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职业赴川救援人员替代性创伤及其相关研究

2010-06-15 07:27李丽娜晏丽娟程淑英陈小美李建明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0年7期
关键词:替代性总分工作者

李丽娜 晏丽娟 程淑英 陈小美 李建明

5· 12汶川地震发生后,有数万名武警官兵、医务人员、心理工作者、青年志愿者等奔赴抗震救灾最前线参与救援工作。他们在承受巨大工作压力的同时,还目睹了灾区的悲惨境况,因而他们在协助当事人恢复创伤的同时,自己的身心健康也会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损害。这种现象被 McCann和 Pearlman称为“替代性创伤(vicarious traumatization,简称V T)”[1]。V T是“一种助人者的内在经验的转变,是同理投入于当事人的创伤题材所产生的结果”即救援者在与创伤事件的当事人互动时,被当事人的内在经验所影响,间接感受到了灾难发生时当事人的创伤性体验,由此给救援者带来的某种影响[2]。有研究发现 ,个体在高应激状态下 ,如果缺乏社会支持和良好的应付方式,则心理损害的危险度可达 43.3%,为普通人群危险度的两倍[3]。那么,不同职业的救援人员替代性创伤是否存在差异,社会支持和应对方式又是怎样影响替代性创伤的呢,本研究将以此作为出发点着重进行探讨。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采用整群抽样法对赴川救援人员发放问卷 220份,回收有效问卷为 205份,有效率为 93.18%,其中职业分布情况:学生志愿者 20人 ,教师 10人,心理工作者 83人,医护人员 57人,其他类志愿者(媒体工作者、政府工作人员、民间组织人员等)35人;男 118人,女 87人。

1.2 工具

1.2.1 采用韩雪编制的灾难救助者替代性创伤问卷 包括38个条目,分为认知反应、情绪反应、行为反应、生活信念、生理反应 5个因素。该问卷的总信度为 0.93,各因素的信度在0.73~ 0.92之间。受测者问卷得分越高 ,其所受替代性创伤越严重[4]。

1.2.2 采用肖水源等人编制的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共有 10个条目,包括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和对社会支持的利用度 3个维度,总量表 α系数为 0.89[5]。

1.2.3 采用特质应对方式问卷 包括 20个条目,分为积极应对(PC)和消极应对(NC)两个因素,二者的α系数分别为0.69、 0.70[6]。

1.3 统计方法 采用 SPSS 11.5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根据数据分布和研究目的,运用方差分析、LSD事后检验、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

2 结 果

2.1 不同职业救援人员替代性创伤的方差分析 见表 1。

表 1 不同职业救援人员替代性创伤的方差分析(±s)

表 1 不同职业救援人员替代性创伤的方差分析(±s)

注:*P <0.05,** P<0.01,*** P<0.001,下同

学生(n=20) 老师(n=10) 心理工作者(n=83) 医护人员(n=57) 其他(n=35) F P认知反应 12.20± 4.17 8.50± 2.55 8.11± 2.79 10.37± 3.55 14.38± 4.48 21.641 0.000***行为反应 16.95± 5.08 13.60± 3.06 13.07± 3.96 14.26± 4.31 13.03± 6.02 3.347 0.011*情绪反应 22.85± 5.81 18.50± 5.54 17.18± 4.77 19.16± 5.85 17.82± 7.75 4.217 0.003**生理反应 22.15± 6.23 18.50± 6.29 17.81± 4.95 19.54± 5.98 23.53± 7.91 6.572 0.000***生活信念 14.55± 3.73 13.20± 3.36 12.64± 3.63 12.56± 3.76 14.03± 5.12 1.804 0.130替代总分 88.50± 19.94 72.30± 15.57 68.81± 15.79 75.90± 16.33 82.80± 23.79 7.104 0.000***

表 1显示,不同职业救助人员替代性创伤中除生活信念因子外,均存在显著差异,事后检验表明 ,在认知反应、生理反应上与总分一致,均表现为学生和其他类志愿者创伤程度分别显著高于心理工作者、教师和医护人员,前三者之间无显著差异,后两者之间无显著差异,且心理工作者的创伤程度最低。在情绪反应和行为反应因素上,学生志愿者得分显著高于另外四类职业救援人员。

2.2 替代性创伤与社会支持、应对方式的相关 见表 2。

表 2 替代性创伤与社会支持、应对方式的相关(r)

