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庆藏医治疗胃肠道疾病特色初探

2010-04-23 06:45胥筱云李玉娟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0年9期
关键词:赤巴迪庆培根

何 丹 胥筱云 李玉娟

1.云南中医学院,云南 昆明 650500;2.长治医学院,山西 长治 046000

早在藏医萌芽时期,即公元六世纪就有书籍记载关于胃肠疾病的治疗方法。公元8世纪藏医学奠基著作《四部医典》中很详细的记载了16种胃病和11种肠病的病因病机、预防等非常完整的理论体系。迪庆藏族自治州,是云南省藏族的主要聚居地。生活在迪庆高原的藏族人民由于地处高寒的地理、气候因素的影响,加之饮食以牛羊肉、奶酪制品、酥油、糌粑等高蛋白、高脂肪、较难消化的糯食为主,蔬菜食用较少等因素导致胃肠道疾病成为常见病、多发病,而迪庆藏医在长期与疾病斗争中,以《四部医典》、《晶珠本草》等传统经典的医学理论和方法为指导,结合特殊的地域环境和人文背景,摸索,积累,总结出了具有自身的地方特色的治疗胃肠道疾病的独特理论体系、治疗方案及处方用药。兹探讨、总结如下:

1 藏医对人体消化过程的认识

三因学说是藏医药学的理论核心,它以隆、赤巴、培根三种物质的属性来解释人体的生理活动、病因病机和治疗机制,在生理上认为这三种物质是构成人体的物质基础,也是生命活动的能量,三种物质保持协调和平衡,则人体健康。藏医对人体食物摄取、消化过程的认识始于一千多年前,在藏医学著作《四部医典》中记载,人体消化食物过程主要靠三因素学说中的五种“赤巴”之“能消赤巴”、五种“隆”因素之“伴火隆”、五种“培根”之“能碎培根”的作用共同完成。[1]食物到达胃部后,在“能碎培根”作用下用饮料和水份将食物分散开,并将其泡软;由属热性的“能消赤巴”将食糜温热消化分解,在热力和培根水、土的共同作用下,食糜被消化为酸性的汁状物,在“伴火隆”的作用下汁状物分为清浊两部分,变成稍带苦味的物质,苦味物质中清者为精微部分,从脉道进入肝脏,生成血、肉、脂等营养全身;浊者为糟粕部分,排入小肠。[2]可见,饮食物消化吸收是这三种消化因素的物理研磨和能量助化共同配合完成的。能消赤巴、能碎培根、伴火隆被称为三胃火,其中“能消赤巴”为胃火之首,其功能强弱直接决定饮食物的消化与吸收。因而“隆”“赤巴”“培根”三种因素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和动力,它们的失调也是引发疾病的三种因素。(注:在疾病状态下,云南藏医将隆、赤巴、培根常称为风病、胆病、痰或涎病)

2 对消化道疾病病因病理、临床表现的认识

2.1 病因

根据迪庆州现存的第一部临床医疗专著《藏医精要》[3]记载,导致胃肠疾病的病因多而复杂,现归纳总结如下:

2.1.1 饮食因素:饮食失宜,进食味苦性轻的粗糙食物;或偏咸偏酸,长期进食陈腐酒、肉、酥油,消化不良;或过量进食味甘、性重油腻食物,生食新收割后腐烂的豆麦;或饮食不洁;或饮食过量;或进食不规律;或饱食后缺乏运动;或食用不合适的食物;或长期缺乏营养;或饮水过量;或进食性质相违食物中毒;或进食时间不适宜;或进食有毒蒸气沾污的食物;或进食或接触非游动毒中毒等。

2.1.2 居住因素:久居潮湿阴冷之地;或久居炎热潮湿之地;衣着单薄受凉等。

2.1.3 劳逸因素:空腹劳累过度;或长期涉水作业;或久坐薄席座位或蹲坐;或过度骑乘;或白昼睡觉、房事等。

2.1.4 情绪因素:心情压抑、焦虑易怒等。

2.1.5 其它因素:受热后又被风袭,体内涎分堵塞上行孔窍;或出汗后受寒;肝火下堕,诱发黄水瘟毒和胆腑热邪;或脏腑肿核和涎虫使人体上行风紊乱失调;或胃腑和大肠内寄生虫乱动妄行;或胃阳衰败,大小肠受寒;或肛门干燥等。

