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急性正己烷中毒临床跟踪分析

2010-06-13 03:05陈慧娟吴旭明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0年3期
关键词:肌电肌电图正己烷

陈慧娟 朱 颖 吴旭明 高 琳 张 建

江苏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内科 镇江 212001

正己烷作为低毒类工业有机溶剂,广泛应用于多个工业部门。目前关于正己烷的神经毒性已经得到公认[1-2],多表现为慢性中毒性周围神经病,而亚急性正己烷中毒的报道甚少。现将我们收治的17例亚急性正己烷中毒性周围神经病患者跟踪分析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患者17例,女 16例,男1例,均在同一个车间上班,其中15例从事鞋底和鞋垫的刷胶工作,2例从事车间管理工作。自车间换用一批新制鞋胶后,患者发觉此批胶有异臭,出现不同程度的眼、呼吸道刺激症状,伴有头痛、头晕。2周后有2例患者出现四肢麻木、乏力,3周后15例患者亦先后出现四肢麻木、乏力。17例均在我院神经内科治疗,神经肌电图检查,证实均有神经元性损害,并排除了其他原因所致的周围神经病。依据国家职业病诊断标准,17例患者均由镇江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诊断为职业性正己烷中毒。对现场检测发现工作现场无机械通风排毒设施;个人未佩戴防毒口罩;车间空气中正己烷浓度均超过国家标准(180mg/m3)。全部病例给予促进神经生长及功能恢复药物(如B族维生素,弥可保,三磷酸腺苷,神经生长因子等),理疗和适当的功能锻炼。生活自理、肌力较前有所恢复后出院。治疗2月及1年后重复记录临床表现及肌电结果。

1.2 神经电图检测 肌电图检测仪器为英国牛津Synergys肌电/诱发电位仪。对本组患者进行正中神经、尺神经的电生理测定,包括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感觉神经动作电位的波幅(SNAP)、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及复合肌肉动作电位波幅(CAMP)[3]。感觉神经传导采用表面电极顺行性测定。正中神经在食指刺激,腕部正中横纹上2cm记录;尺神经在小指刺激,腕部尺侧横纹上2cm记录;桡神经在拇指刺激,桡骨茎突上3.5cm记录;腓浅神经在腓骨中段刺激,外踝上记录。运动神经传导采用表面电极刺激,表面电极记录。正中神经分别在腕部与肘部刺激,拇短展肌记录;尺神经在腕部尺侧与肘部尺侧刺激,小指展肌记录;腓总神经分别在踝部与腓骨小头刺激,在趾短伸肌记录,胫神经分别在内踝与腘窝刺激,在拇短展肌记录。肌电图检查记录肌肉上肢拇短展肌,下肢胫骨前肌。神经肌电检测均选择自觉症状偏重的一侧。

1.3 统计学处理 患者入院时肌电检查与2个月后,1年后的肌电检查比较。全部资料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处理,两个样本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进行分析。

2 结果

17例患者四肢麻木乏力、下肢疼痛等症状2个月后均不同程度的好转,1年后消失(见表1)。神经肌电检查结果表明:治疗前17例患者四肢感觉和运动的神经传导速度降低,2月后明显好转,1年后有2例患者低于正常,但较前也明显好转,其余均正常(见表2、3)。上下肢远端肌肉肌电图记录见神经源性损伤,2月后有明显好转,1年后均未见异常。

表1 17例正己烷中毒患者主要临床症状及体征

表2 17例正己烷中毒患者感觉神经速度(m/s)治疗前后比较()

表2 17例正己烷中毒患者感觉神经速度(m/s)治疗前后比较()

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治疗前比较,**P<0.01

疗 程 正中神经速度尺神经速度桡浅神经速度腓浅神经速度治疗前 20.25±7.54 22.12±6.67 28.24±5.87 21.56±5.67治疗 2 月 32.12±5.78* 37.24±5.18* 38.67±4.45* 32.67±5.45*治疗 1 年 50.11±4.67** 52.45±4.67** 53.83±3.15** 41.23±3.45**

表3 17例正己烷中毒患者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s)治疗前后比较()

表3 17例正己烷中毒患者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s)治疗前后比较()

与治疗前比较,**P<0.01

疗 程 正中神经速度尺神经速度腓总神经速度胫神经速度治疗前 29.6±6.67 33.56±6.82 23.65±5.67 28.74±5.82治疗 2 月 34.6±5.68* 38.78±5.45* 31.78±5.34** 33.45±5.54*治疗 1 年 47.6±4.67** 50.56±4.87**45.45±3.46**47.56±4.32**

3 讨论

正己烷是一种低毒、高挥发性、高脂溶性,有蓄积作用的高危害性饱和脂肪烃类毒物,其代谢产物2,5-己二酮已被证实为周围神经毒物[4]。常态下为微有异臭的液体,常用作粘合剂用于石油加工业的催化重整、塑料制造业的丙烯溶剂回收及制鞋业等。正己烷主要经呼吸道进入人体,也可经胃肠道吸收,皮肤吸收相对较差。

大量文章报道长时间接触正己烷,易造成慢性中毒,时间从数月到数年不等[5],但日常生活工作中接触3周出现症状者未见报道。本组病人从接触此批胶水到出现症状仅20 d,说明正己烷通过皮肤、呼吸道吸收也可以表现为亚急性中毒。这和胶水中正己烷的含量,工作中的防护措施也非常有关。通过对本组病人的观察发现,正己烷亚急性中毒,只要及早脱离环境,及时有效正规治疗,预后较好。本组17例病人1年后临床症状完全消失,电生理检查仅2例运动神经传导速度低于正常,肌电检查未见失神经改变。

正己烷中毒病程长、恢复慢,给个人家庭社会带来一定的负担。我们在工作中应当认真进行职业卫生知识培训、职业健康检查,对作业场所劳动条件进行评价,做好防护,避免职业病的发生。发现病人要及早脱离环境、及早治疗,使患者早期康复,减少后遗症的发生。

[1]Gluszcz Zielinska A.Occupational N-hexane neuropathy:clinical and neurophysiological investigation[J].Med Pr,1999,50:31-36.

[2]祁明子,肖卫民,王世芳,等.慢性正己烷中毒性周围神经病的临床与肌电图分析[J].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2004,25(增刊3):364-365.

[3]康志强.160例糖尿病患者四肢肌电图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7,10(1):127-128.

[4]祁守仁,黄汉林,刘惠芳,等.慢性正己烷中毒102例临床分析[J].中华内科杂志,2001,40:329-331.

[5]包章法,阚秀荣,余彬,等.19例慢性正己烷中毒临床跟踪分析[J].环境与职业医学,2005,22(3):256-258.

猜你喜欢
肌电肌电图正己烷
下期要目
盆底肌电刺激联合盆底肌训练治疗自然分娩后压力性尿失禁的临床观察
产后早期联合应用盆底肌电生物反馈仪、电刺激、针对性护理对盆底肌功能恢复的影响
正己烷在不同硅铝比HZSM-5分子筛上吸附的分子模拟研究
溶剂解析气相色谱法对工作场所空气中正己烷含量的测定
Ⅲ类错牙合患者的咬合与肌电研究
信息科学与系统科学
327例腕管综合征患者的肌电图分析
基于传感器的正己烷检测与风险评估系统的设计
神经肌电图与超声在腕管综合征诊断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