表 2显示,替代性创伤总分与社会支持总分、主观支持存在显著负相关(P<0.01),替代性创伤总分与应对方式的相关分析表明,创伤总分与积极应对呈显著负相关(P<0.01),与消极应对方式呈显著正相关 (P<0.01)。

表 3 替代性创伤与社会支持、应对方式的回归分析

为进一步了解救援人员社会支持和应对方式对替代性创伤影响的大小,分别以替代创伤总分为因变量,以两种应对方式、社会支持总分及其 3个因子为自变量进行多元回归分析(见表 3)。结果表明,仅有消极应对方式进入回归方程,可以预测替代性创伤水平,但累积解释率只有 10.6%。

3 讨 论

3.1 不同职业的救援人员替代性创伤状况分析 在不同职业间,创伤程度表现差异具有显著性。总体上,学生和其他类志愿者创伤程度显著高于心理工作者、教师和医护人员,这和韩雪的研究结果一致。初步分析,这可能与他们的工作性质不同有关。心理工作者和医护人员的职业特点要求他们具有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并且在实践中他们积累了大量的救助经验,相对缺乏相关经验和技巧的学生志愿者和其他类志愿者具有很大优势。为人师表的教师学识丰富,看待问题更为全面理性,能够较好的平衡创伤事件和自身之间关系,相对较少出现创伤反应。在情绪和行为反应因子上,学生志愿者创伤程度显著高于另外四类职业,表现出更强烈的焦虑、恐惧、易激惹等情绪情感变化和更多的回避、攻击等行为问题。这可能与学生社会阅历不足,缺乏救灾经验,自我保护机制不完善有关。

3.2 替代性创伤与社会支持、应对方式的关系分析 社会支持是作为个体从他人或社会网络中获得的一般或特定的支持性资源,这种资源可以帮助个体应付工作生活中的危急问题。个体在社会中受尊重、被支持理解的情感体验和满意程度等主观支持,以及稳定的家庭、朋友和不稳定的社会联系等客观存在都会影响个体的心理健康水平[7]。本研究表明,替代性创伤与社会支持总分、主观支持呈显著负相关。即社会支持状况越好,救援人员替代性创伤程度越低,这与冯正直[8]等人的研究结果一致。应对方式是在应对过程中出现认知评价后所表现出来的具体的应对活动,是影响个体环境适应性和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不同的应对方式会引发不同的应激反应水平,良好的应对方式有助于缓解精神紧张,反之则会加重应激反应[9]。本研究也表明,替代性创伤与应对方式 2个因子关系密切,倾向于使用积极应对方式的救援人员其替代性创伤程度越低,倾向于使用消极应对方式的救援人员其替代性创伤程度越高,与前文所述相一致。回归分析发现,消极应对方式对替代性创伤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即消极应对方式使用率越高,救援人员的替代性创伤程度越高。

[1]McCann I L,Pearlman L.Vicarious traumatization:A framework for understanding the psychological effects of working with victims[J].Journal of Traumatic Stress,1990,3:131-149

[2]李序科.灾难性事件救助人员替代性及其社会工作救助[J].风险管理,2008,12:75-78

[3]Ray C,Lindop J.The Coping[J].Psychological M edicine,1982:385-395

[4]韩雪.灾难救助者替代性创伤问卷的编制及初步应用 [D].哈尔滨:哈尔滨工程大学,2009

[5]肖水源,杨德森.社会支持对身心健康的影响 [J].中国心理卫生杂,1987,1:184-187

[6]汪向东,王希林,马弘.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 [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9:113-115

[7]付春华,于梅,焦卫红,等.地震救援军队医护人员心理健康与其应对方式和社会支持的相关性 [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8,25:1-3

[8]冯正直,杨国愉,刘衍玲.军人心理素质训练 [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3:2-4

[9]Folkman S,Lazarus R S,Dunkel-schetter C,et al.Dynamics of a stressful encounter:cognitiv e copingand encounter outcomes[J].J Pers Soc Psychol,1986,50(5):992-1003

猜你喜欢
替代性总分工作者
美国少年司法替代性教育项目的运行框架与经验启示——以德克萨斯州为例
关爱工作者之歌
致敬科技工作者
我们
——致敬殡葬工作者
普法工作者的“生意经”
第59届IMO团体总分前十名的代表队及总分
第四次工业革命对低素质劳动力市场影响研究
关于“名角的不可替代性”及其局限——以第五届中国-东盟(南宁)戏剧周为例
一年级下册期末考试
一年级下册期末复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