后母仔分离、食物变化、伙伴变化、环境及其温度、湿度的变化等非常敏感,容易产生一系列应激反应,最终导致采食量下降、消化不良而腹泻。

1.1.4 其他:如营养因子缺乏性腹泻,营养过剩性腹泻,缺铁性腹泻。

1.2 传染性因素

仔猪腹泻的传染性因素主要包括:细菌、病毒和寄生虫。

1.2.1 细菌性腹泻:主要由微生物病原菌引起的。常见的有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密螺旋体、魏氏梭菌等病原菌。

(1)仔猪大肠杆菌病是由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的一类传染病,引起仔猪腹泻主要有仔猪黄痢和仔猪白痢。仔猪黄痢潜伏期短,出生后12小时内即可发病,仅1~3天较为常见,通常一窝有1~2头表现全身衰弱,迅速死亡。之后其他仔猪相继发病,排出黄色浆状稀粪,内含凝乳小片,很快消瘦、昏迷而死。仔猪白痢主要发生于7~30日龄仔猪,发病率高,死亡率低,多发于寒冷、炎热季节,气候突变、阴雨潮湿、母猪饲料质量较差、母乳中含脂率过高等常常是本病的重要诱发因素。一般为突然发病,排出白色或灰白色的浆状、糊状粪便,具有腥臭味。

(2)仔猪副伤寒是由沙门氏菌感染引起。主要发生于1~2月龄仔猪,无明显的季节性,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但多发于寒冷、气温多变、阴雨连绵季节,环境卫生差、仔猪抵抗力降低等是本病的诱发因素。主要表现为肠炎、消瘦和顽固性下痢,粪便恶臭,呈淡黄色或灰绿色,很快消瘦。

(3)仔猪红痢是由魏氏梭菌感染引起,仔猪出生后1小时内就可发生,症状多不明显,只见仔猪后躯沾满血样稀粪,病猪虚弱,很快为濒死状态,少数病猪没有下血痢,便昏倒和死亡。

1.2.2 病毒性腹泻:主要由冠状病毒引起的传染性胃肠炎,由类冠状病毒引起的流行性腹泻和由轮状病毒引起的腹泻,还有由温和型猪瘟、圆环病毒、伪狂犬、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等引起的腹泻。

(1)猪传染性胃肠炎是由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引起的一种高度接触性肠道疾病。以呕吐、严重腹泻和脱水为特征,10日龄以内仔猪死亡率很高,可达100%,5周龄以上的猪死亡率很低。

(2)猪流行性腹泻是由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引起的一种急性接触性肠道疾病。症状与传染性胃肠炎十分相似。

(3)轮状病毒感染引起的腹泻多发生于8周龄以内的仔猪。发病率一般50%~80%,病猪精神萎顿,食欲缺乏,不愿走动,常有呕吐,水样腹泻,呈暗黑或水泥色。

(4)伪狂犬可引起2周龄以内的哺乳仔猪呕吐、下痢、厌食、精神不振,有的见眼球上翻,视力减退,呼吸困难,呈腹式呼吸,继而出现神经症状,发抖,共济失调,后躯麻痹,倒地呈游泳状,最后衰竭而死。

1.2.3 寄生虫性腹泻:目前,造成仔猪腹泻的寄生虫主要由艾美耳属球虫引起的球虫病,6~10日龄的仔猪易感。

2 预防措施

2.1 加强饲养管理

加强环境卫生消毒工作,保持分娩舍、保育舍清洁、卫生、干燥;保持饲料和饮水的清洁卫生,给予优质全价的配合饲料,实行标准化饲养,饲料变换应逐渐进行,不要突然改变饲料品种,改善饲养管理,提高猪的体质,增强抵抗能力。

2.2 注意仔猪保温

由于新生仔猪调节机能不健全,对外界冷热应激抵抗力差,如果温度掌握不好或受到外界的低温环境影响就容易发生腹泻。最好的方法是用保温箱,装上电灯泡或电热板,保持清洁卫生。仔猪吃奶时出来,吃完奶又回到保温箱里,这样就能解决保温问题。同时,减少仔猪接触地面的时间,能有效的减少仔猪对环境的应激和病菌的接触,预防仔猪腹泻的作用。