2.2 病理

上述病因均可导致赤巴、培根、隆紊乱失调产生各种胃肠道疾病。当“风”侵入脾脏时,则身体肿胀,肠鸣,上半身疼痛;侵入饮食则进食后胃部疼痛;侵入未消化的部分则打呃、呕吐、食欲不振;侵入饮食已消化部分则肠鸣、腹痛、大便秘结、小便闭塞;侵入肛门时,大便干燥。[4]如赤巴病侵入脾脏,则舌苔斑剥,便血;侵入胃则吐泻胆汁;侵入肠则泻下胆汁。赤巴病侵入不同部位则出现不同表现。若培根偏盛,所兼具的水和土性质紊乱,重、凉等性质会导致人体温度失常,特别是胃火衰损。[5]或者能消赤巴被耗损,热性下降,不能消化食物,食物未经腐熟就排出或饮食凝结胃脘,而产生腹泻症,以及引起不消化症,胃脘痞症,胃口败坏症,呃逆症,胃肠绞痛,呕吐症,便秘症等病症。

上述三因素失调可进一步引起并发二合症或三合症,如培根木布综合症 (云南藏医称为涎液杂症),病缘分寒热两种,热缘是过量进食辛酸饮食,寒缘是由于消化不良,饮食停滞胃肠;寒热两类病因的病机演变最终均可导致肝脏肿大,血液不能正常生化、运行,而逆流入胃腑,[6]加重胃脘阻滞,出现食欲不振,恶心反胃,胃脘疼痛,呕吐酸水、胆汁或呕血等症状。

3 治则治法

3.1 寒热对治法

迪庆藏医将所有疾病归纳为“寒症”和“热症”两大类型,隆病、培根病属寒性,赤巴病与血病属热性,治病用药时强调辨清病证的病缘属寒、还是属热,以便采用对治原则与辨症施治相结合进行治疗,藏医将饮食物及药物亦分为寒、热两大类,对于“热症”一般以寒性药物和饮食来治之,而“寒症”则以热性药物和饮食来治疗,寒热并存者则选用寒热药兼用。目的在于恢复三因素的协调平衡,保护胃火,保持能消赤巴的能量,使之发挥正常消化功能。

3.2 调摄饮食起居法

在治疗方面,迪庆藏医特别强调饮食等非药物疗法,提出病人先用饮食起居等调治,若无效才用药物和器械治疗。所以《藏医精要》中对于各种胃肠道疾病的治疗均是首列“饮食起居的治疗”,再言“用药”;藏医们对胃肠道疾病患者也是反复交待饮食起居注意事项,以利取得最佳的治疗效果。

饮食起居调养方法表

4 常用处方及药物

4.1 各病症常用总药方

迪庆藏医著作《藏医精要》中对每一类胃肠疾病都提出了治疗总药方,以利统领全局,正确把握治疗方向,然后在此基础上随证加减,灵活应用。

4.2 藏医院常用藏药成方

在迪庆藏医院自制的藏药成方中,仁青芒觉,九味牛黄丸,唑珠达西,二十五味松石丸,十七味寒水石丸,黑冰利胆丸,帕朱养胃丸,八味野牛血散,仁青常觉,智托洁白丸,石榴日轮丸,十五味黑药丸,汤钦丸,能消润通丸,大月晶丸,十八味党参丸,君西溃疡丸,日白健胃丸,八味阿魏丸,石榴普安丸,石榴健胃丸,五味石榴丸,十六味杜鹃花丸等,均为胃肠道疾病常用,且独具疗效的藏药组方。

5 用药特点及用法分析

5.1 喜用成方丸剂

藏医普遍采用水丸剂、散剂。可能与藏药组方药味较多有关,藏药方剂组成最少也有8、9味,多则七、八十味甚至上百味,加之藏族游牧生活及饮食习惯,不便于煎煮汤药,而丸、散剂方便携带、服用。

5.2 常用药物、使用频率、所占比例

对迪庆藏医院常用于胃肠道疾病的23个方剂统计结果显示,使用藏药达107味,使用频数在3次以上的药物共40味。

《藏医精要》中各类胃肠疾病的治疗总药方简表

治疗胃肠疾病常用方剂药物使用频数统计表

根据《迪庆藏药》[7]的记载,运用最多的诃子,味甘、酸性平,消化后味甘,性温,能消食、降气、补养。而云木香味辛、苦,性温,能温胃,行气止痛,破痞结。另外如寒水石,煅后能清热化痰,健胃止泻;牛黄、麝香等则性寒,能清热,杀菌抗炎,治疗黄疸,肝胆疾病。

