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轮叶党参斑枯病发生初报

2010-06-12 01:35傅俊范石建华周如军严雪瑞史会岩
植物保护 2010年2期
关键词:农业大学党参病斑

傅俊范, 石建华, 周如军, 严雪瑞, 史会岩, 苏 丹

(沈阳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沈阳 110161)

轮叶党参[Codonopsis lanceolata(Sieb.et Zucc.)Jrautv.]别名羊乳、四叶参、山胡萝卜等,为桔梗科党参属多年生缠绕草本药食两用植物。其根可入药,有补虚润肺、通乳排脓、解毒疗疮之功效[1]。除含有药用成分外,尚含有多种对人体有益的营养成分,如淀粉、糖、纤维素、胡萝卜素、17种人体必需的氨基酸及丰富的Ca、P、Fe矿物质等[2]。近年来随着出口量加大,野生资源减少,轮叶党参在辽宁东部山区人工栽培面积日益增大,在此过程中病害问题日益严重。轮叶党参斑枯病是辽宁省近年来普遍发生的一种毁灭性的新病害,在生产上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影响了轮叶党参种植业的发展。经查阅相关文献,迄今尚未见对该病的系统研究报道。现将轮叶党参斑枯病初步调查结果和病原鉴定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病害调查及症状观察

2008年对辽宁新宾、清原,沈阳农业大学百草园、药材园内的轮叶党参斑枯病进行了系统调查。采取随机取样法,即随机抽取一定面积、一定数量的植株,调查发病数量、每株发病叶数,统计分析发病率和病情指数。根据轮叶党参斑枯病田间发病特点,综合其他药用植物叶斑病分级标准,制定出轮叶党参斑枯病分级标准(表1)。

表1 轮叶党参斑枯病分级标准

1.2 病叶采集和病原菌分离

采集具有典型症状的病叶,用塑料袋装好,带回实验室进行分离。分离前,先将病叶用清水冲洗干净,采用常规组织分离法和孢子悬液分离法分离[3]。

1.3 致病性测定

采用离体叶片接种法,取轮叶党参健叶,用无菌水反复冲洗。用制备好的孢子悬液进行悬滴和针刺接种,无菌水为对照,接种后进行保湿培养,共进行叶背面接种、叶正面接种、叶背面刺伤接种和叶正面刺伤接种4个处理,每处理6个叶片,每个叶片3个悬滴点,逐日观察记录发病状况[3]。根据柯赫氏法则,对发病叶片进行再分离,显微镜下观察分离得到的病菌是否与原接种菌株相同[3]。

2 结果与分析

2.1 发病调查

2008年对辽宁新宾、清原和沈阳农业大学地区的轮叶党参斑枯病进行系统调查,病田率为100%,病株率为34%~81%,病情指数为15.2~52.6。病害始发期为6月下旬,发病高峰期集中在7月中旬到8月中旬。

2.2 症状观察

田间调查发现,轮叶党参斑枯病主要危害叶片,从底层叶片开始发病,病斑近圆形或不规则形,褐色,边缘紫色,直径1~5 mm,后期几个病斑可连在一起(见图1),病斑上产生小黑点(分生孢子器),发病严重时,叶片枯黄或提早落叶,有的病斑有穿孔(见图2)。

2.3 病原菌鉴定

该菌生长缓慢,在轮叶党参叶片煎汁加PDA培养基上25℃光照培养30 d,菌落直径28~34 mm(如图3)。菌落质密,隆起,呈灰黑色或墨绿色。分生孢子针形,无色,基部钝圆,顶端较尖,有些两端均略尖,1~4个隔膜,正直或微弯,大小为(18~42)μ m×(1~2)μ m(如图4)。分生孢子器埋生于叶两面,散生或聚生(如图 5),初埋生,后突破表皮,球形或近球形,直径 65 ~115 μ m,高 50~ 115 μ m 。 器壁膜质,褐色 ,由 2~ 3 层细胞组成,壁厚 5~ 7.5 μ m,胞壁暗褐色。

