仔猪弓形虫和链球菌混合感染的诊治

2010-04-08 10:14邓家治
湖南畜牧兽医 2010年4期
关键词:病死猪弓形虫嘧啶

邓家治

(湖南省龙山县畜牧水产局,湖南 龙山 416800)

猪弓形虫和链球菌混合感染是一种以仔猪为主要对象的急性传染病,发病率高达100%、死亡率可达70%,从发病到死亡约为3~5天。2005年以来,笔者曾多次对此病进行过诊治,2005年10~11月,龙山县新城街道某猪场,出现仔猪发病大量死亡,经本人临床观察,病理解剖及实验室检验,确诊为猪弓形虫和链球菌混合感染,并通过采取综合防治措施,病情得到控制,现将诊治情况报告如下。

1 发病情况

该猪场建于1998年,有栏舍面积750m2,存栏母猪60头、公猪3头、后备母猪30头,哺乳仔猪320头,断奶仔猪500头,2005年10月26日~11月28日,产房、保育舍中哺乳和断奶仔猪相继发病678头,死亡286头,而母猪、公猪均未发病。发病初,业主先请街道兽医诊治,当做普通高热感冒,注射用青霉素、氨基比林等传统药物进行治疗,效果不理想,发病和死亡现象仍然继续出现。11月23日笔者前去诊治,5天后病猪停止了死亡,病情全面得到控制。

2 疫病诊断

2.1 临床症状

发病仔猪精神沉郁,食欲废绝,四肢内侧,腹部、耳尖皮肤发紫,更有甚者,臀部及背部皮肤也有发紫现象,体温升高达40.5~42℃,肌肉震颤,有的皮肤有出血点,眼结膜充血,呼吸困难,呈腹式呼吸,自发病开始3~5天内死亡。

2.2 剖检变化

全身淋巴结肿大、颌下、腹股沟淋巴结有出血,呈紫黑色,肠系膜淋巴结肿大3~4倍,土黄色成串珠状,可见粟粒大的坏死点,肺叶充血水肿,肺间质增宽,切面有泡沫流出,肝肿胀出血,有绿豆大的灰白色坏死灶,心外膜和肾脏表面有针尖大的出血点,脾脏肿大坏死。

2.3 实验室诊断

制片镜检:(1)无菌采取病死猪的肝、脾制成涂片,革兰氏染色镜检,可见到成双或4~6个排列成短链的球菌;(2)再取病死猪肺门和肠系膜淋巴结制成触片,瑞氏染色镜检,可见大量月牙形或香蕉形的虫体。

2.4 诊断结论

根据临床症状、病理解剖及实验室诊断,该场仔猪属于弓形虫和链球菌混合感染。

3 防治措施

3.1 紧急隔离把健康猪与病猪立即隔离;病死猪做无害化处理。

3.2 卫生消毒场地、栏舍、用具等用0.3%过氧乙酸、2%烧碱水或20%石灰水消毒,每天1次交替使用,连用5~7天。

3.3 药物治疗

对病猪进行药物治疗,用增效磺胺嘧啶按0.07g/kg体重肌肉注射,或10%磺胺-6-甲氧嘧啶(用量:0.5mL/kg体重)配合2%的环丙沙星(用量:5mg/kg体重)肌肉注射,每天2次,连用5~7天,同时,饮水添加0.1%的小苏打。

3.4 拌料治疗

大群用敏感药物治疗,磺胺嘧啶(按70mg/kg体重)和乙胺嘧啶(按6mg/kg体重)一次拌料内服,每天2次,连用5天。

4 防治结果

通过上述措施,发病猪逐渐好转痊愈,5天后再无新增病例和死亡现象,猪场恢复正常。

5 小结和讨论

5.1 准确诊断是治疗该病的前提条件

笔者在此次诊治后,又多次发现此类症状的疾病,用以上方法治疗效果良好。随着生猪的频繁贩运,各种疫病交叉感染的机会增多,疾病症状多样化,难以确认,像猪弓形虫和链球菌混合感染的疫病,在无法根据症状确诊的情况下,必须依靠实验室检验确诊,再对症下药,就能起到立竿见影的作用,为养殖户挽回重大经济损失。

5.2 预防这种疾病主要是搞好预防接种

通过笔者多年的诊治,对已进行猪链球菌弱毒疫苗预防接种的生猪基本上未发现过此病,此病主要易患未预防接种的生猪,从而对未预防接种的仔猪危害性大,所以预防这种疾病主要是搞好此病的预防接种,同时,注意加强饲养管理,营养全面,搞好环境卫生,消灭四害,夏季防暑、冬季防寒保暖等工作。

5.3 推荐药物

磺胺-6-甲氧嘧啶配合环丙沙星对病猪治疗效果可靠,疗程短,使用方便。

猜你喜欢
病死猪弓形虫嘧啶
湿垃圾与病死猪混合厌氧消化产气性能研究
紫红獐牙菜对四氧嘧啶性糖尿病小鼠的降糖作用
猪弓形虫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检疫及防治
南安市病死猪无害化处理的现状与建议
GABARAPL2 在IFN-γ诱导的HeLa 细胞抑制弓形虫生长中发挥重要功能
黄瓜中有大量弓形虫吗
磺胺嘧啶银混悬液在二度烧伤创面治疗中的应用
病死猪堆肥高效油脂降解菌的筛选及堆肥效果研究
N-甲基嘧啶酮类化合物的绿色合成研究
一例猪弓形虫病的诊断与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