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观察

2010-06-15 06:22梅天强李艳景
中国中医急症 2010年9期
关键词:主要症状稳定型证候

梅天强 李艳景

重庆市垫江县中医院(垫江408300)

不稳定型心绞痛进展为急性心肌梗死,有效的治疗具有极高的临床及社会价值。笔者自2006年以来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益心酮胶囊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40例,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观察病例均为2006年9月-2009年6月在我院初诊为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 (属心血瘀阻)者,诊断符合《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1]有关标准,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0例,男性27例,女性13例;年龄40~75岁,平均(57.10±5.20)岁。对照组40例中,男性29例,女性11例;年龄42~78岁,平均(55.40±4.90)岁。两组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两组均参照《2007年ACC/AHA不稳定型心绞痛和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诊疗指南》[2],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益心酮胶囊,每次2粒,每日3次,2周为1疗程,共2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1)心绞痛:包括心绞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疼痛程度、服用硝酸甘油量。治疗前、治疗2周后及试验结束时各记录1次。(2)心电图:治疗前、治疗2周后及治疗结束时各记录1次,病情变化时随时检查。(3)中医证候积分:治疗前、治疗2周后及治疗结束时各记录1次。(4)安全性观测指标:详细记录不良反应情况;治疗前后常规行内科检查及三大常规,肝、肾功能检测。

1.4 疗效标准按照文献[1]制定。(1)心绞痛疗效标准:显效为心绞痛症状消失或基本消失,发作次数、疼痛程度及持续时间总分下降≥70%;有效为心绞痛症状明显减轻,发作次数、疼痛程度及持续时间总分下降≥30%,<70%;无效为心绞痛症状基本无改善,发作次数、疼痛程度及持续时间总分下降 <30%;加重为心绞痛症状均有加重,即发作的次数、疼痛程度及持续时间均增加。(2)心电图疗效标准:显效为心电图恢复至正常心电图或达到大致正常;有效为治疗后S-T段的降低回升0.05mV以上,但未达正常水平,在主要导联倒置的T波变浅(达25%以上)或T波由平坦变为直立;无效为心电图基本与治疗前相同;加重为ST段较治疗前降低0.05mV以上,在主要导联倒置T波加深(达25%以上)或直立T波变平坦,平坦T波变倒置,甚至出现异位心律、房室传导阻滞或室内传导阻滞。(3)总体疗效标准:显效为心绞痛等主要症状消失或基本消失,心电图恢复至正常心电图或达到大致正常;有效为心绞痛等主要症状减轻,心电图改善达到有效标准;无效为心绞痛等主要症状无改善,心电图于治疗前基本相同;加重为心绞痛等主要症状及心电图较治疗前加重。在总疗效判断时,如果心绞痛等主要症状疗效与心电图疗效两者不一致时,应以疗效低的结果为总疗效。

1.5 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x2检验、t检验及秩和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心绞痛疗效比较见表1。结果示治疗组显效及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

表1 两组心绞痛疗效比较 (n)

2.2 两组心电图疗效比较见表2。结果示治疗组显效及总有效率亦高于对照组(P<0.05)。

2.3 两组中医证候积分比较见表3。结果示两组治疗后积分均下降(P<0.05),而治疗组下降更为明显(P <0.05)。

表2 两组心电图疗效比较 (n)

表3 两组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分,±s)

表3 两组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分,±s)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

组别治疗组对照组治疗后10.82±2.38*△17.01±1.83*n 40 40治疗前22.56±2.36 23.13±2.71

2.4 两组总体疗效比较见表4。结果示治疗组显效及总有效率亦高于对照组(P<0.05)。

表4 两组总体疗效比较 (n)

2.5 安全性评价两组服药期间均未见不良反应,内科检查、三大常规及肝肾功未见异常改变,说明两组药物均具有较好的安全性。

3 讨论

本病属于中医学“胸痹心痛”范畴,一般认为因正气亏虚,痰浊、瘀血、气滞、寒凝痹阻心脉所致,临床以膻中或左胸部发作性憋闷、疼痛为主要表现。本病总属本虚标实之证,发作时以标实为主要表现,尤以血瘀为最常见病机,故活血化瘀、宣通心脉、理气舒络为重要治疗方法。

近年来提出了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概念。ACS包含不稳定型心绞痛、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和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血栓若为闭塞性则造成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若为非闭塞性则造成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或不稳定型心绞痛。目前认为,ACS最主要的原因是易损斑块,即不稳定和有血栓形成倾向的斑块。硬化斑块破裂、血栓形成,并导致病变血管不同程度的阻塞,导致急性或亚急性心肌供氧减少,产生ACS。恰当的干预治疗能有效逆转病情[3]。

益心酮胶囊主要成分为山楂叶提取物,具有活血化瘀、宣通心脉、理气舒络的功效,用于气结血瘀、胸闷憋气、心悸健忘等症。研究发现,山楂叶中含有多种黄酮及黄酮苷成分,及黄酮聚体、山楂酸、熊果酸等,能显著降低血清胆固醇及甘油三酯,有效防治动脉粥样硬化,并可增强心肌收缩力、增加心输出量、扩张冠状动脉、降低心肌耗氧量,起到强心和预防心绞痛的作用[4]。

本观察显示,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益心酮胶囊的治疗组在改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心绞痛症状、心电图中医症状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值得进一步研究。

[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57-61.

[2]Anderson,J C,Adams,Antman,E M,et al.ACC/AHA for the management of patinets with unstable angina/non ST-E 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committee to revise the 2002 guidelines for the management of patients with unstable angina/non ST-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 [J].J Am Coll Cardiol,2007,50(1):1-157.

[3]胡大一,马长生.心脏病学实践2004:规范化治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33.

[4]张云谦,李瑜.山楂药理研究[J].医学实践杂志,2007,6(21):89-93.

猜你喜欢
主要症状稳定型证候
中国劲酒缓解肾阳虚证患者主要症状的临床观察
了解“自闭症儿童”的世界
浅谈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
昆明地区儿童OSAHS中医证候聚类分析
基底节区出血与中医证候相关性研究
中西医结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60例
益气养阴法治疗稳定型心绞痛30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35例
自拟方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45例
慢性乙型肝炎的中医证候与辨证论治