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淤利胆汤治疗妊娠晚期肝内胆汁瘀积症 80例

2010-04-13 04:53俄洛吉青海省人民医院妇产科西宁81000
陕西中医 2010年7期
关键词:胆汁酸转氨酶黄疸

俄洛吉 青海省人民医院妇产科(西宁 81000)

妊娠晚期肝内肝内胆汁瘀积症(ICP)是发生于妊娠晚期,以皮肤瘙痒,黄疸和血清胆汁酸升高,肝酶等生化异常为主要表现的疾病,可导致胎儿宫内窘迫,早产,死胎,产后大出血[1],是妊娠晚期特有的并发症,临床以上皮肤瘙痒和黄疸为特征。现对我院 2006年 1月至 2008年 12月收治的 80例患者予中西医结合治疗,现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 2006年 1月~2008年 12月我院收治ICP患者 130例,随机分成 2组,对照组 50例,年龄 21~36岁,发病孕周 28~38月 ,观察组 80例,年龄 22~36岁,发病孕周 28~40周。 2组患者均有皮肤瘙痒和黄疸症状。

诊断标准 采用 1999年《中华产科学》ICP的诊断标准[2]:①皮肤后期出现皮肤瘙痒为主要的症状。②肝功能异常,主要是血清 SGPT或 SGOT的轻度升高,大约可达 60~100u,超过 200u以上者较少。 ③伴有轻度黄疸,血清胆红素在 1.2~5mmol/L。④一般情况好,无明显呕吐,食欲不振者。⑤分娩后瘙痒,黄疸消退,肝功能迅速恢复正常。

治疗方法 治疗组:①用清淤利胆汤:茵陈、黄芩、黄芪、地肤子、栀子、丹皮、茯苓、丹参各 20g。瘙痒重者加白鲜皮、泽泻、荆芥各 10g,黄疸重者加重柴胡 10g,每日 1剂,水煎服,2次 /d。② 5%葡萄糖 500mL,丹参16mL,维生素 C2.0g静脉点滴,1次 /d,10d为 1个疗程。③熊去氧胆酸片 100mg,每日 3次口服,10d为 1个疗程。④地塞米松注射剂,10mg/d,1周为 1个疗程,后 3d减量而停药。⑤磷酸肌酸钠注射剂,2.0g加5%葡萄糖液 500m L,1次 /d。

对照组采用上述西药治疗。

观察指标 每疗程结束后测血 AST、AL T和TBA、TBIL;皮肤瘙痒情况;分娩方式及新生儿结局。

统计学处理 采用 t检验。

治疗结果 2组瘙痒消退情况比较 观察组瘙痒完全消退 62例(77.5%),瘙痒好转 18例(22%),对照组瘙痒完全消退 28例(56%),瘙痒好转 22例(44%)。2组瘙痒完全消退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

2组肝功能指标治疗前后比较 治疗前 2组血总胆汁酸、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水平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 2组血总胆汁酸,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水平均下降,但观察组下降幅度显著高于对照组,提示中西医结合治疗有好的降低总胆汁酸,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作用。

讨 论 ICP是妊娠晚期特有的并发症,其危险主要在胎儿,可引起早产,胎儿宫内窘迫及胎死宫内。其机理至今不明确[3],现研究考虑妊娠后期妇女体内雌激素水平升高,雌激素可使钠、钾、三磷酸腺苷酶[Na+、K+-ATP]活性下降,能量提供减少,导致胆汁酸代谢障碍,影响了肝细胞功能,产生对胆盐的摄入,转运和排泄障碍,从而引起肝内胆汗瘀积。临床研究发现,高雌激素水平的多胎妊娠 ICP的发病率较单胎妊娠高 5倍以上[4],目前 ICP发病机制学众多,也可能与遗传因素、雌激素有关,具有家族性,复发性,并且雌激素浓度高的敏感妇女易出现[5]。现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 ICP。中医认为 ICP属中医黄疸症,其机制在于脾与湿。湿浊蕴积日久代热,而致湿热黄疸,所以其治疗机制在于健脾与清热利湿。方剂茵陈、金钱草清利湿热而退黄疸,栀子能清湿热,通利小便,使湿热从小便而去,促进胆红素从尿中排泄,茯苓、白术、甘草等同用,能健脾补中,宁不安神,地肤子,白鲜皮等清热燥湿止痒,丝瓜络除湿火,通经络。因此,中西医结合治疗可以更好地通过降低胆汁酸,改善肝功能,改善妊娠期肝内胆汁瘀积症状优于单用西药治疗,且服用方便。

[1]漆洪波,邵勇姜.妊娠肝内胆汁瘀症与治疗诊断和处理的临床意义[J].中华妇产科杂志,2004,29(1):14-17.

[2]曹泽毅.妊娠后期肝内胆汁瘀积症的诊断 [J].中华妇产科学.1999.8:468.

[3]乐 杰.妇产科学 [M].第 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2008:512.

[4]艾 瑛,刘淑芸.妊娠后期肝内胆汁瘀积症 3种治疗方案的疗效比较[J].实用妇产科杂志,2002,18(1):20-22.

[5]刘晓巍,吴连方.妊娠后期黄疸的病因和诊断 [J].实用为产科杂志,2002,18(1):3.

猜你喜欢
胆汁酸转氨酶黄疸
献血体检时的“转氨酶”究竟是啥?
胆汁酸代谢与T2DM糖脂代谢紊乱的研究概述
鲁晓岚:黄疸
吃柑橘何来黄疸——认识橘黄病
总胆汁酸高是肝脏出问题了吗?
手术后黄疸的病因诊断
饮食因素对谷丙转氨酶测值的影响
无偿献血采血点初筛丙氨酸转氨酶升高的预防及纠正措施研究
胆汁酸代谢在慢性肝病中的研究进展
新生儿黄疸护理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