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种杀菌剂对小麦纹枯病的防治效果

2010-06-12 01:35杨共强宋玉立何文兰
植物保护 2010年2期
关键词:三唑酮多菌灵纹枯病

杨共强, 宋玉立, 何文兰, 孙 静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郑州 450002)

小麦纹枯病又称尖眼点病、立枯病。分布范围广,几乎遍及世界各地温带小麦种植区。我国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小麦品种的更换以及丰产栽培措施(如早播、密植、高肥等)的推广,该病在冬麦区普遍发生,并成为黄淮平原及长江流域麦区的主要病害之一,危害日益严重,严重威胁小麦的高产稳产。一般病田减产10%左右,重病田减产可达40%以上,甚至绝收[1]。由于国内对小麦纹枯病的研究起步较晚,研究水平尤其在抗病育种方面相对落后,目前生产上推广的小麦品种对纹枯病的抗性普遍较差,药剂防治成了控制病害的重要手段[2]。为了更好地防治小麦纹枯病,作者于2008年选择了几种新型杀菌剂进行了田间防治小麦纹枯病试验,测定了12.5%烯唑醇、12.5%腈菌唑乳油等 12种药剂的防治效果,为生产上进行防治提供依据。

1 材料和方法

1.1 供试药剂

供试药剂为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上海迪拜农药有限公司)、12.5%腈菌唑乳油(山东省联合农药工业有限公司)、10%氯啶菌酯乳油、5%烯肟菌胺乳油、20%烯肟菌胺◦戊唑醇悬浮剂、25%戊唑醇可湿性粉剂、15%氯啶菌酯乳油(沈阳化工研究院)、25%丙环唑乳油(先正达(中国)投资有限公司)、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河北赞峰生物工程有限公司)、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重庆农药化工集团川南(泸州)有限公司)、20%井冈霉素水溶性粉剂(桐乡钱江生物化学有限公司)和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江阴市福达农化有限公司)。

1.2 供试作物

小麦,品种为豫保1号。

1.3 防治对象

小麦纹枯病(Rhizoctonia cerealis&Rhizoctonia solani)。

1.4 试验地情况

试验设在河南省农科院试验田,土壤为潮土,地势平坦,排灌方便,常年种植小麦,前茬作物为玉米,小麦纹枯病中等发生,整块地发病均匀一致。

1.5 试验设计

试验共设13个处理: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有效成分110 g/hm2、12.5%腈菌唑乳油110 g/hm2、10%氯啶菌酯乳油 45 g/hm2、25%丙环唑乳油180 g/hm2、20%烯肟菌胺◦戊唑醇悬浮剂60 g/hm2、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600 g/hm2、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270 g/hm2、5%烯肟菌胺乳油45 g/hm2、20%井冈霉素水溶性粉剂180 g/hm2、25%戊唑醇可湿性粉剂180 g/hm2、15%氯啶菌酯乳油67.5 g/hm2、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900 g/hm2和清水对照。3次重复,随机区组排列,小区面积20 m2。

1.6 试验方法

于2008年3月17日小麦拔节前(小麦纹枯病发病初期)第1次用药,15d后(4月2日)第2次用药,采用手提式手动喷雾器进行常规喷雾,喷雾药液量1 000 kg/hm2。分别与第1次施药时(3月17日)和对照小区充分发病后调查各小区的纹枯病发病情况(5月15日),调查记载各小区小麦纹枯病的发病情况,方法为每小区取对角线5点取样,每点取30株,拔除后调查每株的纹枯病发病情况,反应型按 0、1、2、3、4 分为 5 级 ,分级标准为:0 级 ,无病症;1级,叶鞘发病但未侵入茎秆;2级,病斑侵入茎秆不足茎周1/4;3级,病斑侵入茎秆周的1/4~3/4;4级,病斑侵入茎秆周的3/4以上,然后计算病情指数和防治效果。用邓氏新复极差(DMRT)法对试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第1次施药时调查田间纹枯病发生较轻,未分小区调查。待对照小区完全发病后调查结果表明,各药剂处理对小麦纹枯病均有一定的防治效果,防效为40.9%~79.5%。其中,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有效成分 110 g/hm2、12.5%腈菌唑乳油110 g/hm22个处理的防效最好,分别为79.5%和76.3%,其次为 10%氯啶菌酯乳油 45 g/hm2、25%丙环唑乳油180 g/hm2、20%烯肟菌胺◦戊唑醇悬浮剂60 g/hm2、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600 g/hm24个处理的防效较好,分别为65.8%、63.9%、60.5%和57.8%,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270 g/hm2、5%烯肟菌胺乳油45 g/hm2、20%井冈霉素水溶性粉剂180 g/hm2、25%戊唑醇可湿性粉剂180 g/hm2、15%氯啶菌酯乳油67.5 g/hm2、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900 g/hm26个处理的防效分别为54.7%、54.2%、52.9%、51.4%、42.6%和40.9%。统计分析结果表明,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12.5%腈菌唑乳油2个药剂的防效显著优于其他10个药剂,10%氯啶菌酯乳油、25%丙环唑乳油2个药剂的防效显著优于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5%烯肟菌胺乳油、20%井冈霉素水溶性粉剂、25%戊唑醇可湿性粉剂、15%氯啶菌酯乳油和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表1)。

表1 不同杀菌剂对小麦纹枯病的防效

续表1

3 结论与讨论

纹枯病是目前小麦生产上一种严重的土传病害,由于缺乏高抗品种,药剂防治仍然是一种主要的防治手段,药剂防治主要是种子处理和喷雾防治。种子处理是一种经济有效的防治方法,但有的药剂拌种影响小麦的生长,如韩银宝[3]等发现己唑醇种衣剂拌种(有效成分0.02~0.08 g/100 kg小麦种子)对麦苗株高、根长都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烯唑醇和三唑酮这两种药剂拌种也存在着出苗晚、易产生药害等问题。而采用喷雾防治,既能有效防治小麦纹枯病,又不会影响小麦生长。

本试验中杀菌剂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12.5%腈菌唑乳油、10%氯啶菌酯乳油、5%丙环唑乳油对小麦纹枯病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防效均优于常规用的药剂三唑酮、井冈霉素和多菌灵,可作为防治小麦纹枯病的药剂大面积推广应用。在小麦返青期至拔节初期(2月底至3月中旬),对病株率20%以上的田块进行防治。喷雾时要做到均匀喷施在小麦植株的下部,使药液能流到麦株基部,病情较严重的地块,建议连续喷施2次,时间间隔为10~15 d。

[1]徐雍皋,徐敬友.农业植物病理学[M].南京:江苏科技出版社,1996:132-135.

[2]张会云,陈荣振,冯国华,等.中国小麦纹枯病研究现状与展望[J].麦类作物学报,2007,27(6):1150-1153.

[3]韩银宝,应龙,章东生,等.己唑醇种衣剂对麦苗素质的影响[J].种子,2004(2):19-20,23.

猜你喜欢
三唑酮多菌灵纹枯病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蔬菜中多菌灵的不确定度评定
四种药剂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治效果
水稻纹枯病的发生及其防治策略
加工过程对柑橘罐头多菌灵残留的影响
三唑酮和苯醚甲环唑在草莓及土壤中残留消解动态
浙贝母中多菌灵残留量测定及急性膳食摄入风险评估
锌肥与三唑酮配合喷施对冬小麦锌营养品质的影响
啤酒中的“多菌灵”会致癌,它真的有那么毒吗?
激健减量增效助剂在小麦条锈病防治上的应用效果研究
“激健”与多菌灵·三唑酮混配减量防治小麦赤霉病药效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