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络宁注射液致过敏性休克31例分析

2010-05-22 03:08曾文谊曾聪彦广东东莞市人民医院药剂科东莞市53018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药剂科南充市637000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中山中医院中山市58400
中国药房 2010年12期
关键词:过敏史脉络休克

曾文谊,李 毅,曾聪彦(1.广东东莞市人民医院药剂科,东莞市 53018;.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药剂科,南充市 637000;3.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中山中医院,中山市 58400)

脉络宁注射液是由玄参、牛膝、金银花等中药经现代科技精制而成的无菌中药制剂,具有清热养阴、活血化瘀之功效,临床上常用于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动脉硬化性闭塞症、脑血栓形成及后遗症、多发性大动脉炎、四肢急性动脉栓塞症、糖尿病坏疽、静脉血栓形成及血栓性静脉炎等的治疗。随着临床应用范围的扩大,人们对中药致不良反应(ADR)的重视程度逐渐提高。近年来,有关脉络宁注射液致ADR的报道日渐增多,有文献调查发现在1992~2001年有关脉络宁注射液致ADR 70例中以过敏性休克发生例数最多,后果也最为严重[1]。为研究脉络宁注射液致过敏性休克的规律和特点,笔者通过文献检索进行调查与分析,以供临床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通过中国医院数字图书馆期刊全文库检索和人工查找相结合的方法,对1994年1月~2009年6月国内主要中文医药期刊上有关脉络宁注射液致过敏性休克病例的报道进行统计,共有24种医药期刊等报道27篇文献(其中手工查到1篇),计31例,其中文献报道数量最多的为《药物不良反应杂志》、《医药导报》、《黑龙江医药科学》,各有2篇,余21篇分布于其它21种不同期刊上。

1.2 方法

利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脉络宁注射液致过敏性休克31例的患者年龄、性别、过敏性休克出现时间、原患疾病、过敏史、给药途径、临床表现、解救时所用药物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年龄与性别分布

31例病例中,男性21例,女性10例,年龄9~82岁。各年龄组病例数分布情况见表1。

表1 脉络宁注射液致过敏性休克患者年龄与性别分布(n)Tab 1 Distribution of sex and age of the patients with allergic shock induced by Mailuoning injection(n)

2.2 原患疾病及过敏史情况

在31例过敏性休克患者中,原发病为冠心病有9例(29.03%),脑梗死7例(22.58%),动脉硬化4例(12.90%),脑血栓、高血压与外伤后遗症各有2例(6.45%),静脉炎、银屑病、类风湿关节炎、颈椎动脉供血不足、动脉栓塞各有1例(3.23%)。有5例(16.13%)过去曾有食物或药物过敏史,7例(22.58%)无过敏史,19例(61.29%)过敏史不详。

2.3 过敏性休克出现时间分布

31例病例中,均为在静脉滴注过程中出现过敏性休克,其中只有1例(3.23%)出现在连续静脉滴注2 d后,其余30例(96.77%)均为第1天静脉滴注过程中出现过敏性休克。出现过敏性休克最快为第1天静脉滴注后即刻发生,最慢为第2天静脉滴注后6 min出现,详见表2。

表2 脉络宁注射液致过敏性休克发生时间分布Tab 2 Timedistribution ofallergicshock caused by Mailuoning injection

2.4 给药途径及剂量

31例均为药物原液经稀释后静脉滴注,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中静脉滴注有21例(67.74%),加入10%葡萄糖注射液中静脉滴注有5例(16.13%),加入到0.9%氯化钠注射液和脉通液中静脉滴注的分别有2例(6.45%)和1例(3.23%),余2例(6.45%)不详。用药剂量统计显示,每次用量为20 mL的有29例,用量为200 mL和10 mL的各有1例。

2.5 临床表现与转归

31例病例中有1例经抢救无效死亡,死亡率为3.23%;有28例(90.32%)出现血压下降或测不到血压;20例(64.52%)出现面色苍白、口唇紫绀、四肢厥冷,19例(61.29%)出现心慌、心悸、胸闷;16例(51.61%)出现气短、气促、呼吸困难;13例(41.94%)出现寒战发热、出汗;7例(22.58%)出现意识障碍、昏迷;7例(22.58%)伴有皮肤瘙痒、皮疹;5例(16.13%)伴有恶心、呕吐;3例(9.68%)出现大小便失禁、全身发抖、抽搐;全身麻木、头胀痛各有1例。

