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联合雷贝拉唑治疗胃食管反流的临床研究

2010-04-17 05:02欧阳龙明
实用临床医学 2010年9期
关键词:反酸贝拉反流

欧阳龙明

(南昌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医务科,南昌330003)

胃食管反流病(GERD)是由于胃与食道交界处抗反流屏障功能障碍而导致的胃或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食管组织黏膜损害,临床上常表现为反酸、烧心、胸骨后疼痛,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若不进行治疗有可能转变为barrett食管,甚至癌变。近年来其患病率呈逐渐上升趋势,北京、上海胃食管反流症状的流行病学调查表明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患病率为5.8%[1]。目前GERD治疗药物较多,本文对确诊GERD患者采用中药和雷贝拉唑联合治疗,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08年8月至2009年12月在南昌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消化科门诊就诊,并符合下述条件的60例患者分为治疗组(30例)与对照组(30例)。其中治疗组男16例,女14例;平均年龄37.9岁。对照组男17例,女13例;平均年龄37.2岁。2组之间在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将入选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两组。

入选条件:符合胃食管反流病的蒙特利尔(M ontreal)定义和分类标准[2],具有反酸、烧心、胸骨后疼痛等症,症状持续3个月以上。

排除条件:①患有糖尿病、肾病、结缔组织病、癫癇、精神病;②既往做过腹部手术者;③妊娠及哺乳期妇女;④任何情况下、患者感觉不适宜进行临床研究的患者。

1.2 治疗方法

治疗组:自拟方剂组方:茯苓、扁豆、薏苡仁、苍术各 20 g,枳壳 、乌药 、木瓜 、陈皮 、升麻 、柴胡 、郁金各10 g,蒲公英 30 g,甘草 6 g,随证稍作加减;1剂◦d-1,水煎服,分两次早晚服用。同时加用雷贝拉唑10 mg,qd。共4周为一疗程。

对照组:莫沙比利 5 mg,tid加用雷贝拉唑10 mg,qd。共4周为一疗程。

2组在治疗过程中均要求患者防止情绪激动与压抑,戒烟酒,定时进餐,以清淡、营养食物为主,忌辛热刺激、冷硬及高糖、高淀粉食物。并因人制宜,施以心理治疗。

在治疗前后分别检查血尿常规、肝功能。

1.3 疗效标准

1.3.1 临床表现

根据反酸、烧心、胸骨后疼痛等症状的严重程度进行症状记分。症状严重程度的重的评分标准[3]:0级(0分):无症状;Ⅰ级(1分):偶尔出现症状或程度轻,可以忍受;Ⅱ级(2分):Ⅰ级与Ⅲ级之间;Ⅲ级(3分):症状频繁,严重影响生活和工作;Ⅳ级(4分):症状严重,不能忍受,需休息和药物治疗。选用反酸、烧心、胸骨后疼痛等三个症状为观察指标,根据上述评分标准进行评分。

1.3.2 消化道症状疗效判断标准

治愈:症状消失或兼并异常指标基本恢复正常,且疗效较为巩固者。好转:症状消失或减轻,异常指标无改善或稍有改善。无效:症状及异常指标均无改善。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2统计软件进行秩和检验或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1) 一般资料及主要症状比较:2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及上腹胀、早饱、烧心、反胃、恶心、嗳气等症状无显著差异性(P>0.05)。

2) 症状、疗效的比较:2组治疗前后症状评分比较见表1,治疗前2组评分的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2组治疗后较治疗前评分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2组评分减分率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

表1 2组治疗前后评分比较±s

表1 2组治疗前后评分比较±s

与治疗组比较,*P<0.05。

组别 n 治疗前/分 治疗后/分治疗组 30 1.46±0.63 3.32±4.83对照组 30 11.38±3.02 7.21±5.14*

治疗组的总有效27例(治愈14例,好转 13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 90.00%;对照组的总有效16例(治愈7例,好转 9例),无效 14例,总有效率为53.33%。2组总有效率相比较有显著差异性(P<0.05)。