2.3 要坚持自繁自养的原则

如果一定要严格筛选和检疫,确保安全无病才可引进,还有不要从疫区和冬春季引进种猪。引种的猪不要马上合群,一定要隔离观察30天以上,确实没有异常发生才合群。

2.4 使仔猪尽早的吃到初乳获得免疫力

初乳中含有大量的免疫球蛋白在血液起到杀菌的作用,这样能更早的得到母源抗体的保护,从而降低腹泻的发生。

2.5 仔猪出生后及时补铁补硒

缺铁可导致仔猪发生缺铁性贫血而且会使仔猪生长发育停滞和腹泻,严重的可导致死亡;硒是猪生长发育所需的重要元素之一,缺硒可导致免疫功能下降,同时也是仔猪白肌病和仔猪水肿的发病诱因。补铁和补硒的方法是(供参考):仔猪出生后72小时内肌注牲血素1mL/头,7~10d补注一次即可。仔猪7日龄肌注亚硒酸钠维生素E 1mL/头。

2.6 疫苗接种

为了控制断奶仔猪腹泻的发生,可根据猪场实际情况,进行免疫接种。如猪传染性胃肠炎弱毒苗、猪轮状病毒弱毒苗、猪流行性腹泻灭活苗等,在怀孕母猪产前30d及15d各接种一次;母猪产前45d及15d各注射一次大肠杆菌K88、K99双价基因工程苗2mL/头。通过母乳中产生的抗体来影响仔猪,使仔猪获得良好的被动免疫。

3 治疗方法

3.1 对细菌性腹泻的治疗方法

临床上多采用抗菌消炎类药物进行治疗,如沙星类药物、磺胺类药物、庆大霉素、小诺霉素、林可霉素、粘杆菌素、土霉素、新霉素等。辅以助消化类的药物,如酵母片、大黄苏打片、益生素等。脱水者应该补液,5%葡萄糖生理盐水100mL,维生素C50mL,碳酸氢钠50mL,合理搭配一次缓慢静脉注射。

3.2 对病毒性腹泻的治疗方法

可用抗生素类药物控制继发感染,同时可用中草药进行治疗,如黄莲、穿心莲、黄芪、连翘、金银花、苦木等。若猪出现脱水现象可口服补液盐(氯化钠3.5g、碳酸氢钠2.5g、葡萄糖20g、水1 000mL自由饮用)。严重脱水的用0.9%生理盐水腹腔注射即可。

4 分析与总结

有效控制仔猪腹泻是一项细致而具体的工作,饲养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4.1 加强饲养管理,保持室内干燥,粪便及时无害化处理,平时注意改善母猪饲料质量搭配,保持环境和产房卫生,初生仔猪出生后要尽早吃到初乳。

4.2 注意做好猪舍的日常卫生、消毒工作,控制人员的走动。

4.3 注意做好妊娠母猪及初生仔猪的防疫工作。

4.4 猪场最好实行全进全出制,引种前和售后都要对猪舍进行彻底清扫消毒。

4.5 严禁从疫区引进猪。

4.6 确需引种时应隔离检疫2个月。

4.7 发病猪应及早隔离、治疗,同时消灭病源。

[1]蔡宝祥主编.家畜传染病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

[2]孔繁瑶主编.家畜寄生虫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81.

[3]杨公社主编.猪生产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

[4]杨 凤主编.动物营养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

[5]甘孟侯主编.科学养猪问答[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

[6]刘安典主编.养猪与猪病防治手册[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4.

[7]汪克明.仔猪腹泻的临床诊断与治疗[J].农民致富之友,2007,(9):33.

[8]张彦春,郭兴国,李慧姝.仔猪腹泻的原因及控制措施[J].养殖技术顾问,2007,(8):70~71.

[9]李金荣,沈百岁.断奶仔猪腹泻的预防和治疗[J].养殖技术顾问,2007,(8):82.

[10]王文振,姜顺传,彭懿德.仔猪腹泻类型及防治措施[J].现代农业科技,2007,(19):196.

[11]段佐华.浅谈断奶仔猪腹泻综合症的防治[J].畜牧兽医杂志,2005,24(6):60~61.

猜你喜欢
初乳传染性仔猪
基于品管圈的多学科联合干预策略在早产儿初乳喂养中的应用
中西医结合治疗猪传染性胃肠炎
猪传染性胃肠炎的治疗
春季仔猪白肌病如何防治
秋冬季仔猪保暖措施有哪些
注意预防仔猪腹泻
用初乳进行口腔免疫护理对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的影响
早期初乳口腔内滴注对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喂养管理的影响
猪传染性胃肠炎的防治
仔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