使用频数3次以上的药物,以味辛、苦、甘、酸,性温热居多,藏医认为,辛味药物具有愈合疮伤、增加体温、开胃助消化等功效;苦味药具有开胃、驱虫、止渴、解毒等作用;甘味药具有增强体力、补气固本、滋补的功效;酸味药能生胃火、助消化、顺气。所以从使用频数上也可看出,大多药物具有温胃散寒,健胃消食的功能,如酸石榴子,味酸、甘,消化后性温效锐、燥、动,具有提胃热,健脾,驱寒作用;治胃病,培根病,寒症,食欲不振,腹胀等。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迪庆藏区慢性胃肠疾病及肝胆疾病的发生率较高。而且,藏医院常用的78个制剂的统计结果也显示,使用频数最高的前30味药,辛味、苦味、甘味药分别占53.33%、50%、36.67%,其中22味均可以治疗各种胃肠及肝胆疾病。

5.4 常用药物配伍

5.4.1 常用药物组合

5.4.1.1 慢性肠炎:早上服仁青芒觉,中午服十五味黑药丸,傍晚服石榴温胃丸,晚上服唑珠达西。

5.4.1.2 胃肠炎:唑珠达西,五味石榴丸,十味消食散。[8]

5.4.1.3 胆囊炎:早上服二十五味松石丸,中午服十一味金色胆炎丸,晚上服蒂达利胆丸。

5.4.1.4 肝硬化:早上服仁青芒觉,中午服唑珠达西,傍晚服仁青常觉,晚上服二十五味松石丸。并且,藏医认为“隆”、“赤巴”、“培根”在一天之内,不同的时间和气温变化中,三因素的量有所不同。因此,三者量、位置紊乱失调致病时,还受气候、时令等因素影响,所以藏医用药十分注重服药时间,如早晨一般服用药味偏热性的药物,用以治疗“培根”系统紊乱的疾病,因为培根类病症一般多表现为寒性,早晨温度低、病情重、热性药晨服时治疗效果较好等。这与其他医学相比具有其独特之处。

5.4.2 常用对药组合这些方药中包含了藏医经常使用的组合方在其中。例如:大三果汤 (诃子、余甘子、毛诃子)、小三果汤 (芒果核、蒲桃、大托叶云实)、三辛 (荜茇、干姜、胡椒)、三温(肉豆蔻、小豆蔻、草果)、石榴五味方 (石榴、肉桂、小豆蔻、荜茇、干姜)等。通过统计,出现的频次较高的组合方有石榴五味方、大三果汤。23个方中共有8个方剂中含石榴五味方,6个方剂中包括大三果汤,2个方剂含有三温,包含小三果汤、三辛的分别有1个方剂。

藏医的组合方类似中医的药对,将几种性味相近的药物配伍,以达到增加功效作用,增强治病疗效的目的。

6 结语

正是由于高热量、高蛋白、高脂肪,低维生素的饮食结构,还有寒热变化剧烈的高原气候,以及生活条件、医疗条件不足等综合因素,导致了迪庆藏区慢性、胃肠道疾病的高发。随着时代的进步,生活方式的改变也逐渐深入藏区,传统藏医药的应用,如何适应疾病谱的演变;更好的提取藏药有效成分;临床应用有效的方药,如何进一步明确治疗范围,配伍更加精确、安全;真正做到迪庆藏医药“因人、因地、因时制宜”,将是今后研究的一个着眼点。

[1]都果.浅谈胃阳气与健康的关系 [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08,7:64-65.

[2]郑进,祁继光.云南藏医药 [M].云南:云南科技出版社,2008:42-43.

[3]阿尼·哈咱,向·初称江初.藏医精要 [M].云南:云南民族出版社,1991.

[4]郑进,祁继光.云南藏医药 [M].云南:云南科技出版社,2008:152.

[5]郑进,祁继光.云南藏医药 [M].云南:云南科技出版社,2008:58.

[6]郑进,祁继光.云南藏医药 [M].云南:云南科技出版社,2008:155.

[7]杨竞生,向·初称江初.迪庆藏药 [M].云南:云南民族出版社,1989.

[8]张实.云南藏医历史与文化 [M].云南:云南大学出版社,2007:254.

猜你喜欢
赤巴迪庆培根
迪庆州喜迎党的二十大 优秀美术作品选登(一)
蔬果们的七七八八
试析藏医药学之六季饮食保健
云南迪庆 留住美丽乡愁,绘就雪域高原的“诗和远方”
云南迪庆铜铅锌硫化矿浮选分离研究
试论藏医三因学说
火腿培根,吃还是不吃?
开封后的培根该如何保存?
浅析《月王药诊》对胆病的认识
百货们的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