3) 治疗前后的血、尿常规及肝功能两组均无显著差异性。

4) 2组均在完成疗程后3个月进行随访,治疗组、对照组的再发率分别为43.33%、60.00%,2组有差异性。

3 讨论

胃内容物(包括十二指肠液)反流入食管产生症状或并发症时,称为胃食管反流病(GERD)[4]。其主要症状为反流,烧心。以往学者根据内镜下有无食管黏膜损害将GERD分为反流性食管炎(RE)和内镜阴性GERD,并认为后者是GERD病损轻微阶段,若病情进展出现黏膜损害则为RE,并可出现食管良性狭窄、溃疡及Barrett食管(BE)等并发症。近年来,有学者提出内镜阴性GERD很少会进一步发展到RE,二者系独立疾病而非GERD的不同阶段[5]。因此,现提出将GERD分为非糜烂性食管炎(NERD)和糜烂性食管炎(EE),EE可进一步发展为BE。

目前胃食管反流病药物治疗主要以抑制胃酸。在抑酸剂中,质子泵抑制剂的抑酸作用强大而持久,应用质子泵抑制剂是缓解症状、治愈炎症和预防复发的有效措施[6]。雷贝拉唑是一种质子泵抑制剂,它能快速地抑制酶活性和酸离子转运,显著地降低24 h酸度和夜间酸度,使胃内pH值大于3.0和4.0的时间明显延长,减少食管的胃酸反流。莫沙必利是胃肠道动力药,它通过刺激肌间神经元的5-H T4受体,增加下食管括约肌的张力,增加胃排空,降低反流时间,因而可达到治疗胃食管反流的目的。

从中医观点来看:胃食管反流病属中医的“腹胀”、“脘痞”、“胃痛”、“反胃”等范畴。从辨证来看,病位涉及肝、脾、胃,脾虚(消化吸收功能低下,胃肠运动迟缓)是发病的基础,肝郁(胃肠节律功能的紊乱、精神的焦虑和紧张)是发病的条件,胃气不降是引发诸症(GERD症状)的原因,湿热是主要的病理产物。因此采用健脾疏肝、理气和胃、清热除湿为基本治则。用药上,以茯苓、扁豆、薏苡仁、苍术健脾化湿;枳壳、乌药、木瓜理气和胃消食;陈皮降逆化浊止呕;蒲公英清热解毒并能健胃;升麻、柴胡、郁金疏肝理气并可升提脾之清气,清升浊自降,(胃气下降)。另外,现代药理证实:枳实、枳壳、乌药等药能兴奋胃肠平滑肌,增强胃肠运动。

通过中西医联合运用标本兼治,达到健脾理气,脾气恢复,升清降浊自如的目的,可以达到提高胃食管反流病的治疗有效率,减少复发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的目的。本组资料显示,在中药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雷贝拉唑治疗与用莫沙比利治疗相比总有效率明显增高,二者有显著性差异,且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

[1] 柯美云.胃食管反流病的研究进展[J].临床内科杂志,2000,17(2):76-78.

[2] 袁耀宗,邹多武,汤玉茗,等.胃食管反流病的蒙特利尔(Montreal)定义和分类-基于循证医学的全球共识[J].中华消化杂志,2006,26:686-689.

[3] 王海勇,俞杏萍,郁敏敏,等.莫沙必利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近期疗效[J].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2002,21(40):604-606.

[4] Rouev P,Chakarski I,Doskoy D,et al.Laryngopharyngeal symp toms and gastroeso phageal reflux disease[J].J Voice,2005,19:476.

[5] Fass R,O fman J.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should w eadopt a new con ceptual framew ork?[J].Am J Gastroen terol,2002,97(8):1901-1909.

[6] 贾林.兰索拉唑对胃食管反流疾病的临床疗效[J].新医学,1998,29(5):329.

猜你喜欢
反酸贝拉反流
经常反酸烧心怎么办?
老狗贝拉
胃部反酸吃什么好
8个月的胃酸反流经历 苦难终于熬出头了!
生花生可以缓解胃部反酸
四十九条围巾
巨阙穴治饭后反酸
雷贝拉唑联合替普瑞酮治疗慢性胃炎的效果观察
HPLC法测定雷贝拉唑钠肠溶微丸的有关物质
中西医结合治疗胃食管反流病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