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师生情感互动 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2010-04-11 04:44
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年3期
关键词:课堂气氛师生情感

吕 春 燕

(湖州师范学院 生命科学学院, 浙江 湖州 313000)

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课堂教学不但是传授知识的殿堂,而且是培养学生思维方式的重要途径,也是其他教学环节的基础。目前,大学课堂教学普遍面临一些困难,一是大多数学校的教学计划修订之后,专业课程学时压缩;二是现代科学技术快速发展,增加了教学内容更新的频度;三是教师中年轻人多, 而且对教学的精力投入不够;四是一些大学生缺乏学习兴趣[1](P7-10)。但这些困难不能成为降低课堂教学质量的理由。相反,应该更加重视课堂教学质量,深入研究如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大学教师要获取较高的教学质量,除了具备基本的教学方法和技巧外,与学生的情感互动和自身的人格魅力等非直接教学因素同样重要。本文拟从这些方面对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而展开分析。

一、主动创建情感基础,加强师生情感互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取知识、发展智力、培养健康人格的重要途径。但是,大部分教师只注重语言、方法对知识的传授作用,忽视了情感互动对学生的影响,从而使课堂气氛单调、刻板,教学效果欠佳。很多教师在课堂上尽心尽力,讲得口干舌燥,但学生在台下昏昏欲睡,收获甚少。为何?原因很多,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缺乏积极的师生情感互动。

课堂教学中的师生情感互动,是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借助认知信息传递和教材内容中的情感因素以及自身情感内容,使教师与学生的情绪情感达到最佳状态, 使师生间情感彼此影响,互相感染,从而形成双向的、积极的情感交流过程。即通过师生情感互动,创设一个开放、活跃、民主、和谐的教学心理环境,实现师生思维过程互动、信息互动、人格互动的最优化教学过程。一位心理学家曾指出:“出色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这种功能是任何先进的传播媒介取代不了的,只有依靠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互动,才能形成和谐的师生关系,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和学习积极性。

(一)把握要点,夯实情感互动基础

大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双方情感互动是多侧面、多层面的,对课堂的调控也是因素众多且极为复杂的。因此,师生情感互动所发挥的作用会因学科性质、教学目标、教学风格和教学环境等因素的不同而发生变化。但不管情况如何,只要把握以下几点,就能保证大学课堂教学中师生情感互动达到最佳效果。

首先,必须重视课堂教学师生情感互动的理论意义和教育教学价值。其次,要明确大学课堂教学基本目标的定位问题(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认知风格的目标、促进学生人格健康发展的目标和增强学生社会适应性的目标三者并重),发挥其导向的作用,这是实现师生情感互动的前提条件。第三,加强师生间的情感沟通,建立民主和谐的人际关系,努力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气氛,使学生的能力和个性得到全面和谐发展。第四,遵循大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和心理需要,构建一个以学生为中心的多向、多元的信息互动体系, 以满足学生对知识、情感、意志、个性互动的需要。第五,恰当运用教学监控策略,把握情感互动在不同教学环节中的效应,使情感互动与认知互动、思想互动、人格互动有机结合,而四者有机结合的过程就是提高大学教育教学质量的过程。

(二)精心备课,做好课堂教学设计

对于一名年轻教师,备课将意味着要付出太多不为人知的艰辛劳动。若是一门新课,一般须提前三四天开始准备每次课,备课的目标就是能做到脱稿,也只有这样,才能在走进教室的那一刻心里踏实,带着自信和良好的心情面对学生,才有可能在课堂种产生良好的师生情感互动。

备课过程中,尤须重视课堂设计,因为它对能否取得良好的师生情感互动具有重要影响。课堂设计范围较广,包括课堂情境、气氛的设计;语言、动作的设计,尤其是导言的设计和重点部分的突出等。宏观方面就是要安排好本次课应先进行什么、后进行什么、如何进行;微观方面包括课堂气氛,或者一些小细节、小知识点的讲解技巧等等。譬如在讲解师范毕业班《中学化学竞赛指导》课程的习题时,笔者总会提前安排几名学生,要求学生下次课上台进行习题分析,进行换位教学,然后当堂抽查若干名学生,要求给出评课意见,最后再由笔者进行知识讲解的补充和评课总结。如此安排一次课,不仅让学生学到了应有的化学知识,而且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自觉性和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还让师范生互相学到了一些讲课技巧与方法,这种课堂设计方式受到了学生的极大欢迎。再如,在讲解《无机化学》下册的元素知识时,总会在备课时不厌其烦地上网查资料、准备很多有趣的课外知识,这些知识虽然在讲解之前连自己都不了解,但是总会在上课之前学习好,并将其传授给学生,从而扩大学生们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有,在接触一个新班时,不妨设计一些具有亲和力或者能够吸引学生、能让学生对教师本人产生好感的情景或言语……出色的课堂设计,会给教师的课堂教学带来很多美好的回忆和回报。课堂设计技巧难以一言概括,需要教师根据不同课程和个人情况用心琢磨。

