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血化瘀汤治疗妇科术后慢性盆腔疼痛 30例

2010-04-13 04:53黄海梅南京市中医院南京210001
陕西中医 2010年7期
关键词:莪术盆腔妇科

黄海梅 南京市中医院 (南京 210001)

慢性盆腔疼痛(Chronic Pelvic Pain,CPP)是由各种功能性或(和)器质性原因引起的以骨盆及其周围组织疼痛为主要症状,时间超过 6个月的一组疾病或综合征[1]。有妇科腹部手术史的患者出现慢性盆腔疼痛的比例相当高。近年来,笔者对于来我院门诊就诊的30例妇科术后慢性盆腔疼痛患者给予活血化瘀、软坚散结中药复方治疗,并与中成药桂枝茯苓胶囊治疗的15例进行比较,结果显示治疗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现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 经腹行妇科手术后所致盆腔疼痛患者 45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 30例,年龄 35岁~55岁;平均年龄 45岁;均为手术后 2~3个月继发盆腔疼痛;病程最短 6.5个月,最长 3年。对照组 15例,年龄 34~53岁,平均年龄 43.5岁;均为手术后 3~3.5个月继发盆腔疼痛;病程最短 6个月,最长4年。两组资料在年龄、病程、病情等方面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 以慢性下腹疼痛为主诉就诊。疼痛产生明显继发于腹部手术后,临床症状为无明显周期性的下腹钝性疼痛感、下坠感,或伴腰骶部酸痛等症状,常在劳累、性交后及月经前后加剧。

排除标准 妇科检查存在明显的子宫压痛或(和)附件区增厚、压痛,合并白带异常的盆腔炎症者;临床诊断为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者;妇科检查及 B超等理化检查发现盆腔包块及其它器质性改变者;因各种原因排斥中药治疗,依从性差,不能坚持治疗者。

治疗方法 治疗组服中药处方为赤芍、丹参、三棱、莪术、昆布、海藻各 15g,党参、黄芪、山药、生薏苡仁、黄芩、白芍、柴胡各 10g。 20剂为 1个疗程,一般 1~3个疗程即可。

对照组采用桂枝茯苓胶囊,每次 3片,每日 3次,20d为 1个疗程。

疗效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结合术后盆腔疼痛特点判定。治愈:患者自我感觉疼痛症状完全消失,自我感觉健康,停止治疗 1个月无复发;显效:治疗期间自我感觉疼痛症状可完全消失,停止治疗 1个月内仍产生盆腔疼痛感觉;有效:治疗期间及停止治疗 1个月内疼痛症状明显减轻,但不能完全缓解,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患者情绪和生活;无效:治疗期间疼痛症状无明显改善。[2]

治疗结果 治疗组 30例患者中 ,治愈 11例 (占36.67%),显效 8例 (占 26.67%),有效 10例 (占 33.33%),无效 1例(占 3.3%),总有效率 96.7%。对照组15例患者中,治愈 3例 (占 20%),显效 5例 (占 33.33%),有效 5例 (占 33.33%),无效 2例 (占 13.33%),总有效率 86.66%。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讨 论 慢性盆腔疼痛并不是一个诊断,而是一种临床症状。患者长期承受着身体和精神上的折磨。在以慢性盆腔疼痛为主诉就诊的患者中有相当一部分患者有妇科开腹手术史。以现代医学的理论解释术后所产生的盆腔疼痛,考虑主要与术后盆腹腔的粘连有关,粘连限制了盆腔器官的活动。研究表明,盆腔手术后50%~80%的妇女发生盆腔粘连性疾病[3]。其疼痛特点:非周期性,呈慢性持续性钝痛。妇科检查时部分患者存在盆腔器官活动度欠佳,双侧附件区增厚感,但无压痛。甚至部分患者妇科检查无任何异常,然而慢性盆腔疼痛的症状却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西医治疗本病主要通过镇痛药物对症止痛,配合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达到抗炎、消肿、减少粘连等作用,或采取各种神经阻滞麻醉以缓解疼痛,同时结合心理学疗法,甚至使用精神神经药物。症状严重持续不能缓解者则采取手术或放射性治疗等方法。

中医对于妇科腹部术后继发的慢性盆腔疼痛,笔者认为其机理在于手术金刃所伤,气血运行受损,离经之血积于体内,加之术后患者气血不足,气虚血瘀,不通则痛而致腹痛。治疗以活血化瘀、软坚散结为治则。中医学文献中没有妇科慢性盆腔疼痛病症独立的病名,根据其症状可散见于“妇人腹痛”、“症瘕”、“不孕”、“痛经”等疾病中。明◦张景岳撰《景岳全书◦妇人规》指出:“妇人伤寒,或劳役,或怒气发热,适遇经行,热入血室,或血不行……”,“瘀血留滞作瘤,惟妇人有之,其证则或由经期,或由产后,凡内伤生冷,或外受风寒,或患怒伤肝,气逆而血留……”。阐述了妇人腹痛“不通则痛”的病因病机。肝郁气滞、湿热瘀结、寒湿凝滞为冲任阻滞、胞脉失畅的常见原因。另一方面,指出脏腑功能低下,致人体阴阳气血亏损,使脏腑经络失于温煦、濡养引起“不荣而痛”。综上归纳,古代医家对妇科盆腔疼痛的病机阐述有二,即“冲任阻滞,胞脉失畅”及“冲任虚衰,胞脉失养”,这两者之间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常可互相影响、互相转化。方中赤芍、丹参活血化瘀,三棱、莪术破血行气止痛,消积散结,党参、黄芪护气血,使瘀血去而不致伤损气血,且参芪补气,得三棱、莪术以流通,则补而不滞,元气愈旺,愈能鼓舞三棱、莪术消症之力,昆布、海藻软坚散结,山药健脾益气,扶正培元,黄芩、白芍清热止痛,生薏苡仁利水消肿,现代药理有镇痛作用,柴胡清热止痛,现代药理有明显的镇痛作用。诸药合用,共奏活血通络,益气养血兼止痛之功。该方具有增强机体免疫力,扩张外周血管,增进末梢循环,使气血调和,治疗术后腹腔内组织粘连所致疼痛有较好的作用,故而收到满意的临床效果。

[1]朱 兰,孙智晶.慢性盆腔疼痛的分类、发病机制及非妇科病因[J].实用妇产科杂志,2007,23(4):193.

[2]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172.

[3]陈百成 ,张 静.慢性盆腔疼痛 [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213-214.

猜你喜欢
莪术盆腔妇科
Effects of Fuke Qianjin Formula on hormones and their receptors and metabonomics study in uterine fibroids model rats
不是所有盆腔积液都需要治疗
秒懂妇科体检报告 这个可以有!
加工炮制过程对温莪术活血化瘀功效的影响
广西莪术乙酸乙酯部位的抗血栓作用
三棱-莪术有效组分配伍液对慢性盆腔炎大鼠盆腔粘连的影响
UFLC-Q-TOF-MS法分析蓬莪术有效成分
妇科手术后常见问题解答
坐骨神经在盆腔出口区的 MR 成像对梨状肌综合征诊断的临床意义
彩超引导下经直肠行盆腔占位穿刺活检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