2.6 抢救时所使用的药物

31例病例中抢救时使用肾上腺素的为21例(67.74%),地塞米松26例(83.87%),多巴胺10例(32.26%),异丙嗪7例,氢化可的松、葡萄糖酸钙各5例,重酒石酸间羟胺注射液4例,苯海拉明、维生素C各2例,复方安基比林、地西泮、阿托品、马来酸氯苯那敏、钙剂、碳酸氢钠各1例,此外还有各种输液。每例抢救时所使用的药品种数为1~6种不等(不含各种输液),其中使用1种药物的有5例,2种的有9例,3种的有11例,4种的有3例,5种的有2例,6种的只有1例。

3 讨论

3.1 脉络宁注射液致过敏性休克相关因素分析

3.1.1 与患者机体方面的关系。过敏性休克属于B类不良反应,过敏性体质患者发生的几率高。本文31例中有5例有药物或食物过敏史;无过敏史7例;余19例过敏史不详,但并不表示无过敏史,说明医护人员并未充分重视过敏史或病例报道质量有待提高。根据表1可知,脉络宁注射液所致过敏性休克病例中男性明显多于女性,似乎男性患者使用该药更容易发生过敏性休克,但由于收集的文献数据有限,有待临床进一步观察、研究和验证。从年龄分布来看,多数病例集中于40岁以上的中老年患者,共有26例(83.87%),这与有关文献[2]报道的其它中药注射液如复方丹参注射液致过敏性休克的年龄分布有相似之处,这可能与脉络宁注射液的主要适应证及老年人自身生理特点两方面有关。首先,脉络宁注射液的主要适应证为中老年人易患的各种心脑血管系统疾患,故该年龄段患者使用该药频率增大,出现ADR甚至过敏性休克的机率相应增多;其次,老年患者多存在不同程度的脏器功能减退,对药物剂量的个体差异大,药效阈值变窄,对药物的敏感性和耐受性不同于青壮年,因而易发生药物蓄积而引起ADR甚至过敏性休克。提示临床应重点观察该类人群在应用该药时的反应。在原患疾病方面,31例中以原患疾病为冠心病最多,有9例,这与脉络宁注射液临床多用于血管闭塞的冠心病有关,至于冠心病患者应用脉络宁注射液是否更易发生过敏性休克,还需通过进一步的前瞻性研究来确认。

3.1.2 与药物自身方面的关系。脉络宁注射液是由玄参、牛膝、金银花等多味中药经提取制成的复方中药制剂,成分较为复杂。原材料质量的好坏、制备工艺先进与否及质量标准水平高低都将对其质量有重大影响[3]。因此,来自不同厂家甚至同一厂家不同批号的药物质量也不尽相同。本文收集的31例中只有8例注明了厂家与批号;7例只注明了厂家,而无该药批号;余16例既未注明厂家,也未写明批号,因生产该药的厂家较多,即使同一厂家不同批号的药物也可能存在质量上的差异,因此笔者也较难全面合理地去评价该药在临床上的实际情况。另一方面,其原料药金银花中含有的有效成份绿原酸即为致敏原,注射用药后可致过敏反应[4];其次,动物实验表明,脉络宁注射液中另一主要成分玄参有明显的降压降糖作用,而本文收集的大部分病例的临床表现也都有血压下降现象。引起血压下降除与玄参有关外,是否与制剂中其它成分有关,有待进一步研究。