根据该菌的形态特征和培养特征,参照相关文献[4-6]鉴定轮叶党参斑枯病致病菌为党参壳针孢(Septoria codonopsidis Ziling)。

2.4 致病性测定

试验结果(表2)表明,4种处理方式均能使轮叶党参发病,并从接种的叶片上重新分离到党参壳针孢菌(Septoria codonopsidis Ziling),证明该菌为轮叶党参斑枯病致病菌。不同处理的发病率和发病时间均不相同,且对照没有产生病斑。

表2 党参壳针孢菌对轮叶党参致病性测定结果

3 防治建议

3.1 田间管理

枯死病叶中带有大量病菌分生孢子器,是翌年主要侵染来源。秋季应彻底清洁田园,将病残体集中烧毁。栽培密度要适宜,不要过密栽培。雨后及时排水,降低田间湿度,适时除草[7-8]。

3.2 药剂防治

发病初期及时用药剂防治,可喷洒50%代森锰锌500~600倍液,或70%甲基硫菌灵600~800倍液,或50%多菌灵600倍液,或75%百菌清500~600倍液。每隔 7~10 d喷 1次,雨季5~7 d喷1次,视病情发展连续喷2~3次。

4 结论与讨论

本文经柯赫氏法则接种证病试验,确认轮叶党参斑枯病菌为党参壳针孢(S.codonopsidis Ziling)。该病6月下旬出现,7月中旬到8月中旬为发病盛期,雨水和伤口有利于其发生,这与已报道的由壳针孢引起的药用植物病害结果基本一致[8-9]。壳针孢属(Septoria)真菌可以引致多种植物斑枯病[10],仅在药用植物就已报道白芷斑枯病、柴胡斑枯病、丹参叶枯病、地黄斑枯病、黄连斑枯病、白术斑枯病和桔梗斑枯病等[11]。目前,国内外尚未见有关轮叶党参斑枯病的系统研究报道。其病原学、流行发病规律等均不详,近年随着轮叶党参人工种植面积扩大,轮叶党参病害开始发生并呈上升趋势。为了保障轮叶党参产业的健康发展,为病害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有关该病病原学、流行规律及防治技术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1]胡伟建,马水利,高冬梅.大有开发利用价值的轮叶党参[J].中国野生植物资源,2002,21(2):25.

[2]朴奎善,申英爱,韩春姬,等.轮叶党参营养成分的研究[J].中国野生植物资源,1998,17(4):28.

[3]方仲达.植病研究方法[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8.

[4]陆家云.植物病原真菌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

[5]魏景超.真菌鉴定手册[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79.

[6]吕国忠.中国东北地区球壳孢目真菌主要属种的分类研究[D].辽宁:沈阳农业大学,1992.

[7]李熙英,权成武,黄世辰,等.红景天立枯病病原鉴定及药剂防治[J].吉林农业大学学报,2002,24(2):112-114.

[8]韩金声.中国药用植物病害[M].长春: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

[9]傅俊范,姚远,王崇仁.龙胆草斑枯病发生初报[J].辽宁农业科学,1994(2):56.

[10]陆家云.植物病害诊断[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7.

[11]郭永旺,阎愫.41种人工种植药用植物病虫害调查初报[J].植保技术与推广,2003,23(1):18-21.

猜你喜欢
农业大学党参病斑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被国内外数据库收录情况
湖南农业大学通知教育中心
湖南农业大学“中非农业发展与合作基地”
Anticancer Properties of Lobetyolin, an Essential Component of Radix Codonopsis (Dangshen)
改进自适应分水岭方法分割棉花叶部粘连病斑
一种桑轮纹病病叶发病程度的评价指数
9种药剂防治山核桃干腐病试验研究
复方党参口服液免疫增强作用的配伍相关性
党参中二氧化硫残留量的测定
HPLC法同时测定党参固本丸中7种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