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规范三级康复治疗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临床疗效观察

2010-06-13 03:05王大力李国荣赵晓晶高素玲薛新宏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0年3期
关键词:缺血性神经功能康复

王大力 张 江△ 李国荣 赵晓晶 张 丽 高素玲 薛新宏

华北煤炭医学院附属医院 1)神经内科二病区 2)老年病区 唐山 063000

脑卒中的早期康复是否有效,目前尚有较多的争议。如Lind[1]认为:卒中病人的功能恢复是自然恢复,而不是康复医疗的结果。而国内外大量的临床试验证明康复治疗对脑卒中患者的功能恢复是有效的,许多相关的动物实验也得出了相同的结论。我们从临床对早期康复的有效性及在改善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中的作用等各方面进行了初步探讨。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80例2006-01~2008-12在华北煤炭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内科及康复科住院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病例的选择及分组,入选条件:(1)符合1995年全国脑血管病会议诊断标准[2],并经CT或MRI明确诊断为脑梗死或脑出血;(2)发病未进行溶栓治疗;(3)首次发病。排除条件:(1)排除其他影响运动、感觉及认知的疾病,如严重糖尿病周围神经并发症、各种肌病、关节病等;(2)无严重的心功能不全;(3)除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可逆性缺血性神经功能缺失、蛛网膜下腔出血。采用随机分组的办法,2组患者的一般情况和卒中危险因素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将入选病人分为早期康复组、对照组。早期康复组在14 d以内进行康复训练;对照组在14 d以内进行评分,不进行康复训练。其他治疗方法相同。

1.2 康复方法 分别在入组时、发病后1、3、6个月评价患者,应用我国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CSS)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3],进行统计学分析。在给予神经内科常规治疗的同时,患者病情稳定后即给予早期床边康复治疗,主要以物理疗法(PT)为主,称为第一阶段康复(一级康复)。患者在发病后第2个月初到第3个月末根据患者病情及功能障碍情况多在康复病房或康复中心继续康复治疗,称为第二阶段康复(二级康复)。患者第4个月初到第6个月末多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家中,由治疗师指导或上门指导患者,并给患者进行必要的康复训练,直至随访结束,称为第三阶段康复(三级康复)[4-5]。康复治疗方法以PT和作业疗法相结合,前期以PT为主,以后逐渐以OT为主。

1.3 观察指标和评定方法 采用我国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CSS)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作为评分标准,分别在患者入组时(M0)、发病后1个月末(M1)、发病后3个月末(M3)和 6个月末(M6)进行评价。所有评定由统一培训的康复医师完成,评定者未被告知患者分组情况,也不参与康复治疗,实行盲法评测。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1.5统计软件,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卡方检验。

2 结果

2.1 2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CSS评分比较 对照组的评分逐渐降低,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康复组在入组评定时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 1、3、6个月时均较对照组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各次评定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2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ADL评分比较 对照组的评分逐渐增高,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康复组在入组评定时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差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 1个月、3个月和6个月时均较对照组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各次评定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2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CSS评分比较

表2 2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ADL评分比较

3 讨论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常遗留运动、感觉、言语、吞咽和认知等神经功能不同程度的损害,导致患者不同程度丧失独立生活及工作能力,给个人、家庭及社会保障体系造成巨大负担。如何降低神经功能损害程度,改善各种神经功能,提高其生活质量,并使患者最终回归社会是脑卒中康复的重要课题之一。国内外研究表明:早期康复介入可以改善神经功能缺损患者的功能[6]。由于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率高,约占脑卒中患者85%,所以本文主要研究早期规范三级康复治疗对80例缺血性脑卒中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ADL恢复的影响。

本研究结果表明:对照组与康复组在入组时CSS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的CSS评分从入组时、发病后1个月、3个月到6个月末逐渐降低,表明缺血性脑卒中后患者存在一定的自然恢复能力,这与梗死区域水肿的消退、血管痉挛缓解、侧支循环代偿以及半暗区神经细胞恢复功能有关[7]。当然,患者及其家属或护理人员自觉进行的锻炼也是促进神经功能恢复的一个原因[8]。康复组CSS评分亦呈现出逐渐下降的趋势,但其下降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各次评定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说明在自然恢复的基础上,三级康复干预能显著改善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程度。康复治疗通过向中枢传入外周的各种浅、深和复合感觉刺激,并诱发各种传出神经冲动的释放,促进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重组,发挥病灶周围和对侧神经细胞的功能代偿,启用潜伏的神经通路,改变突触的敏感性,最大程度促进和利用中枢神经系统的可塑性[9]。基础研究也表明:运动训练也可通过提高中枢神经系统内有利于功能恢复的各种细胞因子的表达,促进缺血性脑损伤的修复[9]。

综上所述,早期规范的三级康复治疗对降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提高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1]Lind K.A synthesis of studies on stroke rehabilitation[J].J Chronic Dis,1982,35(2):133-149.

[2]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各类脑血管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380.

[3]中华神经科学会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1995)[J].中华神科杂志,1996,29(6):381-383.

[4]胡永善.脑卒中三级康复治疗方案的探讨[J].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05,4(12):712-714.

[5]方定华,王茂斌,胡大萌,等.急性脑卒中早期康复的研究[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1,16(5):300-306.

[6]胡永善,吴毅,朱玉连,等.规范三级康复治疗促进脑卒中偏瘫患者综合功能的临床研究[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05,27(2):105.

[7]姜从玉,胡永善.康复训练促进脑梗死后功能恢复机制的基础研究进展[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02,24(7):443-445.

[8]邵伟波,饶江,李家红,等.家庭成员辅助干预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运动功能障碍康复的影响[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3,9(11):682-683.

[9]Johansson BB.Brain plasticity and stroke rehabilitation:the Willis Ieeture[J].Stroke,2000,31:223-230.

[10]Ardelt AA,MeCullough LD,Ko raeh KS,et al.Estradiol regulates angiopoietin-1 mRNA expression through estrogen receptor-a in a rodent experimental stroke model[J].Stroke,2005,36:337-341.

猜你喜欢
缺血性神经功能康复
间歇性低氧干预对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早期康复锻炼模式对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及运动功能的影响
针灸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应用
脑卒中患者康复之路
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的中蒙医康复治疗
仙鹿活骨丸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实验研究
不同程度神经功能缺损的脑梗死患者血尿酸与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内皮祖细胞在缺血性脑卒中诊治中的研究进展
残疾预防康复法制建设滞后
中医康复学教学方法探讨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