(三)激情授课,活跃课堂教学气氛

前苏联教育学家赞可夫指出:“情绪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体验”“扎实的掌握知识与其说是靠多次的反复,不如说是靠理解,靠内部的诱因,靠学生的情绪状态而达到的”。现代心理学证明,情绪就其功能而言,对人的行为活动具有增力或减力效能。情绪调节着学生对教学的态度和积极性,发挥情绪的积极功能,就能有效的调动起情绪的积极性。

课堂教学过程中积极的情绪被称之为“激情”,个人的情感,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感染他人,使他人产生同样或与之相联系的情感,这就是情感的感染性。教学中教师的那种充沛的精力、激情高昂而又不失幽默风趣的语言都将对学生产生强大的激情感染力,进而起到增强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激情的作用。而这种情绪的传染效应是互动的,这种互动势必对课堂中师生的情感互动起到积极的作用,一旦良好的情感互动产生,融洽、活跃的课堂气氛也必将取得,从而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有研究表明,当学生处于轻松愉快的状态时,学习效率会大大提高[2](P54-57),[3] (P88-91),[4] (P224),因此,善于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愉快的课堂气氛要比教师学识是否渊博更为重要。若教师能运用激情式教学,重视与学生的情感互动,那么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气氛并不难。比如,在课间,建议学生放松,和学生一起欣赏音乐;在备课环节的课堂设计中,可在合适的地方安排一些“题外话”、幽默笑话或根据课堂情况和学生讨论人生、大学生活等等;同时,在课堂中,一方面要维持课堂的纪律、树立自己的威信,但同时也希望学生把课堂当成只是一个学习、讨论的地方而不要太拘束,向学生传达“我不喜欢传统概念中的乖乖学生”、“非常希望并鼓励大家活泼、活跃”的思想。自己有了如此意识,学生自然不会紧张,从而精神舒畅,思维活跃,在愉快中学习、在思维中深入、在探索中提高。

二、不断提高自身素质,积极塑造个人魅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课堂活动实际上是有生命的充满诗意的师生交流活动,要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应以和谐、亲密的师生情感互动为前提。而课堂上师生间要达到一种轻松愉快的良好氛围和互动环境,教师还必须不断塑造自身的人格魅力,这样才能使精彩的课堂设计、激情式教学等提高师生情感互动的方法手段的作用发挥至极致。

教师的人格魅力是教师在性格、气质、能力、道德等方面所具有的能吸引他人、潜移默化影响他人的力量。作为一种社会心理现象,它具有非强制性、无形性、渗透性等特点[5] (P6-10),[6] (P486-489)。中国青年报曾做过一次“大学教师应具备的重要素质”的调查,结果学生依次评出“知识渊博、品德优良、关心学生、富于创新”等选项,这些品质其实就是教师人格魅力的具体体现。教师的人格魅力也是一种重要的教育资源,尤其是在高校,很多情况下,教师的人格魅力被接受的程度对学生学习的影响远远超过了教育内容本身的影响力。首先,教师的人格魅力有利于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如果能够做到以心换心、以德育德,以人格造就人格,那么你的优良品德就会在学生的心灵深处留下痕迹,起到潜移默化之功效,而且这种影响力是强烈而持久的。其次,教师的人格魅力有利于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必须依靠深厚的师生情感来维系,教师对学生的关心和热爱是产生师生情感的源泉,能激起学生愉快的情绪体验,会触动学生的心灵,对学生会产生巨大的感召力和推动力,从而也能引发学生积极的反应——对教师的敬佩和爱戴,学生的敬爱又会强化教师对学生的热爱,形成良性循环,不断升华。再次,教师的人格魅力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和谐的师生关系一旦建立,在教师人格魅力的感召下,很容易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学生亲其师便会乐其道,这时教师的思想、行为、作风和品质,就会感染和熏陶学生,教学也自然可取得好的效果。

那么如何提高自身的人格魅力呢?笔者认为可着重从以下几方面加以努力。

(一)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这里所提的综合素质主要包含三点:

首先,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正所谓“其身正,不令而行”。教师平时必须注重提高自己,用自己高尚的道德情操去影响和感染学生。教师的各种品德在学生那里总会被无意识地放大,学生总是有天生的“向师性”,所以教师必须利用课堂教学的机会,充分展示自己的良好品德。