3.1.3 与药物配伍的关系。脉络宁注射液应用于临床时,常与5%葡萄糖注射液、0.9%氯化钠注射液配伍静脉滴注,其中以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中静脉滴注发生最多,有21例(67.74%),这可能是基于临床用药习惯,与ADR发生频率无关。但是,还有1例选择脉通液作脉络宁注射液的稀释液,并有1例与丹参注射液联用。中药注射液不宜在同一容器中与其它药物混用,比如有文献报道脉络宁注射液与盐酸莫西沙星就存在配伍禁忌[5]。因此,对上述药物配伍和联合用药应引起足够重视。在用量方面,31例中有30例均能严格按其说明书要求使用,其过敏性休克发生率与给药剂量有无显著关联还需进一步观察研究。

3.2 预防措施

3.2.1 端正思想,提高认识[6]。自古以来人们就有“中药有病治病,无病防身”的片面理解,中药安全性比西药大的观点也存在于大多数医护人员当中。然而,通过临床实践发现,脉络宁、双黄连等中药注射液的确能引起许多过敏反应,有时和青霉素等西药一样来势凶猛,难以防范。

3.2.2 询问过敏史。临床医师用药前应详细询问过敏史,有过敏史及过敏体质者应慎用该药,对于首次使用该药的患者,用药前宜做药物过敏试验。

3.2.3 提高药品质量。药品生产厂家应不断改进工艺,尽可能除去杂质和微粒,提高药物纯度,并严格执行药品质量标准。

3.2.4 提高临床医师中医诊疗水平。作为姓“中”的脉络宁注射液属于养阴活血之剂,因养阴助湿生痰,故本品禁用于痰热者,否则易致痰癖、颜面潮红、斑疹等ADR。因此,临床应用时应按中医辨证论治方法给药,切不可滥用。

3.2.5 正确掌握该药用量。静脉滴注时,应严格按药品说明书剂量使用,切勿超剂量使用。对于儿童和体虚的中老年患者,更应从小剂量、低浓度、慢滴速开始,待机体“适应”后再慢慢开始增加剂量,以防不测。

3.2.6 密切观察用药过程。由表2可知,绝大多数过敏性休克都发生在用药过程中的前10 min以内,因此临床使用该药时,应重点观察用药过程前10 min的临床反应,一旦出现异常反应应立即停止输液,积极对症处理。

3.2.7 备齐必要的抢救设施。在静脉滴注该药前应备齐一些常用抗过敏性休克的药物和设备,如肾上腺素、地塞米松、多巴胺及氧气瓶等。

4 结语

本资料中死亡的1例具体情况还需进一步进行调查研究,但通过对31例脉络宁注射液致过敏性休克分析可知,脉络宁注射液致过敏性休克有其独特的发生规律和特点。如,脉络宁注射液致过敏性休克对患者年龄、用药时间均有一定的选择性,而对患者性别无选择性,只要全面掌握了其发生的一般规律和特点,就能在临床上有的放矢地合理应用该药,并减少或避免过敏性休克的发生。

[1]邢桂英,李昌煜,杨元宵.脉络宁注射液致162例不良反应分析.中国中药杂志[J].中国中药杂志,2008,33(11):1322.

[2]吴根生,曹永松.53例复方丹参注射液致过敏性休克文献分析[J].中国药房,2007,18(6):461.

[3]曾聪彦,欧秀玲,张 瑜.浅谈影响中药注射液内在质量的主要因素[J].江西中医药,2003,34(6):108.

[4]李仪奎,姜名瑛.中药药理学[M].第1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2:63.

[5]刘英兰.脉络宁与盐酸莫西沙星存在配伍禁忌[J].护理学报,2007,14(6):22.

[6]曾聪彦.双黄连注射剂致过敏性休克43例分析[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04,4(4):241.

猜你喜欢
过敏史脉络休克
过敏史减弱呼出气一氧化氮对慢性咳嗽患者痰嗜酸性粒细胞的预测作用
休克指数指导在外伤性肝脾破裂大出血患者救护中的应用
车祸创伤致失血性休克的急救干预措施分析
福州吟诵调留存脉络梳理
延安时期的党建“脉络”
沉默
党的建设学术脉络与前沿动态——基于CiteSpace的知识图谱
考古发掘摹画出的古蜀文化脉络
血清Cys C、β2-MG在感染性休克早期集束化治疗中的临床研究
请您收藏
——过敏性休克和肺水肿的抢救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