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工荒”三题

2010-05-25 13:21丁凯
浙江经济 2010年7期
关键词:招工产业工人珠三角

文/丁凯

春节后,珠三角地区再爆“民工荒”。而据笔者近日对同处珠三角的中山市部分镇和企业的调研情况看,随着整体经济形势的趋暖回升,劳动力的结构性缺口不同程度上存在,但所谓“民工荒”并没有想象中的严重。

本质是低端产业“普工荒”

——技术、资本密集型企业的招工要好于劳动密集型企业。制衣、制鞋、玩具、纺织、建筑、批发零售、住宿餐饮等传统的劳动密集型行业,技术含量相对低,需要大量劳动力投入,相对而言,缺工现象比较突出。

——大中型企业的招工要好于小企业。一些小企业,用工季节性强,稳定性差,在福利待遇、工作环境、社会保障方面相对欠缺,对农民工尤其是新生代农民工缺乏吸引力。相对而言,大中型企业用工要规范得多。广东依顿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拥有职工8000余人,开年后员工流失仅在5%-6%左右,且很快得到补充。格兰仕、现代山禾、凯得电器等企业工人流失率均低于10%,且工人节后返岗率都在85%以上。

——招技工要好于招普工。企业反映,现在技工和普工都缺,但招普工更难,而技工队伍相对较为稳定。广东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的监测显示,截至2月22日,粤企用工缺口约90万人,其中普工缺口较大,约61.2万人,占缺工总量的68%,技工缺口占32%。

部分媒体渲染的“民工荒”,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前珠三角劳动力短缺的困境,但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对劳动力市场造成了负面影响。现在,农民工中流传一句话:“要想涨(工资),就得闯(指跳槽)”。农民工以前是“见厂就进”,现在则改变了态度,有的“待价而沽”,有的是看到更高工资的工作就立刻跳槽。造成职业的流动性进一步加大,职业的稳定性也进一步降低。

旧模式已走到尽头

“民工荒”其实并不是新景象。实际上,2004年“民工荒”现象就已经开始出现。面对这种反复发作的“痼疾”,既可以从“劳动力供求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从劳动力无限供给转变为有限供给”上找原因;也可以认为当前企业订单增多,经济形势回暖;还可以得出现行“户籍属地管理”的城乡二元体制障碍依旧存在的结论,但这些都不是根本的。从更长远的角度思考,原来以农民工为基础的发展模式已经走到了尽头。

过去珠三角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将比较优势建立在以农民工为基础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或者低端制造业上。曾有人用“血汗工厂”来形容农民工的处境:工作环境差,劳动强度大,经常加班加点,等等。这是过去整整一代农民工的生存图景。在过去的发展中,让数以千万计的农民工接受这样条件的,离不开“两个前提”:即在过去的城乡和区域分割体制下,一是生活紧迫,当时农民没有出路,只有走出来;二是即便打工收入微薄,但相对于种地来说,打工收入仍具有重要意义。现在,这“两个前提”发生变化了。一是近年来随着各级政府惠农支农政策的逐步实施,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农民境遇,有些地方甚至当农民比当市民好,出现了“非转农”;二是非沿海地区发展起来,当地就业机会增多,与沿海地区的收入差距正逐步缩小。据观察,珠三角几个劳动力市场招工工资普遍在1500元/月左右,内地打工工资普遍也达到了1000-1200元/月,扣除交通支出,工资已十分接近,而珠三角消费水平相比内地高。

我们不能认为主要受经济回暖的影响,就业市场供求失衡仅仅具有短期性。实际上,“民工荒”将是一个长期趋势,因由农民低工资带来的低成本、低利润优势正在逐步丧失。从全球范围内看,一旦越南等地的加工企业比国内更具优势,订单外流是跨国企业的正确选择。所以,必须要转变发展思路,从原来以农民工为基础的发展方式中尽快走出来。“民工荒”其实是一件好事。

转型升级与产业工人化

面对用工短缺的紧张局面,企业和政府都想方设法加以缓解。中山的三角镇,采取“四管齐下”的办法:一是“以工引工”,采取奖励办法,鼓励工人介绍工人;二是政府牵头,组织企业定向前往湖南、陕西等地招工,春节至今,已招工近3000人;三是校企合作,订单式培养技工;四是挖掘自身劳动力资源。一些大型企业则在如何留住员工上做足文章,如集中建房,解决员工住宿问题。更多的企业则变过去的“罚款”、“扣款”留人为“加薪”留人。但这些措施只对短期缓解用工短缺起到较好作用,从更长远的角度来说,应该创造条件,从单纯对农民工的依赖中走出来,加快发展方式转变。

——必须加快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现在长三角和周边省份及东南亚国家的快速发展对珠三角传统产业产生挤出效应,而绝大多数企业依然面临贴牌加工、产业链低端、附加值低、抗风险能力差等诸多困境。“民工荒”和金融危机一样,都是市场出现的倒逼机制。如果经济繁荣时,认为转型升级不用推进也不愿意推进;经济萧条时,没有能力推进或无法支付推进的成本,那么这些落后的发展模式和产能将积重难返,我们将始终被动。

——必须实现农民工产业工人化。要考虑将农民工尤其是其中有一技之长的熟练工人产业工人化。这是转型升级的基础。珠三角、长三角乃至沿海许多的先行地区庞大的制造业,如果没有一个稳定的产业工人群体,转型升级就无从谈起。而要实现产业工人化,又离不开农民工的市民化。我们能不能接纳他们?将他们当做城市的一员?如果一步无法到位,能否考虑从一些基础环节入手,让他们有尊严地留在城市?比如,建立和发展和谐的劳动关系,开展工资集体协商,落实国家有关职工休息休假的规定;从保障性安居工程、廉租房配租等方面入手,改变他们来回迁徙的局面;又比如,探索农民工退出农村的机制,使得他们能够自愿放心地进城落户。可以预见,一个稳定数量群体的农民工尤其是技工,不仅会带来生产的稳定和效率的提高,还将为技术的研发创新打下坚实的人力资源基础。近年来,中山市推行流动人员积分制管理办法,按照流动务工人员的学历、年龄、工作年限、纳税程度等进行累计积分,根据积分情况流动人员享受入户和子女入学等相应待遇,这种办法值得借鉴。

猜你喜欢
招工产业工人珠三角
为高精尖产业工人插上腾飞“翅膀”
养殖面积逐年减少!珠三角这条鱼曾风靡一时,为何现在渔民都不愿养殖它?
组织推动 凝心聚力
——湖北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五周年
留守媳妇
产业工人新时代
招工景象
农民工许纪平:做一名有本领的新时代产业工人
制造业“逃离”珠三角?
珠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建设进入施工期
永春县多措并举协助企业做好招工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