其次,要有渊博的知识。有人说,可以原谅老师的刻板、严厉,但不能原谅老师的不学无术[7] (P146-147)。因此,教师必须保持虚心好学,不耻下问的精神,不断充实自己。“渊博的知识”不仅包括扎实的理论修养、精通所教专业和课程,还包括其他人文、科技等知识。如,若教师个人非常喜欢、擅长英语和计算机方面的知识,在课堂教学中适当穿插,既让学生有所收获,也让学生佩服不已;若教师喜欢医疗保健及现代礼仪方面的知识,并在课堂中适当交流,不仅可以调节课堂气氛,而且能让人格魅力更加完美和持久。每个教师都有自己的擅长点,只要恰当发挥,都将会给教学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

再次,需具备较强的综合能力。较强的综合素质会给教师在课内外与学生的交流带来很大帮助,尤其是在处理“突发事件”或与“问题学生”的关系时更为重要,它总能化险为夷、遇难呈祥。自己的综合能力如果能得到提高,不仅使自己显得既有“文采”、又有“口才”,博得人心,而且能进一步增强自己的人格魅力。

(二)努力塑造良好的行为风格

学生观察教师时常产生一种“放大效应”。教师的一点善举,会使他们感到无比的崇敬;教师的一点瑕疵,则会使他们感到莫大的失望[8](P88-92)。教师的行为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处世态度和人生观,因此平时必须在学生面前塑造一个良好的行为风格。为了给学生一个良好的形象,教师应时刻注意:

1.注意服饰礼仪,塑造良好职业形象 大学教师应富有时代朝气,这不仅体现在精神风貌上,也要体现在服饰仪表上。教师站在学生面前,自然而然地成为“审美的客体”。服饰得体、仪表端庄的教师,会对学生产生强烈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教学的热情,更好地帮助教师完成教学工作。这一点,却往往被很多教师所忽视。

2.注意在课余场合的言行举止 良好的行为风格,不仅要在课堂中体现,而且在课余也要保持。有些教师在公共场合过于随便,如开会或听报告时交头接耳,表现不尊重报告人;公共场所大声喧哗,甚至在和学生交流时不经意夹带着一些不文明的用语;在课余场合上贬低和随便议论其他教师等等,这些都会令学生产生极坏的印象,影响自身形象。

3.增强自己的角色意识 要时刻提醒自己“我是一名教师,一名大学教师”“我要像个教师”,做到这点,就自然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事业心,意识到社会对教师角色的期待,增强对这份职业的情感,形成良好的品质和人格魅力。

4.善于合理、理智地表达自己的情感 教师要学会驾驭自己的情感。如,不能将自己生活中的不愉快或者对现实的不满带入课堂,更不能把这种情绪在课堂上发泄,这不仅不能解决问题,最后只会影响自己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

教师还要学会用艺术化的语言表达己见。如在对待“问题学生”时,最好不要直接批评,完全可以用艺术化的语言来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让人心悦诚服。在课堂教学中绝不要直接批评任何一位同学,而可根据实际情况试着“教育”一两个不认真的学生。正是这些幽默的或者婉转、温柔的教育,才具有更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让课堂气氛达到最佳状态;同时,还能让学生从中感受到教师的另一种人格魅力。

总之,得体的仪表、优雅的举止、和蔼的态度、幽默的谈吐,与教学技巧一样,对教学质量的提高同样重要。教师在平时注意加强和培养,不仅能充分展示教师的个人风采和人格魅力,还有助于教师才能的展示,获得最佳的课堂教学效果。

三、结 语

课堂情感互动的力量在于用教师的情感去激发学生的积极情感,在于以情动人、以情促教。在教学中,教师要运用自己的积极情感做一个有感染力的人,要通过做好课堂设计、运用激情式教学等方法努力创造师生间情感交流的渠道,实现师生情感的共鸣与互动。另外,为使师生情感互动的作用发挥到最大程度,取得最佳课堂教学效果,高尚的道德情操、渊博的知识、较强的综合能力及良好的行为风格等教师个人魅力所应包含的素质必须得到不断地塑造。

参考文献:

[1] 范钦珊,鞠 平,伍贻兆.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J].中国大学教学,2003,(11).

[2] 李鹏银.论大学教师礼仪与职业道德修养[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4,(2).

[3] 郭文武.发挥教师情感功能 构建和谐课堂气氛[J].平顶山学院学报,2006,21,(3).

[4] 谈振华.课堂教学理论读本[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

[5] 李 红.高校教师人格魅力的培养及养成[J].中国教育研究与创新,2005,2,(10).

[6] 张长虹.浅谈教师人格魅力在教学中的重要性[J].心理健康·社会心理科学,2004,4,(19).

[7] 张安华.大学课堂教育理念更新之探索[J].中国人民教师,2006,(3).

[8] 唐善茂.思想道德修养[M].广西: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猜你喜欢
课堂气氛师生情感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情感
小学语文教学中课堂气氛的营造方法
诗歌与情感的断想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浅谈课堂气氛对高中数学教学的重要意义
麻辣师生
小学语文教学如何创建良好的课堂气氛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